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史苏论献公伐骊戎胜而不吉》拼音版,可打印国语-文言文

《史苏论献公伐骊戎胜而不吉》由国语创作本页最后更新时间:2024/12/23 23:12:21
拼音全文:(我们坚持对每一篇古诗文进行人工查证并注音、我们亲自查证并回复来自您的每一次纠错,只为给您一份更为准确的拼音版本,请记住我们:古文之家)
  • shǐ

    lùn
    xiàn
    gōng


    róng
    shèng
    ér


  • guó

  •  
     
     
     
    xiàn
    gōng



    róng
     
    shǐ

    zhān
    zhī
     
    yuē
     
     
    shèng
    ér


     
     
    gōng
    yuē
     
     

    wèi

     
     
    duω
    yuē
     
     

    zhào
     
    xié

    xiγn

     
    chǐ
    齿

    wéi
    huγ
     
    róng
     
    xià
    jiāo
    zuó
     
    jiāo
    zuó
     
    shω
    jiāo
    shèng

     
    chén

    yún
     
    qiě

    yǒu
    kǒu
     
    xié
    mín
     
    guó

    xīn
    yān
     
     
    gōng
    yuē
     
     

    kǒu
    zhī
    yǒu
     
    kǒu
    zài
    guǎ
    rén
     
    guǎ
    rén

    shòu
     
    shuí
    gǎn
    xīng
    zhī
     
     
    duω
    yuē
     
     
    gǒu


    xié
     




    gān
    shòu
     
    chěng
    ér

    zhī
     


    yōng

     
     
    gōng

    βīng
     
    suω


    róng
     

    zhī
     
    huò



    guī
     
    yǒu
    chǒng
     


    wéi

    rén
     
    gōng
    yǐn


    jiǔ
     
    lωng

    zhèng
    shí
    jué

    shǐ

     
    yuē
     
     
    yǐn
    ér

    yγo
     


    róng
    zhī

     

    yuē
     
    shèng
    ér


     
     

    shǎng


    jué
     




    yγo
     

    guó

    fēi
     

    yǒu

    shú

    yān
     
     
    shǐ


    jué
     
    zài
    bài

    shǒu
    yuē
     
     
    zhào
    yǒu
    zhī
     
    chén

    gǎn

     

    zhào
    zhī

     
    shī
    chén
    zhī
    guān
     
    yǒu
    èr
    zuω
    yān
     


    shω
    jūn
     


    jiāng

     

    wéi

    yγo
     

    jūn




    ér
    bèi

    xiōng
     
    xiōng
    zhī

    yǒu
     
    bèi
    zhī

    hài
     
    ruò

    yǒu
    xiōng
     
    bèi
    zhī
    wéi
    chōu
     
    chén
    zhī

    xωn
     
    guó
    zhī


     

    gǎn
    dàn

     
     
  •  
     
     
     
    yǐn
    jiǔ
    chū
     
    shǐ

    gào


    yuē
     
     
    yǒu
    nγn
    róng

    yǒu

    rónɡ
     
    ruò
    jωn

    nγn
    róng
    shèng
    róng
     
    ér
    róng




    rónɡ
    shèng
    jωn
     

    ruò
    zhī

     
     


    yuē
     
     


     
     
    shǐ

    yuē
     
     

    xià
    jié

    yǒu
    shī
     
    yǒu
    shī
    rén

    mèi


    yān
     
    mèi

    yǒu
    chǒng
     

    shω



    yǐn

    ér
    wγng
    xià
     
    yīn
    xīn

    yǒu

     
    yǒu

    shω




    yān
     


    yǒu
    chǒng
     

    shω


    jiāo


    ér
    wγng
    yīn
     
    zhōu
    yōu
    wγng

    yǒu
    bāo
     
    bāo
    rén

    bāo


    yān
     
    bāo

    yǒu
    chǒng
     
    shēng


     

