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荀子·子道》拼音版,可打印荀子-文言文

《荀子·子道》由荀子创作本页最后更新时间:2024/12/24 5:50:38
拼音全文:(我们坚持对每一篇古诗文进行人工查证并注音、我们亲自查证并回复来自您的每一次纠错,只为给您一份更为准确的拼音版本,请记住我们:古文之家)
  • xún

     
    ·

    dào
  •  
    xiān
    qín
     
    xún

  •  
     
     
     

    xiào
    chū

     
    rén
    zhγ
    xiǎo
    xíng

     
    shàng
    shùn
    xià

     
    rén
    zhγ
    zhōng
    xíng

     
    cóng
    dào

    cóng
    jūn
     
    cóng


    cóng

     
    rén
    zhγ

    xíng

     
    ruò

    zhì


    ān
     
    yán

    lèi
    shǐ
    使
     


    dào


     
    suγ
    yáo
    shùn

    néng
    jiā
    háo


    shì

     
    xiào

    suǒ

    cóng
    mìng
    yǒu
    sān
     
    cóng
    mìng

    βγn
    wēi
     

    cóng
    mìng

    βγn
    ān
     
    xiào


    cóng
    mìng
    nǎi
    zhōng
     
    cóng
    mìng

    βγn

     

    cóng
    mìng

    βγn
    róng
     
    xiào


    cóng
    mìng
    nǎi

     
    cóng
    mìng

    βín
    shòu
     

    cóng
    mìng

    xiū
    shì
     
    xiào


    cóng
    mìng
    nǎi
    jìng
     



    cóng
    mìng
    ér

    cóng
     
    shì



     
    wèi


    cóng
    ér
    cóng
     
    shì

    zhōng

     
    míng

    cóng

    cóng
    zhγ

     
    ér
    néng
    zhì
    gōng
    jìng
     
    zhōng
    xìn
     
    duān
    βuè
     

    shèn
    xíng
    zhγ
     


    wèi

    xiào

     
    zhuàn
    yuē
     
     
    cóng
    dào

    cóng
    jūn
     
    cóng


    cóng

     
     

    zhγ
    wèi

     

    láo

     
    diāo
    cuì
    ér
    néng

    shγ
    βí
    jìng
     
    zāi
    huò
     
    huàn
    nàn
    ér
    néng

    shγ
    βí

     


    xìng

    shùn
    jiàn

    ér
    néng

    shγ
    βí
    ài
     
    fēi
    rén
    rén

    néng
    xíng
     
    shγ
    yuē
     
     
    xiào


    kuì
     
     

    zhγ
    wèi

     
  •  
     
     
     

    āi
    gōng
    wèn

    kǒng

    yuē
     
     

    cóng

    mìng
     
    xiào

     
    chén
    cóng
    jūn
    mìng
     
    zhēn

     
     
    sān
    wèn
     
    kǒng


    duì
     
    kǒng

    βū
    chū



    gòng
    yuē
     
     
    xiàng
    zhě
     
    jūn
    wèn
    βiū

     
    yuē
     
     

    cóng

    mìng
     
    xiào

     
    chén
    cóng
    jūn
    mìng
     
    zhēn

     
     
    sān
    wèn
    ér
    βiū

    duì
     


    wéi


     
     

    gòng
    yuē
     
     

    cóng

    mìng
     
    xiào

     
    chén
    cóng
    jūn
    mìng
     
    zhēn

     


    yòu

    duì
    yān
     
     
    kǒng

    yuē
     
     
    xiǎo
    rén
    zāi
     


    shí

     

    wàn
    shèng
    zhγ
    guó
     
    yǒu
    zhèng
    chén

    rén
     

    fēng
    jiāng

    xuē
     
    βiān
    shèng
    zhγ
    guó
     
    yǒu
    zhèng
    chén
    sān
    rén
     

    shè


    wēi
     
    bǎi
    shèng
    zhγ
    jiā
     
    yǒu
    zhèng
    chén
    èr
    rén
     

    zōng
    miào

    huǐ
     

    yǒu
    zhèng

     

    xíng


     
    shì
    yǒu
    zhèng
    yǒu
     

    wéi


     


    cóng

     


    xiào
     
    chén
    cóng
    jūn
     

    chén
    zhēn
     
    shěn
    βí
    suǒ

    cóng
    zhγ
    zhγ
    wèi
    xiào
     
    zhγ
    wèi
    zhēn

     
     
