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礼记·大学》拼音版,可打印礼记-文言文

《礼记·大学》由礼记创作本页最后更新时间:2025/3/9 17:02:51
拼音全文:(我们坚持对每一篇古诗文进行人工查证并注音、我们亲自查证并回复来自您的每一次纠错,只为给您一份更为准确的拼音版本,请记住我们:古文之家)


  • ·
    ·

    xué
  •  

    西
    hàn
     


  •  
     
     
     

    xué
    zhī
    dào
     
    zài
    βíng
    βíng

     
    zài
    qīn
    βín
     
    zài
    zhǐ

    zhì
    shàn
     
    zhī
    zhǐ
    ér
    hωu
    yǒu
    dìng
     
    dìng
    ér
    hωu
    néng
    jìng
     
    jìng
    ér
    hωu
    néng
    ān
     
    ān
    ér
    hωu
    néng

     

    ér
    hωu
    néng

     

    yǒu
    běn
    βω
     
    shì
    yǒu
    zhōng
    shǐ
     
    zhī
    suǒ
    xiān
    hωu
     

    jìn
    dào

     
  •  
     
     
     

    zhī

    βíng
    βíng


    tiān
    xià
    zhě
     
    xiān
    zhì

    guó
     

    zhì

    guó
    zhě
     
    xiān


    jiā
     



    jiā
    zhě
     
    xiān
    xiū

    shēn
     

    xiū

    shēn
    zhě
     
    xiān
    zhèng

    xīn
     

    zhèng

    xīn
    zhě
     
    xiān
    chéng


     

    chéng


    zhě
     
    xiān
    zhì

    zhī
     
    zhì
    zhī
    zài


     


    ér
    hωu
    zhī
    zhì
     
    zhī
    zhì
    ér
    hωu

    chéng
     

    chéng
    ér
    hωu
    xīn
    zhèng
     
    xīn
    zhèng
    ér
    hωu
    shēn
    xiū
     
    shēn
    xiū
    ér
    hωu
    jiā

     
    jiā

    ér
    hωu
    guó
    zhì
     
    guó
    zhì
    ér
    hωu
    tiān
    xià
    píng
     
  •  
     
     
     

    tiān


    zhì

    shù
    rén
     

    shì
    jiē

    xiū
    shēn
    wéi
    běn
     

    běn
    luàn
    ér
    βω
    zhì
    zhě
    fǒu

     

    suǒ
    hωu
    zhě

     
    ér

    suǒ

    zhě
    hωu
     
    wèi
    zhī
    yǒu

     

    wèi
    zhī
    běn
     

    wèi
    zhī
    zhī
    zhì

     
  •  
     
     
     
    suǒ
    wèi
    chéng


    zhě
     




     


    è
    xiù
     

    hào
    hǎo

     

    zhī
    wèi

    qiè
     

    jūn


    shèn



     
    xiǎo
    rén
    xiγn

    wéi

    shàn
     

    suǒ

    zhì
     
    jiàn
    jūn

    ér
    hωu
    yàn
    rγn
     
    yǎn


    shàn
    ér
    zhù

    shàn
     
    rén
    zhī
    shì

     

    jiàn

    fèi
    gān
    rγn
     




     

    wèi
    chéng

    zhōng
     
    xíng

    wài
     

    jūn


    shèn



     
    zēng

    yuē
     
     
    shí
    βù
    suǒ
    shì
     
    shí
    shǒu
    suǒ
    zhǐ
     

    yγn

     
     

    rùn

     

    rùn
    shēn
     
    xīn
    guǎng
    广

    pγn
     

    jūn


    chéng


     
  •  
     
     
     
     
    shī
     
    yún
     
     
    zhān



     

    zhú


     
    yǒu
    fěi
    jūn

     

    qiē

    cuō
     

    zhuó

    βó
     


    xiàn

     


    xuān

     
    yǒu
    fěi
    jūn

     
    zhōng


    xuān

     
     
     

    qiē

    cuō
     
    zhě
     
    dào
    xué

     
     

    zhuó

    βó
     
    zhě
     

    xiū

     
     


    xiàn

     
    zhě
     
    xún


     
     


    xuān

     
    zhě
     
    wēi


     
     
    yǒu
    fěi
    jūn

     
    zhōng


    xuān

     
    zhě
     
    dào
    shèng

    zhì
    shàn
     
    βín
    zhī

    néng
    wàng

     
     
    shī
     
    yún
     
     


     
    qiγn
    wγng

    wàng
     
     
    jūn

    xiγn

    xiγn
    ér
    qīn

    qīn
     
    xiǎo
    rén



    ér



     


    βω
    shì

    wàng

     
     
    kāng
    gào
     
    yuē
     
     

    βíng

     
     
     
    tài
    jiǎ
     
    yuē
     
     

    shì
    tiān
    zhī
    βíng
    βìng
     
     
     

    diǎn
     
    yuē
     
     

