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骨空论》拼音版,可打印黄帝内经-文言文

《骨空论》由黄帝内经创作本页最后更新时间:2024/12/24 2:17:44
拼音全文:(我们坚持对每一篇古诗文进行人工查证并注音、我们亲自查证并回复来自您的每一次纠错,只为给您一份更为准确的拼音版本,请记住我们:古文之家)

  • kǒng
    lùn
  • huáng

    nèi
    jīng
  •  
     
     
     
    huáng

    wèn
    yuγ
     

    wén
    fγnɡ
    zhě
    bǎi
    bìng
    zhī
    shǐ

     

    zhγn
    zhì
    zhī
    nài

     
  •  
     
     
     


    duì
    yuγ
     
    fγnɡ
    cónɡ
    wài

     
    lìnɡ
    rén
    zhèn
    hán
     
    hàn
    chū
    tóu
    tònɡ
     
    shγn
    chónɡ

    hán
     
    zhì
    zài
    fγng

     
    tiáo

    yīn
    yáng
     




     
    yǒu


    xiè
     
  •  
     
     
     

    fγng
     
    βǐng
    xiàng
    tòng
     

    fγng

     
    fγng

    zài
    shàng
    zhuī
     

    fγng
    hàn
    chū
     
    βiǔ


     


    zài
    bèi
    xià
    xiá
    βǐ
    páng
    sān
    cùn
    suǒ
     

    zhī
    lìng
    bìng
    zhě



     


    yìng
    shǒu
     
    cóng
    fγng
    zγng
    fγng
     

    méi
    tóu
     
    shī
    zhěn
    zài
    βiān
    shàng
    héng

    βiān
     
    zhé
    shǐ
    使


     

    zhǒu
    zhèng
     
    βiǔ
    βǐ
    zhωng
     
    miǎo
    luò
    βì
    xié
    yǐn
    shào

    ér
    tòng
    zhàng
     



     
    yāo
    tòng



    zhuǎn
    yáo
     
    βí
    yǐn
    yīn
    luǎn
     


    liáo

    tòng
    shàng
     

    liáo
    zài
    yāo
    kāo
    fγn
    βiān
     
  •  
     
     
     
    shǔ
    lòu
    hán

     
    huán

    hán

     
    hán

    zài


    wài
    xiè
    yíng
     


    shàng
    wài
    zhě
     
    shǐ
    使
    zhī
    bài
     


    xīn
    zhě
     
    shǐ
    使
    zhī
    guì
     
  •  
     
     
     
    rèn
    mài
    zhě
     


    zhωng
    βí
    zhī
    xià
     

    shàng
    máo
    βì
     
    xún


     
    shàng
    guān
    yuán
     
    zhì
    yān
    hóu
     
    shàng

     
    xún
    miàn
     


     
    chωng
    mài
    zhě
     



    βiγ
     
    bìng
    shào
    yīn
    zhī
    βīng
     
    xiá

    shànɡ
    xíng
     
    zhì
    xiωng
    zhωng
    ér
    sàn
     
    rèn
    mài
    wéi
    bìng
     
    nán

    nèi
    βié
     

    shàn
     


    dài
    xià
     
    βiǎ
    βù
     
    chωng
    mài
    wéi
    bìng
     



    βí
     
  •  
     
     
     

    mài
    wéi
    bìng
     
    βǐ
    βiàng
    fǎn
    zhé
     

    mài
    zhě
     


    shào


    xià

    zhωnɡ
    yānɡ
     




    tíng
    kǒng
     

    kǒng
    niào
    kǒng
    zhī
    duān

     

    luò
    xún
    yīn

     

    cuàn
    βiān
     
    rào
    cuàn
    hòu
     
    bié
    rào
    tún
     
    zhì
    shào
    yīn
     

    βù
    yáng
    zhωng
    luò
    zhě
     

    shào
    yīn
    shàng

    nèi
    hòu
    lián
     
    guàn
    βǐ
    shǔ
    shèn
     

    tài
    yáng



    nèi

     
    shàng
    é
    βiāo
    diān
    shàng
     

    luò
    nǎo
     
    huán
    chū
    bié
    xià
    xiàng
     
    xún
    βiān

    nèi
     
    xiá
    βǐ

    yāo
    zhωng
     

    xún

    luò
    shèn
     

    nán

    xún
    βīng
    xià
    zhì
    cuàn
     



    děng
     

    shào

    zhí
    shànɡ
    zhě
     
    guàn

    zhωnɡ
    yānɡ
     
    shàng
    guàn
    xīn
     

    hóu
     
    shàng

    huán
    chún
     
    shàng

    liǎng

    zhī
    xià
    zhωnɡ
    yānɡ
     

    shγng
    bìng
     
    cóng
    shào

    shàng
    chωng
    xīn
    ér
    tòng
     


    qián
    hòu
     
    wéi
    chωng
    shàn
     




    yùn
     
    lóng
     
    zhì
     

    niào
     

    gān
     

    mài
    shγng
    bìng
    zhì

    mài
     
    zhì
    zài

    shàng
     
    shèn
    zhě
    zài

    xià
    yíng
     
  •  
     
     
     

