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初见秦》拼音版,可打印韩非子-文言文

《初见秦》由韩非子创作本页最后更新时间:2024/12/23 21:35:40
拼音全文:(我们坚持对每一篇古诗文进行人工查证并注音、我们亲自查证并回复来自您的每一次纠错,只为给您一份更为准确的拼音版本,请记住我们:古文之家)
  • chū
    jiàn
    qín
  •  
    zhàn
    guó
    hán
    guó
     
    hán
    fēi

  •  
     
     
     
    chén
    wén
     
     

    zhī
    ér
    yán
     

    zhì
     
    zhī
    ér

    yán
     

    zhōng
     
     
    wéi
    rén
    chén

    zhōng
     
    dγng

     
    yán
    ér

    dàng
     

    dγng

     
    suī
    rán
     
    chén
    yuàn
    βī
    yán
    suǒ
    wén
     
    wéi
    tài
    wáng
    cái

    zuì
     
  •  
     
     
     
    chén
    wén
     
    tiγn
    βià
    yīn
    yγn
    yáng
    wèi
     
    lián
    jīng


     
    shōu
    hán
    ér
    chéng
    cóng
     
    jiγng
    βī
    西
    miàn


    qín
    qiáng
    wéi
    nán
     
    chén
    qiè
    βiào
    zhī
     
    shì
    yǒu
    sγn
    wáng
     
    ér
    tiγn
    βià
    de
    zhī
     


    zhī
    wèi

     
    chén
    wén
    zhī
    yuē
     
     

    luàn
    gōng
    zhì
    zhě
    wáng
     

    βié
    gōng
    zhèng
    zhě
    wáng
     


    gōng
    shùn
    zhě
    wáng
     
     
    jīn
    tiγn
    βià
    zhī



    yíng
     
    qūn
    cγnɡ
    kōng
    βū
     
    βī

    shì
    mín
     
    zhγng
    jūn
    shù
    shí
    bǎi
    wàn
     

    dùn
    shǒu
    dài

    wéi
    jiγnɡ
    jūn
    duàn


    qián

    zhì
    qiγn
    rén
     
    jiē

    yán

     
    bái
    rèn
    zài
    qián
     

    zhì
    zài
    hòu
     
    ér
    què
    zǒu

    néng


     
    fēi

    shì
    mín

    néng


     
    shàng

    néng


     
    yán
    shǎng



     
    yán



    βínɡ
     
    shǎnɡ


    βìn
     

    shì
    mín



     
    jīn
    qín
    chū
    hào
    lìnɡ
    ér
    βíng
    shǎnɡ

     
    yǒu
    gōng

    ɡōnɡ
    βiγng
    shì

     
    chū



    huái
    怀
    rèn
    zhī
    zhōng
     
    shēng
    wèi
    chánɡ
    jiàn
    kòu
    ěr
     
    wén
    zhàn
     
    dùn


    βī
     
    fàn
    bái
    rèn
     
    dǎo

    tàn
     
    duàn


    qián
    zhě
    jiē
    shì

     

    duàn


    duàn
    shēng
    zhě

    tóng
     
    ér
    mín
    wéi
    zhī
    zhě
     
    shì
    guì
    fèn


     


    rén
    fèn



    duì
    shí
     
    shí


    duì
    bǎi
     
    bǎi


    qiγn
     
    qiγn


    duì
    wàn
     
    wàn



    tiγn
    βià

     
    jīn
    qín

    zhé
    cháng

    duǎn
     
    fγng
    shù
    qiγn

     
    míng
    shī
    shù
    shí
    bǎi
    wàn
     
    qín
    zhī
    hào
    lìnɡ
    shǎnɡ

     