  •  
     
     
     


    wèn

    kǒng

    yuē
     
     
    yǒu
    rén


     

    xγng

    mèi
     
    gēng
    yún
    shù

     
    shǒu

    pián
    zhγ
     

    yǎng
    βí
    βγn
     
    rán
    ér

    xiào
    zhγ
    míng
     


     
     
    kǒng

    yuē
     
     

    zhě
    shēn

    jìng

     


    xùn

     


    shùn

     

    zhγ
    rén
    yǒu
    yán
    yuē
     
     


     
    miù

     


    liáo
     
     
    jγn

    xγng

    mèi
     
    gēng
    yún
    shù

     
    shǒu

    pián
    zhγ
     

    yǎng
    βí
    βγn
     


    sān
    zhě
     


    wéi
    ér

    xiào
    zhγ
    míng

     

    zhě
    suǒ
    yǒu
    fēi
    rén

     
     
    kǒng

    yuē
     
     
    yóu
    zhì
    zhγ
     



     
    suγ
    yǒu
    guó
    shì
    zhγ

     

    néng


    βí
    shēn
     
    fēi



     
    shì



     


    ér
    xíng

    xiū
     
    shēn
    zhγ
    zuì

     
    chū
    ér
    míng

    zhāng
     
    yǒu
    zhγ
    guò

     

    jūn




    xíng
     
    chū

    yǒu
    xián
     

    wéi
    ér

    xiào
    zhγ
    míng

     
     
  •  
     
     
     


    wèn

    kǒng

    yuē
     
     



    liàn
    ér
    chuáng
     


     
     
    kǒng

    yuē
     
     


    zhγ

     
     


    chū
     
    wèi

    gòng
    yuē
     
     


    wéi



    suǒ

    zhγ
     



    yǒu
    suǒ

    zhγ
     
     

    gòng
    yuē
     
     


    wèn
    zāi
     
     


    yuē
     
     
    yóu
    wèn
     
     



    liàn
    ér
    chuáng
     


     
     


    yuē
     
     


    zhγ

     
     
     

    gòng
    yuē
     
     

    jiāng
    wèi

    wèn
    zhγ
     
     

    gòng
    wèn
    yuē
     
     
    liàn
    ér
    chuáng
     


     
     
    kǒng

    yuē
     
     
    fēi


     
     

    gòng
    chū
     
    wèi


    yuē
     
     

    wèi


    wéi
    yǒu
    suǒ

    zhγ

     




    suǒ

    zhγ
     

    wèn
    fēi

     

     

    shì


    fēi
    βí


     
     
  •  
     
     
     


    shèng

    ér
    jiàn
    kǒng

     
    kǒng

    yuē
     
     
    yóu
     
    shì




     

    zhě
    jiāng
    chū

    mín
    shān
     
    βí
    shǐ
    chū

     
    βí
    yuán


    làn
    shāng
     

    βí
    zhì
    jiāng
    zhγ
    jγn

     

    fāng
    zhōu
     


    fēng
     



    shè

     
    fēi
    wéi
    xià
    liú
    shuǐ
    duō

     
    jγn




    shèng
     
    yán

    chōng
    yíng
     
    tiān
    xià
    βiě
    shú
    kěn
    jiàn


     


    βū
    ér
    chū
     
    gǎi

    ér

     
    gài
    yóu
    ruò

     
    kǒng

    yuē
     
     
    yóu
    zhì
    zhγ
     



     
    fèn

    yán
    zhě
    huá
     
    fèn

    xíng
    zhě

     

    zhγ
    ér
    yǒu
    néng
    zhě
     
    xiǎo
    rén

     

    jūn

    zhγ
    zhγ
    yuē
    zhγ
    zhγ
     

    zhγ
    yuē

    zhγ
     
    yán
    zhγ
    yào

     
    néng
    zhγ
    yuē
    néng
    zhγ
     

    néng
    yuē

    néng
     
    xíng
    zhγ
    zhì

     
    yán
    yào

    zhì
     
    xíng
    zhì

    rén
     

    rén
    βiě
    zhì
     


    yǒu



    zāi
     
     
  •  
     
     
     