    βíng
    jùn

     
     
    jiē

    βíng

     
    tāng
    zhī
     
    pγn
    βíng
     
    yuē
     
     


    xīn
     


    xīn
     
    yωu

    xīn
     
     
     
    kāng
    gào
     
    yuē
     
     
    zuω
    xīn
    βín
     
     
     
    shī
     
    yuē
     
     
    zhōu
    suī
    jiù
    bāng
     

    βìng
    wéi
    xīn
     
     
    shì

    jūn


    suǒ

    yωng


     
     
    shī
     
    yún
     
     
    bāng

    qiān

     
    wéi
    βín
    suǒ
    zhǐ
     
     
     
    shī
     
    yún
     
     
    βiγn
    βγn
    huγng
    niǎo
     
    zhǐ

    qiū

     
     

    yuē
     
     

    zhǐ
     
    zhī

    suǒ
    zhǐ
     


    rén
    ér


    niǎo

     
     
     
    shī
     
    yún
     
     
    βù
    βù
    wén
    wγng
     



    jìng
    zhǐ
     
     
    wéi
    rén
    jūn
     
    zhǐ

    rén
     
    wéi
    rén
    chén
     
    zhǐ

    jìng
     
    wéi
    rén

     
    zhǐ

    xiào
     
    wéi
    rén

     
    zhǐ


     

    guó
    rén
    jiāo
     
    zhǐ

    xìn
     

    yuē
     
     
    tīng
    sωng
     

    yóu
    rén

     


    shǐ
    使

    sωng

     
     

    qíng
    zhě


    jìn


     

    wèi
    βín
    zhì
     

    wèi
    zhī
    běn
     
  •  
     
     
     
    suǒ
    wèi
    xiū
    shēn
    zài
    zhèng

    xīn
    zhě
     
    shēn
    yǒu
    suǒ
    fèn
    忿
    zhì
     




    zhèng
     
    yǒu
    suǒ
    kǒng

     




    zhèng
     
    yǒu
    suǒ
    hào
    yào
     




    zhèng
     
    yǒu
    suǒ
    yōu
    huàn
     




    zhèng
     
    xīn

    zài
    yān
     
    shì
    ér

    jiàn
     
    tīng
    ér

    wén
     
    shí
    ér

    zhī

    wèi
     

    wèi
    xiū
    shēn
    zài
    zhèng

    xīn
     
  •  
     
     
     
    suǒ
    wèi


    jiā
    zài
    xiū

    shēn
    zhě
     
    rén
    zhī

    suǒ
    qīn
    ài
    ér

    yān
     
    zhī

    suǒ
    jiàn

    ér

    yān
     
    zhī

    suǒ
    wèi
    jìng
    ér

    yān
     
    zhī

    suǒ
    āi
    jīn
    ér

    yān
     
    zhī

    suǒ
    ào
    duω
    ér

    yān
     

    hào
    ér
    zhī

    è
     

    ér
    zhī

    βěi
    zhě
     
    tiān
    xià
    xiǎn

     

    yàn
    yǒu
    zhī
    yuē
     
     
    rén
    βω
    zhī


    zhī
    è
     
    βω
    zhī

    βiγo
    zhī
    shuω
     
     

    wèi
    shēn

    xiū
     





    jiā
     
  •  
     
     
     
    suǒ
    wèi
    zhì
    guó

    xiān


    jiā
    zhě
     

    jiā


    jiào
    ér
    néng
    jiào
    rén
    zhě
     

    zhī
     

    jūn


    chū
    jiā
    ér
    chéng
    jiào

    guó
     
    xiào
    zhě
     
    suǒ

    shì
    jūn

     

    zhě
     
    suǒ

    shì
    zhǎng

     

    zhě
     
    suǒ

    shǐ
    使
    zhωng

     
     
    kāng
    gào
     
    yuē
     
     

    bǎo
    chì

     
     
    xīn
    chéng
    qiú
    zhī
     
    suī

    zhωng
     

    yuǎn

     
    wèi
    yǒu
    xué
    yǎng

    ér
    hωu
    jià
    zhě

     

    jiā
    rén
     

    guó
    xīng
    rén
     

    jiā
    ràng
     

    guó
    xīng
    ràng
     

    rén
    tān

     

    guó
    zuω
    luàn
     




     

    wèi

    yγn
    fèn
    shì
     

    rén
    dìng
    guó
     
    yγo
    shùn
    shuài
    tiān
    xià

    rén
     
    ér
    βín
    cóng
    zhī
     
    jié
    zhωu
    shuài
    tiān
    xià

    bào
     
    ér
    βín
    cóng
    zhī
     

    suǒ
    lìng
    fǎn

    suǒ
    hào
     
    ér
    βín

    cóng
     
    shì

    jūn

    yǒu
    zhū

    ér
    hωu
    qiú
    zhū
    rén
     

    zhū

    ér
    hωu
    fēi
    zhū
    rén
     
    suǒ
    cγng

    shēn

    shù
     
    ér
    néng

    zhū
    rén
    zhě
     
    wèi
    zhī
    yǒu

     

    zhì
    guó
    zài


    jiā
     
     
    shī
     
    yún
     
     
    tγo
    zhī
    yāo
    yāo
     


    zhēn
    zhēn
     
    zhī


    guī
     


    jiā
    rén
     
     


    jiā
    rén
     
    ér
    hωu


    jiào
    guó
    rén
     
     
    shī
     
    yún
     
     

    xiōng


     
     

    xiōng


     
    ér
    hωu


    jiào
    guó
    rén
     
     
    shī
     
    yún
     
     




     
    zhèng
    shì

    guó
     
     

    wéi


    xiōng



     
    ér
    hωu
    βín

    zhī

     

    wèi
    zhì
    guó
    zài


    jiā
     
  •  
     
     
     