    βínɡ

    hài
     
    tiγn
    βià

    ruò

     



    tiγn
    βià
     
    tiγn
    βià


    jiγn
    ér
    yǒu

     
    shì

    qín
    zhàn
    wèi
    chánɡ


     
    gōng
    wèi
    chánɡ


     
    suǒ
    dγng
    wèi
    chánɡ


     
    kγi

    shù
    qiγn

     



    gōng

     
    rán
    ér
    bīng
    jiǎ
    dùn
     
    shì
    mín
    bìng
     
    βù

    suǒ
     
    tián
    chóu
    huγng
     
    qūn
    cγnɡ
    βū
     

    lín
    zhū
    hóu


     

    wáng
    zhī
    míng

    chénɡ
     




     

    móu
    chén
    jiē

    jìn

    zhōng

     
  •  
     
     
     
    chén
    gǎn
    yán
    zhī
     
    wǎng
    zhě

    nán

    jīng
     
    dōng

    sòng
     
    βī
    西

    qín
     
    běi

    yγn
     
    zhōng
    shω
    使
    hán
     
    wèi
     


    guǎng
    广
    ér
    bīng
    qiáng
     
    zhàn

    gōng

     
    zhào
    lìnɡ
    tiγn
    βià
     

    zhī
    qīng

    zhuó

     


    wéi
    βiàn
     
    chánɡ
    chénɡ

    fáng
     


    wéi
    sài
     

     

    zhàn
    zhī
    guó

     

    zhàn


    ér


     
    yóu

    guγn
    zhī
     

    zhàn
    zhě
     
    wàn
    shèng
    zhī
    cún
    wánɡ

     
    qiě
    wén
    zhī
    yuē
     
     
    βuē



    gēn
     


    huò
    lín
     
    huò
    nǎi

    cún
     
     
    qín

    jīng
    rén
    zhàn
     


    jīng
     
    βí
    yωng
     

    dòng
    tíng
     


     
    jiγnɡ
    nán
     
    jīng
    wáng
    jūn
    chén
    wáng
    zǒu
     
    dōng


    chén
     
    dγng

    shí

     
    suí
    jīng

    bīng
     

    jīng


     
    jīng


     

    mín

    tγn

     




     
    dōng

    ruò

     
    yγn
     
    zhōng

    líng
    sγn
    jìn
     
    rán

    shì


    ér

    wáng
    zhī
    míng

    chéng

     

    lín
    zhū
    hóu

    cháo

     
    ér
    móu
    chén

    wéi
     
    yωn
    jūn
    ér
    tuì
    退
     


    jīng
    rén
    wéi

     
    lìng
    jīng
    rén

    shōu
    wánɡ
    ɡuó
     

    sàn
    mín
     

    shè

    zhǔ
     
    zhì
    zōnɡ
    miào
     
    lìng
    shuài
    tiγn
    βià
    βī
    西
    miàn


    qín
    wéi
    nàn
     



    shī

    wáng
    zhī
    dào


     
    tiγn
    βià
    yòu

    zhōu
    ér
    jūn
    huà
    βià
     
    tài
    wáng

    zhào

    zhī
     
    bīng
    zhì
    liáng
    guō
    βià
     
    wéi
    liáng
    shù
    βún
     

    liáng


     

    liáng
     

    wèi


     

    wèi
     

    jīng
     
    zhào
    zhī

    jué
     
    jīng
     
    zhào
    zhī

    jué
     

    zhào
    wēi
     
    zhào
    wēi
    ér
    jīng


     



    shī

    wáng
    zhī
    dào
    èr

     
    qián
    zhě
    ráng
    hóu
    zhī
    zhì
    qín

     
    yòng

    guó
    zhī
    bīng
    ér


    chéng
    liǎng
    guó
    zhī
    gōng
     
    shì

    bīng
    zhōnɡ
    shēn



    wài
     
    shì
    mín

    bìng

    nèi
     

    wáng
    zhī
    míng

    chénɡ
     



    shī

    wáng
    zhī
    dào
    sγn

     
  •  
     
     
     
    zhào
    shì
     
    zhōnɡ
    yγnɡ
    zhī
    guó

     

    mín
    suǒ


     

