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叙小修诗》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袁宏道)

《叙小修诗》由袁宏道创作

原文:

叙小修诗

明代-袁宏道

  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弟少也慧,十岁馀即著《黄山》《雪》二赋,几五千余言,虽不大佳,然刻画饤饾,傅以相如、太冲之法,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无以异也。然弟自厌薄之,弃去。顾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旁及西方之书、教外之语,备极研究。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其视妻子之相聚,如鹿豕之与群而不相属也;其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则必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爱念光景,不受寂寞。百金到手,顷刻都尽,故尝贫;而沉湎嬉戏,不知樽节,故尝病;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且《离骚》一经,忿怼之极,党人偷乐,众女谣诼,不揆中情,信谗齌怒,皆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
      弟弟小修的诗文大多散佚,留存的就只有现在这本了。
    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
    我怕它也失之不存,于是便刊刻出来。
    弟少也慧,十岁馀即著《黄山》《雪》二赋,几五千余言,虽不大佳,然刻画饤饾,傅以相如、太冲之法,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无以异也。
    弟弟自少聪慧,十几岁就作出了《黄山》《雪》两篇赋,将近五千字之长,虽称不得极佳,却也能绘饰文辞,并辅以相如、左思作赋的手法,这与现在那些文士们十分看重并奉为不朽的作文之法没多大差别。
    然弟自厌薄之,弃去。
    但弟弟逐渐厌弃了这种规步前人的做法。
    顾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
    而喜欢上了阅读老子、庄子、列子等老庄道家学说,并都作了注疏,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旁及西方之书、教外之语,备极研究。
    此外还旁及佛教经典与言语,并作过完备的研究。
    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
    时间久了,胆识愈加开阔明朗,自认为称得上是豪杰,于是一心想与当时世上的豪杰为友。
    其视妻子之相聚,如鹿豕之与群而不相属也;
    而把与妻子儿女的相聚,看成如同和鹿与猪在一起,自认为和其不是同类;
    其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
    视乡里的人如牛与马相尾随而不能与之住在一处。
    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
    家弟曾泛舟于西陵峡,还曾任职于塞外边关,遍览燕、赵、齐、鲁、吴、越各地风物,所到之处几乎遍及半个中国,其诗文水平也因此日渐长进。
    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他写诗作文向来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内容和形式上打破束缚,表现自我真实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精神,如果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不肯下笔的。
    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
    有时情与境相融合,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如水之东流,一泻千里,夺人心魄。
    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这当中有值得称道之处,也有缺点不足,优点就不多言了,即使是缺点也多是直抒胸臆、见解独到之语。
    然予则极喜其疵处。
    我更喜欢他这所谓的缺点;
    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而一般认为值得称道之处,却不能不因仍沿袭粉饰之风而令人遗憾,这是还没有完全摆脱近代一些文人习气的缘故。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则必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
      有人认为近代诗文的地位是低微的,作文章就一定要以秦汉之文为标准,作诗则一定要以盛唐诗歌为标准,要因袭模拟,亦步亦趋,如有人提出异议,就会被说成是歪门邪道。
    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
    令人不解的是作文之法以秦汉为准,而秦汉人何尝字字向《六经》学习?
    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
    写诗之道要以盛唐为准,而盛唐人何尝字字向汉魏时期学习。
    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
    如果秦汉之文模拟《六经》,盛唐之诗效仿汉魏,怎么会有秦汉之文。
    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
    汉魏之诗自身的存在?
    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
    所以说,时代更迭,而作文之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创造新形式,表现新内容,独具自身面貌,这才是可贵之处,而无所谓优劣之分。
    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
    天下的事物,有个性的必定不会消失,即使想废除也不可能;
    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
    而那种与其他事物雷同的则可有可无,即使想使它长存同样也是不可能的。
    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
    所以,我想现在的诗文是不能传诵下去的。
    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如果有传世之作,或许是民间流传的妇女儿童所唱的《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的民歌,这些是没有多少见识,而有真性情的朴质之人所作,所以多是自然真情的流露,而不像那些作文便效颦汉魏,作诗便步趋盛唐的作品,抒发真情实感,却能引起人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共鸣,这是令人高兴的。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
      我的弟弟在当时是不得志的,常发感慨;
    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
    而且又喜欢豪华生活,不安于贫窘。
    爱念光景,不受寂寞。
    不甘于寂寞。
    百金到手,顷刻都尽,故尝贫;
    他手里一有钱,很快就花光,所以一直贫穷;
    而沉湎嬉戏,不知樽节,故尝病;
    他沉溺于玩乐,不知节制,所以经常生病。
    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
    常处于贫病交加的状态,所以总是多愁善感。
    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
    愁到极致,便吟咏为诗,所以常把贫穷疾病、人生无聊的苦闷,倾诉于诗中,似哭似骂,就像杨朱面对歧路,不知所从而哭泣。
    予读而悲之。
    我读过以后也会感到悲伤。
    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
    大概饱含深情的语言,自然能让人感动,这算得上是“真诗”,能够流传下去。
    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
    而有的人却批评他太过直露,殊不知情感随环境改变,语言文字随情感起伏而生成,恐怕还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怎么会显直露呢?
    且《离骚》一经,忿怼之极,党人偷乐,众女谣诼,不揆中情,信谗齌怒,皆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
    《离骚》也是极抒怨忿之情的作品,写了那些结党营私、垄断朝政的小人,不顾国家安危,苟安享乐,嫉贤妒能,造谣诬蔑,而君王又不体察哀情,听信谗言而恼怒万分,对于这些作者都是痛快地唾骂,哪有什么怨忿却不能过分之说。
    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
    处于贫苦潦倒的境地,痛哭流涕,辗转无定,没功夫去遣词造句,哀怨之情溢于言表,难道还要做到恰到好处而不过分吗?
    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
    大概南北方气候燥湿有别,性情也是刚柔相异,而性格刚劲朴直,文章峭急直露,是楚地的共同风格,又有什么可疑义的呢?
      
