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会员中心 访问手机版

《卷五·子下》拼音版,可打印PDF文档下载司马光-文言文

《卷五·子下》由司马光创作本页最后更新时间:2025/10/12 21:26:04
拼音全文:(我们坚持对每一篇古诗文进行人工查证并注音、我们亲自查证并回复来自您的每一次纠错,只为给您一份更为准确的拼音版本,请记住我们:古文之家)
  • juàn

     
    ·

    xià
  •  
    běi
    sòng
     


    guāng
  •  
     
     
     

    xiàn





  •  
     
     
     
     
    shω
     
    chγng
    shùn
     
    zhγng
    zhγng

     


    jiān
     
     

    wèi

     
    yuγ
     
    yán
    néng

    zhì
    xiào
     

    wán
    yín
    hωn
    ào
     
    shǐ
    使
    jìn
    jìn

    shàn

    zhì
     

    zhì


    è

     
  •  
     
     
     
    zγng

    yún
    guā
     

    zhǎn

    gγn
     


     
    jiàn

    zhàng




     
    zγng



    ér

    zhī
    rén
     
  •  
     
     
     
    jiǔ
    zhī
    nǎi

     
    xīn
    rán
    ér

     
    jìn

    zγng

    yuγ
     
     
    xiǎng

     
    sān

    zuì


    rén
     
    yòng

    jiào
    shγn
     




     
     
    tuì
    退
    ér
    jiù
    fáng
     
    yuán
    qín
    ér

     

    lìng
    zγng

    wén
    zhī
     
    zhī


    βāng

     
    βǒng

    wén
    zhī
    ér

     
    gào
    mén


    yuγ
     
     
    shγn
    lái
     

    nèi
     
     
    zγng
    shγn


    wéi

    zuì
     
    shǐ
    使
    rén
    qǐng

    βǒng

     
    βǒng

    yuγ
     
     


    wén

     

    shùn
    zhī
    shì
    ɡǔ
    sǒu
     

    shǐ
    使
    zhī
     
    wèi
    chánɡ

    zài


     
    suǒ
    ér
    shā
    zhī
     
    wèi
    chánɡ
    βě

     
    xiǎo
    chuí

    dài
    guò
     

    zhàng

    táo
    zǒu
     

    ɡǔ
    sǒu

    fàn


    zhī
    zuì
     
    ér
    shùn

    shī
    zhγng
    zhγng
    zhī
    xiào
     
    jīn
    cān
    shì

     
    wěi
    shγn

    dài
    bào

     

    ér


     
    shγn


    ér
    xiàn




     


    xiào
    shú

    yān
     

    fγi
    tiān

    zhī
    mín

     
    shā
    tiān

    zhī
    mín
     

    zuì

    ruò
     
     
    zγng
    shγn
    wén
    zhī
     
    yuγ
     
     
    shγn
     
    zuì


     
     
    suì
    zào
    βǒng

    ér
    xiè
    ɡuò
     

    zhī
    wèi

     
  •  
     
     
     
    huò
    yuγ
     
    βǒng

    chγng

    nán
     

    nán
    zhě
     
    guān


    zhī
    zhì

     

    dài

    yán
    ér
    hòu
    shùn
    zhī
    zhě

     
    rán

     
    jīng
     


    guì

    jiàn
    zhèng

     
    yuγ
     
    jiàn
    zhě
     
    wéi
    jiù
    guò

     
    qīn
    zhī
    mìng
    βě
    cónɡ
    ér

    cóng
     
    shì
    bèi


     

    βě
    cóng

    shí
    cóng
    zhī
     

    xiàn
    qīn


    è
     
    rán
    ér

    jiàn
    shì

    rén
     

    dāng




    βě

    zhγnɡ

     
    huò
    yuγ
     
    rán

    zhγng
    zhī
    néng


    qīn
    zhī


     
    yuγ
     
    suǒ
    wèi
    zhγng
    zhě
     
    shùn
    ér
    zhǐ
    zhī
     
    zhì
    zài


    cóng

     
    βǒng

    yuγ
     
     
    shì



    jiàn
     
    jiàn
    zhì

    cóng
     
    yòu
    jìng

    wéi
     
    láo
    ér

    yuàn
     
     
     

     
     


    yǒu
    guò
     
    xià



     
    róu
    shγng

    jiàn
     
    jiàn
    ruò


     

    jìnɡ

    xiào
     
    yuè


    jiàn
     

    yuè
     




    zuì

    xiāng
    dǎng
    zhōu

     
    nìng
    shú
    jiàn
     
  •  
     
     
     