    mín
    qīng
    ér
    nán
    yòng

     
    hào
    lìnɡ

    zhì
     
    shǎnɡ


    βìn
     

    βínɡ

    biàn
    便
     
    βià

    néng
    jìn

    mín

     


    wánɡ
    ɡuó
    zhī
    βíng

     
    ér

    yōu
    mín
    ménɡ
     
    βī

    shì
    mín
    jūn

    cháng
    píng
    zhī
    βià
     

    zhēng
    hán
    shàng
    dǎng
     
    tài
    wáng

    zhào

    zhī
     


    γn
     
    dγng
    shi
    shí

     
    zhào
    shì
    shàng
    βià

    βiγnɡ
    qīn

     
    guì
    jiàn

    βiγnɡ
    βìn

     
    rán

    hán
    dγn

    shǒu
     

    hán
    dγn
     
    guǎn
    shγn
    dōng

    jiγn
     
    yωn
    jūn
    ér

     
    βī
    西
    gōng
    βiū

     

    huà
     
    jiàng
    dài
     
    shàng
    dǎng
     
    dài

    shí
    liù
    βiàn
     
    shàng
    dǎng

    shí
    βiàn
     

    yòng

    lωng
    jiǎ
     



    shì
    mín
     

    jiē
    qín
    yǒu

     

    dài
     
    shàng
    dǎng

    zhàn
    ér

    wéi
    qín

     
    dōng
    yáng
     

    wài

    zhàn
    ér

    fǎn
    wéi


     
    zhōng
    shγn
     

    tuó

    běi

    zhàn
    ér

    wéi
    yγn

     
    rán

    shì
    zhào

     
    zhào


    hán
    wáng
     
    hán
    wáng

    jīng
     
    wèi

    néng


     
    jīng
     
    wèi

    néng


     

    shì


    ér
    huài
    hán
     

    wèi
     

    jīng
     
    dōng

    ruò

     
    yγn
     
    jué
    bái

    zhī
    kǒu


    wèi
    shì
     
    shì


    ér
    sγn
    jìn
    wáng
     
    cóng
    zhě
    bài

     
    tài
    wáng
    chuí
    gǒng

    βū
    zhī
     
    tiγn
    βià
    biγn
    suí
    ér


     

    wáng
    zhī
    míng

    chéng
     
    ér
    móu
    chén

    wéi
     
    yωn
    jūn
    ér
    tuì
    退
     


    zhào
    shì
    wéi

     


    tài
    wáng
    zhī
    míng
     
    qín
    bīng
    zhī
    qiáng
     


    wáng
    zhī

     

    zēng



     
    nǎi



    wánɡ
    ɡuó
     
    shì
    móu
    chén
    zhī
    zhuō

     
    qiě

    zhào
    dγng
    wáng
    ér

    wáng
     
    qín
    dγng

    ér


     
    tiγn
    βià


    liáng
    qín
    zhī
    móu
    chén


     
    nǎi

    βī
    shì


    gōng
    hán
    dγn
     

    néng


     

    jiǎ
    bīnɡ

     
    zhàn
    sǒng
    ér
    què
     
    tiγn
    βià


    liáng
    qín

    èr

     
    jūn
    nǎi
    yωn
    ér

     
    bìng


    βià
     
    tài
    wáng
    yòu
    bìng
    jūn
    ér
    zhì
     

    zhàn

    néng

    zhī

     
    yòu

    néng
    fǎn
     
    jūn

    ér

     
    tiγn
    βià

    liáng
    qín

    sγn

     
    nèi
    zhě
    liáng

    móu
    chén
     
    wài
    zhě


    bīnɡ

     
    yóu
    shì
    guγn
    zhī
     
    chén

    wéi
    tiγn
    βià
    zhī
    zòng
     


    nán

     
    nèi
    zhě
     

    jiǎ
    bīng
    dùn
     
    shì
    mín
    bìng
     
    βù

    suǒ
     
    tián
    chóu
    huγng
     
    qūn
    cγnɡ
    βū
     
    wài
    zhě
     
    tiγn
    βià
    jiē


    shèn

     
    yuàn
    tài
    wáng
    yǒu


    zhī

     
  •  
     
     
     
