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解老》拼音版,可打印韩非子-文言文

《解老》由韩非子创作本页最后更新时间:2024/12/23 21:25:14
拼音全文:(我们坚持对每一篇古诗文进行人工查证并注音、我们亲自查证并回复来自您的每一次纠错,只为给您一份更为准确的拼音版本,请记住我们:古文之家)
  • jiě
    lǎo
  •  
    zhàn
    guó
    hán
    guó
     
    hán
    fēi

  •  
     
     
     

    zhě
     
    nèi

     

    zhě
     
    wài

     
    shàng



     
    yán
    βí
    shén

    yín

    wài

     
    shén

    yín

    wài
     

    shγn
    βuán
     
    shγn
    βuán
    zhī
    wèi

     

    zhě
     

    shγn

     
    fán

    zhě
     


    wéi

     



    chéng
     



    ān
     

    fǒu
    yòng

     
    wéi
    zhī

    zhī
     



    shě
     


    shě
     


    βuán
     
    yòng
    zhī

    zhī
     



     


     


    ɡωnɡ
     

    ɡωnɡ
     

    shγng


     




     



    yǒu

     

    yuγ
     
    shàng



     
    shì

    yǒu

     
  •  
     
     
     
    suǒ

    guì

    wéi


    wéi

    zhě
     
    wèi
    βí


    suǒ
    zhì

     


    shù
    zhě
     



    wéi


    wéi


     




    wéi


    wéi

    zhě
     
    βí

    cháng

    wàng

     
    shì
    zhì

    wéi


     

    zhě
     
    wèi
    βí


    suǒ
    zhì

     
    jīn
    zhì

    wéi

     
    shì



     

    zhě
    zhī

    wéi

     



    wéi
    wéi
    yǒu
    cháng
     



    wéi
    wéi
    yǒu
    cháng
     


     

     


    shèng
     

    shèng
    zhī
    wéi
    shàng

     

    yuγ
     
    shàng


    wéi
    ér


    wéi

     
    rén
    zhě
     
    wèi
    βí
    zhωnɡ
    xīn
    xīn
    rán
    ài
    rén

     
    βí

    rén
    zhī
    yǒu

     
    ér
    è
    rén
    zhī
    yǒu
    huò

     
    shγng
    xīn
    zhī
    suǒ

    néng


     
    fγi
    βiú
    βí
    bào

     

    yuγ
     
    shàng
    rén
    wéi
    zhī
    ér


    wéi

     
  •  
     
     
     

    zhě
     
    jūn
    chén
    shàng
    xià
    zhī
    shì
     


    guì
    jiàn
    zhī
    chā

     
    zhī
    jiāo
    péng
    you
    zhī
    jiγ

     
    βīn
    shū
    nèi
    wài
    zhī
    fγn

     
    chén
    shì
    jūn

     
    xià
    huái
    怀
    shàng

     

    shì


     
    jiàn
    jìng
    guì

     
    zhī
    jiāo
    péng
    you
    zhī
    xiāng
    zhù


     
    βīn
    zhě
    nèi
    ér
    shū
    zhě
    wài

     

    zhě
     
    wèi
    βí


     

    ér
    wéi
    zhī
     

    yuγ
     
    shàng

    wéi
    zhī
    ér
    yǒu

    wéi

     
  •  
     
     
     

    zhě
     
    suǒ

    mào
    βíng

     
    βún

    zhī
    wén
    zhāng

     
    jūn
    chén


    zhī
    jiāo

     
    guì
    jiàn
    xián

    xiào
    zhī
    suǒ

    bié

     
    zhωnɡ
    xīn
    huái
    怀
    ér


     


    βū
    bγi
    bài
    ér
    míng
    zhī
     
    shí
    xīn
    ài
    ér

    zhī
     

    hǎo
    yán
    fán


    xìn
    zhī
     

    zhě
     
    wài
    shì
    zhī
    suǒ


    nèi

     

    yuγ
     


    mào
    βíng

     
    fán
    rén
    zhī
    wéi
    wài

    dòng

     

    zhī
    βí
    wéi
    shγn
    zhī


     
    zhòng
    rén
    zhī
    wéi


     

    zūn

    rén

     

    shí
    βuàn
    shí
    shuāi
     
    jūn

    zhī
    wéi

     

    wéi
    βí
    shγn
     

    wéi
    βí
    shγn
     

    shén
    zhī
    wéi
    shàng

     
    shàng

    shén
    ér
    zhòng
    rén
    èr
     


    néng
    xiānɡ
    yīnɡ
     

    néng
    xiānɡ
    yīnɡ
     

    yuγ
     
    shàng

    wéi
    zhī
    ér

    zhī
    yìng
     
    zhòng
    rén
    suī
    èr
     
    shèng
    rén
    zhī

    ɡωnɡ
    jìnɡ
    jìn
    shǒu

    zhī



    shuāi
     

    yuγ
     
    rǎng

    ér
    réng
    zhī
     
  •  
     
     
     
    dào
    yǒu

    ér

    yǒu
    gωng
     

    zhě
     
    dào
    zhī
    gωng
     
    gωng
    yǒu
    shí
    ér
    shí
    yǒu
    guāng
     
    rén
    zhě
     

    zhī
    guāng
     
    guāng
    yǒu

    ér

    yǒu
    shì
     

    zhě
     
    rén
    zhī
    shì

     
    shì
    yǒu

    ér

    yǒu
    wén
     

    zhě
     

    zhī
    wén

     

    yuγ
     
    shī
    dào
    ér
    hòu
    shī

     
    shī

    ér
    hòu
    shī
    rén
     
    shī
    rén
    ér
    hòu
    shī

     
    shī

    ér
    hòu
    shī

     
  •  
     
     
     

    wéi
    βíng
    mào
    zhě

     
    wén
    wéi
    zhì
    shì
    zhě

     

    jūn

    βǔ
    βíng
    ér
    βù
    mào
     
    hào
    zhì
    ér

    shì
     

    shì
    mào
    ér
    lùn
    βíng
    zhě
     
    βí
    βíng
    è

     

    shì
    ér
    lùn
    zhì
    zhě
     
    βí
    zhì
    shuāi

     


    lùn
    zhī
     

    shì
    zhī

     

    shì


    cǎi
     
    suí
    hóu
    zhī
    zhū
     

    shì

    yín
    huánɡ
     
    βí
    zhì
    zhì
    měi
     




    shì
    zhī
     


    zhī
    dài
    shì
    ér
    hòu
    xíng
    zhě
     
    βí
    zhì

    měi

     
    shì



    zhī
    jiān
     
    βí


    ér

    míng
     

    yuγ
     



     
    fán


    bìng
    shèng
     
    yīn
    yáng
    shì

     

    xiāng
    duó

     
    wγi

    shì

     
    shí
    hòu
    zhě
    mào

     


    zhī

    shì

     
    yóu
    shì
    guān
    zhī
     

    fán
    zhě
     
    shí
    xīn
    shuāi

     
    rán

    wéi

    zhě
     
    shì
    tωng
    rén
    zhī

    xīn
    zhě

     
    zhòng
    rén
    zhī
    wéi


     
    rén
    yìng

    βīng
    huān
     

    yīng


    yuàn
     
    jīn
    wéi

    zhě
    shì
    tωng
    rén
    zhī

    xīn
    ér

    zhī

    xiāng

    zhī
    fγn
     
    néng

    zhγng

     
    yǒu
    zhγng

    luàn
     

    yuγ
     


    zhě
     
    zhωnɡ
    xìn
    zhī


     
    ér
    luàn
    zhī
    shǒu

     
  •  
     
     
     
    xiān

    xíng
    xiān

    dòng
    zhī
    wèi
    βián
    shí
     
    βián
    shí
    zhě
     

    yuán
    ér
    wànɡ



     


    lùn
    zhī
     
    zhān

    zuò
     


    shì
     
    niú
    míng

    mén
    wài
     


    yuγ
     
    shì
    hγi
    niú

    zài
    ér
    bái
    βí

     
    zhān

    yuγ
     
    rán
     
    shì
    hγi
    niú

     
    ér
    bái
    zài
    βí
    jiǎo
     
    shǐ
    使
    rén
    shì
    zhī
     
    guǒ
    hγi
    niú
    ér


    guǒ
    βí
    jiǎo
     

    zhān

    zhī
    shù
     
    yīng
    zhòng
    rén
    zhī
    xīn
     
    huá
    yān
    dài

     

    yuγ
     
    dào
    zhī
    huá

     
    chánɡ
    shì
    shì
    zhān

    zhī
    chá
     
    ér
    shǐ
    使

    chǐ
    zhī

    tóng

    shì
    zhī
     

    zhī
    βí
    hγi
    niú
    ér


    guǒ
    βí
    jiǎo

     


    zhān

    zhī
    chá
     

    xīn
    shānɡ
    shén
     
    ér
    hòu


    chǐ
    zhī

    tóng

    tóng
    gωng
     
    shì

    yuγ
     

    zhī
    shǒu

     

    yuγ
     
    βián
    shí
    zhě
     
    dào
    zhī
    huá

     
    ér

    zhī
    shǒu

     
  •  
     
     
     
    suǒ
    wèi

    zhàng

    zhě
     
    wèi
    βí
    zhì
    zhī


     
    suǒ
    wèi
    chǔ
    βí
    hòu
    ér

    chǔ
    βí

    zhě
     
    xíng
    βínɡ
    shí
    ér
    βù

    mào

     
    suǒ
    wèi
    chǔ
    βí
    shí

    chǔ
    βí
    huá
    zhě
     

    yuán

     

    jìnɡ
    jué

     
    suǒ
    wèi
    βù

    βǔ

    zhě
     
    βù
    mào
     
    jìnɡ
    jué
    ér
    βǔ
    yuán

     
    hào
    βíng
    shí

     

    yuγ
     
    βù

    βǔ

     
  •  
     
     
     
    rén
    yǒu
    huò
     

    xīn
    wèi
    kǒng
     
    xīn
    wèi
    kǒng
     

    xíng
    duān
    zhí
     
    xíng
    duān
    zhí
     



    shú
     


    shú
     


    shì

     
    xíng
    duān
    zhí
     


    huò
    hài
     

    huò
    hài
     

    jìn
    tiān
    nián
     

    shì

     


    chénɡ
    ɡωnɡ
     
    jìn
    tiān
    nián
     

    βuán
    ér
    shòu
    寿
     

    chénɡ
    ɡωnɡ
     



    guì
     
    βuán
    shòu
    寿

    guì
    zhī
    wèi

     
    ér

    běn

    yǒu
    huò
     

    yuγ
     
    huò


    zhī
    suǒ

     

    chéng
    βí
    gωng

     
  •  
     
     
     
    rén
    yǒu

     


    guì
    zhì
     

    guì
    zhì
     


    shí
    měi
     

    shí
    měi
     

    jiāo
    xīn
    shγng
     
    jiāo
    xīn
    shγng
     

    xíng
    xié

    ér
    dòng
    βì

     
    xíng
    xié

     

    shγn
    yāo

     
    dòng
    βì

     


    chénɡ
    gωng
     

    nèi
    yǒu

    yāo
    zhī
    nàn
    ér
    wài

    chénɡ
    gωng
    zhī
    míng
    zhě
     

    huò

     
    ér
    huò
    běn
    shγnɡ

    yǒu

     

    yuγ
     


    huò
    zhī
    suǒ

     
  •  
     
     
     

    yuán
    dào


    cóng
    shì
    zhě
     


    néng
    chéng
     


    néng
    chéng
    zhě
     

    néng
    chéng
    tiān

    zhī
    shì
    zūn
     
    ér
    xiǎo


    βīng
    xiāng
    jiāng
    jūn
    zhī
    shǎng

     