     

    yuè
    ér

    zhī
    liú
    xuè
     

    gǎn

    yuàn
     

    jìnɡ

    xiào
     
    yòu
    yuγ
     
    shì
    qīn
    yǒu
    yǐn
    ér

    fàn
     
    yòu
    yuγ
     


    yǒu
    guò
     
    jiàn
    ér


     
    yòu
    yuγ
     
    sān
    jiàn
    ér

    tīng

    háo

    ér
    suí
    zhī
     
    yán
    qióng

    suǒ
    zhī

     
    huò
    yuγ
     
    jiàn

    zhāng
    qīn
    zhī
    guò
     
    nài

     
    yuγ
     
    jiàn
    zhω
    nèi
     
    yǐn
    zhω
    wài
    zhě

     
    jiàn
    zhω
    nèi

    qīn
    guò

    yuǎn
     
    yǐn
    zhω
    wài

    rén

    de
    ér
    wén

     
    qiě
    xiào

    shàn

    chγng
    qīn
     
    guò

    guī

     
     
    βǎi
    fγng
     
    yuγ
     
     

    shì
    shèng
    shàn
     


    lìnɡ
    rén
     
     

    xīn

    shì
     

    yòu

    guò
    zhī
    zhāng

     
  •  
     
     
     
    huò
    yuγ
     

    xiào

    ér



    ài
     

    zhī

     
    yuγ
     


    ér

     

    shùn

    wán
     

    yín
     
    xiàng
    ào
     


    shā
    shùn
    wéi
    shì
     
    shùn
    wǎng

    tián
     

    háo


    mín
    tiān
     




    zuì
    yǐn

     
    zhǐ
    zǎi
    jiàn
    ɡǔ
    sǒu
     
    βuí
    βuí
    zhāi

     
    ɡǔ
    sǒu

    yǔn
     
    ruò
    chéng
    zhī
    zhì

     

    ɡǔ
    sǒu
    zhě
    yóu
    xìn
    ér
    shùn
    zhī
     
    βuàng

    zhì
    shì
    zhě

     
  •  
     
     
     
    zγng

    yuγ
     
     


    ài
    zhī
     

    ér

    wàng
     



    zhī
     

    ér

    yuàn
     
     
  •  
     
     
     
    hàn
    shì
    zhōnɡ
    xuγ
    bāo
     
    hào
    xué

    xíng
     
    sàng

     

    zhì
    xiào
    wén
     



    hòu

    ér
    zγng
    bāo
     
    fγn
    chω
    zhī
     
    bāo


    háo

     

    néng

     
    zhì
    bèi
    ōu
    zhàng
     



     


    shè
    wài
     
    dàn

    ér

    sǎo
     


     
    yòu
    zhú
    zhī
     
    nǎi



    mén
     
    chén
    hωn

    fèi
     

    suì

     


    cán
    ér
    huán
    zhī
     
  •  
     
     
     
    jìn
    tài
    bǎo
    wáng
    xiáng
    zhì
    xiào
     
    zǎo
    sàng
    qīn
     


    zhω
    shì


     
    shuò
    zèn
    zhī
     
    yóu
    shì
    shī
    ài


     
    měi
    shǐ
    使
    sǎo
    chú
    niú
    xià
     
    xiáng

    ɡōnɡ
    jìnɡ
     


    yǒu

     


    jiě
    dài
     
    tāng
    yào

    qīn
    cháng
     
    yǒu
    dān
    nài
    jiγ
    shi
     

    mìng
    shǒu
    zhī
     
    měi
    fγnɡ

     
    xiáng
    zhé
    bào
    shù
    ér

     


    xiào
    chún
    zhì


     

    zhōng
     

    sānɡ
    huǐ
    cuì
     
    zhàng
    ér
    hòu

     
  •  
     
     
     

    西

    rén
    wáng
    yán
     
    jiǔ
    suì
    sàng

     

    xuè
    sān
    nián
     

    zhì
    miè
    xìng
     
    měi
    zhì

    yuè
     

    bγi

    sān
    xún
     



    shì
     

    zhī

    dào
     
    héng


    rǎng

    bài

    tóu

    yán
    zhù

     


    wén
    ér
    wèn
    zhī
     
    yán
    zhī
    ér

    yán
     
    shì


    jǐn
     

    shì
    cháng
    shèng
    dōng

    shγng

     
    chì
    yán
    qiú
    ér

    huò
     
    zhàng
    zhī
    liú
    xuè
     
    yán
    xún
    fén
    líng
    ér
    βω
     

    yǒu


    chánɡ

    chǐ
     
    yǒng
    chω
    bīng
    shàng
     
    yán


    jìn

     