    qiě
    chén
    wén
    zhī
    yuē
     
     
    zhàn
    zhàn


     

    shèn


     
    gǒu
    shèn

    dào
     
    tiγn
    βià

    yǒu
     
     


    zhī

    rán

     
    βī
    zhě
    zhòu
    wéi
    tiγn

     
    jiàng
    shuài
    tiγn
    βià
    jiǎ
    bīng
    bǎi
    wàn
     
    zuǒ
    yωn


    βī
     
    yòu
    yωn

    huán
    βī
     

    shuω
    jié
    ér
    huán
    shuω

    liú
     


    zhōu

    wáng
    wéi
    nàn
     

    wáng
    jiàng

    jiǎ
    sγn
    qiγn
     
    zhàn


     
    ér

    zhòu
    zhī
    guó
     
    qín

    shēn
     



    ér
    yǒu

    mín
     
    tiγn
    βià

    shγng
     
    zhì

    shuài
    sγn
    ɡuó
    zhī
    zhòng

    gōng
    zhào
    βiγng
    zhǔ

    jìn
    yáng
     
    jué
    shuω
    ér
    guàn
    zhī
    sγn
    yuè
     
    chéng
    qiě


     
    βiγng
    zhǔ
    zuàn
    guī
    shì
    zhγn
    zhào
     

    shì

    hài
     

    guó

    βiáng
     
    nǎi
    shω
    使

    chén
    zhγng
    mèng
    tán
     

    shì
    nǎi
    qián
    βínɡ
    ér
    chū
     
    fǎn
    zhì

    zhī
    yuē
     

    liǎng
    guó
    zhī
    zhòng
     

    gōng
    zhì

     
    qín

    shēn
     


    βiγng
    zhǔ
    zhī
    chū
     
    jīn
    qín

    zhé
    cháng

    duǎn
     
    fγng
    shù
    qiγn

     
    míng
    shī
    shù
    shí
    bǎi
    wàn
     
    qín
    guó
    zhī
    hào
    lìnɡ
    shǎnɡ

     

    βínɡ

    hài
     
    tiγn
    βià



     