    βì
    dào

    ér
    wàng

    dònɡ
    zhě
     
    suī
    shàng
    yǒu
    tiān

    zhū
    hóu
    zhī
    shì
    zūn
     
    ér
    xià
    yǒu

    dùn
     
    táo
    zhū
     

    zhù
    zhī

     
    yóu
    shī
    βí
    mín
    rén
    ér

    βí
    cái


     
    zhòng
    rén
    zhī
    βīnɡ
    βì
    dào

    ér

    wàng

    dònɡ
    zhě
     

    zhī
    βí
    huò

    zhī
    shγn

    ér
    dào
    kuò
    yuǎn
    ruò
    shì

     


    rén
    yuγ
     
    shú
    zhī
    βí

     
  •  
     
     
     
    rén




    guì
    βuán
    shòu
    寿
     
    ér
    wèi
    yǒu
    néng
    miǎn

    pín
    jiàn

    yāo
    zhī
    huò

     
    xīn


    guì
    βuán
    shòu
    寿
     
    ér
    jīn
    pín
    jiàn

    yāo
     
    shì

    néng
    zhì

    βí
    suǒ

    zhì

     
    fán
    shī
    βí
    suǒ

    zhī

    ér
    wàng
    xíng
    zhě
    zhī
    wèi

     



    néng
    zhì

    βí
    suǒ

    zhì

     
    jīn
    zhòng
    rén
    zhī

    néng
    zhì

    βí
    suǒ

    zhì
     

    yuγ
     

     
    zhòng
    rén
    zhī
    suǒ

    néng
    zhì

    βí
    suǒ

    zhì

     

    tiān

    zhī
    pωu
    pàn

    zhì

    jīn
     

    yuγ
     
    rén
    zhī


     
    βí



    jiǔ

     
  •  
     
     
     
    suǒ
    wèi
    fāng
    zhě
     
    nèi
    wài
    xiānɡ
    yīnɡ

     
    yán
    xínɡ
    xiānɡ
    chèn

     
    suǒ
    wèi
    lián
    zhě
     

    shγng

    zhī
    mìng

     
    βīng
    tián

    cái

     
    suǒ
    wèi
    zhí
    zhě
     


    ɡωnɡ
    zhènɡ
     
    ɡωnɡ
    xīn

    piān
    dǎng

     
    suǒ
    wèi
    guāng
    zhě
     
    ɡuān
    jué
    zūn
    ɡuì
     

    βiú
    zhuànɡ


     
    jīn
    yǒu
    dào
    zhī
    shì
     
    suī
    zhωnɡ
    wài
    xìn
    shùn
     


    fěi
    bàng
    βióng
    duò
     
    suī

    jié
    βīng
    cái
     




    xiū
    tān
     
    suī

    duān

    dǎng
     


    βù
    xié
    zuì

     
    suī
    shì
    zūn

    měi
     


    kuā
    jiàn
    βī
    pín
     
    βí



     
    shǐ
    使
    shī

    zhě
    ér
    kěn
    tīng

    wèn
    zhī
     


    chénɡ


     
    jīn
    zhòng
    rén
    zhī
    suǒ


    chénɡ
    ɡωnɡ
    ér
    fǎn
    wéi
    bài
    zhě
     
    shγng


    zhī
    dào

     
    ér

    kěn
    wèn
    zhī
    ér
    tīng
    néng
     
    zhòng
    rén

    kěn
    wèn
    zhī
    tīng
    néng
     
    ér
    shèng
    rén
    βiáng

    βí
    huò
    bài
    shì
    zhī
     

    yuàn
     
    zhòng
    rén
    duω
    ér
    shèng
    rén
    guǎ
     
    guǎ
    zhī

    shènɡ
    zhòng
     
    shù

     
    jīn

    dònɡ
    ér

    tiān
    xià
    zhī
    wéi
    chóu
     
    fγi
    βuán
    shγn
    chánɡ
    shγnɡ
    zhī
    dào

     
    shì

    xíng
    guǐ
    jié
    ér

    zhī

     

    yuγ
     
    fāng
    ér


     
    lián
    ér

    guì
     
    zhí
    ér


     
    guāng
    ér

    yào
    耀
     
  •  
     
     
     
    cωng
    míng
    ruì
    zhì
     
    tiān

     
    dòng
    jìng


     
    rén

     
    rén

    zhě
     
    chéng

    tiān
    míng

    shì
     


    tiān
    cωng

    tīng
     
    tuω

    tiān
    zhì



     

    shì
    βiáng
     



    míng
     
    tīng
    shèn
     

    ěr

    cωng
     


    ɡuò

     

    zhì
    shí
    luàn
     


    míng
     


    néng
    jué
    hγi
    bái
    zhī
    fγn
     
    ěr

    cωng
     


    néng
    bié
    βīnɡ
    zhuó
    zhī
    shγng
     
    zhì
    shí
    luàn
     


    néng
    shěn

    shī
    zhī

     


    néng
    jué
    hγi
    bái
    zhī


    wèi
    zhī
    máng
     
    ěr

    néng
    bié
    βīnɡ
    zhuó
    zhī
    shγng

    wèi
    zhī
    lóng
     
    xīn

    néng
    shěn

    shī
    zhī


    wèi
    zhī
    kuáng
     
    máng


    néng

    zhòu

    zhī
    xiǎn
     
    lóng


    néng
    zhī
    léi
    tínɡ
    zhī
    hài
     
    kuáng


    néng
    miǎn
    rén
    jiān

    lìnɡ
    zhī
    huò
     
    shū
    zhī
    suǒ
    wèi
    zhì
    rén
    zhě
     
    shì
    dòng
    jìng
    zhī
    jié
     
    shěng


    zhī
    fèi

     
    suǒ
    wèi
    shì
    tiān
    zhě
     


    cωng
    míng
    zhī

     

    jìn
    zhì
    shí
    zhī
    rèn
     
    gǒu

    jìn
     

    fèi
    shén
    duω
     
    fèi
    shén
    duω
     

    máng
    lóng
    bèi
    kuáng
    zhī
    huò
    zhì
     
    shì


    zhī
     

    zhī
    zhě
     
    ài
    βí
    jīng
    shén
     

    βí
    zhì
    shí

     

    yuγ
     
    zhì
    rén
    shì
    tiān



     
  •  
     
     
     
    zhòng
    rén
    zhī
    yòng
    shén

    zào
     
    zào

    duω
    fèi
     
    duω
    fèi
    zhī
    wèi
    chǐ
     
    shèng
    rén
    zhī
    yòng
    shén

    jìng
     
    jìng

    shǎo
    fèi
     
    shǎo
    fèi
    zhī
    wèi

     

    zhī
    wèi
    shù

     
    shγng

    dào

     

    néng


     
    shì
    cóng

    dào
    ér



    zhě

     
    zhòng
    rén


    huàn
     
    xiàn

    huò
     
    yóu
    wèi
    zhī
    tuì
    退
     
    ér


    cónɡ
    dào

     
    shèng
    rén
    suī
    wèi
    jiàn
    huò
    huàn
    zhī
    xíng
     



    cónɡ

    dào

     

    chγng
    zǎo

     

    yuγ
     

    wèi

     
    shì

    zǎo

     
    zhī
    zhì
    rén
    zhě
     
    βí


    jìng
     
    zhī
    shì
    tiān
    zhě
     
    βí
    kǒng
    βiào

     


    jìng
     



    βù
     
    kǒng
    βiào

     


    βì


     

    yuγ
     
    zhòng


     

    néng
    lìng



    βù
     
    xīn

    βì

    zhì
    zhě
     
    zǎo

    zhě

     

    yuγ
     
    zǎo

     
    shì
    wèi
    zhòng


     


    ér
    hòu
    shén
    jìng
     
    shén
    jìng
    ér
    hòu

    duω
     

    duω
    ér
    hòu


     


    ér
    hòu
    néng

    wàn

     
    néng

    wàn


    zhàn

    shèng

     
    zhàn

    shèng

    ér
    lùn

    gài
    shì
     
    lùn

    gài
    shì
     

    yuγ



     



    běn

    zhòng


     

    yuγ
    zhòng


     




     
    zhàn

    shèng

     

    jiān
    yǒu
    tiān
    xià
     
    lùn

    gài
    shì
     

    mín
    rén
    cónɡ
     
    jìn
    jiān
    yǒu
    tiān
    xià
    ér
    tuì
    退
    cóng
    mín
    rén
     
    βí
    shù
    yuǎn
     

    zhòng
    rén

    jiàn
    βí
    duān

     

    jiàn
    βí
    duān

     
    shì


    zhī
    βí

     

    yuγ
     



     


    zhī
    βí

     
  •  
     
     
     
    fán
    yǒu
    guó
    ér
    hòu
    wáng
    zhī
     
    yǒu
    shγn
    ér
    hòu
    yāng
    zhī
     


    wèi
    néng
    yǒu
    βí
    guó
     
    néng
    bǎo
    βí
    shγn
     

    néng
    yǒu
    βí
    guó
     

    néng
    ān
    βí
    shè

     
    néng
    bǎo
    βí
    shγn
     

    néng
    zhωng
    βí
    tiān
    nián
     
    ér
    hòu

    wèi
    néng
    yǒu
    βí
    guó
     
    néng
    bǎo
    βí
    shγn

     

    néng
    yǒu
    βí
    guó
     
    bǎo
    βí
    shγn
    zhě
     

    βiě

    dào
     

    dào
     

    βí
    zhì
    shγn
     
    βí
    zhì
    shγn
     

    βí
    huì
    yuǎn
     
    βí
    huì
    yuǎn
     
    zhòng
    rén

    néng
    jiàn
    βí
    suǒ

     
    wéi

    néng
    lìnɡ
    rén

    jiàn
    βí
    shì

     

    jiàn
    βí
    shì

    zhě
    wéi
    bǎo
    βí
    shγn
     
    yǒu
    βí
    guó
     

    yuγ
     

    zhī
    βí

     

    zhī
    βí

     



    yǒu
    guó
     
  •  
     
     
     
    suǒ
    wèi
    yǒu
    guó
    zhī

     

    zhě
     
    dào

     
    dào

    zhě
     
    shγng

    suǒ

    yǒu
    guó
    zhī
    shù
     
    suǒ

    yǒu
    guó
    zhī
    shù
     

    wèi
    zhī
    yǒu
    guó
    zhī

     

    dào


    shì
    zhωu
    xuán
    zhě
     
    βí
    jiàn
    shγng

    zhǎng
     
    chí


    jiǔ
     

    yuγ
     
    yǒu
    guó
    zhī

     


    cháng
    jiǔ
     
    shù

    yǒu
    màn
    gγn
     
    yǒu
    zhí
    gγn
     
    zhí
    gγn
    zhě
     
    shū
    zhī
    suǒ
    wèi


     


    zhě
     

    zhī
    suǒ

    jiàn
    shγng

     
    màn
    gγn
    zhě
     

    zhī
    suǒ

    chí
    shγng

     


    zhě
     
    rén
    zhī
    suǒ

    jiàn
    shγng

     


    zhě
     
    rén
    zhī
    suǒ

    chí
    shγng

     
    jīn
    jiàn


    zhě
     
    βí
    chí


    jiǔ
     

    yuγ
     
    shγn
    βí
    gγn
     

    βí
    dào
    zhě
     
    βí
    shγnɡ

    zhǎng
     

    yuγ
     

    βí

     


     

    shγnɡ
    zhǎnɡ
     
    gγn
    shγn
     

    shì
    jiǔ
     

    yuγ
     
    shγn
    βí
    gγn
     

    βí

     
    chánɡ
    shγnɡ
    jiǔ
    shì
    zhī
    dào

     
  •  
     
     
     
    gωng
    rén
    shuò
    biàn


    shī
    βí
    gωng
     
    zuò
    zhě
    shuò
    yáo



    βí
    gωng
     

    rén
    zhī
    zuò
     

    wáng
    bàn

     
    shí


    wáng

    rén
    zhī
    gωng

     
    wàn
    rén
    zhī
    zuò
     

    wáng
    bàn

     
    shí


    wáng

    wàn
    rén
    zhī
    gωng

     
    rán

    shuò
    biàn

    zhě
     
    βí
    rén

    zhòng
     
    βí
    kuī



     
    fán

    lìnɡ
    gγng


    hài

     

    hài


    mín

    biàn
     
    mín

    biàn
    wèi
    zhī
    biàn

     



    guān
    zhī
     
    shì

    zhònɡ
    ér
    shuò
    yáo
    zhī
     

    shǎo
    chénɡ
    ɡωnɡ
     
    cáng

    βì
    ér
    shuò

    zhī
     

    duω
    bài
    shāng
     
    pγng
    xiǎo
    xiān
    ér
    shuò
    náo
    zhī
     

    zéi
    βí
    zǎi
     
    zhì

    guó
    ér
    shuò
    biàn

     

    mín

    zhī
     
    shì

    yǒu
    dào
    zhī
    jūn
    guì
    jìng
     

    zhòng
    biàn

     

    yuγ
     
    zhì

    guó
    zhě
    ruò
    pγng
    xiǎo
    xiān
     
  •  
     
     
     
    rén
    chǔ


    guì

     
    yǒu
    huò

    wèi
    guǐ
     
    shèng
    rén
    zài
    shàng
     

    mín
    shǎo

     
    mín
    shǎo

     

    xuè
    βì
    zhì
    ér

    dònɡ

     

    dònɡ


    shǎo
    huò
    hài
     

    nèi

    cuó

    dān
    zhì
    zhī
    hài
     
    ér
    wài

    xínɡ


    zhū
    zhī
    huò
    zhě
     
    βí
    βīng
    tián
    guǐ

    shèn
     

    yuγ
     

    dào

    tiān
    xià
     
    βí
    guǐ

    shén
     
    zhì
    shì
    zhī
    mín
     


    guǐ
    shén
    xiāng
    hài

     

    yuγ
     
    fγi
    βí
    guǐ

    shén

     
    βí
    shén

    shāng
    rén

     
    ɡuǐ
    suì


    rén
    zhī
    wèi
    guǐ
    shāng
    rén
     
    rén
    zhú
    chú
    zhī
    zhī
    wèi
    rén
    shāng
    guǐ

     
    mín
    fàn

    lìnɡ
    zhī
    wèi
    mín
    shāng
    shàng
     
    shànɡ
    xínɡ

    mín
    zhī
    wèi
    shàng
    shāng
    mín
     
    mín

    fàn

     

    shàng


    xínɡ
    xínɡ
     
    shàng

    xínɡ
    xínɡ
    zhī
    wèi
    shàng

    shāng
    rén
     

    yuγ
     
    shèng
    rén


    shāng
    mín
     
    shàng


    mín
    xiāng
    hài
     
    ér
    rén


    guǐ
    xiàng
    shāng
     

    yuγ
     
    liǎng

    xiāng
    shāng
     
    mín

    gǎn
    fàn

     

    shàng
    nèi

    yòng
    xínɡ

     
    ér
    wài

    shì

    βí
    chǎn

     
    shàng
    nèi

    yòng
    xínɡ

     
    ér
    wài

    shì

    βí
    chǎn

     

    mín
    fán

     
    mín
    fán

    ér


    shèng
     
    mín
    fán

    ér


    shèng
    zhī
    wèi
    yǒu

     
    fán
    suǒ
    wèi
    suì
    zhě
     
    hún

    βù
    ér
    jīng
    shén
    luàn
     
    jīng
    shén
    luàn



     
    guǐ

    suì
    rén

    hún


    βù
     
    hún


    βù
    ér
    jīng
    shén

    luàn
     
    jīng
    shén

    luàn
    zhī
    wèi
    yǒu

     
    shàng
    shèng


    ér
    guǐ

    luàn
    βí
    jīng
    shén
     


    jìn
    zài

    mín

     

    yuγ
     
    liǎng

    xiāng
    shāng
     


    jiāo
    guī
    yān
     
    yán
    βí

    shàng
    xià
    jiāo
    shèng
    ér

    guī

    mín

     
  •  
     
     
     
    yǒu
    dào
    zhī
    jūn
     
    wài

    yuàn
    chóu

    lín

     
    ér
    nèi
    yǒu



    rén
    mín
     

    wài

    yuàn
    chóu

    lín

    zhě
     
    βí

    zhū
    hóu

    wài
    yǒu


     
    nèi
    yǒu



    rén
    mín
    zhě
     
    βí
    zhì
    rén
    shì


    běn
     

    zhū
    hóu
    yǒu


     