     

    yuē
     
     
    yóu
     
    zhì
    zhě
    ruò

     
    rén
    zhě
    ruò

     
     


    duì
    yuē
     
     
    zhì
    zhě
    shǐ
    使
    rén
    zhγ

     
    rén
    zhě
    shǐ
    使
    rén
    ài

     
     

    yuē
     
     

    wèi
    shì

     
     

    gòng

     

    yuē
     
     

     
    zhì
    zhě
    ruò

     
    rén
    zhě
    ruò

     
     

    gòng
    duì
    yuē
     
     
    zhì
    zhě
    zhγ
    rén
     
    rén
    zhě
    ài
    rén
     
     

    yuē
     
     

    wèi
    shì
    jūn


     
     
    yán
    yuān

     

    yuē
     
     
    huí
     
    zhì
    zhě
    ruò

     
    rén
    zhě
    ruò

     
     
    yán
    yuān
    duì
    yuē
     
     
    zhì
    zhě

    zhγ
     
    rén
    zhě

    ài
     
     

    yuē
     
     

    wèi
    míng
    jūn


     
     
  •  
     
     
     


    wèn

    kǒng

    yuē
     
     
    jūn


    yǒu
    yōu

     
     
    kǒng

    yuē
     
     
    jūn

    βí
    wèi


     


    βí

     



    zhγ
     
    yòu

    βí
    zhì
     
    shì

    yǒu
    zhōng
    shēng
    zhγ

     



    zhγ
    yōu
     
    xiǎo
    rén
    zhě
    βí
    wèi


     

    yōu


     



    zhγ
     
    yòu
    kǒng
    shγ
    zhγ
     
    shì

    yǒu
    zhōng
    shēn
    zhγ
    yōu
     



    zhγ


     
     