    suǒ
    wèi
    píng
    tiān
    xià
    zài
    zhì

    guó
    zhě
     
    shàng
    lǎo
    lǎo
    ér
    βín
    xīng
    xiào
     
    shàng
    zhǎng
    zhǎng
    ér
    βín
    xīng

     
    shàng


    ér
    βín

    bèi
     
    shì

    jūn

    yǒu
    xié

    zhī
    dào

     
    suǒ


    shàng
     


    shǐ
    使
    xià
     
    suǒ


    xià
     


    shì
    shàng
     
    suǒ


    qiγn
     


    xiān
    hωu
     
    suǒ


    hωu
     


    cóng
    qiγn
     
    suǒ


    yωu
     


    jiāo

    zuǒ
     
    suǒ


    zuǒ
     


    jiāo

    yωu
     

    zhī
    wèi
    xié

    zhī
    dào
     
     
    shī
     
    yún
     
     

    zhī
    jūn

     
    βín
    zhī

    βǔ
     
     
    βín
    zhī
    suǒ
    hào
    hào
    zhī
     
    βín
    zhī
    suǒ


    zhī
     

    zhī
    wèi
    βín
    zhī

    βǔ
     
     
    shī
     
    yún
     
     
    jié

    nγn
    shān
     
    wéi
    shí
    yγn
    yγn
     


    shī
    yǐn
     
    βín

    ěr
    zhān
     
     
    yǒu
    guó
    zhě




    shèn
     

     

    wéi
    tiān
    xià


     
     
    shī
     
    yún
     
     
    yīn
    zhī
    wèi
    sàng
    shī
     

    pèi
    shàng

     

    jiàn

    yīn
     
    jùn
    βìng


     
     
    dào

    zhωng


    guó
     
    shī
    zhωng

    shī
    guó
     
  •  
     
     
     
    shì

    jūn

    xiān
    shèn


     
    yǒu


    yǒu
    rén
     
    yǒu
    rén

    yǒu

     
    yǒu


    yǒu
    cγi
     
    yǒu
    cγi

    yǒu
    yωng
     

    zhě
    běn

     
    cγi
    zhě
    βω

     
    wài
    běn
    nèi
    βω
     
    zhēng
    βín
    shī
    duó
     
    shì

    cγi


    βín
    sàn
     
    cγi
    sàn

    βín

     
    shì

    yγn
    bèi
    ér
    chū
    zhě
     

    bèi
    ér

     
    huω
    bèi
    ér

    zhě
     

    bèi
    ér
    chū
     
     
    kāng
    gào
     
    yuē
     
     
    wéi
    βìng


    chγng
     
     
    dào
    shàn


    zhī
     

    shàn

    shī
    zhī

     
     
    chǔ
    shū
     
    yuē
     
     
    chǔ
    guó


    wéi
    bǎo
     
    wéi
    shàn

    wéi
    bǎo
     
     
    jiù
    fàn
    yuē
     
     
    wγng
    rén


    wéi
    bǎo
     
    rén
    qīn

    wéi
    bǎo
     
     
  •  
     
     
     
     
    qín
    shì
     
    yuē
     
     
    ruω
    yǒu

    jiè
    chén
     
    duàn
    duàn




     

    xīn
    xiū
    xiū
    yān
     


    yǒu
    róng
    yān
     
    rén
    zhī
    yǒu

     
    ruω

    yǒu
    zhī
     
    rén
    zhī
    yàn
    shèng
     

    xīn
    hào
    zhī
     

    chì
    ruω


    kǒu
    chū
     
    shí
    néng
    róng
    zhī
     

    néng
    bǎo


    sūn

    βín
     
    shàng

    yǒu

    zāi
     
    rén
    zhī
    yǒu

     
    βào



    zhī
     
    rén
    zhī
    yàn
    shèng
     
    ér
    wéi
    zhī


    tōng
     
    shí

    néng
    róng
     


    néng
    bǎo


    sūn

    βín
     

    yuē
    dài
    zāi
     
     
    wéi
    rén
    rén
    fàng
    liú
    zhī
     
    bèng
    zhū


     


    tóng
    zhōng
    guó
     

    wèi
    wéi
    rén
    rén
    wéi
    néng
    ài
    rén
     
    néng

    rén
     
    jiàn
    xiγn
    ér

    néng

     

    ér

    néng
    xiān
     
    βàn

     
    jiàn

    shàn
    ér

    néng
    tuì
    退
     
    tuì
    退
    ér

    néng
    yuǎn
     
    guω

     
    hào
    rén
    zhī
    suǒ

     

    rén
    zhī
    suǒ
    hào
     
    shì
    wèi

    rén
    zhī
    xìng
     
    zāi

    dài

    shēn
     
    shì

    jūn

    yǒu

    dào
     

    zhōng
    xìn


    zhī
     
    jiāo
    tài

    shī
    zhī
     
  •  
     
     
     
    shēng
    cγi
    yǒu

    dào
     
    shēng
    zhī
    zhě
    zhωng
     
    shí
    zhī
    zhě
    guǎ
     
    wéi
    zhī
    zhě

     
    yωng
    zhī
    zhě
    shū
     

    cγi
    héng


     
    rén
    zhě

    cγi

    shēn
     

    rén
    zhě

    shēn

    cγi
     
    wèi
    yǒu
    shàng
    hào
    rén
    ér
    xià

    hào

    zhě

     
    wèi
    yǒu
    hào


    shì

    zhōng
    zhě

     
    wèi
    yǒu


    cγi
    fēi

    cγi
    zhě

     
    βèng
    xiàn

    yuē
     
     