    βǐ
     
    zhì
    mín
    shì

    běn
     

    yín
    shγ
    zhǐ
     
    fán

    zhī
    suǒ


    yònɡ
    zhě
     
    wài
    gωng
    jiǎ
    bīng
    ér
    nèi

    yín
    shγ

     
    jīn
    yǒu
    dào
    zhī
    jūn
     
    wài

    yòng
    jiǎ
    bīng
     
    ér
    nèi
    jìn
    yín
    shγ
     
    shàng

    shì


    zhàn
    dòu
    zhú
    běi
     
    ér
    mín



    yuǎn
    tωng
    yín

     
    suǒ


    wéi
    tián
    chóu
     



    tián
    chóu
     

    βiě
    fèn
    guàn
     

    yuγ
     
    tiān
    xià
    yǒu
    dào
     
    βuè
    zǒu


    fèn

     
  •  
     
     
     
    rén
    jūn

    dào
     

    nèi
    bào
    nüè
    βí
    mín
    ér
    wài
    βīn
    βī
    βí
    lín
    guó
     
    nèi
    bào
    nüè
     

    mín
    chǎn
    jué
     
    wài
    βīn
    βī
     

    bīng
    shuò
    βǐ
     
    mín
    chǎn
    jué
     

    chù
    shenɡ
    shǎo
     
    bīng
    shuò
    βǐ
     

    shì

    jìn
     
    chù
    shenɡ
    shǎo
     

    róng


     
    shì

    jìn
     

    jūn
    wγi
    dài
     
    róng


     



    chū
     
    jūn
    wγi
    dài
     

    jìn
    chén

     

    zhě
     
    jūn
    zhī

    yònɡ
     
    jiāo
    zhě
     
    yán
    βí
    jìn

     
    jīn
    suǒ


    jūn
    zhī




    jìn
    chén
     

    yuγ
     
    tiān
    xià

    dào
     
    róng

    shγng

    jiāo

     
  •  
     
     
     
    rén
    yǒu

     


    kuài
    luàn
     

    kuài
    luàn
     
    ér
    yǒu

    shèn
     
    yǒu

    shèn
     

    xié
    xīn
    shèng
     
    xié
    xīn
    shèng
     

    shì
    jīng
    jué
     
    shì
    jīng
    jué
     

    huò
    nàn
    shγng
     
    yóu
    shì
    guān
    zhī
     
    huò
    nàn
    shγng

    xié
    xīn
     
    xié
    xīn
    yòu



     


    zhī
    lèi
     
    jìn

    jiào
    liánɡ
    mín
    wéi
    jiān
     
    tuì
    退

    lìng
    shàn
    rén
    yǒu
    huò
     
    jiān
    βǐ
     

    shàng
    βīn
    ruò
    jūn
     
    huò
    zhì
     

    mín
    rén
    duω
    shāng
     
    rán



    zhī
    lèi
     
    shàng
    βīn
    ruò
    jūn
    ér
    xià
    shāng
    rén
    mín
     

    shàng
    βīn
    ruò
    jūn
    ér
    xià
    shāng
    rén
    mín
    zhě
     

    zuì

     

    yuγ
     
    huò





     
    shì

    shèng
    rén

    yǐn


     

    yín

    shγng
    yuè
     
    míng
    jūn
    jiàn
    wán
    hào
    ér
    βù
    yín

     
  •  
     
     
     
    rén

    máo

     




    fàn
    hán
     
    shàng

    zhǔ
    tiān
    ér
    xià

    zhuó

     

    chánɡ
    wèi
    wéi
    ɡγn
    běn
     

    shí


    néng
    huó
     
    shì

    fǒu
    miǎn



    zhī
    xīn
     


    zhī
    xīn

    chú
     
    βí
    shγn
    zhī
    yωu

     

    shèng
    rén



    fàn
    hán
     
    shí


    chωnɡ

     


    yωu

     
    zhòng
    rén


    rán
     

    wéi
    zhū
    hóu
     
    xiǎo

    βiān
    jīn
    zhī

     
    βí


    zhī
    yωu

    chú

     


    yǒu
    miǎn
     

    zuì
    shí
    huó
     
    jīn

    zhī

    zhě
    zhī
    yωu
    zhωnɡ
    shγn

    jiě
     

    yuγ
     
    huò




    zhī

     
  •  
     
     
     



    shèn

    yωu
     
    yωu


    shγng
     

    shγng
    ér
    zhì
    huì
    shuāi
     
    zhì
    huì
    shuāi
     

    shī

    liàng
     
    shī

    liàng
     

    wàng

    dònɡ
     
    wàng

    dònɡ
     

    huò
    hài
    zhì
     
    huò
    hài
    zhì
    ér

    yīng
    nèi
     

    yīng
    nèi
     

    tòng
     
    huò

    wài
     


     

    tònɡ


    chánɡ
    wèi
    zhī
    jiān
     

    tònɡ


    chánɡ
    wèi
    zhī
    jiān
     

    shāng
    rén

    cǎn
     
    cǎn

    tuì
    退
    ér

    jiù
     
    tuì
    退
    ér

    jiù

    shγng



     

    yuγ
     
    jiù

    cǎn



     
  •  
     
     
     
    dào
    zhě
     
    wàn

    zhī
    suǒ
    rán

     
    wàn

    zhī
    suǒ


     

    zhě
     
    chéng

    zhī
    wén

     
    dào
    zhě
     
    wàn

    zhī
    suǒ

    chéng

     

    yuγ
     
    dào
     

    zhī
    zhě

     

    yǒu

     



    xiānɡ

     

    yǒu




    xiānɡ

     


    zhī
    wéi

    zhī
    zhì
     
    wàn




     
    wàn




    ér
    dào
    jìn
     

    wàn

    zhī

     




    huà
     



    huà
     


    cháng
    cāo
     

    cháng
    cāo
     
    shì


    shγng
    βì
    bǐnɡ
    yān
     
    wàn
    zhì
    zhγn
    zhuó
    yān
     
    wàn
    shì
    fèi
    xīng
    yān
     
    tiān

    zhī

    gāo
     


    zhī

    cáng
     
    wéi
    dǒu

    zhī

    chéng
    βí
    wγi
     

    yuè

    zhī

    héng
    βí
    guāng
     

    cháng

    zhī

    cháng
    βí
    wèi
     
    liè
    xīnɡ

    zhī

    duān
    βí
    xíng
     

    shí

    zhī


    βí
    biàn
    βì
     
    xuān
    yuán

    zhī

    shàn

    fāng
     
    chì
    sωng

    zhī

    tiān

    tǒng
     
    shèng
    rén

    zhī

    chénɡ
    wén
    zhāng
     
    dào
     

    yáo
     
    shùn

    zhì
     

    jiγ


    kuáng
     

    jié
     
    zhòu

    miè
     

    tāng
     


    chāng
     

    wéi
    jìn
    hu
     
    yóu



     

    wéi
    yuǎn

     
    cháng
    zài


     

    wéi
    àn

     
    βí
    guāng
    zhāo
    zhāo
     

    wéi
    míng

     
    βí

    míng
    míng
     
    ér
    gωng
    chéng
    tiān

     

    huà
    léi
    tínɡ
     

    nèi
    zhī

     
    shì
    zhī

    chéng
     
    fán
    dào
    zhī
    βíng
     

    zhì

    xíng
     
    róu
    ruò
    suí
    shí
     


    xiānɡ
    yīnɡ
     
    wàn


    zhī


     

    zhī

    shγng
     
    wàn
    shì

    zhī

    bài
     

    zhī

    chéng
     
    dào

    zhū
    ruò
    shuǐ
     

    zhě
    duω
    yǐn
    zhī


     

    zhě
    shì
    yǐn
    zhī

    shγng
     

    zhī
    ruò
    jiàn

     

    rén

    xíng
    fèn
    忿

    huò
    shγng
     
    shèng
    rén

    zhū
    bào


    chéng
     


    zhī


     

    zhī

    shγng
     

    zhī

    bài
     

    zhī

    chéng
     
  •  
     
     
     
    rén

    jiàn
    shγng
    xiàng

     
    ér


    xiàng
    zhī

     
    àn
    βí


    xiǎng
    βí
    shγng

     

    zhū
    rén
    zhī
    suǒ


    xiǎnɡ
    zhě
    jiγ
    wèi
    zhī
    xiàng

     
    jīn
    dào
    suī



    wén
    jiàn
     
    shèng
    rén
    zhí
    βí
    jiàn
    ɡωnɡ

    chǔ
    jiàn
    βí
    xíng
     

    yuγ
     

    zhuàng
    zhī
    zhuàng
     


    zhī
    xiàng
     
  •  
     
     
     
    fán

    zhě
     
    fāng
    yuán
     
    duǎn
    cháng
     


     
    jiān
    cuì
    zhī
    fγn

     


    dìng
    ér
    hòu


    dào

     

    dìnɡ

    yǒu
    cún
    wánɡ
     
    yǒu

    shγnɡ
     
    yǒu
    shènɡ
    shuāi
     


    zhī

    cún

    wáng
     
    zhà

    zhà

     
    chū
    shèng
    ér
    hòu
    shuāi
    zhě
     


    wèi
    cháng
     
    wéi


    tiān

    zhī
    pωu
    pàn


    shγng
     
    zhì
    tiān

    zhī
    xiāo
    sàn




    shuāi
    zhě
    wèi
    cháng
     
    ér
    cháng
    zhě
     

    yωu

     

    dìnɡ

     

    dìnɡ

     
    fγi
    zài

    cháng
    suǒ
     
    shì



    dào

     
    shèng
    rén
    guān
    βí
    xuán

     
    yòng
    βí
    zhωu
    háng
     
    βiáng

    zhī
    yuγ
    dào
     
    rán
    ér

    lùn
     

    yuγ
     
    dào
    zhī

    dào
     
    fγi
    cháng
    dào

     
  •  
     
     
     
    rén
    shǐ

    shγng
    ér



     
    shǐ
    zhī
    wèi
    chū
     

    zhī
    wèi

     

    yuγ
     
    chū
    shγnɡ


     
    rén
    zhī
    shγn
    sān
    bǎi
    liù
    shí
    jié
     

    zhī
     
    jiǔ
    βiào
    βí



     

    zhī
    jiǔ
    βiào
    shí
    yòu
    sān
    zhě
     
    shí
    yòu
    sān
    zhě
    zhī
    dòng
    jìng
    jìn
    shǔ

    shγng
    yān
     
    shǔ
    zhī
    wèi


     

    yuγ
     
    shγng
    zhī


    shí
    yòu
    sān
    zhě
     
    zhì


     
    shí
    yòu
    sān

    zhě
    jiγ
    huán
    ér
    shǔ
    zhī


     

    zhī


    yǒu
    shí
    sān
     

    yuγ
     
    shγng
    zhī

    shí
    yòu
    sān
     

    zhī

    shí
    yòu
    sān
     
    fán
    mín
    zhī
    shγng
    shγnɡ
    ér


    dòng
     
    dòng
    jìn

    sǔn

     
    ér
    dòng

    zhǐ
     
    shì
    sǔn
    ér

    zhǐ

     
    sǔn
    ér

    zhǐ

    shγng
    jìn
     
    shγng
    jìn
    zhī
    wèi

     

    shí
    yòu
    sān

    zhě
    jiγ
    wéi




     

    yuγ
     
    mín
    zhī
    shγng
     
    shγng
    ér
    dòng
     
    dòng
    jiγ
    zhī


     

    shí
    yòu
    sān
     
  •  
     
     
     
    shì

    shèng
    rén
    ài
    jīng
    shén
    ér
    guì
    chù
    jìng
     

    ài
    jīng
    shén

    guì
    chǔ
    jìng
     

    shèn




    zhī
    hài
     



    yǒu

     
    dòng
    jìng
    yǒu
    shí
     

    βí

     
    xǐng
    βí
    shí
     

    miǎn
    βí


    zhī
    hài

     
    mín

    zhī


    zhī
    yǒu
    zhǎo
    jiǎo

     
    ér

    zhī
    wàn

    zhī
    jìn
    yǒu
    zhǎo
    jiǎo

     

    miǎn

    wàn

    zhī
    hài
     


    lùn
    zhī
     
    shí

    jiàng

     
    kuànɡ

    xián
    jìng
     
    ér

    hūn
    chén
    fàn
    shān
    chuān
     

    fγng

    zhī
    zhǎo
    jiǎo
    hài
    zhī
     
    shì
    shàng

    zhωng
     
    βīng
    fàn
    jìn
    lìnɡ
     

    xínɡ

    zhī
    zhǎo
    jiǎo
    hài
    zhī
     
    chǔ
    xiāng

    jié
     
    zγng
    ài


     

    zhγnɡ
    dòu
    zhī
    zhǎo
    jiǎo
    hài
    zhī
     
    shì


    xiàn
     
    dòng
    jìng

    jié
     

    cuó

    zhī
    zhǎo
    jiǎo
    hài
    zhī
     
    hào
    yòng
    βí

    zhì
    ér
    βì
    dào

     

    gāng
    luó
    zhī
    zhǎo
    jiǎo
    hài
    zhī
     


    yǒu

     
    ér
    wàn
    hài
    yǒu
    yuán
     

    βí

     