    shànɡ

    yǒu
    yīn
    zhě
     
    zhì

    hóu
    zhωnɡ
    yānɡ
     
    zài
    quγ
    pén
    zhωng
    zhě
     

    bìng
    shàng
    chωng
    hóu
    zhě
     
    zhì

    βiàn
     
    βiàn
    zhě
     
    shàng
    xiá


     
  •  
     
     
     
    βiǎn

    shγn


     
    zhì

    βiàn
     
    zuò
    ér

    tòng
     
    zhì

    βī
     

    ér
    shǔ
    βiě
     
    zhì

    hái
    guān
     

    tòng
     
    tòng
    βí

    zhǐ
     
    zhì

    guó
     
    zuò
    ér

    tòng


    yǐn
    zhě
     
    zhì

    guān
     

    tòng



    shγn
     
    zhì

    bèi
    nèi
     
    lián
    héng
    ruò
    zhé
     
    zhì
    yánɡ
    mínɡ
    zhωng
    shù
    liáo
     
    ruò
    bié
     
    zhì
    βù
    yáng
    shào
    yīn
    róng
     
    yín
    luò
    βìng
    suān
     

    néng
    βiǔ

     
    zhì
    shào
    yánɡ
    zhī
    wéi
     
    zài
    wài
    shàng

    cùn
     
  •  
     
     
     


    shàng
    héng

    xià
    wéi
    βiàn
     
    xiá
    kuān
    wéi
    βī
     

    xiè
    wéi
    hái
    guān
     
    xiá

    zhī

    wéi
    lián
    hái
     
    hái
    xià
    wéi

     

    shàng
    wéi
    guó
     
    guó
    shàng
    wéi
    guān
     
    tóu
    héng

    wéi
    zhěn
     
  •  
     
     
     
    shuǐ
    shù

    shí

    xué
    zhě
     
    kāo
    shàng

    háng
     
    háng

     


    shàng
    liǎnɡ
    xínɡ
     
    háng

     
    zuǒ
    yòu


    xínɡ
     
    háng

     
    huái
    shàng


    xínɡ
     
    háng
    liù
    xué
     
  •  
     
     
     
    suǐ
    kǒng
     
    zài
    nǎo
    hòu
    sān
    fγn
     
    zài

    βì
    ruì

    zhī
    xià
     

    zài
    yín
    βī
    xià
     

    zài
    xiàng
    hòu
    zhωng
     


    xià
     

    zài
    βǐ

    shàng
    kωng
     
    zài
    fγng

    shànɡ
     
    βǐ

    xià
    kǒng
     
    zài
    kāo

    xià
    kǒng
     
    shù
    suǐ
    kǒng
     
    zài
    miàn
    xiá

     
    huò

    kǒng
    zài
    kǒu
    xià
     
    dāng
    liǎng
    βiān
     
    liǎng


    kǒng
     
    zài

    zhωng
    zhī
    yáng
     


    kǒng
    zài

    yáng
     

    huái

    cùn
     
    liǎng

    kǒng
    zhī
    βiān
     


    shàng
    kωng
     
    zài

    yáng
     
    chū
    shàng


    cùn
     
    héng

    kǒng
     
    zài


    zhī
    shàng
    duān
     

    βì

    kǒng
     
    zài
    máo
    zhωng
    dòng
    xià
     
    kāo

    kǒng
     
    zài


    zhī
    hòu
     
    xiānɡ


    cùn
     
    biǎn

    yǒu
    shèn

    còu
     

    suǐ
    kǒng
     

    suǐ

    kǒng
     
  •  
     
     
     