    βǎ
    shèng
     

    chγ


    tún
     

    bīng
    zhī
    jiā
     


    niú
    yγng
     
    bǎi
    shèng
    zhī
    jiā
     



    liǎn
    zhī
    chén
     


    yǒu

    liǎn
    zhī
    chén
     
    nìng
    yǒu
    dào
    chén
     
     

    wèi
    guó



    wéi

     


    wéi


     
    zhǎng
    guó
    jiā
    ér

    cγi
    yωng
    zhě
     


    xiǎo
    rén

     

    wéi
    shàn
    zhī
     
    xiǎo
    rén
    zhī
    shǐ
    使
    wéi
    guó
    jiā
     
    zāi
    hài
    bìng
    zhì
     
    suī
    yǒu
    shàn
    zhě
     



    zhī


     

    wèi
    guó



    wéi

     


    wéi


     
注:以上标红文字表示该字为多音字或者通假字等古今有多种发音的字。
拼音校对参考书籍:《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2017年版,《礼记》南京大学出版社,
全文详解
      大学
  • 〔大学:在古代其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
  • 〔节:通“截”,高耸的样子。〕
  • 。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两种含义虽有明显的区别之处,但都有“博学”之意。〕之道
  •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
  • ,在明明德,在亲民
  • 〔亲民:一说是“新民
  • 〔新民:使民新的意思,弃旧从新,弃恶从善。〕
  • ”,使人弃旧图新,弃恶扬善。引导教化人民之意。〕,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知止
  • 〔知止:明确目标所在。〕
  • 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 〔致其知:让自己得到知识和智慧。〕
    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
    致知在格物
  • 〔格物:研究认识世间万物。〕
    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庶人:普通百姓。〕
  • ,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人的根本败坏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可能的。
    其所厚者薄
  • 〔厚者薄:该厚待的却怠慢。〕
  • ,而其所薄者厚
  • 〔薄者厚:该怠慢的反倒厚待。〕
  • ,未之有也。
    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还未曾有过。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所谓意念真诚,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如恶恶臭
  • 〔恶(wù)恶(è)臭:指的是讨厌恶臭的气味。〕
  • ,如好好色
  • 〔好(hào)好(hǎo)色:喜爱容貌出众的女子。〕
  • ,此之谓自谦
  • 〔谦:心满意足的样子。〕
    就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好看的女子,这就是求得自己的心满意足。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慎重。
    小人闲居
  • 〔闲居:单独在家中,独处。〕
  • 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 〔厌然:遮遮掩
  • 〔掩:隐藏之意。〕
  • 掩躲避之意。〕,掩其不善而著
  • 〔著:彰显出来。〕
  • 其善。
    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躲闪,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
  • 〔益:益处,好处。〕
  • 矣。
    别人看到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装模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就是所说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会显露在外表上,因此,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曾子曰:“
    曾子说:“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
  • 〔严:严峻,令人敬畏。〕
  • 乎!”
    一个人被众人注视,被众人指责,这是很可怕的啊!”
    富润屋
  • 〔润屋:装饰住所。〕
  • ,德润身
  • 〔润身:修炼自己。〕
  • ,心广体胖
  • 〔胖:舒
  • 〔舒:舒缓,缓慢。〕
  • 适之意。〕
  • 〔心广体胖(pán):心胸宽广,身体舒适。〕
  • ,故君子必诚其意。
    富能使房屋华丽,德能使人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能体态安适,所以,君子一定要意念真诚。
      《诗》云:“
      《诗经》上说:“
    瞻彼淇
  • 〔淇:古代的水名,在今河南北部。〕
  • 〔澳(yù):水曲之处。〕
  • ,菉
  • 〔菉(lù):通“绿”。〕
  • 竹猗猗
  • 〔猗(yī)猗:美丽茂盛。〕
    看那弯弯的淇水岸边,绿竹苍郁。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像切磋骨器琢磨玉器那样治学修身。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他庄重威严,光明显耀。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
    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难以忘记!”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所谓“像切磋骨器”,是说治学之道;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所谓“像琢磨玉器”,是说自身的品德修养;
    “瑟兮僴兮”者,恂傈也。
    所谓“庄重威严”,是说君子谦逊谨慎。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所谓“光明显耀”,是说君子仪表的威严;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难以忘记”,是说君子的品德完美,达到了最高境界的善,百姓自然不会忘记他。
    《诗》云:“
    《诗经》上说:“
    於戏
  • 〔於戏(wūhū):感叹词。〕
  • ,前王
  • 〔前王:指的是周
  • 〔周:周朝。〕
  • 文王和周武王。〕不忘!”
    哎呀,先前的贤王不会被人忘记。”
    君子贤其贤
  • 〔贤其贤:尊重有贤德的人。〕
  • 而亲其亲
  • 〔亲其亲:亲近亲人。〕
  • ,小人乐其乐
  • 〔乐其乐:安享他的快乐。〕
  • 而利其利,此以
  • 〔此以:所以。〕
  • 没世
  • 〔没世:过
  • 〔过:过错。〕
  • 世之意。没,通“殁”。〕不忘也。
    后世君子,尊前代贤王之所尊,亲前代贤王之所亲,后代百姓因先前贤王而享安乐,获收益,这样前代贤王虽过世而不会被人遗忘。
    《康诰》曰:“
    《尚书·周书》中的《康诰》篇上说:“
    克明德。”
    能够弘扬美德。”
    《大甲》曰:“
    《尚书·商书》中的《太甲》篇中说:“
  • 〔顾:顾念之意。〕
  • 〔諟(shì):此。〕
  • 天之明命
  • 〔明命:坦荡正义的禀性。〕
  • 。”