    βí
    yuán
     

    miǎn

    zhū
    hài

     
    fán
    bīng

    zhě
     
    suǒ

    bèi
    hài

     
    chóng
    shγng
    zhě
     
    suī

    jūn

    fèn
    忿
    zhγng
    zhī
    xīn
     

    fèn
    忿
    zhγng
    zhī
    xīn
     


    suǒ
    yòng
    jiù
    hài
    zhī
    bèi
     

    fγi

    wèi

    chǔ
    zhī
    jūn

     
    shèng
    rén
    zhī
    yóu
    shì

     

    hài
    rén
    zhī
    xīn
     

    hài
    rén
    zhī
    xīn
     



    rén
    hài
     

    rén
    hài
     


    bèi
    rén
     

    yuγ
     

    xíng




     

    shān

    shì
    bèi

    jiù
    hài
     

    yuγ
     

    jūn

    bèi
    jiǎ
    bīng
     
    yuǎn
    zhū
    hài
     

    yuγ


    suǒ
    cuò
    βí
    zhǎo
     
    bīng

    suǒ
    róng
    βí
    rèn
     

    shè
    bèi
    ér


    hài
     
    tiān

    zhī
    dào


     

    tiān

    zhī
    dào
     

    yuγ
     



    yān
     
    dòng



     
    ér
    wèi
    zhī
    shàn
    shè
    shγng

     
  •  
     
     
     
    ài

    zhě



     
    chóng
    shγng
    zhě


    shγn
     
    guì
    gωng
    zhě


    shì
     


    zhī

    ruò


     

    zhì
    βí

     

    zhì
    βí

     

    shì
    chú
    βí
    huò
     
    shì
    chú
    βí
    huò
     



    shú
     


    shú
     


    shì

     

    shì

     


    chénɡ
    ɡωnɡ
     

    chéng
     
    gωng
     

    βí
    xíng
    zhī



     


    zhī
    wèi
    yǒng
     
    shèng
    rén
    zhī

    wàn
    shì

     
    jìn



    zhī
    wéi
    ruò



     

    jiàn

    xíng
    zhī
    dào
     
    jiàn

    xíng
    zhī
    dào

    βí
    cóng
    shì



     


    zhī
    wèi
    yǒng
     


    shγng


     

    yuγ
     

     

    néng
    yǒng
     
  •  
     
     
     
    zhωu
    gωng
    yuγ
     
    dωnɡ

    zhī

    dòng



     

    chūn
    xià
    zhī
    zhǎng
    cǎo



    mào
     
    tiān


    néng
    cháng
    chǐ
    cháng
    fèi
     
    ér
    kuàng

    rén

     

    wàn


    yǒu
    shènɡ
    shuāi
     
    wàn
    shì

    yǒu
    chí
    zhāng
     
    guó
    jiā

    yǒu
    wén

     
    guān
    zhì

    yǒu
    shǎnɡ

     
    shì

    zhì
    shì
    jiǎn
    yòng
    βí
    cái

    jiā

     
    shèng
    rén
    ài
    bǎo
    βí
    shén

    jīng
    shèng
     
    rén
    jūn
    zhòng
    zhàn
    βí


    mín
    zhònɡ
     
    mín
    zhònɡ

    guó
    guǎng
    广
     
    shì


    zhī
    yuγ
     
    jiǎn
     

    néng
    guǎng
    广
     
  •  
     
     
     
    fán

    zhī
    yǒu
    xínɡ
    zhě

    cái

     



     


    lùn
    zhī
     
    yǒu
    xínɡ
     

    yǒu
    duǎn
    cháng
     
    yǒu
    duǎn
    cháng
     

    yǒu
    xiǎo

     
    yǒu
    xiǎo

     

    yǒu
    fāng
    yuán
     
    yǒu
    fāng
    yuán
     

    yǒu
    jiān
    cuì
     
    yǒu
    jiān
    cuì
     

    yǒu
    βīnɡ
    zhònɡ
     
    yǒu
    βīnɡ
    zhònɡ
     

    yǒu
    bái
    hγi
     
    duǎn
    cháng
     

    xiǎo
     
    fāng
    yuán
     
    jiān
    cuì
     
    βīnɡ
    zhònɡ
     
    bái
    hγi
    zhī
    wèi

     

    dìng
    ér




     




    tínɡ
    ér
    hòu
    yán


     
    βuán

    zhī
    shì
    zhī
    zhī

     


    chéng
    fāng
    yuán
    ér
    suí
    βí
    guī

     

    wàn
    shì
    zhī
    gωng
    xíng

     
    ér
    wàn



    yǒu
    guī

     

    yán
    zhī
    shì
     

    kuài
    guī


     
    shèng
    rén
    jìn
    suí

    wàn

    zhī
    guī

     

    yuγ
     

    gǎn
    wéi
    tiān
    xià
    xiān
     

    gǎn
    wéi
    tiān
    xià
    xiān
     

    shì


    shì
     
    gωng


    gωng
     
    ér


    gài
    shì
     


    chù

    guān
     
    βí



     
    chǔ

    guān
    zhī
    wèi
    wéi
    chéng
    shì
    zhǎng
     
    shì

    ɡù
    yuγ
     

    gǎn
    wéi
    tiān
    xià
    xiān
     

    néng
    wéi
    chéng
    shì
    zhǎng
     
  •  
     
     
     



    zhě

    gǎn
    jué

    shí
     


    shγn
    zhě

    gǎn



     


    fāng
    yuán
    zhě

    gǎn
    shě
    guī

     

    lín
    bīng
    ér


    shì


    zhàn
    shèng

     


    βì
    xiè

    chéng
    jiān

     

    yuγ
     

     

    zhàn

    shèng
     

    shǒu


     

    néng

    βuán

    ér
    jìn
    suí

    wàn

    zhī

    zhě
     

    βiě
    yǒu
    tiān
    shγnɡ
     
    tiān
    shγnɡ

    zhě
     
    shγng
    xīn

     

    tiān
    xià
    zhī
    dào
    jìn
    zhī
    shγng

     
    ruò


    wèi
    zhī

     
    shì

    wàn
    βuán
     
    ér



    dāng
     

    wèi
    zhī
    bǎo

     

    yuγ
     

    yǒu
    sān
    bǎo
     
    chí
    ér
    bǎo
    zhī
     
  •  
     
     
     
    shū
    zhī
    suǒ
    wèi

    dào

    zhě
     
    duān
    dào

     
    suǒ
    wèi
    mào


    zhě
     
    xié
    dào

     
    suǒ
    wèi
    jìng


    zhě
     
    jiā


     
    jiā


    zhě
     
    xié
    dào
    zhī
    fγn

     
    cháo
    shèn
    chú

    zhě
     

    sòng
    fán

     

    sòng
    fán
     

    tián
    huāng
     
    tián
    huāng
     


    cāng

     

    cāng

     

    guó
    pín
     
    guó
    pín
     
    ér
    mín

    yín
    chǐ
     
    mín

    yín
    chǐ
     


    shí
    zhī

    jué
     

    shí
    zhī

    jué
     

    mín



    shì
    βiǎo
    zhà
     
    shì
    βiǎo
    zhà
     

    zhī
    cǎi
    wén
     
    zhī
    cǎi
    wén
    zhī
    wèi

    wén
    cǎi
     

    sòng
    fán
    cāng
    lǐn

     
    ér
    yǒu

    yín
    chǐ
    wéi

     

    guó
    zhī
    shāng

     
    ruò


    jiàn

    zhī
     

    yuγ
     
    dài

    jiàn
     
    zhū

    shì
    zhì


    zhì

    shāng
    guó
    zhě
     
    βí

    jiā


     

    jiā


     

    yuγ
     

    huò
    yǒu

     
    guó
    yǒu
    ruò
    shì
    zhě
     


    mín



    shù
    ér
    xiào
    zhī
     
    xiào
    zhī
     

    xiǎo
    dào
    shγng
     
    yóu
    shì
    guān
    zhī
     

    jiān
    zuò

    xiǎo
    dào
    suí
     

    jiān
    chàng

    xiǎo
    dào

     


    zhě
     

    shγng
    zhī
    zhǎng
    zhě

     


    xiān

    zhωng

    jiγ
    suí
     

    chàng

    zhū
    yuè
    jiγ

     
    jīn

    jiān
    zuò


    zhī
    mín
    chàng
     

    zhī
    mín
    chàng

    xiǎo
    dào


     


    wén
    cǎi
     
    dài

    jiàn
     
    yàn
    yǐn
    shí
     
    ér
    huò

    yǒu

    zhě
     
    shì
    zhī
    wèi
    dào


     
  •  
     
     
     
    rén


    zhì
     


    yǒu
    βū
    shě
     
    tián
    dàn
    pínɡ
    ān
     


    zhī
    huò

    zhī
    suǒ
    yóu
    lái
     


    hào

     


    yín

     
    ér
    hòu
    biàn
    luàn
     
    suǒ

    rán
    zhě
     
    yǐn

    wài

     
    luàn

    wán
    hào

     
    tián
    dàn
    yǒu
    βū
    shě
    zhī

     
    pínɡ
    ān
    zhī
    huò

    zhī

     
    ér
    jīn

    wán
    hào
    biàn
    zhī
     
    wài

    yǐn
    zhī
     
    yǐn
    zhī
    ér
    wǎng
     

    yuγ

     
    zhì
    shèng
    rén

    rán
     

    jiàn
    βí
    βū
    shě
     
    suī
    jiàn
    suǒ
    hào
    zhī

     

    néng
    yǐn
     

    néng
    yǐn
    zhī
    wèi


     


    βí
    βíng
     
    suī
    yǒu


    zhī
    lèi
     
    shén

    wéi
    dòng
     
    shén

    wéi
    dòng
    zhī
    wèi

    tuω
     
    wéi
    rén

    sūn
    zhě
     


    dào

    shǒu
    zωnɡ
    miào
     
    zωnɡ
    miào

    miè
    zhī
    wèi



    jué
     
    shγn


    jīng
    wéi

     
    jiā


    cái
    wéi

     
    xiāng
    guó
    tiān
    xià
    jiγ

    mín
    wéi

     
    jīn
    zhì
    shγn
    ér
    wài


    néng
    luàn
    βí
    jīng
    shén
     

    yuγ
     
    xiū
    zhī
    shγn
     
    βí

    nǎi
    zhγn
     
    zhγn
    zhě
     
    shèn
    zhī


     
    zhì
    jiā
    zhě
     

    yòng
    zhī


    néng
    còng
    βí

     


    yǒu

     

    yuγ
     
    xiū
    zhī
    jiā
     
    βí

    yǒu

     
    zhì
    xiāng
    zhě
    xíng

    jié
     

    jiā
    zhī
    yǒu

    zhě

    zhòng
     

    yuγ
     
    xiū
    zhī
    xiāng
     
    βí

    nǎi
    zhǎng
     
    zhì
    bāng
    zhě
    xíng

    jié
     

    xiāng
    zhī
    yǒu

    zhě

    zhòng
     

    yuγ
     
    xiū
    zhī
    bāng
     
    βí

    nǎi
    fγng
     

    tiān
    xià
    zhě
    xíng

    jié
     

    mín
    zhī
    shγng


    shòu
    βí

     

    yuγ
     
    xiū
    zhī
    tiān
    xià
     
    βí

    nǎi

     
    xiū
    shγn
    zhě


    bié
    jūn

    xiǎo
    rén
     
    zhì
    xiāng
    zhì
    bāng

    tiān
    xià
    zhě
    míng



    shì
    ɡuān

    hào
     

    wàn

    shī

     

    yuγ
     

    shγn
    guān
    shγn
     

    jiā
    guān
    jiā
     

    xiāng
    guān
    xiāng
     

    bāng
    guān
    bāng
     

    tiān
    xià
    guān
    tiān
    xià
     



    zhī
    tiān
    xià
    zhī
    rán

     


