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罴说》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柳宗元

《罴说》由柳宗元创作

题记: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藩镇强大,威胁国家统一,朝廷无力讨平,只能采用“以藩制藩”的策略,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攻伐,结果获胜的藩镇更加强大,对国家造成更大的威胁。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这篇文章作于柳宗元贬官永州时期,就是针对这个社会局面而创作的寓言性杂文。

原文:

罴说

唐代-柳宗元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
    鹿害怕貙,貙害怕虎,虎又害怕罴。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罴的样子为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一样站着,非常有力气而且害处非常大。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
    楚国的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模仿出各种野兽的叫声。
    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
    他悄悄地拿着弓、箭、装火的瓶子和火种来到山上。
    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
    模仿鹿的叫声来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用火种向它射去。
    貙闻其鹿也,趋而至。
    貙听到了鹿的叫声,快速地跑过来了。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猎人见到貙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同类的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
    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这时,罴听到了声音就出来寻找同类,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猎人,把他撕成碎块吃掉了。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

    注释:

    ⑴罴(pí):哺乳动物,体大,肩部隆起,能爬树、游水。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胆入药。亦称“棕熊”、“马熊”、“人熊”。 ⑵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 ⑶被(pī)发:披散毛发。被,同“披”。 ⑷绝:极。害:伤害。 ⑸楚:指今湖南、湖北一带,春秋战国时期其地属楚国。 ⑹为:模仿。 ⑺寂寂:清静无声。罂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罂(yīng):一种小口大肚的罐子。火:燃烧。 ⑻为:模仿。感:召唤,引诱。 ⑼伺:等候 。 ⑽趋:快步行走。 ⑾因:于是。为:模仿。 ⑿亡:逃跑。 ⒀而:表承接。 ⒁捽(zuó):揪住。搏:搏击, 抓、扑。挽:拿来。 ⒂善内:改善内部。

柳宗元相关作品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柳宗元(唐代)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

    罴说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