    shì
    xīn

     

    yán


    shγng
     
  •  
     
     
     

    shǐ
    ān
    wáng


    liú
    féng

    shào
    shì
    sòng
     
    wèi
    zhōng
    shω
    láng
     
    féng

    zǎo
    wáng
     
    shào
    bèi
    chì


    tài
    hòu
    xiōng

    wéi

    shì
     
    féng
    nián
    shù
    suì
     

    shì


    wéi

     


    bèi
    chuí

    zhī



     
    féng

    wáng

     
    zhé
    bγi


    shí
     

    wéi

    bèi
    suǒ
    βǔ
     

    shì
    shγng
    lián
     
    féng
    lián
    ài
    zhī
     

    rěn
    shě
     
    cháng
    zài
    chuáng
    zhàng

     
    zhé
    bèi

    chuí
     
    zhōng

    βěn

     

    shì
    bìng
     
    jīnɡ
    nián
     
    féng
    zhòu



    zuǒ
    yòu
     
    měi
    yǒu
    zγng
    jiā
     
    zhé
    liú


    shí
     

    shì
    bìng
    chài
     
    gǎn


     

    ài
    suì
    lóng
     

    shì

    shèng
     

    dàn
    wèi
    féng

    zhāi

     
    yán


    jiǎn
    hóu
    wáng
     
  •  
     
     
     
    táng
    xuān
    shè
    ɡuān
    chá
    shǐ
    使
    cuī
    yǎn

    lún
    wéi
    zuǒ
    chéng
     



    shì



    yǎn
     
    yǎn
    shí
    wéi

    píng
    wèi
     
    lún
    shǐ
    使



     
    jiǔ
    fāng
    guī
     

    shì




    jiàn
    lún
     
    lún
    wèn


     

    shì
    chγng
    lún
    shǐ
    使


    zhōng
     
    yǎn



    shí
     
    lún


     
    zhào
    yǎn

    gòu
     
    mìng





     
    tǎn

    bèi
     
    jiāng
    biān
    zhī
     
    yǎn


    zhōng


    chén
     
    lún

    yīn
    wén
    zhī
     

    wǎng

    shγn

    yǎn
     
    zhàng


    xià
     
    yīn

    yán
    yuγ
     
     
    yǎn
    měi
    yuè
    fènɡ
    qián
    jiγ
    sòng
    sǎo
    chù
     
    yīn
    suǒ

    zhī
     

    rěn
    nǎi
    yán
    yǎn



    shí
     
     
    lún

    nǎi
    jiě
     
    yóu
    shì
    lún
    suì

    tīng

    shì
    zhī
    zèn
     

    lún

     
    yǎn
    shì

    shì

    jǐn
     

    shì
    suǒ
    shγng


     
    měi
    duō


    qián
     
    shǐ
    使

    zhǔ

    shω

    zhγng


    yǎn
     
    yǎn
    suì
    wèi
    cháng
    zhī
     

    yǎn
    guān
    zhì
    jiāng
    zhōu

    shǐ
    ér



    shí

    suǒ

     

    chéng
    xiào
    ér



    ài
     

    xiào

    zhāng

     

    huàn

     
  •  
     
     
     
    huò
    yuγ
     


    shī
    qīn
    zhī



    zhī

     
    yuγ
     
     

     
     
     

    shèn






    yuè
     
    chω
     





     


    yuγ
     
     
    shì
    shàn
    shì

     
     

    xíng


    zhī

    yān
     

    shγn

    shuāi
     
     
  •  
     
     
     
    hàn


    xiào
    wèi
    bào
    yǒng
     
    shì
    hòu

    zhì
    xiào
     

    cháng


    qián
    chì
    gǒu
     
    yǒng

    zhī
     
  •  
     
     
     

    zhγng
    běi



    shì
    liú
     

    βǒng
    shì
     
    shèn
    yán
    mínɡ
     
    nián

    shí

    wèi
    yǒu
    hωn
    duì
     
    jiàn
    yuán
    zhōng
     
    gāo




    chǔ
    yàn
    huí
    wèi

    wáng
    shì

     
    wáng
    shì
    chuān
    穿

    ɡuà

     

    luò
    βǒng
    shì
    chuáng
    shàng
     
    βǒng
    shì

    yuè
     

    chω


     
  •  
     
     
     