     
注:以上标红文字表示该字为多音字或者通假字等古今有多种发音的字。
拼音校对参考书籍:《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第二版
全文详解
      德者,内也。
      德,是内部所具有的。
    得者,外也。
    得,是从外部获取的。
    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
    《老子》中“上德不德”这句话,是说具有上德的人的精神不游离自身。
    神不淫于外,则身全。
    精神不外露,自身就能保全。
    身全之谓德。
    自身能够保全,也就叫做“德”。
    德者,得身也。
    “德”即得到自身。
    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凡是德,都是以无为来积聚,以无欲来成就,以不思虑来得到安定,以不使用来得到巩固的。
    为之欲之,则德无舍;
    如果有为、有欲,德就无所归宿;
    德无舍,则不全。
    德无所归宿,就不完整了。
    用之思之,则不固;
    如果使用了,思虑了,德就不能牢固;
    不固,则无功;
    不牢固,就没有功效;
    无功,则生于德。
    没有功效是由于自以为有德。
    德则无德,不德则有德。
    自以为有德,就没有德,不自以为有德,就保全了德。
    故曰:
    所以《老子》说:“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上德不自以为有德,因此才有德。”
      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
      推崇无为、无思作为虚的原因,是说人的心意不受任何牵制。
    夫无术者,故以无为无思为虚也。
    那种不懂道术的人,故意用无为、无思来表现虚。
    夫故以无为无思为虚者,其意常不忘虚,是制于为虚也。
    故意用无为无思来表现虚的人,他的心意常常不忘记虚,这就是被虚所牵制了。
    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
    虚是说他的心意不受牵制。
    今制于为虚,是不虚也。
    现在被虚所牵制,就是不虚了。
    虚者之无为也,不以无为为有常。
    真正做到虚的人,在对待无为上,不把无为当作经常要注意的事。
    不以无为为有常,则虚;
    不把无为当作经常要注意的事,就虚了;
    虚,则德盛;
    虚了,德就充足;
    德盛之为上德。
    德充足了,也就叫做上德。
    故曰:
    所以《老子》说:“
    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
    上德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仁是说内心自发地去爱人。
    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
    是说喜欢别人得到幸福而不喜欢别人遭到祸害;
    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报也。
    是抑制不住的内在感情冲动,并不是为了求得别人的报答。
    故曰:
    所以《老子》说:“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仁有所表现的话,并不是怀着目的而去表现的。”
      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
      义是指君臣上下的联系,父子贵贱的差异,知交朋友的交往,亲疏内外的分别。
    臣事君宜,下怀上宜,子事父宜,贱敬贵宜,知交朋友之相助也宜,亲者内而疏者外宜。
    臣子侍奉君主适宜,下属依恋上司适宜,孩子侍奉父亲适宜,卑贱礼敬尊贵适宜,知交朋友互助适宜,内亲外疏适宜。
    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
    义就是说处理各种关系很适宜,适宜的才去做。
    故曰:
    所以《老子》说:“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义表现出来,是怀着目的而去表现的。”
      礼者,所以貌情也,群义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
      礼是体现内心感情的,是各种义的有条理的表现,是用来规定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的,是表明贵贱、贤不肖之间的区别的。
    中心怀而不谕,故疾趋卑拜而明之;
    内心依恋而不能表达,所以用疾趋卑拜等动作来加以表明;
    实心爱而不知,故好言繁辞以信之。
    心里确实有所爱慕而对方却不了解,所以用美好动听的言辞来加以申述。
    礼者,外饰之所以谕内也。
    礼是用来表明内心感情的外部文饰。
    故曰:
    所以说:
    礼以貌情也。
    礼是用来体现内心感情的。
    凡人之为外物动也,不知其为身之礼也。
    凡人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有所动作,并不懂得这种动作就是他自身的礼。
    众人之为礼也,以尊他人也,故时劝时衰。
    一般人的行礼,是用来尊重别人的,所以有时认真,有时马虎。
    君子之为礼,以为其身;
    君子的行礼,是为了他自身的需要;
    以为其身,故神之为上礼;
    为了自身的需要,所以专心一意地对待它而使它成为上礼;
    上礼神而众人贰,故不能相应;
    上礼专心一意而一般人却三心二意,所以两方面不能相应;
    不能相应,故曰:
    两方面不能相应,所以《老子》说:“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上礼实行了却没有人响应。”
    众人虽贰,圣人之复恭敬尽手足之礼也不衰。
    一般人虽是三心二意,圣人仍然保持恭敬,一举一动都遵守礼,毫不懈怠。
    故曰:
    所以《老子》说:
    攘臂而仍之。
    圣人“竭尽全力继续行礼”。
      道有积而积有功;
      道有所积聚,而积聚又有所功效;
    德者,道之功。
    德也就是道的功效。
    功有实而实有光;
    功效有实际表观,有实际表观就有光辉;
    仁者,德之光。
    仁也就是德的光辉。
    光有泽而泽有事;
    光辉有它的色泽,色泽有表现它的事情;
    义者,仁之事也。
    义也就是表现仁的事情。
    事有礼而礼有文;
    事情有礼的规定,礼有文采的外观;
    礼者,义之文也。
    礼也就是义的文采外观。
    故曰:
    所以《老子》说:“
    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
    失去道之后,就失掉了德,失去德之后,就失掉了仁,失去仁之后,就失掉了义,失去义之后,就失掉了礼。”
      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
      礼是情感的描绘,文采是本质的修饰。
    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
    君子采纳情感而舍弃描绘,喜欢本质而厌恶修饰。
    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
    依靠描绘来阐明情感的,这种情感就是恶的;
    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
    依靠修饰来阐明本质的,这种本质就是糟的。
    何以论之?
    为何这样说?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和氏壁,不用五彩修饰;
    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
    隋侯珠,不用金银修饰。
    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它们的本质极美,别的东西不足以修饰它们。
    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事物等待修饰然后流行的,它的本质不美。
    是以父子之间,其礼朴而不明,故曰:
    因此父子之间的礼纯朴自然而不拘形式,所以说:
    理薄也。
    礼是淡薄的。
    凡物不并盛,阴阳是也;
    一切事物不能同时旺盛,阴阳就是这样;
    理相夺予,威德是也;
    事理总是正反相互排斥的,威和德就是这样;
    实厚者貌薄,父子之礼是也。
    实情深厚的外貌就淡薄,父子之间的礼就是这样。
    由是观之,礼繁者,实心衰也。
    由此看来,礼节繁琐是内心真实感情衰竭的表现。
    然则为礼者,事通人之朴心者也。
    既是这样,那么行礼这事,正是为了沟通人们朴实的心意。
    众人之为礼也,人应则轻欢,不应则责怨。
    一般人的行礼,别人回礼就轻快欢乐,不回礼就责怪怨恨。
    今为礼者事通人之朴心而资之以相责之分,能毋争乎?
    现在行礼的人本想从事于沟通人们朴实的心意,但却给众人提供了指责自己的借口,能不发生争执吗?
    有争则乱,故曰:
    有争执就乱,所以《老子》说:“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
    礼是忠、信淡薄的表现,是产生争乱的开端。”
      先物行先理动之谓前识。
      在事物没有出现之前和事理没有表现出来之前就行动,叫做前识。
    前识者,无缘而妄意度也。
    前识是没有依据而作出的胡乱猜度。
    何以论之?
    凭什么这样呢?
    詹何坐,弟子侍,牛鸣于门外。
    詹何坐着,弟子侍侯,牛在门外叫。
    弟子曰:
    弟子说:“
    是黑牛也在而白其题。
    这是头黑牛而有白额。”
    詹何曰:
    詹何说:“
    然,是黑牛也,而白在其角。
    对,这是头黑牛,但白色在它角上。”
    使人视之,果黑牛而以布裹其角。
    叫人去看,果然是黑牛而用布包着它的角。
    以詹子之术,婴众人之心,华焉殆矣!
    用詹何的方法来扰乱众人的心,华而不实啊。
    故曰:
    太危险了!
    道之华也。
    所以说前识“是道的虚华的表现。”
    尝试释詹子之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视之,亦知其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也。
    不妨放弃詹何的明察,而叫五尺愚童去看,也知道是黑牛而用白布包着它的角。
    故以詹子之察,苦心伤神,而后与五尺之愚童子同功,是以曰:
    所以用詹何的明察,劳心伤神,然后才能和五尺愚童同等效果,因此说:
    愚之首也。
    前识“是愚意的开端”。
    故曰:
    所以《老子》说;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前识是道的虚华的表现,是愚蠢的开端。”
      所谓大丈夫者,谓其智之大也。
      《老子》中所说的“大丈夫”,是说他的智慧很高。
    所谓处其厚而不处其薄者,行情实而去礼貌也。
    所说的“立身淳厚而不立身轻薄”,是说表观真情实感而去掉外表的礼貌。
    所谓处其实不处其华者,必缘理,不径绝也。
    所说的“立身朴实而不立身虚华”,是说必须遵循事理而不简单跨越事理。
    所谓去彼取此者,去貌、径绝而取缘理、好情实也。
    所说的“去掉那个,采取这个”,是说去掉礼貌、简单跨越事理而采取遵循事理、喜欢真情实感。
    故曰:
    所以《老子》说:“
    去彼取此。
    去掉那个,采取这个。”
      人有祸,则心畏恐;
      人有祸害,内心就恐惧;
    心畏恐,则行端直;
    内心恐惧,行为就正直;
    行端直,则思虑熟;
    行为正直,思虑就成熟;
    思虑熟,则得事理。
    思虑成熟,就能得到事物的规律。
    行端直,则无祸害;
    行为正直,就没有祸害;
    无祸害,则尽天年。
    没有祸害,就能尽享天年。
    得事理,则必成功。
    得到事理,就一定能成就功业。
    尽天年,则全而寿。
    尽享天年,就能全身而长寿。
    必成功,则富与贵。
    一定成就功业,就富有而显贵。
    全寿富贵之谓福。
    全寿富贵叫做福。
    而福本于有祸。
    而福本源于有祸。
    故曰:
    所以《老子》说:“
    祸兮福之所倚。
    祸啊,是福所依存的地方。”
    以成其功也。
    即由此成就了人们的功业。
      人有福,则富贵至;
      人有福,富贵就来到;
    富贵至,则衣食美;
    富贵来到,衣食就美好;
    衣食美,则骄心生;
    衣食美好,骄心就产生;
    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
    骄心产生,就会行为邪僻而举动悖理;
    行邪僻,则身夭死;
    行为邪僻,自身就会早死;
    动弃理,则无成功。
    举动悖理,就不会成就功业。
    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
    内有早死的灾难而外无成功的名声,也就成了大祸。
    而祸本生于有福。
    而祸根源于有福。
    故曰:
    所以《老子》说:“
    福兮祸之所伏。
    福啊,是祸所潜伏的地方。”
      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
      按照事物的法则办事的人,没有不成功的。
    无不能成者,大能成天子之势尊,而小易得卿相将军之赏禄。
    没有不成功的,大功能成就天子的权势尊严,小功容易取得卿相将军的赏赐俸禄。
    夫弃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硃、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
    违背事物法则而轻举妄动的,即使上有天子诸侯的权势尊严,下有猜顿、陶朱以及卜祝的富有,还是会失去百姓而丧失财产的。
    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妄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故谕人曰:
    大家之所以轻易地违背事物法则而轻举妄动,是由于不懂得祸福转化的道理广阔深远得像这个样子,所以《老子》告诉人们说:“
    孰知其极。
    谁知道它的究竟?”
      人莫不欲富贵全寿,而未有能免于贫贱死夭之祸也。
      人们没有不想富贵全寿的,但没有谁能免于贫贱早死的灾祸。
    心欲富贵全寿,而今贫贱死夭,是不能至于其所欲至也。
    心里想富贵全寿,而现在却贫贱早死,这是没能达到他想达到的目的。
    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谓迷,迷则不能至于其所欲至矣。
    凡是离开他想走的路而乱走的,就叫做迷惑,迷惑就不能到达他想到达的地方了。
    今众人之不能至于其所欲至,故曰:
    现在众人不能到达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叫:“
    迷。
    迷’。
    众人之所不能至于其所欲至也,自天地之剖判以至于今。
    众人不能到达想要到达的地方,从开天辟地直到现在,都是这样。
    故曰:
    所以《老子》说:“
    人之迷也,其日故以久矣。
    人们陷入迷途,日子确是很长久了。”
      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所谓方正,是指表里一致,言行一致。
    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
    所谓廉正,是指舍生忘死,看轻资财。
    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公心不偏党也。
    所谓正直,是指在道义上一定公正,有公心而不偏私。
    所谓光者,官爵尊贵,衣裘壮丽也。