    shω


    guó
    shí


     
    zhú
    βài


    jiù
    ér



     
    βài

    chū
    bēn
    shēn
     
    shēn
    rén
     
    zēng
    rén
    zhào

    西
    róng


    zhōu
     
    zhōu

    shω

    wγng
     
    jīn
    jωn
    guǎ

    ér
    ān


     
    yòu
    zēng

    chǒng
     
    suī
    dāng
    sān

    zhī
    wγng
     




     
    qiě

    zhào
    yún
     
     
    xié

    xiγn

     
    chǐ
    齿

    wéi
    huγ
     
     




     
    guī
    wǎng

    sàn

    yωng

     

    ruò
    shω
    zéi
    zhī
    zhào

     
    fēi

    zhγi

     


    yǒu
    zhī
     

    kuà

    guó
     

    wèi
    xié

     



    jūn
     
    néng
    xiγn


     
    ruò
    kuà

    guó
    ér


    jūn
     
    suī
    féng
    chǐ
    齿

     

    huγ

    zhōnɡ
     
    shuí
    yún

    cóng
     
    zhū
    xià
    cónɡ
    rónɡ
     
    fēi
    bài
    ér

     
    cóng
    zhèng
    zhě



    fǒu
    jiè
     
    wγng



     
     
  •  
     
     
     
    guō
    yǎn
    yuē
     
     

    sān

    wγng
    zhī
    wγng


     
    mín
    zhī
    zhǔ

     
    zòng
    huò

    jiù
     

    chǐ

    wéi
     
    liú
    zhω
    ér
    xíng
     

    suǒ

    jiù
     
    shω


    wγng
    ér

    huò
    zhuī
    jiàn
     
    jīn
    jωn
    guó
    zhī
    fāng
     
    piān
    hóu

     

    βǔ
    yòu
    xiǎo
     

    guó
    zài

     
    suī

    zòng
    huò
     
    wèi
    huò
    zhuān

     

    jiā
     
    lín
    guó
    jiāng
    shī
    bǎo
    zhī
     
    duō
    ér
    zhòu

     



    wγng
     
    suī
    zhòu

     

    ɡuò


     
    qiě

    kǒu
     
    sān

    zhī
    mén

     
    shω

    chγn
    kǒu
    zhī
    luàn
     

    ɡuò
    sān

     
    qiě

    xié
     
    xiǎo
    gěng

     


    xiǎo
    qiāng
     
    ér

    néng
    sàng
    guó
     
    dāng
    zhī
    zhě
    qiāng
    yān
     

    jωn

    hài
     
    suī
    wèi
    zhī
    xié
     
    ér
    huγ

    chǐ
    齿

     
    kǒu

    kān

     




     
    jωn
    guó


    shèn

     
    wγng
    yóu
    wèi

     
    shāng
    zhī
    shuāi

     

    míng
    yǒu
    zhī
    yuē
     
     
    qiān
    qiān
    zhī

     


    jiù

     



    jīn
     
    ér
    zhǐ

    yōu

     
    qiān
    qiān
    zhī
    shí
     


    niǔ

     

    néng
    wéi
    gāo
     
    ér
    zhǐ

    jiù

     
     
    suī

    zhī
    luàn
     


    jiù
    ér

     


    néng

     

    wén

    luàn


    zhě
     
    fēi
    móu


    shí
     
    fēi
    rén

    miǎn
    nàn
     
    fēi


    zhōng
    niγn
     
    fēi


    jωn
    chǐ
    齿
     
    fēi



    shω
     
    fēi
    βiān


    shù
     
    jīn



    ān
     


    wèi
    néng
    móu
     
    xíng
    zhī

    chǐ
    齿

     


    wèi

    rén
     
    fèi
    guó
    ér
    xiàng

     


    wèi

     


    ér

    qiú
     


    wèi

     

    chǒng

    yuàn
     


    wèi

     
    shǎo

    ér
    duō

     


    wèi
    βiān
     



    xínɡ
     




     

    rén
    shī
    móu
     
    βiān


    zàn
     

    guān
    jūn

    rén

     
    ruò
    wéi
    luàn
     

    yóu

    nónɡ

     
    suī
    huò

    βiγn
    ér
    qín

    zhī
     
    jiāng


    xiǎng
     
    wéi
    rén
    ér

     
     
  •  
     
     
     
    shω
    yǎn
    yuē
     
     
    chéng



     