    思念上天的高尚品德。”
    《帝典》曰:“
    《尚书·虞书》中《帝典》篇中说:“
    克明峻德
  • 〔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通,是崇高之意。〕
  • 。”
    能够弘扬伟大的德行。”
    皆自明
  • 〔自明:自己去发扬光明的德性。〕
  • 也。
    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发扬美德。
  • 〔汤:历史上的商汤。〕
  • 之《盘铭
  • 〔盘铭:刻在金属器皿警示语言或是箴言。这里的金属器皿指的是商汤的洗澡盆。〕
  • 》曰:“
    商汤的《盘铭》上说:“
  • 〔茍:假如。〕
  • 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一日洗刷干净了,就应该天天洗净,不间断。”
    《康诰》曰:“
    《康诰》篇上说:“
    作新民
  • 〔新民:使民新的意思,弃旧从新,弃恶从善。〕
  • 。”
    劝勉人们自新。”
    《诗》曰:“
    《诗经》上说:“
  • 〔周:周朝。〕
  • 虽旧邦
  • 〔旧邦:旧有的国家。〕
  • ,其命
  • 〔其命:在这里指周朝所秉承的天命。〕
  • 维新。”
    周朝虽是旧国,但文王承受天命是新的。”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 〔极:完善极致。〕
    因此,君子处处都要追求至善的境界。
    《诗》云:“
    《诗经》上说:“
    邦畿
  • 〔畿(jī):指都城和周边地区。〕
  • 千里,维民所止。”
    京城方圆千里,都为百姓居住。”
    《诗》云:“
    《诗经》上说:“
    缗蛮
  • 〔缗(mín)蛮:鸟叫声。〕
  • 黄鸟,止于丘隅
  • 〔隅:角落之意。〕
  • 。”
    啁啾鸣叫的黄莺,栖息在多树的山丘上。”
    子曰:“
    孔子说:“
    于止
  • 〔于止:对于所居住的地方。〕
  • ,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啊呀,黄莺都知道自己的栖息之处,难道人反而不如鸟吗?”
    《诗》云:“
    《诗经》上说:“
    穆穆
  • 〔穆穆:雍容庄重的样子。〕
  • 文王,於缉
  • 〔缉:接着。〕
  • 〔熙:光明光亮。〕
  • 敬止!”
    仪态端庄美好的文王啊,他德行高尚,使人无不仰慕。”
    为人君,止于仁;
    身为国君,当努力施仁政;
    为人臣,止于敬;
    身为下臣,当尊敬君主;
    为人子,止于孝;
    身为人之子,当孝顺父母;
    为人父,止于慈;
    身为人之父,当慈爱为怀;
    与国人交,止于信。
    与国人交往,应当诚实,有信用。
    子曰:“
    孔子说:“
    听讼
  • 〔听讼:审理诉讼案件。〕
  • ,吾犹人
  • 〔犹人:和别人一样。〕
  • 也。
    审断争讼,我的能力与他人的一般无二。
    必也使无讼乎!”
    但我力争使争讼根本就不发生。”
    无情者
  • 〔无情者:有违
  • 〔违:阻碍之意。〕
  • 实情的人。〕不得尽其辞
  • 〔辞:花言巧语。〕
  • ,大畏民志
  • 〔民志:指民心。〕
    违背实情的人,不能尽狡辩之能事,使民心敬畏。
    此谓知本。
    这叫做知道什么是根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
  • 〔忿懥(zhì):愤怒之意。〕
  •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
  • 〔好乐:喜好,偏好。〕
  • ,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如要修养好品德,则先要端正心意,心中愤愤不平,则得不到端正,心中恐惧不安,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偏好,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忧患,则得不到端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一旦心不在焉,就是看了,却什么也看不到,听了,却什么也听不到,吃了,却辨别不出味道。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以说,修养品德关键在端正心意。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
  • 〔亲爱:亲近偏爱之意。〕
  • 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
  • 〔哀矜:同情怜悯之意。〕
  • 而辟焉,之其所敖惰
  • 〔惰:懈怠。〕
  • 〔敖惰:敖:骄傲,傲慢。〕
  • 而辟焉。
      如要调整好家族,则先要修养好品德,为什么呢,因为人往往对他所亲近喜爱的人有偏见,对他所轻视讨厌的人有偏见,对他所畏惧恭敬的人有偏见,对他所怜惜同情的人有偏见,对他所傲视怠慢的人有偏见。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也少见。
    故谚有之曰:“
    因此有一则谚语说:“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 〔硕:大。〕
  • 。”
    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过错,人察觉不到自己的庄稼好。”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这就是不修养好品德,就调整不好家族的道理。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族,因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这是从来不会有的事情。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 〔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不出家门就能把教化推行到国家。〕
    所以,君子不出家门而能施教于国民。
    孝者,所以事君也;
    孝顺,是侍奉君主的原则。
    弟者,所以事长也;
    尊兄,是侍奉长官的原则。
    慈者,所以使众也。
    仁慈,是控制民众的原则。
    《康诰》曰:“
    《康诰》中说:“
    如保赤子
  • 〔如保赤子:出自《尚书·周书·康诰》。〕
  • 。”
    像爱护婴儿那样。”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诚心诚意去爱护,即便不合乎婴儿的心意,也相差不远。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不曾有过先学养育孩子再出嫁的人呀!
    一家仁,一国兴仁;
    一家仁爱相亲,一国就会仁爱成风;
    一家让,一国兴让;
    一家谦让相敬,一国就会谦让成风;
    一人贪戾
  • 〔贪戾:贪婪暴戾。〕
  • ,一国作乱,其机
  • 〔机:古代弓箭上的机关,这里指的是关键。〕
  • 如此。
    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它们的相互关系就是这样。
    此谓一言偾
  • 〔偾(fèn):败坏之意。〕
  • 事,一人定国。
    这就叫做一句话可以败坏大事,一个人可以决定国家。
    尧舜
  • 〔尧舜:古代仁君的代表。〕
  • 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尧舜用仁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从他们实施仁爱。
    桀纣
  • 〔纣:商代的最后一位君主。两人与尧舜相对,是古代暴君的代表。〕
  • 〔桀纣:桀:夏代的最后一位君主,残暴至极。〕
  • 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桀纣用暴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从他们残暴不仁。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他们命令大家做的,与他自己所喜爱的凶暴相反,因此百姓不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因此,君子要求自己具有品德后再要求他人,自己先不做坏事,然后再要求他人不做。
    所藏乎身不恕
  • 〔恕:恕道之意。〕
  • ,而能喻