      。

    注释:


    〔小修〕袁中道,字小修,袁宗道袁宏道之弟。万历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撰有《珂雪斋集》。
    〔二赋〕这两篇赋今已不存。
    〔几〕近。
    〔刻画饤(dìng)饾(dòu)〕堆砌文辞。
    〔饤〕堆积貌。
    〔傅〕辅以,附以。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有《上林赋》《子虚赋》等。
    〔太冲〕左思,字太冲。晋朝诗人,有作品《咏史》《三都赋》等。
    〔矜重〕自尊自重。
    〔厌〕厌恶。
    〔薄〕轻视。
    〔老子庄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列御寇〕周代人,旧题著《列子》,其学说部分与老庄相近。
    〔西方之书〕指佛经。
    〔教外之语〕佛家学说。
    〔廓〕扩大。
    〔的然〕确然,自信的样子。
    〔如鹿豕(shǐ)之与群而不相属〕如鹿和猪聚在一起,但他们不是同一类。
    〔牛马之尾行〕牛与马相接而行。
    〔西陵〕西陵峡,在今湖北宜昌西北。小修访问李贽曾数度经此。
    〔塞上〕指当时的边防重镇大同宣府。小修曾应边帅之邀,任职幕府。
    〔穷览〕遍视。
    〔独抒性灵〕公安派的文学主张。
    〔格套〕指摹仿因袭的规矩框框。
    〔疵处〕毛病。
    〔准于秦汉〕以秦汉为准。“文则必欲准于秦汉”。与下句“诗则必欲准于盛唐”是前后七子李梦阳王世贞等提出的复古派的文学主张。
    〔影响〕如影随形,如响(回声)随声。
    〔步趋〕亦步亦趋。
    〔肖〕像,似。
    〔曷(hé)〕何。
    〔六经〕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
    〔孤行〕与下“雷同”相对,指独立突出之行。
    〔闾(lǘ)阎(yán)〕古代平民居住的地区。《擘破玉》《打草竿》明代关地流行的民间曲调。
    〔无闻无识〕这里指民歌作者没有“格套”的概念,没有拘束。
    〔真人〕纯朴真诚的人。
    〔效颦(pín)〕笨拙的摹仿。西施因心痛皱眉,人仍称其美。同村东施便学她皱眉的样子。颦,皱眉。
    〔学步〕典出“邯郸学步”。赵国邯郸人善于走路,燕国人来学习,学不成。又忘了自己原来的走法,只得爬回去。
    〔哀生失路〕庄子看到小虫蟪蛄生命的短暂而哀叹;杨朱见歧路一南一北,无所适从而哭泣。《离骚》屈原所作,后人尊之为经。
    〔忿(fèn)怼(duì)〕怨愤。
    〔党人偷乐〕《离骚》中的一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党人〕指结党营私的小人。
    〔偷乐〕苟且贪图享乐。
    〔众女谣诼(zhuó)〕《离骚》中的一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众女〕指众小人。谣诼,造谣诽谤。
    〔不揆(kuí)中情,信谗齌(jì)怒〕此二句也是引自《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揆〕揆度,揣测;齌,原指猛火烧饭,引申为急疾。齌怒,盛怒。
    〔怨而不伤〕此出自于《论语·八佾》“《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朱熹《集注》“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作者在这里是以屈原之例来否定“怨而不伤”的理论。
    〔楚风〕楚人之风,这里指楚辞文学的传统。

袁宏道相关作品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
    横塘渡,临水步。 郎西来,妾东去。 妾非倡家人,红楼大姓妇。 吹花误唾郎,感郎...
    试问飞来峰,未飞在何处。 人世多少尘,何事不飞去。 高古而鲜妍,杨雄不能赋。 ...
    打印版文档下载
    袁宏道(明代)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

    叙小修诗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