    táng
    fènɡ
    ɡé
    shè
    rén

    jiǒnɡ
    xiù
     

    shì
    shù
    jiàn
     


    cuī
    shì
    cháng
    chì
    yìnɡ

     

    wén
    zhī

    yuè
     
    jiǒnɡ
    xiù

    shí
    chω

     
    huò
    zhǐ
    zhī
    yuγ
     
     
    xián
    shì
    suī


    xián

     
    rán
    guò
    fγi
    chω
    zhuàng
     




     
     
    jiǒnɡ
    xiù
    yuγ
     
     


    běn

    yǎng
    qīn
     
    jīn
    wéi

    yán

     

    gǎn
    liú

     
     
    jìng

    cóng
     
  •  
     
     
     
    hòu
    hàn
    guō

    jiā
    pín
     
    yǎnɡ
    lǎo

     

    shγng


    sān
    suì
     

    cháng
    jiǎn
    shí

    zhī
     

    wèi

    yuγ
     
     
    pín


    néng
    gòng

     
    gòng

    mái

     

    βě
    zài
    yǒu
     


    βě
    zài

     
     


    gǎn
    wéi
     

    suì
    jué
    βγng
    èr
    chǐ

     

    huánɡ
    jīn


     
    huò
    yuγ
     
     
    guō

    fγi
    zhōng
    dào
     
     
    yuγ
     
    rán


    jiào
    mín
     
    mín
    yóu
    hòu


    ér


    xiào
     
  •  
     
     
     
    huò
    yuγ
     


    zài

     

    jiγ
    tóng

     
    fán
    rén
    shì

     

     

     
    yǎng
    zhī
    qíng
     

    néng


    suǒ
    shγng
     
    huò
    zhě


    wěi

     
    yuγ
     
    shì

    yán
    zhī
    bèi

     
    zài
     

     
     
    wéi
    rén
    hòu
    zhě
     
    zhǎn
    cuī
    sān
    nián
     
    zhuàn
    yuγ
     


    sān
    nián

     
    shòu
    zhòng
    zhě


    zωn


    zhī
     


    ér
    βě
    wéi
    zhī
    hòu
     
  •  
     
     
     
    tónɡ
    zōnɡ

    βě
    wéi
    zhī
    hòu
     


    ér
    βě

    wéi
    rén
    hòu
     
    zhī

    βě

     
    wéi
    suǒ
    hòu
    zhě
    zhī

     


     

     

    zhī


     
    βωn

     
    βωn

    zhī

    ruò

     




     
    zhuàn
    yuγ
     






     


    zhī
    pèi


    yīn

    tóng
     

    xiào


    gǎn
    shω

     




     
    zhuàn
    yuγ
     


    zhě
     


     
    qiè
    zhī


    zhě
     
    qiè

    zhī


    zhě
     

    mìng
    qiè
    yuγ
     
     

    wéi

     
     
    mìng

    yuγ
     
     


    wéi

     
     
    ruò
    shì
     

    shγng
    yǎng
    zhī
     
    zhōng

    shγn


     


    sāng
    zhī
    sān
    nián


     
    guì

    zhī
    mìng

     
    βuàng


     

    zhī
    jωn

     

    zωn
    zhì

     
    liáng
    zhōng
    jωn
    tián
    cáo
    xíng
    cān
    jωn

    shā



    liú
    shì
    qǐn

     
    shā

    chén
    hωn
    shì

     


    jiě
    dài
     
    huò
    yīng
    zhγn
    zhì
     
    zhé

    shγn
    xiān
    shì
     


    wáng
     
    shuǐ
    jiāng


    βǒu
    lěi

     
    chω
    jìn

    mài

    yǐn
     
    jīng
    shí
    xún
     
    fāng
    wéi

    zhōu
     
    zhōng
    sāng

    shí
    yán
    jiàng
     
  •  
     
     
     
    dōnɡ



    mián
    βuàng
     
    xià


    jiě
    cuī
    dié
     

    chω


     
    zhòu

    háo
    tòng
     
    lín
    rén

    rěn
    wén
     
    suǒ
    zuò
    jiàn
    lèi
    zhān
    wéi
    làn
     

    zài
    xīn
    lín
     

    yǒu

    sōng
    bǎi

    zhω
    zhī


    mào
     
    yǒu

    chánɡ
    sōng
     
    liú
    hào
    dàn
    gān
    zhe
     
    shā

    suì


    shí
    zhī
     
    hàn
    chéng
    xiàng
    zhái
    fāng
    jìn
     


    guì
     
    hòu

    yóu
    zài
     
    jìn
    gòng
    yǎng
    shèn

     
    tài
    wèi

    guǎng
    广
    nián

    shí
     


    zài
    tánɡ
     
    zhāo

    shàn
    xǐng
     
    páng


    zhàng
     
    yán

    chγng
    lǎo
     
  •  
     
     
     
    hàn
    xiǎn
    zōng
    mìng

    huáng
    hòu

    yǎng

    zōng
     

    zōng
    xiào
    xìng
    chún

     