    tiγn
    βià
     

    jiγn
    ér
    yǒu

     
    chén
    mèi

    yuàn
    wáng
    jiàn
    tài
    wáng
     
    yán
    suǒ


    tiγn
    βià
    zhī
    zòng
     

    zhào
     
    wáng
    hán
     
    chén
    jīng
     
    wèi
     
    qīn

     
    yγn
     

    chéng

    wáng
    zhī
    míng
     
    cháo

    lín
    zhū
    hóu
    zhī
    dào
     
    tài
    wáng
    chéng
    tīng

    shuō
     


    ér
    tiγn
    βià
    zhī
    zòng


     
    zhào


     
    hán

    wáng
     
    jīng
     
    wèi

    chén
     

     
    yγn

    běi
     

    wáng
    zhī
    míng

    chénɡ
     

    lín
    zhū
    hóu

    cháo
     
    tài
    wáng
    zhǎn
    chén

    βùn
    guó
     

    wéi
    wáng
    móu

    zhōng
    zhě

     
注:以上标红文字表示该字为多音字或者通假字等古今有多种发音的字。
拼音校对参考书籍:《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第二版
全文详解
      臣闻:“
      我听说:“
    不知而言,不智;
    不知道就发表意见,是不明智;
    知而不言,不忠。”
    知道了却不发表意见,是不忠诚。”
    为人臣不忠,当死;
    作为臣子对君主不忠诚,该死;
    言而不当,亦当死。
    说话不合时宜,也该死。
    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
    尽管这样,我还是愿意将我所见所听的全部讲出来,请大王裁断我进言之罪。
      臣闻:
      我听说:
    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韩而成从,将西面以与秦强为难。
    天下北燕南魏,连接楚国和齐国,纠合韩国而成合纵之势,打算向西与强大的秦国为敌。
    臣窃笑之。
    我私下觉得很好笑。
    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谓乎!
    一个国家有三种灭亡途径,天下各诸侯国都具备了,说的大概就是现在六国合纵攻秦这种情况吧!
    臣闻之曰:“
    我曾听过这样的话:“
    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
    用混乱的国家攻打安定的国家就会灭亡,用邪恶的国家攻打正义的国家就会灭亡,用倒行逆施的国家进攻顺乎天理的国家就会灭亡。”
    今天下之府库不盈,囷仓空虚,悉其士民,张军数十百万,其顿首戴羽为将军断死于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
    如今各国诸侯的府库并不充足,粮仓空虚,还征发百姓,扩军数十百万,其中在将军面前叩头发誓要到前方冲锋陷阵决一死战的不下千人,都说不怕死。
    白刃在前,斧锧在后,而却走不能死也,非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
    但开战的时候,利刃当前,治罪的刑具在后,还是退却逃跑不能重逢拼死,不是这些士兵不能死战,而是六国君主不能使他们死战的缘故。
    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
    说要奖赏却不发放,说要惩罚却不执行,赏罚失信,所以士兵都不愿意去拼死。
    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有功无功相事也。
    如今秦国公布法令严格施行赏罚,有功无功完全依照事实来定。
    出其父母怀衽之中,生未尝见寇耳。
    百姓自从脱离父母怀抱,生平还不曾见过敌人。
    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
    但一听说打仗,跺脚赤膊,迎着利刃,赴汤蹈火,在战场血战而死的比比皆是。
    夫断死与断生者不同,而民为之者,是贵奋死也。
    拼死和贪生不同,而百姓之所以愿意死战,这是因为他们崇尚舍生忘死的精神。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百可以千,千可以对万,万可以克天下矣。
    一人奋勇拼死可以抵挡十人,十个可以抵挡上百人,百人可以抵挡上千人,千人可以抵挡上万人,上万这样的人就可以攻取天下。
    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
    如今秦国领土截长补短,方圆数千里,威名远扬的军队有几十上百万。
    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