    ér
    hòu

     


    jiè
    zhī
     

    èr


    zhī
    yγn

    jiē
    yǒu
    yān
     
     
  •  
     
     
     

     




     
    jωn
    zhèng

    qín
     


    ér
    hòu
    píng
     
注:以上标红文字表示该字为多音字或者通假字等古今有多种发音的字。
拼音校对参考书籍:《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第二版
全文详解
      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
      晋献公卜问讨伐骊戎的结果,史苏占卜后说:“
    胜而不吉。”
    能取胜但不吉利。”
    公曰:“
    献公问:“
    何谓也?”
    此话怎讲?”
    对曰:“
    史苏回答说:“
    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戎、夏交捽。
    从兆象看是齿牙互相夹持,衔着一块骨头,齿牙咬弄着它,象征骊戎和晋国的互相冲突。
    交捽,是交胜也,臣故云。
    齿牙交对,就是交替取胜,所以我才说胜而不吉。
    且惧有口,携民,国移心焉。”
    况且兆象最怕遇到口,口意味着百姓离弃,国家将会不稳哩。”
    公曰:“
    献公说:“
    何口之有!
    哪来什么口!
    口在寡人,寡人弗受,谁敢兴之?”
    口由我控制,我不接受,谁敢起来说话?”
    对曰:“
    史苏回答说:“
    苟可以携,其入也必甘受,逞而不知,胡可壅也?”
    假如连百姓都可以离弃,那么入耳的甜言蜜语必然会欣然接受,如此任性而不自知,又怎么防止祸患呢?”
    公弗听,遂伐骊戎,克之。
    献公不听,于是讨伐骊戎,打败了它。
    获骊姬以归,有宠,立以为夫人。
    俘获骊姬并把她带回晋国,骊姬得宠,被立为夫人。
    公饮大夫酒,令司正实爵与史苏,曰:“
    献公设酒宴款待大夫们,命司正官斟满酒递给史苏,说:“
    饮而无肴。
    只饮酒不许吃菜。
    夫骊戎之役,女曰‘胜而不吉’,故赏女以爵,罚女以无肴。
    当初讨伐骊戎的战役,你说‘胜而不吉’,所以现在只赏你酒,而罚你不许吃菜。
    克国得妃,其有吉孰大焉!”
    打败敌国得到爱妃,还有什么吉利比这更大的!”
    史苏卒爵,再拜稽首曰:“
    史苏饮完酒,低头拜谢说:“
    兆有之,臣不敢蔽。
    兆象上有的,我不敢隐蔽。
    蔽兆之纪,失臣之官,有二罪焉,何以事君?
    隐蔽兆象的内容,就失了做臣子的职责,有了这两项罪,怎么事奉国君呢?
    大罚将及,不唯无肴。
    大的惩罚将要临头,不只是没有菜下酒了。
    抑君亦乐其吉而备其凶,凶之无有,备之何害?
    国君也许是喜欢吉兆而防备凶兆的,虽然凶兆没有出现,防备一下又有什么害处呢?
    若其有凶,备之为瘳。
    如果真的出现凶险,防备了也可以减轻。
    臣之不信,国之福也,何敢惮罚。”
    我占的卜不灵验,是国家的福气啊,我岂敢害怕受罚。”
      饮酒出,史苏告大夫曰:“
      饮完酒出来,史苏对大夫们说:“
    有男戎必有女戎。
    有男兵必有女兵。
    若晋以男戎胜戎,而戎亦必以女戎胜晋,其若之何!”
    如果说晋国以男人的力量战胜了骊戎,那么它也一定会用女人的力量战胜晋国的,怎么办!”
    里克曰:“
    大夫里克问:“
    何如?”
    这是怎么一会事?”
    史苏曰:“
    史苏说:“
    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妹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过去夏朝的桀讨伐有施氏,有施氏的人把妹喜进献给桀,妹喜得宠,于是就与伊尹一起使夏朝灭亡。
    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
    商朝的纣讨伐有苏氏,有苏氏的人把妲己进献给纣,妲己得宠,于是就与胶鬲一起使商朝灭亡。