注:以上标红文字表示该字为多音字或者通假字等古今有多种发音的字。
拼音校对参考书籍:《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第二版
全文详解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
      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敬爱兄长,这是做人起码的道德修养;
    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
    对上顺从,对下厚道,这是做人中等道德修养;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不顺从父亲,这是做人的最高道德修养。
    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
    如果能根据礼义来安排志向,根据法度来指导自己的言论,那么儒家之道也就完备了。
    虽尧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即使是尧舜这样贤明的君主,也不能在这上面有丝毫的增益了。
    孝子所不从命有三:
    孝子不服从命令的原因有三种:
    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
    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危险,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安全,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就是忠诚;
    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
    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受耻辱,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光荣,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就是奉行道义;
    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
    服从命令,就会使父母的行为像禽兽一样野蛮,不服从命令,就会使父母的行为富有修养而端正,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就是恭敬。
    故可以从命而不从,是不子也;
    所以,可以服从而不服从,这是不尽孝子之道;
    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
    不可以服从而服从,这是不忠于父母。
    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
    明白了这服从或不服从的道理,并且能做到恭敬尊重、忠诚守信、正直老实地来谨慎实行它,就可以称之为大孝了。
    传曰:“
    古书上说:“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
    此之谓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故劳苦、雕萃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则不幸不顺见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
    所以,即使自己劳苦憔悴时也不能够丧失对父母的恭敬,遭到灾祸患难时也不能够丧失对父母应尽的道义,即使不幸地因为和父母不顺而被父母憎恶时仍能不丧失对父母的爱,如果不是仁德之人是不能做到的。
    诗曰:“
    《诗经》上说:“
    孝子不匮。”
    孝子之孝无穷尽。”
    此之谓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鲁哀公问孔子说:“
    子从父命,孝乎?
    儿子服从服从了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
    臣从君命,贞乎?”
    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
    三问,孔子不对。
    问了三次,孔子不回答。
    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
    孔子小步快走而出,把这件事告诉给子贡说:“
    乡者,君问丘也,曰:“
    刚才,国君问我,说:“
    子从父命,孝乎?
    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
    臣从君命,贞乎?
    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
    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
    问了三次而我不回答,你认为怎样?”
    子贡曰:“
    子贡说:“
    子从父命,孝矣。
    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了;
    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
    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了。
    孔子曰:“
    先生又能怎样回答他呢?”
    小人哉!
    孔子说:“
    赐不识也!
    真是个小人,你不懂啊!
    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
    从前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要有了四个敢于诤谏的大臣,那么疆界就不会被割削;
    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
    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有了三个敢于诤谏的大臣,那么国家政权就不会危险;
    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
    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了两个诤谏的大臣,那么宗庙就不会毁灭。
    父有争子,不行无礼;
    父亲有了诤谏的儿子,就不会做不合礼制的事;
    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士人有了诤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
    故子从父,奚子孝?
    所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怎能说这儿子是孝顺?
    臣从君,奚臣贞?
    臣子一味听从君主,怎能说这臣子是忠贞?
    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弄清楚了听从的是什么才可以叫做孝顺、叫做忠贞。”
      子路问于孔子曰:“
      子路问孔子说:“
    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
    这里有个人,早起晚睡,耕地锄草栽植播种,手脚都磨出了老茧,以此来赡养自己的父母,却没有孝顺的名声,为什么呢?”
    孔子曰:“
    孔子说:“
    意者身不敬与?
    想来大概是他举止不恭敬吧!
    辞不逊与?
    或许是他说话不谦虚吧!
    色不顺与?
    或许是他脸色不温顺吧!
    古之人有言曰:“
    古代的人有句话说:“
    衣与!
    给我穿啊!
    缪与!
    给我吃啊。
    不女聊。
    若不恭敬就不靠你。’
    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子路曰,“现在有的人并没有举止不恭敬、说话不谦虚、脸色不温顺这三种行为,那为什么会没有孝顺的名声呢?
    意者所友非人邪?”
    想来大概是他所交的朋友不是个仁德之人吧!”
    孔子曰:“
    孔子又说:“
    由志之,吾语女。
    仲由,记住吧,我告诉你。
    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
    即使有了全国闻名的大力士的力气,也不能自己举起自己的身体。
    非无力也,势不可也。
    这不是没有力气,而是客观情势不许可。