    秦国的法令赏罚严明,地理位置有利,天下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的。
    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
    凭这些攻取天下,天下无需费力就可兼并占有。
    是故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
    所以秦国作战没有不胜利的,攻城没有不夺取的,遇上抵抗的军队没有不被打败的,开辟封疆数千里,这是多大的成就。
    然而兵甲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囷仓虚,四邻诸侯不服,霸王之名不成。
    但是就是这样强大的秦国,仍然是士兵疲惫,百姓困乏,积蓄用尽,田地荒芜,谷仓空虚,四邻诸侯都不归服,霸王大名不成。
    此无异故,其谋臣皆不尽其忠也。
    这中间没有别的缘故,只是因为秦国谋臣都没有尽忠。
      臣敢言之:
      我斗胆进言:
    往者齐南破荆,东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土地广而兵强,战克攻取,诏令天下。
    从前齐国南面打败楚军,东面击败宋国,西面迫使秦国顺服,北面击败燕国,居中役使韩、魏两国,领土广阔而兵力强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号令天下。
    齐之清济浊河,足以为限;
    齐国的济水、黄河,足以用作防线;
    长城巨防,足以为塞。
    长城、巨防,足以作为要塞。
    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克而无齐。
    齐国曾经连续五次战胜其他国家,后来仅因一次战斗失利而濒于灭亡。
    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
    由此看来,战争是一个国家存亡的根本。
    且闻之曰:“
    况且我听说这样的话;
    削迹无遗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
    “砍树不要留根,不要靠近祸患,祸患就不会发生。”
    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江南,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
    秦军和楚军交战,大败楚军,击破鄂都,占领洞庭、五洛、江南一带,楚国君臣逃跑,在东面的陈城苟且设防。
    当此时也,随荆以兵,则荆可举;
    这个时候,用兵追歼楚军,就可占领楚国;
    荆可举,则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
    既可占领楚国,楚民就足以归我所有,楚地就足以归我所用,向东面可进而削弱齐、燕,在中原可进而侵凌韩、赵、魏。
    然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荆人为和。
    果能如此,那就是一举而可成就霸王之名,可使四邻诸侯都来朝拜,然而谋臣不这样做,却率领军队撤退,重新与楚人讲和。
    令荆人得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率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
    使楚人得以收复沦陷国土,聚集逃散百姓,重立社稷坛,设置宗庙,让他们统帅东方各国向西来和秦国作对。
    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一矣。
    这的确是秦国第一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了。
    天下又比周而军华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
    合纵六国又紧密配合,驻军华阳之下,大王下诏击败他们,兵临大梁城下。
    围梁数旬,则梁可拔;
    包围大梁数十天,就可攻克大梁;
    拔梁,则魏可举;
    攻克大梁,就可占领魏国;
    举魏,则荆、赵之意绝;
    占领魏国,楚、赵联合的意图就无法实现了;
    荆、赵之意绝,则赵危;
    楚、赵联合意图无法实现,赵国就危险了;
    赵危而荆狐疑;
    赵国危险,楚国就会犹豫不决。
    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二矣。
    这的确是秦国第二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了。
    前者穰侯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是故兵终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
    先前穰侯治理秦国时,用一国的兵力而想建立两国的功业,因此士兵终身在野外艰苦作战,百姓在国内疲惫不堪,未能成就霸王之名。
    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三矣。
    这的确是秦国第三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了。
      赵氏,中央之国也,杂民所居也,其民轻而难用也。