    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生伯服,于是乎与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
    周幽王讨伐褒国,褒国的人把褒姒进献给幽王,褒姒得宠,生了伯服,于是就联合虢石甫赶走了太子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
    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
    宜臼出走申国,申国人、鄫国人邀集西戎一起讨伐周,西周由此而灭亡。
    今晋寡德而安俘女,又增其宠,虽当三季之王,不亦可乎?
    现在晋君德行不高,而被那个俘虏的女人所迷惑,还增加对她的宠幸,把晋君比作夏、商、西周三朝的末代君王,不也可以吗?
    且其兆云:“
    况且那兆象上说:“
    挟以衔骨,齿牙为猾。
    上下挟持衔着骨头,齿牙咬弄着它。’
    我卜伐骊,龟往离散以应我。’
    我卜问的是讨伐骊戎的胜败,回答我的结果却是晋国的离散。
    夫若是贼之兆也,非吾宅也,离则有之。
    像这样可是败国的征兆啊,非但我们不能安居下去,国家也有分裂的危险。
    不跨其国,可谓挟乎?
    没有人从外面入据晋国,可以说是挟持吗?
    不得其君,能衔骨乎?
    没有人得宠于国君,可以说是衔骨吗?
    若跨其国而得其君,虽逢齿牙,以猾其中,谁云不从?
    如果有人入据晋国而且得宠于国君,干出齿牙咬弄的事情,谁敢不服从?
    诸夏从戎,非败而何?
    晋国服从骊戎的女人,不是失败又是什么?
    从政者不可以不戒,亡无日矣!”
    参预国政的人不能不警戒,亡国没有几天了!”
      郭偃曰:“
      大夫郭偃说:“
    夫三季王之亡也宜。
    夏、商和西周三个末代君王的灭亡是合理的。
    民之主也,纵惑不疚,肆侈不违,流志而行,无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获追鉴。
    百姓的统治者放纵惑乱而毫不反省,肆意奢侈而毫不忌讳,行动随心所欲,无所不用其极,所以亡了国而且得不到后世的追念。
    今晋国之方,偏侯也。
    现在晋国是个偏远的小侯国。
    其土又小,大国在侧,虽欲纵惑,未获专也。
    土地不多,齐、秦等大国就在旁边,即使国君想放纵惑乱,也没有那个条件。
    大家、邻国将师保之,多而骤立,不其集亡。
    国内的上卿和邻国将会教训他,一次次地用新君取代荒淫的旧君,还不至于亡国。
    虽骤立,不过五矣。
    虽说会多次改立新君,但也不可能超过五次。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因为口在星象上是纪三辰和宣五行的。
    是以谗口之乱,不过三五。
    所以由口而引发的内乱,不过牵涉到三个或者五个国君而已。
    且夫挟,小鲠也。
    至于挟,只是小鲠塞。
    可以小戕,而不能丧国。
    可以造成小的内伤,但不足以亡国。
    当之者戕焉,于晋何害?
    当事者虽受到伤害,对晋国则无大碍。
    虽谓之挟,而猾以齿牙,口弗堪也,其与几何?
    虽说是内外挟持,而且齿牙咬弄,口不能承受,但又能为害多久呢?
    晋国惧则甚矣,亡犹未也。
    晋国的恐惧是很严重了,亡国还不至于。
    商之衰也,其铭有之曰:“
    商朝衰亡的原因,在钟鼎铭文上是这样记载的:“
    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只取忧也。
    小小的德行,不足以让世人归心,不可以因此而自夸,那样只会带来忧患。
    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为膏,而只罹咎也。
    少少的食禄,不值得贪欲,不能肥己,那样只会遭到不幸。’
    虽骊之乱,其罹咎而已,其何能服?’
    就算骊姬挑起内乱,不过是她自己遭到不幸罢了,又怎么能使人顺从呢?
    吾闻以乱得聚者,非谋不卒时,非人不免难,非礼不终年,非义不尽齿,非德不及世,非天不离数。
    我听说通过动乱聚敛财富邀笼人心的人,没有好的计谋就不能维系长久,得不到民众就不能自免于难,不合礼法就不能坚持到底,违反仁义就不能尽其天寿,缺少德惠就不能得到继嗣,没有天命佑助就不能长盛不衰。