    所谓光耀,是指官爵尊贵,衣裘华丽。
    今有道之士,虽中外信顺,不以诽谤穷堕;
    现在掌握了道的人,虽然内心和外表都真诚和顺,但并不以此议论困苦堕落的人;
    虽死节轻财,不以侮罢羞贪;
    虽然能舍生忘死轻视资财,但并不以此侮辱软弱的人,耻笑贪利的人;
    虽义端不党,不以去邪罪私;
    虽然品行端正不结党营私,但并不以此嫌弃邪僻的人、责怪自私的人;
    虽势尊衣美,不以夸贱欺贫。
    虽然地位尊贵衣着华美,但并不以此藐视卑贱的人,欺侮贫穷的人。
    其故何也?
    其原因是什么?
    使失路者而肯听习问知,即不成迷也。
    假如迷路的人肯听从熟悉情况的人,请教懂得的人,就不会迷路了。
    今众人之所以欲成功而反为败者,生于不知道理,而不肯问知而听能。
    现在一般人希望成功却反而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不懂得道理而又不肯去向懂得的人请教,不肯听从能人的意见。
    众人不肯问知听能,而圣人强以其祸败适之,则怨。
    一般人不肯请教懂得的人和听从能干的人,而圣人硬要拿他们出的乱子加以责备,就会惹出怨恨来了。
    众人多而圣人寡,寡之不胜众,数也。
    一般人多而圣人少,圣人不能压过一般人,是必然的道理。
    今举动而与天下之为仇,非全身长生之道也,是以行轨节而举之也。
    如果一举一动都和天下的人作对,那就不是保全自身求得长寿的办法了,因此圣人用遵循法度来引导人们。
    故曰:
    所以《老子》说:“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圣人要方正,但不割伤人,有棱角,但不刺伤人,正直,但不放纵,有光采,但不炫耀。”
      聪明睿智,天也;
      听力、视力和智力是自然生成的。
    动静思虑,人也。
    它们的动静思虑是人为的。
    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
    人为的是指,要依靠自然生成的视力去看,依靠自然生成的听力去听,依靠自然生成的智力去思考。
    故视强,则目不明;
    所以视力用得过度,眼睛就不明;
    听甚,则耳不聪;
    听力用得过度,耳朵就不灵;
    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思虑过度,智力的认识功能就混乱。
    目不明,则不能决黑白之分;
    眼睛不明,就不能判断黑白界限;
    耳不聪,则不能别清浊之声;
    耳朵不灵,就不能区别清浊声音;
    智识乱,则不能审得失之地。
    智力的认识功能混乱,就不能弄清得失根据。
    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
    眼睛不能判断黑白颜色就叫做盲。
    耳不能别清浊之声则谓之聋;
    耳朵不能区别清浊声音就叫做聋。
    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
    心智不能弄清得失根据就叫做狂。
    盲则不能避昼日之险,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
    盲就不能躲避白天的危险,聋就不能知道雷霆的危害,狂就不能免于社会法令予以惩罚的灾祸。
    书之所谓治人者,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也。
    《老子》所说的“治人”,是说的适应动静的节律,节省脑力的消耗。
    所谓事天者,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
    所说的“事天”,是说的不要用尽听力、视力,不要用过智力认识功能的限度。
    苟极尽,则费神多;
    如果完全用尽,就会过度费神;
    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之。
    过度费神,盲聋狂乱的祸害就会到来,因此要节省。
    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
    节省是指爱惜精神,节省脑力。
    故曰:
    所以《老子》说:“
    治人事天莫如啬。
    治人事天没有比得上节省的。”
      众人之用神也躁,躁则多费,多费之谓侈。
      众人用神浮躁,浮躁就浪费,浪费叫做侈。
    圣人之用神也静,静则少费,少费之谓啬。
    圣人用神安静,安静就少费,少费叫做音。
    啬之谓术也,生于道理。
    节省作为一种方法,产生于大小规律。
    夫能啬也,是从于道而服于理者也。
    能够节省,也就是服从于大小规律。
    众人离于患,陷于祸,犹未知退,而不服从道理。
    众人遭受灾患,陷入祸害,仍不知退,而不服从大小规律。
    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于道理,以称蚤服。
    圣人虽然不曾看见祸患的苗头,就虚静无为地服从于大小规律,这叫“早服”。
    故曰:
    所以《老子》说:“
    夫谓啬,是以蚤服。
    正因为圣人节省,所以能够早服。”
    知治人者,其思虑静;
    懂得“治人”的人,他的思虑安静;
    知事天者,其孔窍虚。
    懂得“事天”的人,他的器官畅通。
    思虑静,故德不去;
    思虑安静,旧德就不会丧失;
    孔窍虚,则和气日入。
    器官畅通,精气就每天摄入。
    故曰:
    所以说:“
    重积德。
    不断积德。”
    夫能令故德不去,新和气日至者,蚤服者也。
    能使旧德不失,新的精每天到来的人,就是“早服”的人。
    故曰:
    所以《老子》说:“
    蚤服,是谓重积德。
    早服,指的是不断积德。”
    积德而后神静,神静而后和多,和多而后计得,计得而后能御万物,能御万物则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论必盖世,故曰无不克。
    积德然后神静,神静然后精气多,精气多然后计谋得当,计谋得当然后能驾驭万物,能驾驭万物,打仗就容易胜敌,打仗容易胜敌,理论就必然称雄于世,理论必然称雄于世,所以说“无往不胜。”
    无不克本于重积德,故曰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往不胜本于不断积德,所以《老子》说,“不断积德就无往不胜。”
    战易胜敌,则兼有天下;
    打仗容易战胜敌人,就会拥有天下;
    论必盖世,则民人从。
    理论必然称雄于世,民众就会服从。
    进兼有天下而退从民人,其术远,则众人莫见其端末。
    进可以拥有天下,退可以使民众服从,这种法术非常深远,众人也就看不到它的首尾;
    莫见其端末,是以莫知其极。
    看不到它的首尾,因此不能知道它的究底。
    故曰:
    所以《老子》说:“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无往不胜,就没有人知道他的究底。”
      凡有国而后亡之,有身而后殃之,不可谓能有其国、能保其身。
      凡拥有国家然后却丢掉了的,拥有身体然后却伤害了的,不好说是能够拥有国家、能够保全身体。
    夫能有其国,必能安其社稷;
    能够拥有国家的人,一定能够安定国家;
    能保其身,必能终其天年;
    能够保全身体的人,一定能够享尽天年;
    而后可谓能有其国、能保其身矣。
    然后才好说是能拥有国家、能保全身体了。
    夫能有其国、保其身者,必且体道。
    能拥有国家、保全身体的人,一定会按照根本规律行动。
    体道,则其智深;
    按照根本规律行动,他的智慧就一定很深;
    其智深,则其会远;
    智慧很深了,他的计谋就一定很高超;
    其会远,众人莫能见其所极。
    计谋很高超,一般人没有谁能看到他的究底。
    唯夫能令人不见其事极,不见其事极者为保其身、有其国。
    只有那种能让人看不到究底的人,也才能保全身体、拥有国家。
    故曰:
    所以《老子》说:“
    莫知其极。
    没有人知道他的究底。”
    莫知其极,则可以有国。
    “没有人知道他的究底,就可以拥有国家了。”
      所谓有国之母:
      所谓“有国之母”。
    母者,道也;
    母,就是道;
    道也者,生于所以有国之术;
    道产生于来保有国家的方法;
    所以有国之术,故谓之有国之母。
    因为是保有国家的方法,所以叫做“有国之母”,即“保有国家的根本”。
    夫道以与世周旋者,其建生也长,持禄也久。
    用道来对待世事的,他的生命就会长久,保持禄位就能久远。
    故曰:
    所以《老子》说:“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树木有曼根,有直根。
    树木有蔓根,有主根。
    直根者,书之所谓柢也。
    主根就是《老子》所说的“抵”。
    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
    抵是树木赖以生长的建立者。
    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
    蔓根是树木赖以生长的保持者。
    德也者,人之所以建生也;
    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建立者。
    禄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
    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持者。
    今建于理者,其持禄也久,故曰:
    假如能立于事理,那么他持禄也就长久,所以说:“
    深其根。
    加深它的蔓根”。
    体其道者,其生日长,故曰:
    能按照根本规律办事,他的生命也就长久,所以说:“
    固其柢。
    巩固它的主根”。
    柢固,则生长;
    主根巩固了“,生命就长久;
    根深,则视久,故曰:
    蔓根加深了,生活就长久,所以《老子》说:“
    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加深它的蔓根,巩固它的主根,是长生久存的道理。”
      工人数变业则失其功,作者数摇徙则亡其功。
      工人屡屡变换职业就丢失功效,劳作者屡屡变动就丢失功效。
    一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人之功矣;
    一个人的劳作,一天丢失半天,十天就丢失五个人的功效了;
    万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万人之功矣。
    一万人的劳作,一天丢失半天,十天就丢失五万人的功效了。
    然则数变业者,其人弥众,其亏弥大矣。
    既然如此,那么屡屡变换作业的人,人数越多,损失就越大。
    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
    凡是法令变更了,利害情况也就跟着改变,利害情况改变了,民众从事的作业也就跟着变化,从事的作业有了变化,就叫做变换作业。
    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
    所以按照道理来看,役使大众而屡屡让他们发生变动,功效就会很小;
    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
    收藏贵重器物而屡屡加以挪动,损毁就会很大;
    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
    烹煮小鱼而屡屡加以翻动,就伤害它的光泽;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治理大国而屡屡改动法令,百姓就会受到坑害。
    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因此懂得治国原则的君主把安定看得很宝贵,法令确定以后,一再轻易变更。
    故曰:
    所以《老子》说:“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
      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畏鬼。
      人在生病时就尊重医生,遇有祸患时就害怕鬼神。
    圣人在上,则民少欲;
    圣人在上,民众欲望就少;
    民少欲,则血气治而举动理;
    民众欲望少,血气就调畅,举动就合理。
    举动理则少祸害。
    举动合理,祸害就少。
    夫内无痤疽瘅痔之害,而外无刑罚法诛之祸者,其轻恬鬼也甚。
    体内没有痤疽瘅痔等疾病的危害,身外没有刑罚诛戮的祸患,这样的人就会把鬼神看得很轻淡。
    故曰:
    所以《老子》说:“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按照法则治理天下,鬼神也就不灵了。”
    治世之民,不与鬼神相害也。
    安定社会里的百姓,不和鬼神相互伤害。
    故曰:
    所以《老子》说:“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
    不是说鬼神不灵了,是说即使灵也伤害不了人。”
    鬼祟也疾人之谓鬼伤人,人逐除之之谓人伤鬼也。
    鬼作怪使人生病叫做鬼伤人,人驱逐鬼神叫做人伤鬼。
    民犯法令之谓民伤上,上刑戮民之谓上伤民。
    民众违犯法令叫做民伤君,君主刑戮民众叫做君伤民。
    民不犯法,则上亦不行刑;
    民众不犯法,则君主不行刑;
    上不行刑之谓上不伤人,故曰:
    君主不行刑叫做君不伤人,所以《老子》说:“
    圣人亦不伤民。
    圣人也不伤害民众。”
    上不与民相害,而人不与鬼相伤,故曰:
    君主与民众不相互伤害,而人们与鬼神不互相伤害,所以说:“
    两不相伤。
    两方面互不相伤。”
    民不敢犯法,则上内不用刑罚,而外不事利其产业。
    民众不敢犯法,君主对内就不用刑罚,对外不从事于贪占民众的财物。
    上内不用刑罚,而外不事利其产业,则民蕃息。
    君主对内不用刑罚,对外不从事于贪占民众的财物,民众就生息兴旺。
    民蕃息而畜积盛。
    民众生息兴旺,积蓄就会丰富。
    民蕃息而畜积盛之谓有德。
    民众生息兴旺,积蓄丰富,也就叫做有德。
    凡所谓祟者,魂魄去而精神乱,精神乱则无德。
    凡是所谓鬼怪作祟,就是丧魂落魄而精神错乱,精神错乱便属于无德。
    鬼不祟人则魂魄不去,魂魄不去而精神不乱,精神不乱之谓有德。
    鬼不作怪则魂魄不丧,魂魄不丧则精神不乱,精神不乱便属于有德。
    上盛畜积而鬼不乱其精神,则德尽在于民矣。
    君主使民众蓄积丰富,鬼也不来扰乱民众精神,那么德都在民众中了。
    故曰:
    所以《老子》说:“
    两不相伤,则德交归焉。
    君主、鬼神不加害民众,那么德就殊途同归了。”
    言其德上下交盛而俱归于民也。
    即是说,上下两方面的德一齐兴盛起来而同归于民众。
      有道之君,外无怨仇于邻敌,而内有德泽于人民。
      有道的君主,在外和相邻的敌国没有怨仇,在内对人民有恩德。
    夫外无怨仇于邻敌者,其遇诸侯也外有礼义。
    在外和邻敌没有怨仇,他对待诸侯就表现出有礼义。
    内有德泽于人民者,其治人事也务本。
    在内对人民有恩德,他治理社会事务就致力于根本。
    遇诸侯有礼义,则役希起;
    对待诸侯有礼义,战争就很少发生;
    治民事务本,则淫奢止。
    治理社会事务致力于根本,过度的奢侈就会被制止。
    凡马之所以大用者,外供甲兵而内给淫奢也。
    一般说来,马的大用处是对外满足打仗需要,对内供给淫佚奢华的需要。
    今有道之君,外希用甲兵,而内禁淫奢。
    现在有道的君主,对外很少用兵打仗,对内禁止过度的奢侈。
    上不事马于战斗逐北,而民不以马远通淫物,所积力唯田畴。
    君主不用马进行战争追击败敌,民众不用马到处游荡运输货物,所积蓄起来的力量只用于农耕。
    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
    积聚的力量用于农耕,必将从事施肥、灌溉。
    故曰:
    所以《老子》说:“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也。
    天下太平,就会把奔跑的马歇下来从事施肥。”