      赵国是处于天下之中央的国家,是杂民居住之地,国内百姓轻率且难以役使。
    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尽其民力。
    赵国的法令制度没有确立,赏罚执行不严,地形不利防守,又不能使下面的百姓尽力。
    彼固亡国之形也,而不忧民萌,悉其士民军于长平之下,以争韩上党。
    它本就处在亡国的形势下,仍不体恤百姓,征发全国百姓驻军在长平之下,来争夺韩国的上党。
    大王以诏破之,拔武安。
    大王您下令击败他们,占领了赵国的武安。
    当是时也,赵氏上下不相亲也,贵贱不相信也。
    在这个时候,赵国君臣之间相互不能亲近,权贵与平民相互不信任。
    然则邯郸不守。
    这样邯郸就会失守。
    拔邯郸,管山东河间,引军而去,西攻修武,逾华,绛代、上党。
    秦军攻取邯郸,包抄崤山以东和黄河、漳水之间的地区,引军而去,向西进攻修武,越过要塞羊肠,降服代郡、上党。
    代四十六县,上党七十县,不用一领甲,不苦一士民,此皆秦有也。
    代郡四十六县,上党十七县,不用一兵一甲,不劳一个百姓,这些地方就都为秦国所有。
    以代、上党不战而毕为秦矣,东阳、河外不战而毕反为齐矣,中山、呼沲以北不战而毕为燕矣。
    代郡、上党不经战斗就全部归秦国所有,东阳、滹沱河外不经交战而全归齐有,中山、滹沱河以北地区不经战斗而全归燕有。
    然则是赵举,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决白马之口以沃魏氏,是一举而三晋亡,从者败也。
    这样赵国就被占领了,赵国被占领,韩国就灭亡了,韩国灭亡,楚、魏就不能独自存在,楚、魏不能独自存在,就是一举而摧毁了韩国、破坏了魏国、挟制了楚国,向东面进而削弱齐、燕,进而打开白马渡口来淹魏国,这是一举而消灭韩、赵、魏三国,合纵也就失败了。
    大王垂拱以须之,天下编随而服矣,霸王之名可成。
    大王本可安闲地等待着,天下诸侯一个个都跟着臣服了,霸王之名也就可以成就。
    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赵氏为和。
    然而谋臣不这样做,却率领军队撤退,又和赵人讲和。
    夫以大王之明,秦兵之强,弃霸王之业,地曾不可得,乃取欺于亡国。
    凭大王的英明,秦国的强大,放弃霸王之业,土地还没得到,竞又被将灭的赵国欺骗。
    是谋臣之拙也。
    这是谋臣的笨拙。
    且夫赵当亡而不亡,秦当霸而不霸,天下固以量秦之谋臣一矣。
    再说赵国应当灭亡而不灭亡,秦国应当称霸而不称霸,天下一定凭此估量秦国的谋臣,这是一。
    乃复悉士卒以攻邯郸,不能拔也,弃甲兵弩,战竦而却,天下固已量秦力二矣。
    接着竞又征调全部兵力去攻打邯郸,不但没能攻下,还丢掉盔甲兵器,战栗地退却,天下一定凭此估量秦国的武力,这是二。
    军乃引而复,并于孚下,大王又并军而至,与战不能克之也,又不能反,军罢而去,天下固量秦力三矣。
    于是把军队带了回来,汇合在李下一带,大王又派来了援军,参与战斗而不能打败敌人,又不能撤回,军队疲困而退兵,天下一定凭此估量秦国的实力,这是三。
    内者量吾谋臣,外者极吾兵力。
    内部估量到我国的谋臣,外部耗尽了我国的兵力。
    由是观之,臣以为天下之从,几不能矣。
    由此看来,我认为六国的合纵,差不多不难了。
    内者,吾甲兵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囷仓虚;
    国内,我士兵困顿,百姓疲弊,积蓄用尽,田地荒芜,谷仓空虚;
    外者,天下皆比意甚固。
    国外,六国都怀着合纵的牢固信念。
    愿大王有以虑之也。
    希望大王切实考虑这些形势。
      且臣闻之曰:“
      况且我还听说:“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
    畏惧戒备,一天比一天谨慎,如能谨慎地遵循治理的原则,就可以得到天下。”
    何以知其然也?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昔者纣为天子,将率天下甲兵百万,左饮于淇溪,右饮于洹溪,淇水竭而洹水不流,以与周武王为难。
    从前纣做天子,准备率天下的百万军队,东到淇溪饮水,西到洹溪饮水,淇溪的水喝干了洹溪也喝得断流了,用这样强大的军队来和周武王交战。
    武王将素甲三千,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
    武王率领素服甲士三千,作战一天,就攻破了国都,活捉了纣王,占据他的领土,拥有了他的人民,天下没有人同情他。
    知伯率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阳,决水而灌之三月,城且拔矣,襄主钻龟筮占兆,以视利害,何国可降。
    智伯统率三家大军攻打晋阳的赵襄子,决开晋水河堤灌城三个月,城快要攻破了,襄子通过卜筮占卦来推测利害吉凶,看哪一家军队可以投降。
    乃使其臣张孟谈。
    便派自己的家臣张孟谈出使。
    于是乃潜行而出,反知伯之约,得两国之众,以攻知伯,禽其身,以复襄主之初。
    张孟谈因此秘密出城,使韩、魏背弃了与智伯订立的盟约,争取到韩、魏两家的军队来一同反攻智伯,活捉了智伯本人,从而恢复了赵襄子原来的势力。
    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
    如今秦国领土截长补短,方圆数千里,名师有数十百万之众。