    今不据其安,不可谓能谋;
    现在骊姬不居安而处危,不能算善谋;
    行之以齿牙,不可谓得人;
    做齿牙咬弄的事以害人,不能算得民心;
    废国而向己,不可谓礼;
    毁弃国家而为个人,不能算合乎礼;
    不度而迂求,不可谓义;
    不考虑利害而以邪夺正,不能算讲究义;
    以宠贾怨,不可谓德;
    自恃得宠而招怨国人,不能算有德;
    少族而多敌,不可谓天。
    缺少盟友而广树政敌,不能算得天助。
    德义不行,礼义不则,弃人失谋,天亦不赞。
    不行德义,不效礼法,背弃百姓,缺乏谋略,所以上天也不会帮助她。
    吾观君夫人也,若为乱,其犹隶农也。
    依我看君夫人如果挑起内乱,将会像农村的奴隶一样。
    虽获沃田而勤易之,将不克飨,为人而已。”
    虽然获得一块良田并且勤于耕作,也不够吃的,为人辛劳而已。”
      士偃曰:“
      大夫士偃说:“
    诚莫如豫,豫而后给。
    与其告诫不如预作准备,有了准备一旦出事就好对付了。
    夫子诫之,抑二大夫之言其皆有焉。”
    您告诫过了,两位大夫的话都是很有道理的。”
      既,骊姬不克,晋正于秦,五立而后平。
      过后,骊姬的图谋没有得逞,晋国的内乱在秦国的干预下被荡平,先后立了五个国君才安定下来。
多音字参考列表
    [興](读音:xìng,xīng)
    [知](读音:zhī,zhì)
    [歸](读音:guī,kuì)
    [令](读音:líng,lìng,lǐng)
    [樂](读音:lè,yuè,)
    [信 ](读音:xìn, )
    [飲 ](读音:yìn,yǐn, )
    [勝,胜](读音:shèng,shēng)
    [蘇,甦](读音:sū,sù)
    [殷](读音:yān,yīn)
    [石](读音:dàn,shí)
    [伯](读音:bà,bǎi,bó,mò,pò)
    [奔 ](读音:bèn,bēn,fèn )
    [女](读音:nǚ,rǔ,nǜ)
    [蔔,卜](读音:bo,bǔ,pú)
    [散](读音:sàn,sǎn)
    [](读音:yìng,yīng)
    [中](读音:zhòng,zhōng)
    [誰](读音:shéi,shuí)
    [從](读音:cóng,zòng)
    [王 ](读音:wáng,wàng, )
    [侯](读音:hóu,hòu)
    [家,傢](读音:gū,jiā,jie)
    [過](读音:guò,guō)
    [且](读音:jū,qiě,zǔ,cú)
    [喪](读音:sàng,sāng)
    [與 ](读音:yú,yù,yǔ, )
    [幾,几](读音:jǐ,jī)
    [甚](读音:shén,shèn)
    [取 ](读音:qǔ,qū )
    [食](读音:sì,shí,yì)
    [何](读音:hé,hè,hē)
    [卒 ](读音:cù,zú, )
    [難](读音:nán,nàn,nuó)
    [數](读音:shù,shǔ)
    [據,据](读音:jù,jū)
    [能](读音:néng,nài)
    [得](读音:de,dé,děi)
    [度](读音:dù,duó)
    [賈](读音:gǔ,jià,jiǎ)
    [少 ](读音:shǎo,shào )
    [可](读音:kè,kě)
    [行](读音:háng,hàng,héng,xíng)
    [吾](读音:wú,yù)
    [觀](读音:guàn,guān)
    [若](读音:rě,ruò)
    [將](读音:jiàng,jiāng,qiāng)
    [為](读音:wéi,wèi)
    [莫 ](读音:mò,mù,mì )
    [給](读音:gěi,jǐ)
    [大](读音:dà,dài,dài)
    [夫](读音:fú,fū)
    [其](读音:jī,qí)
    [有](读音:yòu,yǒu)
    [不](读音:bù,fǒu,pǐ)
    [正](读音:zhèng,zhēng)
    [於,于](读音:yú,xū,yū)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国语作品推荐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