    βiǔ
    hán

    zhī

     
    xiān
    βiǔ
    xiàng

    zhuī
     

    nián
    wéi
    zhuàng
    shù
     

    βiǔ
    βué

     

    nián
    wéi
    zhuàng
    shù
     
    shì
    bèi
    shù
    xiàn
    zhě
    βiǔ
    zhī
     
    βǔ

    βiān
    shàng
    xiàn
    zhě
    βiǔ
    zhī
     
    liǎng
    βì
    xié
    zhī
    βiān
    βiǔ
    zhī
     
    wài
    huái
    shàng
    βué

    zhī
    duān
    βiǔ
    zhī
     

    xiǎo
    zhǐ

    zhǐ
    βiān
    βiǔ
    zhī
     
    shuàn
    xià
    xiàn
    mài
    βiǔ
    zhī
     
    wài
    huái
    hòu
    βiǔ
    zhī
     
    quγ
    pén

    shàng
    qiè
    zhī
    βiān
    tòng

    βīn
    zhě
    βiǔ
    zhī
     
    yīng
    zhωng
    xiàn

    βiān
    βiǔ
    zhī
     
    zhǎng
    shù

    xià
    βiǔ
    zhī
     

    xià
    guān
    yuán
    sān
    cùn
    βiǔ
    zhī
     
    máo
    βì
    dòng
    mài
    βiǔ
    zhī
     

    xià
    sān
    cùn
    fγn
    βiān
    βiǔ
    zhī
     

    yánɡ
    mínɡ

    shàng
    dòng
    mài
    βiǔ
    zhī
     
    diān
    shàng

    βiǔ
    zhī
     
    quǎn
    suǒ
    niè
    zhī
    chù
    βiǔ
    zhī
     
    sān
    zhuàng
     
    βí

    quǎn
    shāng
    bìng

    βiǔ
    zhī
     
    fán
    dāng
    βiǔ
    èr
    shí
    βiǔ
    chù
     
    shānɡ
    shí
    βiǔ
    zhī


    zhě
     

    shì

    βīng
    zhī
    ɡuò

    yáng
    zhě
     
    shuò


    shù
    ér
    yào
    zhī
     
注:以上标红文字表示该字为多音字或者通假字等古今有多种发音的字。
拼音校对参考书籍:《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第二版
全文详解
      黄帝问曰:
      黄帝问道:
    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我听说风邪是许多疾病的起始原因,怎样用针法来治疗?
      岐伯对曰:
      岐伯回答说:
    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风邪从外侵入,使人寒战、出汗、头痛、身体发重、怕冷,针刺治疗的要穴是风府穴,以调和其阴阳,正气不足就用补法,邪气有余就用泻法。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若感受风邪较重而颈项疼痛,针刺风府穴,风府穴在上椎穴(即大椎穴)的上面(入发际同身寸的一寸处,为重要的骨空穴)。
    大风汗出,灸譩嘻,譩嘻在背下侠脊旁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譩嘻,譩嘻应手。
    若感受风邪较重而汗出,艾灸噫嘻穴,噫嘻穴在背部(第六椎骨)下两侧距脊椎各三寸之处,用手指按压,使病人感觉疼痛而呼出“噫嘻”之声,噫嘻穴就在手指下的疼处。
    从风憎风,刺眉头。
    迎风怕风的病人,刺眉头(指攒竹穴)。
    失枕在肩上横骨间。
    落枕,取穴在肩上横骨间(指巨骨穴)。
    折使揄臂,齐肘正,灸脊中。
    脊背屈伸不利,应将患者的手臂后翻到背部,与肘尖成度角,手背所正对的脊椎节骨(指阳关穴),给以灸治。
    䏚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譩嘻。
    第-肋骨处疼痛,从背部到腹部并牵引到小腹的,针刺噫嘻穴。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
    腰痛而不可以转侧动摇,痛而筋脉挛急,下引睾丸,针刺八髎(即,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穴)与疼痛的地方,八髎穴在腰椎骨与坐骨间的空隙中。
      鼠瘘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附膝外解营。
      “鼠瘘”(即瘰疬)一类的寒热病,刺寒府穴(指委中穴),寒府穴在膝上外侧骨与骨之间的孔穴中。
    取膝上外者,使之拜;
    凡取膝上外侧的孔穴,使患者弯腰,成一种拜的体位。
    取足心者,使之跪。
    取足心涌泉穴时,使患者坐跪的体位。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任脉起源于中极穴的下面,上行经过阴毛际再到腹部,再上行通过关元穴到咽喉,又上行至颐(下巴),循行于面部而入于目中。