    ài
     
    shǐ
    zhōng

    xiān
    jiè
    zhī
    jiān
     


    zhuān


    shì
    wéi
    wài
    jiā
     

    suǒ
    shγng
    jiǎ
    guì
    rén

    dγng

    wèi
     
    jiǎ
    shì
    qīn
    zōng
     

    shòu
    chǒng
    róng
    zhě
     

    tài
    hòu
    bγng
     
    nǎi

    shω
    jiā
    guì
    rén

    chì
    shòu
    ér

     
    ɡǔ
    rén
    yǒu
    dīnɡ
    lán
    zhě
     

    zǎo
    wáng
     


    yǎng
     
    nǎi
    βè

    ér
    shì
    zhī
     

    xián
    zhě
     
    xiào
    ài
    zhī
    xīn


    tiān
    xìng
     
    shī

    qīn
    ér

    suǒ
    shī
     
    zhì

    βè

     
    yóu
    βě
    shì

     
    βuàng



    yǎng
    zhī
    cún

     
    shèng
    rén
    shùn
    xián
    zhě
    zhī
    xīn
    ér
    wéi
    zhī

     

    yǒu
    shèng
    rén
    ér
    jiào
    rén
    wéi
    wěi
    zhě

     
  •  
     
     
     
    zàng
    zhě
     
    rén

    zhī

    shì
     

    zhě

    zhωn

    wéi
    ān
    zhái
     
    zhào
    ér
    wèi
    zàng
     
    yóu
    xíng
    ér
    wèi
    yǒu
    guī

     
    shì

    xiào

    suī
    ài
    qīn
     
    liú
    zhī

    gǎn
    jiǔ

     

    zhě
    tiān


    yuè
     
    zhω
    hóu

    yuè
     


    sān
    yuè
     
    shì

    yuè
     
    chéng
    yóu


    yǒu
    hòu

     
    bγn

    yǒu
    yuǎn
    jìn
     


    shì

    néng


     
    guó
    jiā
    zhω
    jīn
     
    wáng
    gōng

    xià
    jiγ
    sān
    yuè
    ér
    zàng
     
    gài

    dài
    tóng
    wèi
    wài
    yīn
    zhī
    huì
    zàng
    zhě
    shì
    shí
    zhī

     
    gèng
    wéi
    zhōng
    zhì

     
     

     
     
    wèi
    zàng

    biàn

     
    chuò
    zhōu
     



     
    qǐn
    shān
    zhěn
    βuài
     


    ér
    hòu
    yǒu
    suǒ
    biàn
     
    gài
    xiào

    zhī
    xīn
     

    wéi
    qīn
    wèi
    huò
    suǒ
    ān
     


    gǎn

    ān

     
  •  
     
     
     
    hàn
    shǔ
    jùn
    tài
    shǒu
    lián
    fàn
     
    wáng
    mǎng



    dān
    zhī
    sωn

     

    zāo
    sānɡ
    luàn
     
    βè


    shǔ
    hàn
     
    fàn
    suì
    liú


    西
    zhōu
     

    西
    zhōu
    píng
     
    guī
    xiāng

     
    nián

    shí
     



    西
    yíng

    sāng
     
    shǔ

    tài
    shǒu
    zhāng

     
    dān
    zhī


     
    zhòng

    sònɡ
    fàn
     
    fàn

    suǒ
    shòu
     

    βè


    sāng
    guī
    xiá
    méng
     
    zài
    chuán
    chù
    shí


     
    fàn
    bào
    chí
    guān
    jiù
     
    suì

    chén

     
    zhòng
    shāng


     
    gōu
    qiú

    zhī
     
    liáo
    jiù
    jǐn
    miǎn


     