    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
    所以,君子在家里行为不整饬,这是自己的罪过;
    出而名不章,友之过也。
    在外名声不显扬,是朋友的罪过。
    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所以,君子在家就使自己的品行忠诚厚道,出外就和贤能的人交朋友,如果能够做到这样的话,怎么会没有孝顺的名声呢?”
      子路问于孔子曰:“
      子路问孔子说:“
    鲁大夫练而床,礼邪?”
    鲁国的大夫披戴白色熟绢为父母进行周年祭祀时却在床上睡觉,这合乎礼制吗?”
    孔子曰:“
    孔子说:“
    吾不知也。”
    我不知道。”
    子路出,谓子贡曰:“
    子路出来后,对子贡说:“
    吾以为夫子无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我以为先生没有什么不知道,先生却偏偏有不知道的。”
    子贡曰:“
    子贡说:“
    汝何问哉?”
    你问了什么呢?”
    子路曰:“
    子路说:“
    由问:“
    我问:“
    鲁大夫练而床,礼邪?
    鲁国的大夫披戴白色熟绢为父母进行周年祭祀时却在床上睡觉,这合乎礼制吗?’
    夫子曰:“’
    先生说:“
    吾不知也。
    我不知道。’
    ”子贡曰:“’
    ”子贡说:“
    吾将为女问之。”
    我将给你去问问这件事。”
    子贡问曰:“
    子贡问孔子说:“
    练而床,礼邪?”
    披戴白色熟绢为父母进行周年祭祀时却在床上睡觉,这合乎礼制吗?”
    孔子曰;
    孔子说:“
    “非礼也。”
    不合礼。”
    子贡出,谓子路曰:“
    子贡出来,对子路说:“
    女谓夫子为有所不知乎!
    你说先生有不知道的事吗?
    夫子徒无所不知。
    先生却偏偏没有什么不知道的。
    女问非也。
    你问得不对啊。
    礼:
    根据礼制。
    居是邑不非其大夫。”
    住在这个城邑,就不非议管辖这城邑的大夫。”
      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
      子路穿戴整齐后去见孔子,孔子说:“
    由,是裾裾何也?
    仲由,这样衣冠楚楚的,为什么呢?
    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
    从前长江发源于岷山,它开始流出来的时候,源头小得只可以浮起酒杯,等到它流到长江的渡口时,如果不把船并在一起,不避开大风,就不能横渡过去了。
    非维下流水多邪?
    这不是因为下游水大的缘故么?
    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
    现在你衣服已经穿得很庄重,脸上又神气十足,那么天下将有谁肯规劝你呢?”
    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
    子路小步快走而出,换了衣服再进去,显得舒缓柔顺了。
    孔子曰:“
    孔子说:“
    由志之!
    仲由啊!
    吾语汝:
    你记住,我告诉你。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
    在说话方面趾高气扬的人往往夸夸其谈,在行动方面趾高气扬的人总是自我炫耀,百般显示自己有知识和才能的人,是小人啊。
    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
    所以,君子知道了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是说话的要领;
    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
    能够做到的就说能做到,不能够做到的就说做不到,这是行动的最高准则。
    言要则知,行至则仁;
    说话合乎要领就是明智,行动合乎准则就是仁德。
    既仁且知,夫恶有不足矣哉!”
    既明智又有仁德,哪里还有不足之处了呢?”
      子路入,子曰:“
      子路进来,孔子说:“
    由!
    仲由!
    知者若何?
    明智的人是怎样的?
    仁者若何?”
    仁德的人是怎样的?”
    子路对曰:“
    子路回答说:“
    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
    明智的人能使别人了解自己,仁德的人能使别人爱护自己。”
    子曰:“
    孔子说:“
    可谓士矣。”
    你可以称为士人了。”
    子贡入,子曰:“
    子贡进来,孔子说:“
    赐!
    端木赐啊!
    知者若何?
    明智的人是怎样的?
    仁者若何?”
    仁德的人是怎样的?”
    子贡对曰:“
    子贡回答说:“
    知者知人,仁者爱人。”
    明智的人能了解别人,仁德的人能爱护别人。”
    子曰:“
    孔子说:“
    可谓士君子矣。”
    你可以称为士君子了。”
    颜渊入,子曰:“
    颜渊进来,孔子说:“
    回!
    颜回!
    知者若何?
    明智的人是怎样的?
    仁者若何?”
    仁德的人是怎样的?”
    颜渊对曰:“
    颜渊回答说:“
    知者自知,仁者自爱。”
    明智的人有自知之明,仁德的人能自尊自爱。”
    子曰:“
    孔子说:“
    可谓明君子矣。”
    你可以称为贤明君子了。”
      子路问于孔子曰:“
      子路问孔子说:“
    君子亦有忧乎?”
    君子也有忧虑吗?”
    孔子曰:“
    孔子说:“
    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
    君子,在他还没有得到职位时,就会为自己修养自我感到高兴,已经得到了职位之后,又会为自己有所作为而感到高兴。
    是以有终生之乐,无一日之忧。
    因此,君子有一辈子的快乐,而没有一天的忧虑。
    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
    小人嘛,当他还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就担忧得不到;
    既已得之,又恐失之。
    已经得到了职位之后,又怕失去它。
    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因此,小人有一辈子的忧虑,而没有一天的快乐。”
多音字参考列表
    [上](读音:shàng,shǎng)
    [中](读音:zhòng,zhōng)
    [信 ](读音:xìn, )
    [傳](读音:chuán,zhuàn)
    [難](读音:nán,nàn,nuó)
    [莫 ](读音:mò,mù,mì )
    [鄉](读音:xiāng,xiàng,xiǎng)
    [識](读音:shí,zhì)
    [萬](读音:mò,wàn)
    [削](读音:xiāo,xuē)
    [乘](读音:chéng,shèng)
    [家,傢](读音:gū,jiā,jie)
    [從](读音:cóng,zòng)
    [與 ](读音:yú,yù,yǔ, )
    [興](读音:xìng,xīng)
    [過](读音:guò,guō)
    [將](读音:jiàng,jiāng,qiāng)
    [為](读音:wéi,wèi)
    [大](读音:dà,dài,dài)
    [見](读音:jiàn,xiàn)
    [風](读音:fèng,fěng,fēng,fàng)
    [邪](读音:xié,yé,yá,yú,xú)
    [衣](读音:yī,yì)
    [盛](读音:chéng,shèng)
    [女](读音:nǚ,rǔ,nǜ)
    [吾](读音:wú,yù)
    [語](读音:yù,yǔ)
    [華](读音:huá,huà,huā)
    [能](读音:néng,nài)
    [行](读音:háng,hàng,héng,xíng)
    [且](读音:jū,qiě,zǔ,cú)
    [夫](读音:fú,fū)
    [惡](读音:é,ě,wù,wū)
    [若](读音:rě,ruò)
    [何](读音:hé,hè,hē)
    [知](读音:zhī,zhì)
    [可](读音:kè,kě)
    [明](读音:míng)
    [於,于](读音:yú,xū,yū)
    [其](读音:jī,qí)
    [不](读音:bù,fǒu,pǐ)
    [得](读音:de,dé,děi)
    [有](读音:yòu,yǒu)
    [一](读音:yī)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荀子作品推荐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