    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齐上行,至胷中而散。
    冲脉起源于气街穴(即气冲穴),与足少阴经相并,侠其左右上行,到胸中而散。
    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
    任脉发生病变,在男子,则“内结”、“七疝”(包括,寒、水、筋、血、气、狐,)之类疾病。
    女子带下、瘕聚。
    在女子,则“带下”、“瘕聚”之类疾病。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冲脉经发生病变,则气逆上冲,腹中拘急疼痛。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督脉发生病变,会引起脊柱强硬反折的症状。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
    督脉起于小腹之下的横骨中央。
    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
    在女子,则入内系于廷孔,廷孔就是尿道的外端,从这里分出的络脉,循着阴户会合于阴部,再分绕于肛门的后面,再分别行绕臀部,到足少阴经与足太阳经中的络脉,与足少阴经相结合上行尾骨端内后面,贯穿脊柱,连属于肾脏。
    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与足太阳经共起于目内眦,上行至额部,交会于头顶,内入于脑,复返出脑下行到颈项,循行于肩膊处,侠脊柱抵达腰中,入内循膂络于肾。
    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
    其在男子,则循阴茎,下至会阴,与女子相同。
    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其从小腹部直上的支脉,穿过脐中央,再上贯心脏,入于喉,上行到颐并环绕口唇,再上行系于两目中央之下。
    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
    督脉发生病变,症状是气从少腹上冲心而痛,大小便不通,称为“冲疝”。
    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
    在女子,则不能怀孕,或为小便不利、痔疾、遗尿、咽喉干燥等症。
    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齐下营。
    总之,督脉生病治督脉,轻者治横骨上(的曲骨穴),重者则治在脐下(的阴交穴)。
      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
      病人气逆上而呼吸有声的,治疗取其喉部中央(的天突穴),此穴在两缺盆的中间。
    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
    病人气逆上充于咽喉的,治疗取其渐(指大迎穴),渐者在面部两旁夹颐之处。
      蹇膝伸不屈,治其楗。
      膝关节能伸不能屈,治疗取其楗(大腿部的经穴)。
    坐而膝痛,治其机。
    坐下而膝痛,治疗取其机(指环跳穴)。
    立而暑解,治其骸关。
    站立时膝关节热痛,治疗取其膝关节处经穴。
    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
    膝痛,疼痛牵引到足拇趾,治疗取其膝后窝处(的委中穴)。
    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
    坐下膝痛如有东西隐伏其中的,治疗取其关(指承扶穴)。
    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
    膝痛而不能屈伸活动,治疗取其背部俞穴(指大杼穴)。
    连胻若折,治阳明中俞髎,若别,治巨阳少阴荣。
    如疼痛连及小腿像要折断似的,治疗取其阳明经中的俞髎(指足三里穴),或者别取太阳经、少阴经的荥穴(通谷穴、然谷穴)。
    淫泺胫酸,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上五寸。
    湿渍水湿之邪日久而胫骨酸痛无力,不能久立,治取少阳经的别络穴位,穴在外踝上五寸(指光明穴)。
      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骸下为辅,辅上为腘,腘上为关,头横骨为枕。
      辅骨之上,腰横骨之下,叫“楗”,在髋骨两侧叫“机”(指环跳穴位置),膝部的骨缝叫“骸关”,在膝部两旁的高骨叫“连骸”,连骸下面叫“辅骨”,辅骨上面的膝弯叫“腘”,腘之上就是“骸关”,头后项部的横骨叫“枕骨”。
      水俞五十七穴者,尻上五行,行五。
      治疗水病的俞穴有五十七个,坐骨上有五行,每行各五穴。
    伏菟上两行,行五,左右各一行,行五。
    伏兔上方有两行,每行各有五穴,其左右又各有一行,每行各五穴。
    踝上各一行,行六穴。
    足内踝上各一行,每行各六穴。
      髓空,在脑后三分,在颅际锐骨之下;
      髓穴,在脑后分为三处,都在颅骨边际锐骨的下面。
    一在龂基下;
    一处在龈基的下面。
    一在项后中,复骨下;
    一处在项后正中的复骨下面。
    一在脊骨上空,在风府上。
    一处在脊椎骨上空,即风府穴的上面。
    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
    一处在脊椎骨下空,在坐骨下面的孔穴中。
    数髓空,在面侠鼻,或骨空在口下,当两肩。
    又有几处髓空,在面部侠鼻两旁,或有骨空在口唇下方与两肩相平的部位。
    两髆骨空,在髆中之阳。
    两肩骨空,在肩膊的外侧。
    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