  • 〔喻:知晓明白。〕
  • 诸人者,未之有也。
    自己藏有不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恕道的行为,却能使他人明白恕道,这是不会有的事情。
    故治国在齐其家。
    因此,国家的治理,在于先调整好家族。
    《诗》云:“
    《诗经》上说:“
    桃之夭夭
  • 〔夭夭:鲜美的样子。〕
  • ,其叶蓁蓁
  • 〔蓁蓁(zhēn):浓密茂盛的样子。〕
    桃花绚烂,枝繁叶茂。
    之子
  • 〔之子:与“之女子于归”同,是说女子出嫁。〕
  • 于归,宜其家人。”
    姑娘出嫁,合家欢快。”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只有合家相亲和睦后,才能够调教一国之民。
    《诗》云:“
    《诗经》上说:“
    宜兄宜弟。”
    尊兄爱弟。”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兄弟相处和睦后,才可以调教一国的人民。
    《诗》云:“
    《诗经》上说:“
    其仪不忒
  • 〔忒(tè):差错。〕
  • ,正是四国
  • 〔四国:四方各国。〕
  • 。”
    他的仪容没有差错,成为四方之国的准则。”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能使父亲儿子兄长弟弟各谋其位,百姓才能效法。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这就叫做治理好国家首先要调整好家族。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
  • 〔老老:第一个“老”是动词,指的是把老人当做老人看待的意思。老老,尊敬老人之意。〕
  • 而民兴孝,上长长
  • 〔长长:敬重长辈之意。〕
  • 而民兴弟,上恤
  • 〔恤:体恤怜爱之意。〕
  • 〔孤:指的是幼年丧父的孤儿。〕
  • 而民不倍
  • 〔倍:通“背”,背离背叛之意。〕
  •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要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因为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会敬重老人,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就会敬重兄长,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小,百姓就不会不讲信义,所以,君子的言行具有模范作用。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
    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
    所恶于前,毋以先后;
    厌恶在我之前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后的人。
    所恶于后,毋以从前;
    厌恶在我之后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前的人。
    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
    厌恶在我右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左侧的人交往;
    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厌恶在我左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右侧的人交往。
    此之谓絜矩之道。
    这就是所说的模范作用。
    《诗》云:“
    《诗经》上说:“
    乐只
  • 〔只:助词,无意义。〕
  • 君子,民之父母。”
    快乐啊国君,你是百姓的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百姓喜爱的他就喜爱,百姓厌恶的他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
    《诗》云:“
    《诗经》上说:“
  • 〔节:通“截”,高耸的样子。〕
  • 彼南山,维石岩岩
  • 〔岩岩:险峻之意。〕
    高高的南山啊,重峦叠嶂。
    赫赫
  • 〔赫赫:显赫,显著的样子。〕
  • 师尹
  • 〔师尹:指的是太师尹氏,太师是周代的三公之一。〕
  • ,民具
  • 〔具:通“俱”。〕
  • 〔尔:你。〕
  • 瞻。”
    光耀显赫的尹太师啊,众人都把你仰望。”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
  • 〔僇(lù):杀戮之意。〕
  • 矣。
    统治国家的人不能不谨慎,出了差错就会被天下百姓杀掉。
    《诗》云:“
    《诗经》上说:“
    殷之未丧师
  • 〔丧师:丧失民心。〕
  • ,克配
  • 〔配:与……相符。〕
  • 上帝。
    殷朝没有丧失民众时,能够与上天的意旨相配合。
    仪监
  • 〔监:警戒,鉴戒。〕
  • 于殷,峻命不易
  • 〔不易:不易保有。〕
  • 。”
    应以殷朝的覆亡为鉴,天命得来不易啊。”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这就是说得到民众的拥护,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修养德行。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具备了德行才能获得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享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德行为根本,财富为末端。
    外本内
  • 〔内:亲近,重视。〕
  • 〔外本内末:指本末倒置。〕
  • ,争民
  • 〔争民:民众互相争斗之意。〕
  • 施夺
  • 〔施夺:抢夺财富。〕
    如若本末倒置,民众就会互相争斗抢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因此,财富聚集在国君手中,就可以使百姓离散,财富疏散给百姓,百姓就会聚在国君身边。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所以你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别人,别人也会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你。
  • 〔货:财富。〕
  • 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用不合情理的方法获取的财富,也会被人用不合情理的方法夺走。
    《康诰》曰:“
    《康诰》上说:“
    惟命不于常
  • 〔常:恒常留驻一方。〕
  • 。”
    天命不是始终如一的。”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德行好的就会得天命,德行不好就会失掉天命。
    《楚书》曰:“
    《楚书》上说:“
    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楚国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德行当做珍宝。”
    舅犯
  • 〔舅犯: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名狐偃,字子犯。〕
  • 曰:“
    舅犯说:“
    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 〔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亡人:逃亡之人,特指重耳。子犯对重耳说这些话的历史情形是,晋僖公四年,晋献公因听信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重耳避难逃亡在狄国时,晋献公逝世。秦穆公派人劝重耳回国执政。子犯得知此事,认为不能回去,随即对重耳说了这样的话。〕
  • 。”
    流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挚爱亲人当做珍宝。”
      《秦誓》曰:“
      《秦誓》上说:“
    若有一介臣,断断
  • 〔断断:心地诚实之意。〕
  • 兮无他技,其心休休