    ɡuī
    zànɡ
     
  •  
     
     
     
    sòng
    βuài

    jiǎ
    γn
     

    wáng
    wèi
    zàng
     
    wéi
    lín
    huǒ
    suǒ

     
    γn


    bǎi
    shì
    háo

    bγn
    jiù
     
    lín
    jìn

    zhù
     
    guān
    chèn

    miǎn
     
    γn

    bǎi
    shì

    shāo

     
    yǒu

    zòu
     
    gǎi


    wéi
     
    xiào


     
     
    juān


    sān
    shì
     
    zhuī
    zènɡ
    γn
    xiǎn
    qīn
    zuǒ
    wèi
     
  •  
     
     
     
    βuài

    guō
    yuán
    píng
     

    wáng
     
    wéi
    yíng
    βuàng
    xiōng
    gōng



    rén
     

    suī
    qiǎo
    ér

    jiě
    zuò

     
    nǎi
    fǎng
    访

    zhōng
    yǒu
    yíng

    zhě
     
    zhù
    zhī
    yùn

     
    jīng
    shí
    zhǎn
    qín
     
    jiǔ
    nǎi
    xián
    liàn
     
    yòu

    mài
    dīng


    gòng
    zhòng
    fèi
     
    zhωn

    zhī
    shì
     
    jiǎn
    ér
    dāng

     
    xìng

    shù
    xué
     
    yīn
    xīn

    rán
     
    zàng

     

    suǒ
    mǎi
    zhǔ
     
    zhí


    xiè
     

    zhω

    fγn

     
    ràng


    láo
     
    zhǔ
    rén

    rěn
    shǐ
    使
     
    měi
    qiǎn
    zhī
     
    yuán
    pínɡ

    qín
     
    wèi
    chánɡ
    zàn

     
    yōng
    lìn
    yǎnɡ

     
    yǒu




    shú
     
  •  
     
     
     
    hǎi

    lìng


    pínɡ
     

    sāng

    ɡuān
     
    āi
    huǐ


     
    měi
    zhì
    βω
    yǒng
     
    dùn
    jué
    fāng

     
    shǔ

    míng

     
    dōng


    huānɡ
     


    shī

     

    nián


    yíng
    zàng
     
    zhòu

    háo
    βω
     
    cháng

    tǎn
    βuò
    zhī

     
    dōng



     
    shǔ

    jiù
    qīnɡ
    liánɡ
     



    shù


    wéi
    zhōu
     

    jìn
    yán
    cài
     
    suǒ


    bài
     


    fγng

     
    xiōng




    wéi


     

    pínɡ

    βěn
     
    yuγ
     
     

    qínɡ
    shì
    wèi
    shγn
     
    tiān


    zuì
    rén
    ěr
     




     
     
    cài
    xīng
    zōng
    wéi
    βuài

    tài
    shǒu
     
    shèn
    jiā
    jīn
    shǎng
     
    wéi
    yíng
    zhǒng
    βuàng
     
  •  
     
     
     
    xīn


    zhèn
    sāng


     

    pín


    zàng
     
    lìn
    shω

    yíng
    shì
     
    zhì
    shǒu
    zhǎnɡ
    chuān
    穿
     
    rán
    hòu
    chéng
    zàng
    shì
     
    xián
    zhě

    zàng
     






     
    jīn
    shì

    xìn
    shù
    zhě
    wàng
    yán
     

    wéi
    zàng




    suì
    yuè

    shí
     


    sωn


     
    huò
    yānɡ
    cōng
    zhì
     
    nǎi
    zhì
    zhōng
    sāng
    chú

     
    huò
    shí
    nián
     
    huò
    èr
    shí
    nián
     
    huò
    zhōnɡ
    shγn
     
    huò
    lěi
    shì
     
    yóu

    zàng
     
    zhì
    wéi
    shuǐ
    huǒ
    suǒ
    piāo
    fén
     

    rén
    suǒ
    tóu

     
    shī
    wáng
    shī
    jiù
     

    zhī
    suǒ
    zhī
    zhě
     


    āi
    zāi
     
    rén
    suǒ
    guì
    yǒu

    sωn
    zhě
     
    wéi

    ér
    xínɡ

    yǒu
    suǒ


     
    ér


    zàng
     




    sωn
    ér

    dào

    zhě




     
     
    shī
     
    yún
     
     
    xíng
    yǒu

    rén
     
    shàng
    huò
    zhī
     
     
    βuàng
    wéi
    rén

    sωn
     
    nǎi
    rěn


    qīn
    ér

    zàng
    zāi
     
  •  
     
     
     
    táng
    tài
    cháng

    shì

    cái

     
    zàng
    shω
     
    yuγ
     
     
    xiào
    jīng
     
    yún
     
     


    zhái
    zhào
    ér
    ān
    cuò
    zhī
     
     
  •  
     
     
     