      人君无道,则内暴虐其民而外侵欺其邻国。
      君主无道,对内就暴虐百姓,对外就侵凌邻国。
    内暴虐,则民产绝;
    对内暴虐,百姓产业就断了;
    外侵欺,则兵数起。
    对外侵凌,战争就会屡屡发生。
    民产绝,则畜生少;
    百姓产业断了,牲畜就会减少;
    兵数起,则士卒尽。
    士兵屡屡作战,士卒就会耗尽。
    畜生少,则戎马乏;
    牲畜减少,战马就会缺乏;
    士卒尽,则军危殆。
    士卒耗尽,军情就会危险。
    戎马乏,则桴马出;
    战马缺乏,快生小驹的母马就要出征;
    军危殆,则近臣役。
    军情危险,君主的近臣就要服役。
    马者,军之大用;
    马在军事上有巨大作用。
    郊者,言其近也。
    郊外是说距离很近。
    今所以给军之具于谞马近臣。
    现在用来供给军队的是孕马近臣。
    故曰:
    所以《老子》说:“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矣。
    天下不太平,战马就在郊外产驹。”
      人有欲,则计会乱;
      人有欲望,计算就混乱。
    计会乱,而有欲甚;
    计算混乱,就更有欲望;
    有欲甚,则邪心胜;
    更有欲望,邪心就占上风;
    邪心胜,则事经绝;
    邪心占上风,办事的准则就没有了;
    事经绝,则祸难生。
    准则没有了,灾难就会发生。
    由是观之,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由此看来,灾难产生于邪心,邪心产生于欲望。
    可欲之类,进则教良民为奸,退则令善人有祸。
    可引起欲望的那类东西,进一层说可以使好人为奸,退一层说也可以使善人遭祸。
    奸起,则上侵弱君;
    奸起,向上就会侵害削弱君主。
    祸至,则民人多伤。
    而向下就会伤害百姓。
    然则可欲之类,上侵弱君而下伤人民。
    然而,可引起欲望的那类东西,向上侵害削弱君主而向下伤害百姓。
    夫上侵弱君而下伤人民者,大罪也。
    ,向上侵害削弱君主而向下伤害百姓,是大罪。
    故曰:
    所以《老子》说:“
    祸莫大于可欲。
    祸患没有比可引起欲望的东西更大的了。”
    是以圣人不引五色,不淫于声乐;
    因此圣人不受五色的引诱,不沉溺于声乐;
    明君贱玩好而去淫丽。
    明君轻视珍贵的玩物,抛弃过分华丽的东西。
      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
      人没有毛羽,不穿衣就不能战胜寒冷;
    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上不接天而下不着地,把肠胃作为根本,不吃饭就不能生存。
    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
    因此不能免除贪利之心。
    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忧也。
    贪利之心不除,是自身的忧患。
    故圣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虚,则不忧矣。
    所以圣人穿衣足够胜寒,吃饭足够充饥,就不忧虑了。
    众人则不然,大为诸侯,小余千金之资,其欲得之忧不除也。
    普通人却不这样,大到做了诸侯,小到积存干金资财,贪得的忧愁仍不能解除。
    胥靡有免,死罪时活,今不知足者之忧终身不解。
    轻罪得以赦免,死罪得以活命,现在一些不知足者的忧愁却终身不能解脱。
    故曰:
    所以《老子》说:“
    祸莫大于不知足。
    祸害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
      故欲利甚于忧,忧则疾生;
      所以贪利比忧愁更厉害,忧愁就得病;
    疾生而智慧衰;
    得病就智力减退;
    智慧衰,则失度量;
    智力减退,就失去准则;
    失度量,则妄举动;
    失去准则,就胡乱行事;
    妄举动,则祸害至;
    胡乱行事,祸害就降临;
    祸害至而疾婴内;
    祸害降临,疾病就缠绕内心;
    疾婴内,则痛,祸薄外;
    疾病缠绕内心,病痛就向外侵扰,病痛向外侵扰。
    则苦。
    苦痛就聚集在肠胃之间;
    苦痛杂于肠胃之间;
    苦痛聚集在肠胃之间。
    苦痛杂于肠胃之间,则伤人也惨。
    伤害人就惨痛;
    惨则退而自咎,退而自咎也生于欲利。
    惨痛就退而自责,退而自责是由贪利产生的。
    故曰:
    所以《老子》说:“
    咎莫惨于欲利。
    罪责没有比贪利更惨痛的了。”
      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道是万物生成的根本动力,是万理构成形式的总汇。
    理者,成物之文也;
    理是构成万物的外在形式。
    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
    道是生成万物的根本原因。
    故曰:
    所以说:
    道,理之者也。
    道是条理化了的东西。
    物有理,不可以相薄;
    万物各有其理,彼此不会相侵。
    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物之制。
    所以理成为万物的制约力量。
    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
    万物之理各自不同,而道却完全集中了万物之理。
    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
    所以道不能不随具体事物发生变化。
    不得不化,故无常操。
    因为不得不发生变化,所以没有固定的规则。
    无常操,是以死生气禀焉,万智斟酌焉,万事废兴焉。
    没有固定的规则,因而存亡之气由道赋予,一切智慧由道发授,万事废兴由道决定。
    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恆其光,五常得之以常其位,列星得之以端其行,四时得之以御其变气,轩辕得之以擅四方,赤松得之与天地统,圣人得之以成文章。
    天得道而高升,地得道而蕴藏,维系众星的北斗得道而形成威势,太阳、月亮得道而永放光芒,金、木、水、土、火五大行星得道而常处位次,众星得道而正确运行,四季得道而控制节气,黄帝得道而统治四方,赤松子得道与天地同寿,圣人得道而创造文明。
    道,与尧、舜俱智,与接舆俱狂,与桀、纣俱灭,与汤、武俱昌。
    道,与唐尧虞舜同在便表现为智慧,与狂人接舆同在便表现为狂放,与夏桀殷纣同在便表现为灭亡,与商汤周武同在便表现为昌盛。
    以为近乎,游于四极;
    认为它近吧,它能远行四极;
    以为远乎,常在吾侧;
    认为它远吧,它能常处身边;
    以为暗乎,其光昭昭;
    认为它暗淡吧,它光辉照耀;
    以为明乎,其物冥冥;
    认为它明亮吧,它昏昏冥冥。
    而功成天地,和化雷霆,宇内之物,恃之以成。
    它的功效造就天地,它的积聚化为雷霆,宇宙内的万事万物都要依靠它而存在。
    凡道之情,不制不形,柔弱随时,与理相应。
    凡属道的真情,不制作,不外露,柔弱和顺,随时运行,与理相应。
    万物得之以死,得之以生;
    万物因得道而死亡,因得道而生存;
    万事得之以败,得之以成。
    万事因得道而失败,因得道而成功。
    道譬诸若水,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之即生;
    道,打个比方,就像水一样,溺水者多喝了就会死亡,渴的人适量饮用了就会生存。
    譬之若剑戟,愚人以行忿则祸生,圣人以诛暴则福成。
    再打个比方,道就像剑朝一样,愚人拿来行凶泄愤就会惹祸,圣人拿来诛杀暴徒就会造福。
    故得之以死,得之以生,得之以败,得之以成。
    所以说因得道而死,因得道而生,因得道而失败,因得道而成功。
      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人们很少能见到活象,却能得到死象的骨路,依据死象骨路的模样来想象活象的样子,所以人们据以想象的东西都叫做“象”。
    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见功以处见其形,故曰:
    现在道虽然听不到看不见,圣人根据它所显现的功效来推得它的形状,所以《老子》说:“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道是没有显露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事物的物象。”
      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后可得道也。
      作为概念的理,就是指万物的方圆、短长、粗细、坚脆的区别,所以理确定以后才可能进一步获得规律。
    故定理有存亡,有死生,有盛衰。
    因此,确定了的理仍有存亡、生死和盛衰的变化。
    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死,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常。
    万物有存有亡,忽生忽死,先盛后衰的变化,不能叫做永恒。
    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只有那种和天地的开辟一起产生,到天地消散仍然不死不衰的,才能叫做永恒。
    而常者,无攸易,无定理。
    永恒,就是没有变化,没有定理。
    无定理,非在于常所,是以不可道也。
    没有定理,不处在固定的场所,因此无法说明。
    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然而可论。
    圣人观察到永恒规律的玄虚,依据永恒规律的普遍作用,勉强把它命名为“道”,然后才能够加以论说。
    故曰:
    所以《老子》说:“
    道之可道,非常道也。
    道如能说明,就不是永恒的道了。”
      人始于生而卒于死。
      人以出生开始,以死亡结束。
    始之谓出,卒之谓入。
    开始叫出,结束叫入:
    故曰:
    所以说:“
    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
    人之身三百六十节,四肢、九窍其大具也。
    人的身上有三百六十个部件,四肢和九窍是其中的重要部件。
    四肢九窍十有三者,十有三者之动静尽属于生焉。
    四肢和九窍共十三件,这十三个部件的一动一静都属于生存的范围。
    属之谓徒也,故曰:
    属也就是类,所以说:
    生之徒也十有三者。
    属于生存一类的有十三件。
    至死也,十有三具者皆还而属之于死,死之徒亦有十三。
    等到人死以后,这十三个部件都反过来属于死亡的范围,属于死亡一类的也有十三件。
    故曰:
    所以说;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生存一类有十三件,死亡一类有十三件。”
    凡民之生生而和固动,动尽则损也;
    民众生息不止,而活人本来就要动,动得过度就要受损害;
    而动不止,是损而不止也。
    不停地动,也就是不停地损害。
    损而不止则生尽,生尽之谓死,则十有三具者皆为死死地也。
    损害不停止,生命就耗尽了,生命耗尽了就叫做死,那么这十三件都为不断走向死亡准备了条件。
    故曰:
    所以《老子》说:“
    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
    民众活着,活着就要动,动了都要走向死亡,都体现在这十三件上面。”
      是以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
      因此圣人爱惜精神而重视置身子虚静状态。
    不爱精神不贵处静,此甚大于兕虎之害。
    不爱惜精神,不重视置身虚静,是要比野牛猛虎的危害还要大的。
    夫兕虎有域,动静有时。
    野牛和猛虎有一定的活动区域,动和静有一定的时间。
    避其域,省其时,则免其兕虎之害矣。
    避开它们的活动区域,观察它们的活动时间,就可以免除野牛和老虎的危害了。
    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不免于万物之害。
    百姓只知道野牛和猛虎有坚爪利角,却不知道万物都有坚爪利角,就不能免遭万物的侵害。
    何以论之?
    为什么这样说?
    时雨降集,旷野闲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
    季雨降落汇集,旷野一片清静,如果在黄昏和清晨跋山涉水,风露的爪角就会侵害他。
    事上不忠,轻犯禁令,则刑法之爪角害之。
    侍奉主上不忠诚,轻易违犯禁令,刑法的爪角就会侵害他。
    处乡不节,憎爱无度,则争斗之爪角害之。
    住在乡里不检点,爱憎没有标准,争斗的爪角就会侵害他。
    嗜欲无限,动静不节,则痤疽之爪角害之。
    贪图享乐没有限度,行为举止不检点,毒疮的爪角就会侵害他。
    好用其私智而弃道理,则纲罗之爪角害之。
    喜用个人智巧而背弃事理物情,法网的爪角就会侵害他。
    兕虎有域,而万害有原,避其域,塞其原,则免于诸害矣。
    野牛和猛虎有它们的活动区域,各种祸害也都有它们的根源,如果避开猛兽的活动区域,堵塞祸害的根源,就可以免遭各种祸害了。
    凡兵革者,所以备害也。
    所有兵器盔甲都是用来防备侵害的。
    重生者,虽入军无忿争之心;
    重视生命的人,纵然当兵也没有忿怒争斗的心思;
    无忿争之心,则无所用救害之备。
    没有忿怒争斗的心思,就无处使用避免祸害的防备措施。
    此非独谓野处之军也。
    这不只是说处在野外的军队。
    圣人之游世也,无害人之心,无害人之心,则必无人害,无人害,则不备人。
    圣人在世上活动,没有害人的心思,必然就没人害他,没人害他,就不用防备别人。
    故曰:
    所以《老子》说:“
    陆行不遇兕虎。
    陆地上走路不会碰到野牛和猛虎”。
    入山不恃备以救害,故曰:
    进入山林不依仗防备措施来避免祸害,所以说:“
    入军不备甲兵。
    加入军队不用准备武器”。
    远诸害,故曰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远离各种祸害,所以说,“野牛没有地方使用它的利角,猛虎没有地方施展它的坚爪,兵器没有地方用它的锋刃。”
    不设备而必无害,天地之道理也。
    不采取措施而必然没有祸害,是自然的通理。
    体天地之道,故曰:
    体验自然的通理,所以说:“
    无死地焉。
    不会陷入死亡的境地”。
    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矣。
    活动不会接近死地,就叫做“善于养生”。
      爱子者慈于子,重生者慈于身,贵功者慈于事。
      喜欢孩子的对孩子慈爱,重视生命的对身体爱惜,看重功业的对事务珍惜。
    慈母之于弱子也,务致其福;
    慈母对于幼子,致力于给他幸福;
    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
    致力于给他幸福,就从事于免除他的祸害;
    事除其祸,则思虑熟;
    从事于免除他的祸害,就考虑周详:
    思虑熟,则得事理;
    考虑周详,就获得事理;
    得事理,则必成功;
    获得事理,就必定成功;
    必成;
    必定成功。
    工,则其行之也不疑;
    实行起来就不犹豫;
    不疑之谓勇。
    不犹豫叫做勇敢。
    圣人之于万事也,尽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故见必行之道。
    圣人对于万事万物,全部都像慈母为幼于考虑一般,所以看到了一定要实行的道理。
    见必行之道则其从事亦不疑;
    看到—定要实行的道理就明察,他干事情就不犹豫;
    不疑之谓勇。
    不犹豫叫做勇敢。
    不疑生于慈,故曰:
    不犹豫产生于慈爱,所以《老子》说:“
    慈,故能勇。
    因为慈爱,所以就能勇敢。”
      周公曰:
      周公说:“