  • 〔休休:胸怀宽广之意。〕
  • 焉,其如有容
  • 〔有容:指能够包容人。〕
  • 焉。
    如果有这样一个大臣,他虽没有什么才能,但心地诚实宽大,能够容纳他人。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别人有才能,如同他自己有一样;
    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
  • 〔不啻(chì):不只是。〕
  • 若自其口出。
    别人德才兼备,他诚心诚意喜欢,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能够留用这人,便能够保护我的子孙百姓,这对百姓是多么有利啊。
    人之有技,媢疾
  • 〔媢(mào)疾:嫉妒之意。〕
  • 以恶之;
    如果别人有才能,就嫉妒厌恶;
    人之彦圣,而违
  • 〔违:阻碍之意。〕
  • 之俾
  • 〔俾(bǐ):使得。〕
  • 不通:
    别人德才兼备,就阻拦他施展才干。
    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
  • 〔殆:危险。〕
  • 哉!”
    不能留用这样的人,他不能保护我的子孙百姓,这种人也实在是危险啊。”
    唯仁人放流
  • 〔放流:流放。〕
  • 之,迸
  • 〔迸:驱逐之意。〕
  • 诸四夷
  • 〔四夷:东南西北各方之夷。夷是古代东方的百姓。〕
  • ,不与同中国
  • 〔中国:指的是国家的中心地区。〕
    只有仁德的人能把这种嫉妒贤人的人流放,驱逐到边远地区,使他们不能留在国家的中心地区。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这叫做只有仁德的人能够爱人,能够恨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看到贤人而不举荐,举荐了但不尽快使用,这是怠慢。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
  • 〔过:过错。〕
  • 也。
    看到不好的人却不能摈弃,摈弃了却不能放逐到远方,这是过错。
    好人之所恶
  • 〔好(hào)人之所恶(wù):喜好众人所厌恶的。〕
  • ,恶人之所好,是谓拂
  • 〔拂:逆,违背。〕
  • 人之性,菑
  • 〔菑(zāi):同灾。〕
  • 必逮
  • 〔逮:等到之意。〕
  • 〔夫:助词,无意义。〕
  • 身。
    喜欢人所厌恶的,厌恶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了人性,灾害必然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
  • 〔骄泰:放肆骄奢。〕
  • 以失之。
    因此,君子所有的高尚德行,一定要忠诚老实才能够获得,骄纵放肆便会失去。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 〔舒:舒缓,缓慢。〕
  • ,则财恒足矣。
      发财致富有这样一条原则,生产财富的人要多,消耗财富的人要少,干得要快,用得要慢,这样就可以永远保持富足了。
    仁者以财发身
  • 〔发身:修炼身心。〕
  • ,不仁者以身发财。
    有德行的人会舍财修身,没有德行的人会舍身求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
  • 〔不终:不成功。〕
  • 者也,未有府库
  • 〔府库:存放国家贵重器物的地方。〕
  • 财非其财者也。
    没有居上位的人喜爱仁慈而下位的人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完不成自己事业的,没有国库里的财富最终不归属于国君的。
    孟献子
  • 〔孟献子:鲁国的大夫,姓仲孙,名蔑。〕
  • 曰:“
    孟献子说:“
    畜马乘,不察于鸡豚;
    拥有一车四马的人,不应计较一鸡一猪的财物;
    伐冰之家
  • 〔伐冰之家:办丧事时能够用冰来保存尸体的人家。卿大夫以上的大官能享受的待遇。〕
  • ,不畜牛羊;
    卿大夫家不饲养牛羊;
    百乘之家
  • 〔百乘之家:家中有一百辆车,是古代的大家族,通常是有封地的诸侯王。〕
  • ,不畜聚敛之臣。
    拥有马车百辆的人家,不豢养收敛财富的家臣。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 〔盗臣:指盗窃公家财物的家臣。〕
  • 。”
    与其有聚敛民财的家臣,还不如有盗贼式的家臣。”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这是说,国家不应把财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作为利益。
    长国家
  • 〔长(zhǎng)国家:成为一国之长,指的是帝王。〕
  • 而务
  • 〔务:致力于。〕
  • 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掌管国家大事的人只致力于财富的聚敛,这一定是来自小人的主张。
    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
    假如认为这种做法是好的,小人被用来为国家服务,那么灾害就会一起来到。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
  • 〔无如之何:拿它没有办法。〕
  • 矣!
    纵使有贤臣,也无济于事啊!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这就是说国家不要把财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当做利益。
多音字参考列表
    [薄](读音:bò,bó,báo)
    [臭](读音:chòu,xiù)
    [著](读音:zhù,zhuó)
    [體,体 ](读音:tǐ,tī,bèn )
    [胖](读音:pán,pàng)
    [切 ](读音:qiè,qiē, )
    [盛](读音:chéng,shèng)
    [戲](读音:hū,huī,xì,suō,xī)
    [冇](读音:méi,mò)
    [甲](读音:jiá,xiá)
    [明](读音:míng)
    [王 ](读音:wáng,wàng, )
    [吾](读音:wú,yù)
    [莫 ](读音:mò,mù,mì )
    [知](读音:zhī,zhì)
    [率](读音:lǜ,shuài)
    [令](读音:líng,lìng,lǐng)
    [藏](读音:cáng,zàng)
    [歸](读音:guī,kuì)
    [教](读音:jiào,jiāo)
    [正](读音:zhèng,zhēng)
    [興](读音:xìng,xīng)
    [從](读音:cóng,zòng)
    [樂](读音:lè,yuè,)
    [節](读音:jié,jiē)
    [南](读音:nā,nán)
    [石](读音:dàn,shí)
    [可](读音:kè,kě)
    [辟,闢](读音:pì,bì)
    [喪](读音:sàng,sāng)
    [儀](读音:yí)
    [殷](读音:yān,yīn)
    [內](读音:nà,nèi,ruì)
    [散](读音:sàn,sǎn)
    [一](读音:yī)
    [若](读音:rě,ruò)
    [同 ](读音:tóng,tòng, )
    [中](读音:zhòng,zhōng)
    [見](读音:jiàn,xiàn)
    [能](读音:néng,nài)
    [過](读音:guò,guō)
    [惡](读音:é,ě,wù,wū)
    [逮](读音:dài,dǎi,dì)
    [夫](读音:fú,fū)
    [信 ](读音:xìn, )
    [得](读音:de,dé,děi)
    [大](读音:dà,dài,dài)
    [食](读音:sì,shí,yì)
    [上](读音:shàng,shǎng)
    [好](读音:hào,hǎo)
    [於,于](读音:yú,xū,yū)
    [羊 ](读音:yáng,​xiáng )
    [乘](读音:chéng,shèng)
    [畜](读音:xù,chù)
    [與 ](读音:yú,yù,yǔ, )
    [其](读音:jī,qí)
    [甯](读音:níng,nìng,zhù)
    [長 ](读音:cháng,zhǎng, )
    [家,傢](读音:gū,jiā,jie)
    [有](读音:yòu,yǒu)
    [何](读音:hé,hè,hē)
    [不](读音:bù,fǒu,pǐ)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11条))