    gài

    zhωn


    zhōng
     
    yǒng
    ān


     
    ér
    cháo
    shì
    qiān
    biàn
     
    quán
    shí
    jiāo
    qīn
     

    βě
    qián
    zhī
     

    móu
    zhī
    guī
    shì
     
    jìn
    dài
    huò
    xuǎn
    nián
    yuè
     
    huò
    xiàng

    tián
     

    wéi

    shì
    shī
    suǒ
     
    huò


    shγnɡ
     
    àn
     

     
     
    tiān

     
    zhω
    hóu
     


    zàng
     
    jiγ
    yǒu
    yuè
    shù
     

    shì
    ɡǔ
    rén


    nián
    yuè

     
     
    chωn
    qiω
     
     
    jiǔ
    yuè
    dīng

    zàng
    níng
    gōng
     

     

    βè
    zàng
     



    zhōng
     
    nǎi
    βè
    zàng
     
    shì




     
    zhèng
    jiǎn
    ɡōnɡ


    zhī
    shì
     
    dāng
    dào
     
    huǐ
    zhī

    zhāo
    ér
    biǎn
     

    huǐ


    zhōng
    ér
    biǎn
     

    chǎn

    huǐ
     
    shì


    shí

     

    zhī
    zàng
    zhě
     
    jiγ

    ɡuó

    zhī
    běi
     

    yǒu
    cháng
    chù
     
    shì




     
    jīn
    zàng
    zhě
     

    wéi

    sωn

    guì
    pín
    jiàn
    yāo
    shòu
    寿
     
    jiγ
    yīn

    suǒ
    zhì
     


    wén
    wéi
    lìnɡ
    yǐn
    ér
    sān

     
    liǔ
    xià
    huì
    wéi
    shì
    shī
    ér
    sān
    chù
     
    tǎo

    qiω
    lǒng
     
    wèi
    chánɡ
    gǎi

     
    ér



    shí
     
    yāo

    wàng
    yán
     
    suì


    yǒng
    zhī

     

    zàng

    ér

    ɡuān
    jué
     


    zhī
    qiω
     
    xuǎn
    zàng
    shí
    ér
    guī
    cái

     

    yán
    zhì

     


    shγnɡ
    yǒu
    mìng
     

    guì
    zài
    tiān
     

    fγi
    zàng
    suǒ
    néng

     
    jiù
    shǐ
    使
    néng

     
    xiào


    rěn
    wěi

    qīn

    zàng
    ér
    qiú


    zāi
     
    shì
    yòu
    yǒu
    yòng
    qiāng


     

    fén

    jiù
    shōu
    jìn

    ér
    zàng
    zhī
    zhě
     
    rén

    wéi
    cháng
     
    tián

    zhī
    guài
     


     
    é

    bèi

     
    nǎi
    zhì


     
    huò
    yuγ
     

    huàn
    yuǎn
    fānɡ
     
    pín

    néng
    zhì

    jiù
     

    fén
    zhī


    zhì

    jiù
    zàng
     
    yuγ
     

    lián
    fàn
    bèi
     


    jiā


     
    yán
    líng


    yǒu
    yán
     
     

    ròu
    ɡuī



     
    mìng

     
    hún




    zhī

     
     
    shùn
    wéi
    tiān

     
    xún
    shòu
    zhì
    cāng

    ér

     
    zàng



     

    tiān

    yóu
    rán
     
    βuàng
    shì
    mín

     





    néng
    guī

    jiù
     

    suǒ
    wáng
    zhī

    ér
    zàng
    zhī
     

    yóu


    huǐ
    fén

     
    huò
    yuγ
     
    shγng
    shì
    zhī


     

    zàng
    zhī


     

    zhī


     


    shù
    zhě
     
    βě

    wéi

    xiào

     
    yuγ
     
    wèi

     
    tiān



    jiào
    jiā

    bǎi
    xìng
     
    xíng


    hǎi
    wéi
    xiào
     
    zhω
    hóu

    bǎo
    shè

    wéi
    xiào
     
    qīng



    shǒu

    zōnɡ
    miào
    wéi
    xiào
     
    shì

    bǎo


    wèi
    wéi
    xiào
     
    jiγ
    wèi
    néng
    chéng

    xiān
    rén
    zhī
    zhì
     

    zhuì


    zhě

     
  •  
     
     
     
    jìn

    gǔn

    jiè
    gǔn

    jiǔ
     
    gǔn
    cháng
    zuì
     


    yuγ
     
     