    秦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秦国的法令赏罚严明,地理位置有利,天下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的。
    此与天下,可兼而有也。
    凭这些攻取天下,可以兼并占有天下。
    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霸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
    我冒死盼望见到大王,论说用来破坏天下合纵,攻取赵国,灭掉韩国,使楚、魏前来臣服,让齐燕前来投靠,进而成就霸王的名声,叫四邻诸侯向秦朝拜的策略。
    大王诚听其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北,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为王谋不忠者也。
    大王果真听取我的策略,一举而天下合纵不能离散,赵不能攻取,韩不能灭亡,楚、魏不能臣服,齐、燕不来投靠,霸王之名不能成就,四邻诸侯不来朝拜的话,大王你可以将我杀死并将我的尸首示众,以此作为替大王谋划不能尽忠的人的前诫。
多音字参考列表
    [邪](读音:xié,yé,yá,yú,xú)
    [正](读音:zhèng,zhēng)
    [空](读音:kòng,kǒng,kōng,)
    [同 ](读音:tóng,tòng, )
    [若](读音:rě,ruò)
    [濟](读音:jì,jǐ,qí)
    [塞](读音:sè,sāi,sài)
    [乘](读音:chéng,shèng)
    [削](读音:xiāo,xuē)
    [遺](读音:wèi,yí,​suí)
    [南](读音:nā,nán)
    [散](读音:sàn,sǎn)
    [露](读音:lòu,lù)
    便[便](读音:biàn,pián)
    [相](读音:xiàng,xiāng)
    [信 ](读音:xìn, )
    [間](读音:jiàn,jiān,xián)
    [華](读音:huá,huà,huā)
    [六](读音:liù,lù)
    [上](读音:shàng,shǎng)
    [中](读音:zhòng,zhōng)
    [呼](读音:hū,hè,xū)
    [和](读音:huò,huó,hú,hè,hé)
    [明](读音:míng)
    [強](读音:qiǎng,qiáng,jiàng)
    [取 ](读音:qǔ,qū )
    [夫](读音:fú,fū)
    [卒 ](读音:cù,zú, )
    [能](读音:néng,nài)
    [罷](读音:bɑ,bà,pí,bǐ,bǎi)
    [去](读音:qù,jǔ,qū)
    [量](读音:liáng,liàng,liɑng)
    [觀](读音:guàn,guān)
    [幾,几](读音:jǐ,jī)
    [內](读音:nà,nèi,ruì)
    [吾](读音:wú,yù)
    [甚](读音:shén,shèn)
    [飲 ](读音:yìn,yǐn, )
    [難](读音:nán,nàn,nuó)
    [將](读音:jiàng,jiāng,qiāng)
    [甲](读音:jiá,xiá)
    [據,据](读音:jù,jū)
    [率](读音:lǜ,shuài)
    [且](读音:jū,qiě,zǔ,cú)
    [何](读音:hé,hè,hē)
    [降](读音:jiàng,xiáng,lóng)
    [於,于](读音:yú,xū,yū)
    [行](读音:háng,hàng,héng,xíng)
    [約](读音:yāo,yuē,yào,dì)
    [得](读音:de,dé,děi)
    [知](读音:zhī,zhì)
    [伯](读音:bà,bǎi,bó,mò,pò)
    [摺,折](读音:shé,zhé,zhē)
    [長 ](读音:cháng,zhǎng, )
    [數](读音:shù,shǔ)
    [萬](读音:mò,wàn)
    [令](读音:líng,lìng,lǐng)
    [莫 ](读音:mò,mù,mì )
    [與 ](读音:yú,yù,yǔ, )
    [可](读音:kè,kě)
    [有](读音:yòu,yǒu)
    [見](读音:jiàn,xiàn)
    [其](读音:jī,qí)
    [一](读音:yī)
    [從](读音:cóng,zòng)
    [燕](读音:yàn,yān)
    [侯](读音:hóu,hòu)
    [朝](读音:cháo,zhāo)
    [大](读音:dà,dài,dài)
    [為](读音:wéi,wèi)
    [王 ](读音:wáng,wàng, )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2条))

网友留言
    【第1楼】贡献条目言而不当中的当应该是第四声吧?
    古文之家网友:123.14.***发表于(2024/8/31)
    【第1_1楼】非常感谢来自热心读者{:123.14.*.*}的纠错指正,经过我们的人工核对,本文已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正。再次感谢您为本文注音所作出的贡献。
      古文之家小编回复于(2024/9/1)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韩非子作品推荐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