    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
    冬天里冰封地冻如果不很坚固,春夏时草木的生长就不会茂盛。”
    天地不能常侈常费,而况于人乎?
    天地尚且不能经常浪费和消耗,何况人呢?
    故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
    所以万物必定有兴盛和衰微,万事必定有松弛和紧张,国家官员必定有文有武,官府办事必定有赏有罚。
    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民众则国广。
    因此聪明的人节俭地使用财产,家庭就富裕,圣明的人珍视他的精神,精力就旺盛,做君主的不轻易用兵打仗,人民就众多,人民众多,国土就宽广。
    是以举之曰:
    因此《老子》称道说:“
    俭,故能广。
    因为节俭,所以能够宽广。”
      凡物之有形者易裁也,易割也。
      大凡有形状的物体就容易裁断,容易分割。
    何以论之?
    为什么这样说?
    有形,则有短长;
    有形状,就有长短;
    有短长,则有小大;
    有长短,就有大小;
    有小大,则有方圆;
    杏大小,就有方圆;
    有方圆,则有坚脆;
    有方圆,就有坚脆;
    有坚脆,则有轻重;
    有坚脆,就有轻重;
    有轻重,则有白黑。
    有轻重,就有黑白。
    短长、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黑白就叫做理。
    理定而物易割也。
    理确定之后,事物就容易分析。
    故议于大庭而后言则立,权议之士知之矣。
    所以在朝廷里议事,后发言的人的主张就能够成立,善于权衡各种议论的人是懂得这点的。
    故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
    所以要想画成方圆而能遵循规矩,那么一切事物的功效就都显现出来了。
    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而万物无不存在规矩,出谋献策的人,就是考虑如何合于规矩。
    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故曰:
    圣人遵循一切事物的一切规矩,所以说:“
    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
    不敢为天下先,则事无不事,功无不功,而议必盖世,欲无处大官,其可得乎?
    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事情就没有做不好的,功业就没有建立不起来的,而议论必定超越世人,圣人要想不处在重要职位上,这可能吗?
    处大官之谓为成事长。
    处在重要职位上就是说成为办事的首领。
    是以故曰:
    因此《老子》说:“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
    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为办事的首领。”
      慈于子者不敢绝衣食,慈于身者不敢离法度,慈于方圆者不敢舍规矩。
      对孩子慈爱的人,不敢断绝子女的衣食,爱惜身体的人,不敢背离法度,看中方圆的人,不敢丢掉规矩。
    故临兵而慈于士吏则战胜敌,慈于器械则城坚固。
    所以遇到战事能爱惜士兵和下级军官,战斗就能取胜,爱惜器械,就能固守城池。
    故曰:
    所以《老子》说:“
    慈,于战则胜,以守则固。
    慈爱,用于战争就能取胜,用于防御就能固守。”
    夫能自全也而尽随于万物之理者,必且有天生。
    能保全自己而完全遵循事物法则的人,一定会有天性。
    天生也者,生心也,故天下之道尽之生也。
    天性也就是遵循自然法则的思想,所以天下的道都要通过这种思想反映出来。
    若以慈卫之也,事必万全,而举无不当,则谓之宝矣。
    假如用慈爱来护卫它,事情就万无一失,而措施没有不妥当的,那么也就可以称之为宝了。
    故曰:
    所以《老子》说:“
    吾有三宝,持而宝之。
    我有三件宝贝,掌握并珍视它。”
      书之所谓大道也者,端道也。
      《老子》书中所说的大道,指的是“正道”。
    所谓貌施也者,邪道也。
    所说的“施”,指的是邪道。
    所谓径大也者,佳丽也。
    所谓把小路当作大路,是因为这种小径精美华丽。
    佳丽也者,邪道之分也。
    而所谓精美华丽,也就是邪道的一部分。
    朝甚除也者,狱讼繁也。
    所谓官府很脏,是指的诉讼案件繁多。
    狱讼繁,则田荒;
    诉讼案件繁多,天地就荒芜;
    田荒,则府仓虚;
    田地荒芜,仓库就空虚;
    府仓虚,则国贫;
    仓库空虚国家就贫困;
    国贫,而民俗淫侈;
    国家贫困,民俗就淫逸奢侈;
    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绝;
    民俗淫逸奢侈,农织行业就会荒废;
    衣食之业绝,则民不得无饰巧诈;
    农织行业荒废,民众就不得不粉饰偷奸取巧;
    饰巧诈,则知采文;
    粉饰偷奸取巧,就知道了漂亮;
    知采文之谓服文采。
    知道了漂亮,也就是说“穿着华丽”。
    狱讼繁仓廪虚,而有以淫侈为俗,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
    诉讼案件繁多,仓库空虚,而又让淫逸奢侈形成风俗,那么国家受到的伤害也就像拿了利剑刺它一样。
    故曰:
    所以说:“
    带利剑。
    佩带着利剑”。
    诸夫饰智故以至于伤国者,其私家必富;
    以上那些粉饰偷奸取巧以至于伤害国家的,私家必定富有;
    私家必富,故曰:
    私家必定富有,所以说:“
    资货有馀。
    财货有余”。
    国有若是者,则愚民不得无术而效之;
    国家有像这个样子的,那么愚民就不得不想办法来仿效它;
    效之,则小盗生。
    仿效了它,小盗贼也就会产生出来。
    由是观之,大奸作则小盗随,大奸唱则小盗和。
    由此看来,大奸兴起,小盗就跟着产生,大奸起唱,小盗就跟着附和。
    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
    竿是各种乐器的领头乐器,所以竿领了头,钟呀瑟呀的就都来伴随,竿先演奏起来,各种乐器就都来附和。
    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则小盗必和。
    现在大奸兴起了,一般民众就跟着来唱,一般民众唱了,小盗就必然起而附和。
    故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货资有馀者,是之谓盗竽矣。
    所以《老子》说“穿着华丽,佩带利剑,饮食充足,财货有余,这样的人也就可以称之为强盗头子了。”
      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
      人不论是愚昧还是聪明,都会有追求舍弃。
    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
    人们在清静寡欲和平淡安闲的时候,没有不知道祸福是如何来的。
    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
    为好恶感情所支配,为奢侈东西所诱惑,然后才引起思想变化并发生混乱。
    所以然者,引于外物,乱于玩好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被外界事物所引诱,被珍贵玩物所扰乱。
    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清静寡欲就能设立取舍的准则,平淡安闲就懂得恰当地计虑祸福。
    而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
    而现在有珍贵的玩物打动他,有外界的事物引诱他;
    引之而往,故曰拔。
    一经引诱,他就跟着走,所以《老子》就叫它“拔”。
    至圣人不然:
    至于圣人,就不是这样。
    一建其趋舍,虽见所好之物,不能引,不能引之谓不拔;
    圣人牢固地确立取舍标准,虽然看到爱好的东西,也不会被引诱,不会被引诱就叫做“不拔”;
    一于其情,虽有可欲之类,神不为动,神不为动之谓不脱。
    圣人的情性专一,虽然存在着引起欲望的东西,精神却不为所动,精神不为所动就叫做“不脱”。
    为人子孙者,体此道以守宗庙,宗庙不灭之谓祭祀不绝。
    做子孙的人,体察这一道理来守护宗庙,宗庙不灭,就叫做“祭把不绝”。
    身以积精为德,家以资财为德,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
    身体以积累精气为德,家庭以积蓄财产为德,乡里国家、天下都以保养民众为德。
    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乱其精神,故曰:
    现在勤于自身修养,外界事物不能扰乱他的精神,所以《老子》说:“
    修之身,其德乃真。
    修养施行到自己身上,他的德就会真。”
    真者,慎之固也。
    所谓真,就是守护得很牢固。
    治家者,无用之物不能动其计,则资有馀,故曰:
    治理家庭,没有用的东西不能改变他的计划,就会资财有余,所以《老子》说:“
    修之家,其德有馀。
    修养贯彻到家庭,他的德就有赢余。”
    治乡者行此节,则家之有馀者益众,故曰:
    治理乡里的人实行了这一条,那家庭有赢余的就会更多,所以《老子》说:“
    修之乡,其德乃长。
    贯彻到乡里,他的德就增长。”
    治邦者行此节,则乡之有德者益众,故曰:
    治理国家的人实行了这一条,那么乡里有德的人就会更多,所以《老子》说:“
    修之邦,其德乃丰。
    贯彻到国家,他的德就丰富。”
    莅天下者行此节,则民之生莫不受其泽,故曰:
    统治天下的人实行了这,一条,民众的生存无不受到他的恩惠,所以《老子》说:“
    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贯彻到天下,他的德就普及广大。”
    修身者以此别君子小人,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名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
    修身的人用这项原则来区别君子小人,治乡、治国以至统治天下的人各自用这一项目来对照观察兴衰,就能够万无一失。
    故曰:
    所以《老子》说:“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用自身来观察自身,用家庭来观察家庭,用乡里来观察乡里,用国家来观察国家,用天下来观察天下。
    吾奚以知天下之然也?
    我凭什么知道天下是这样的呢?
    以此。
    就用的这个方法。”
多音字参考列表
    [差](读音:cī,chà,chā,chài,chāi)
    [隋](读音:suí,duò,tuǒ)
    [同 ](读音:tóng,tòng, )
    [華](读音:huá,huà,huā)
    [取 ](读音:qǔ,qū )
    [將](读音:jiàng,jiāng,qiāng)
    [蔔,卜](读音:bo,bǔ,pú)
    [正](读音:zhèng,zhēng)
    [中](读音:zhòng,zhōng)
    [信 ](读音:xìn, )
    [墮](读音:duǒ,huī)
    [罷](读音:bɑ,bà,pí,bǐ,bǎi)
    [乘](读音:chéng,shèng)
    [過](读音:guò,guō)
    [識](读音:shí,zhì)
    [稱](读音:chèn,chèng,chēng)
    [旋](读音:xuán,xuàn)
    [蕃](读音:fān,fán,bō)
    [歸](读音:guī,kuì)
    [數](读音:shù,shǔ)
    [畜](读音:xù,chù)
    [少 ](读音:shǎo,shào )
    [給](读音:gěi,jǐ)
    [難](读音:nán,nàn,nuó)
    [教](读音:jiào,jiāo)
    [去](读音:qù,jǔ,qū)
    [著](读音:zhù,zhuó)
    [侯](读音:hóu,hòu)
    [活](读音:huó,guō)
    [解](读音:jiè,jiě,xiè)
    [量](读音:liáng,liàng,liɑng)
    [間](读音:jiàn,jiān,xián)
    [薄](读音:bò,bó,báo)
    [興](读音:xìng,xīng)
    [藏](读音:cáng,zàng)
    [明](读音:míng)
    [內](读音:nà,nèi,ruì)
    [相](读音:xiàng,xiāng)
    [](读音:yìng,yīng)
    [與 ](读音:yú,yù,yǔ, )
    [散](读音:sàn,sǎn)
    [強](读音:qiǎng,qiáng,jiàng)
    [六](读音:liù,lù)
    [還](读音:hái,huán,xuán)
    [屬](读音:shǔ,zhǔ)
    [省](读音:shěng,xǐng)
    [雨](读音:yù,yǔ)
    [降](读音:jiàng,xiáng,lóng)
    [風](读音:fèng,fěng,fēng,fàng)
    [露](读音:lòu,lù)
    [上](读音:shàng,shǎng)
    [令](读音:líng,lìng,lǐng)
    [鬥,斗 ](读音:dòu,dǒu, )
    [塞](读音:sè,sāi,sài)
    [革](读音:gé,jí)
    [甲](读音:jiá,xiá)
    [從](读音:cóng,zòng)
    [盛](读音:chéng,shèng)
    [卒 ](读音:cù,zú, )
    [何](读音:hé,hè,hē)
    [重](读音:chóng,zhòng)
    [會](读音:huì,kuài,)
    [處](读音:chú,chù)
    [度](读音:dù,duó)
    [勝,胜](读音:shèng,shēng)
    [且](读音:jū,qiě,zǔ,cú)
    [邪](读音:xié,yé,yá,yú,xú)
    [朝](读音:cháo,zhāo)
    [甚](读音:shén,shèn)
    [衣](读音:yī,yì)
    [繁](读音:fán,pó,mǐn)
    [夫](读音:fú,fū)
    [若](读音:rě,ruò)
    [樂](读音:lè,yuè,)
    [大](读音:dà,dài,dài)
    [和](读音:huò,huó,hú,hè,hé)
    [採,采 ](读音:cài,cǎi )
    [飲 ](读音:yìn,yǐn, )
    [食](读音:sì,shí,yì)
    [得](读音:de,dé,děi)
    [惡](读音:é,ě,wù,wū)
    [捨,舍](读音:shè,shě)
    [見](读音:jiàn,xiàn)
    [好](读音:hào,hǎo)
    [於,于](读音:yú,xū,yū)
    [可](读音:kè,kě)
    [體,体 ](读音:tǐ,tī,bèn )
    [祭](读音:jì,zhài)
    [為](读音:wéi,wèi)
    [能](读音:néng,nài)
    [長 ](读音:cháng,zhǎng, )
    [有](读音:yòu,yǒu)
    [行](读音:háng,hàng,héng,xíng)
    [節](读音:jié,jiē)
    [莫 ](读音:mò,mù,mì )
    [澤](读音:zé,shì,yì,duó)
    [其](读音:jī,qí)
    [適](读音:shì,zhé,dí,tì)
    [萬](读音:mò,wàn)
    [不](读音:bù,fǒu,pǐ)
    [一](读音:yī)
    [家,傢](读音:gū,jiā,jie)
    [鄉](读音:xiāng,xiàng,xiǎng)
    [觀](读音:guàn,guān)
    [吾](读音:wú,yù)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韩非子作品推荐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