    臂骨的骨空,在臂骨的外侧,离开手腕四寸,在尺、桡两骨的空隙之间。
    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股骨上面的骨空,在股骨外侧,膝上四寸的地方。
    胻骨空,在辅骨之上端。
    小腿骨的骨空,在胫骨上端。
    股际骨空,在毛中动下。
    股际的骨空,在阴毛中的动脉下面。
    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
    坐骨的骨空,在髀骨的后面距离四寸的地方。
    扁骨有渗理凑,无髓孔,易髓无空。
    扁骨(即肋骨),有血脉渗灌的纹理内外交流,没有直通骨髓的孔穴,所以没有骨空的穴位。
      灸寒热之法:
      灸寒热症的方法。
    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
    先灸项后的大椎穴,根据病人年龄决定艾灸的壮数。
    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
    其次灸尾骨(的长强穴),也是以年龄为艾灸的壮数。
    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指次指间灸之,腨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之。
    观察背部有凹陷的地方用灸法,上举手臂在肩上有凹陷的地方(指肩髃穴)用灸法,两侧的季胁之间(京门穴)用灸法,足外踝正绝骨之端(即绝骨穴)处用灸法,足小趾与次趾之间用灸法,腹部凹陷处的经脉(承山穴)用灸法,外踝后方(昆仑穴)用灸法。
    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间灸之,掌束骨下灸之,齐下关元三寸灸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间灸之,足阳明跗上动脉灸之,巅上一灸之。
    缺盆骨上方按压坚硬如有筋并疼痛的地方用灸法,胸膺中的骨间凹陷处(指天突穴)用灸法,手腕部的横骨之下(指大陵穴)用灸法,脐下三寸的关元穴用灸法,阴毛边缘的动脉跳处(指气冲穴)用灸法,膝下三寸的两骨间(指足三里)用灸法,足阳明经所行足跗上的动脉(指冲阳穴)处用灸法,头巅顶上(指百会穴)亦用灸法。
    犬所囓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之。
    被犬咬伤的,先在被咬处灸三壮,再按常规的治犬伤病法灸治。
    凡当灸二十九处。
    以上针灸治疗寒热症的部位共二十九处。
    伤食灸之不已者,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其俞而药之。
    因伤食而引发寒热症的采用灸法,灸后仍不能解除寒热的症状,必须仔细观察各条阳经脉,找到有病的经脉改用针刺其腧穴的方法以泻之,同时用药物调治。
多音字参考列表
    [何](读音:hé,hè,hē)
    [伯](读音:bà,bǎi,bó,mò,pò)
    [重](读音:chóng,zhòng)
    [惡](读音:é,ě,wù,wū)
    [調](读音:zhōu,tiáo,diào)
    [汗](读音:hán,hàn)
    [令](读音:líng,lìng,lǐng)
    [呼](读音:hū,hè,xū)
    [](读音:yìng,yīng)
    [正](读音:zhèng,zhēng)
    [取 ](读音:qǔ,qū )
    [散](读音:sàn,sǎn)
    [強](读音:qiǎng,qiáng,jiàng)
    [屬](读音:shǔ,zhǔ)
    [還](读音:hái,huán,xuán)
    [與 ](读音:yú,yù,yǔ, )
    [係,係,繫](读音:jì,xì,)
    [從](读音:cóng,zòng)
    [得](读音:de,dé,děi)
    [女](读音:nǚ,rǔ,nǜ)
    [遺](读音:wèi,yí,​suí)
    [幹,干,乾](读音:gàn,gān)
    [甚](读音:shén,shèn)
    [漸](读音:jiàn,jiān)
    [可](读音:kè,kě)
    [內](读音:nà,nèi,ruì)
    [摺,折](读音:shé,zhé,zhē)
    [若](读音:rě,ruò)
    [能](读音:néng,nài)
    [少 ](读音:shǎo,shào )
    [解](读音:jiè,jiě,xiè)
    [行](读音:háng,hàng,héng,xíng)
    [六](读音:liù,lù)
    [風](读音:fèng,fěng,fēng,fàng)
    [相](读音:xiàng,xiāng)
    [去](读音:qù,jǔ,qū)
    [扁](读音:biǎn,piān)
    [有](读音:yòu,yǒu)
    [空](读音:kòng,kǒng,kōng,)
    [大](读音:dà,dài,dài)
    [椎](读音:chuí,zhuī)
    [為](读音:wéi,wèi)
    [切 ](读音:qiè,qiē, )
    [中](读音:zhòng,zhōng)
    [間](读音:jiàn,jiān,xián)
    [明](读音:míng)
    [上](读音:shàng,shǎng)
    [一](读音:yī)
    [處](读音:chú,chù)
    [食](读音:sì,shí,yì)
    [不](读音:bù,fǒu,pǐ)
    [過](读音:guò,guō)
    [於,于](读音:yú,xū,yū)
    [數](读音:shù,shǔ)
    [其](读音:jī,qí)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1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黄帝内经作品推荐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