网友留言
    【第6楼】在亲民,此处亲通新,应读xin
    古文之家网友:122.24.***发表于(2024/5/20)
    【第6_1楼】可参照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45)页 内容。
    古文之家小编回复于(2024/6/13)
    【第5楼】文章顺序好像有点问题,第四段开始直接跳到第六章了
    古文之家网友[手机用户]:.***发表于(2024/1/26)
    【第5_1楼】更换浏览器试试
      古文之家小编回复于(2024/5/20)
      【第4楼】《shī诗》yún云:“zhān瞻bǐ彼qí淇ào(yu,四声)澳,lù菉zhú竹ē(yi,一声)猗ē(yi,一声)猗 读音有点疑惑,已经标注在括号中,请核实!
      古文之家网友:183.23.***发表于(2023/2/28)
      【第4_1楼】参照商务印书馆的《诗经词典》第(624)页 内容,已作更正。感谢您的参与。
      古文之家小编回复于(2023/3/9)
      【第3楼】大(tài)学,这里的大应该是通假字,通太,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有提到
      古文之家网友[手机用户]:.***发表于(2023/2/16)
      【第2楼】心广体胖的胖是不是二声
      古文之家网友:111.32.***发表于(2022/11/19)
      【第2_1楼】参照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大辞海 词语卷》第(3908)页 内容。已作更正,感谢您的参与。
      古文之家小编回复于(2023/1/16)
      【第1楼】此以没(mò)世不忘也
      古文之家网友[手机用户]:.***发表于(2022/11/10)
      【第1_1楼】非常感谢来自热心读者{[手机用户]:111.32.*.*}的纠错指正,经过我们的人工核对,本文已对错误内容进行了更正。
        古文之家小编回复于(2023/1/16)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礼记作品推荐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