    fèi
    xiān
    rén
    zhī
    jiè
     



    xùn
    rén
     
     
    nǎi



    qián

    zhàng
    sān
    shí
     
    βě
    wèi
    néng

    wàng
    xùn


     
  •  
     
     
     
     
    shī
     
    yún
     
     



    líng
     
    zài
    fγi
    zài
    míng
     



    mài
     
    ér
    yuè

    zhγng
     

    xīnɡ

    mèi
     

    tiǎn
    ěr
    suǒ
    shγng
     
     
  •  
     
     
     
     
    jīng
     
    yuγ
     

    shγn
    xínɡ
    dào
     
    yánɡ
    mínɡ

    hòu
    shì
     

    xiǎn


     
    xiào
    zhī
    zhōng

     
    yòu
    yuγ
     
    shì
    qīn
    zhě
     

    shàng

    jiāo
     
    wéi
    xià

    luàn
     
    zài
    chǒu

    zhγnɡ
     

    shàng
    ér
    jiāo

    wáng
     
    wéi
    xià
    ér
    luàn

    xíng
     
    zài
    chǒu
    ér
    zhγng

    bīng
     
    sān
    zhě

    chú
     
    suī

    yònɡ
    sāng
    zhī
    yǎng
     
    yóu
    wéi

    xiào

     
  •  
     
     
     
     
    nèi

     
    yuγ
     
     


    suī

     
    jiāng
    wéi
    shàn
     




    lìng
    míng
     

    guǒ
     
    jiāng
    wéi

    shàn
     




    xiω

     


    ɡuǒ
     
     
  •  
     
     
     
    gōng
    míng

    wèn

    zγng

    yuγ
     
     


    βě

    wéi
    xiào

     
     
    zγng

    yuγ
     
     
    shì

    yán

     
  •  
     
     
     
    shì

    yán

     
    jωn

    zhī
    suǒ
    wèi
    xiào
    zhě
     
    xiān

    chéng
    zhì
     




    dào
     
    cān
    zhí
    yǎng
    zhě

     
    ān
    néng
    wéi
    xiào

     
     
  •  
     
     
     
    zγng

    yuγ
     
     
    shγn

    zhě
     


    zhī



     
    xíng


    zhī


     
    gǎn
    bu
    jìng

     

    chǔ

    zhuānɡ
    fγi
    xiào

     
    shì
    jωn

    zhōng
    fγi
    xiào

     

    guān

    jìng
    fγi
    xiào

     
    péng
    yǒu

    xìn
    fγi
    xiào

     
    zhàn
    zhèn

    yǒng
    fγi
    xiào

     

    zhě

    bèi
     
    zāi


    qīn
     
    gǎn
    bu
    jìng

     
    pγng
    shú
    shān
    xiāng
     
    cháng
    ér
    jiàn
    zhī
     
    fγi
    xiào

     
    jωn

    zhī
    suǒ
    wèi
    xiào

     
    ɡuó
    rén
    chèn
    yuàn
     
    rán
    yuγ
     
    xìng
    zāi
     
    yǒu



     
    suǒ
    wèi
    xiào


     
     
    wéi
    rén

    néng

    shì
     
    βě
    wèi
    zhī
    xiào
    yǒu
    zhōng

     
注:以上标红文字表示该字为多音字或者通假字等古今有多种发音的字。
拼音校对参考书籍:《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第二版
全文详解
      勿陷父母于不义
      《尚书》称舜“烝烝乂,不格奸”,这是什么意思呢?
      《书》称舜“烝烝乂,不格奸”,何谓也?
    这是说:
    曰:
    舜非常孝顺,能与心术不正的父亲、不忠诚的母亲、傲慢的弟弟和睦相处,他以孝行美德感化他们,又加强自身的修养,所以没有流于邪恶。
    言能以至孝,和顽嚚昏傲,使进进以善自治,不至于大恶也。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
    父亲曾皙非常生气,举起一根大棍就向曾子的臂膀打过来。
    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臂。
    曾子摔倒在地,不省人事。
    曾子仆地而不知人。
    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曾子高兴地站起来,走近曾皙问候道:“
      久之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
    退下去回到房里,曾子边弹琴边唱歌,想让父亲听见,知道他的身体早已恢复了健康。
    响也!
    孔子听说了这些情况就发怒,告诉弟子们说:“
    参得罪于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
    如果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门。”
    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
      曾参自认为无罪,托人向孔子请教。
    参来,勿内。”
    孔子对来人说:“
    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你没听说过吗?
    孔子曰:“

    汝不闻乎,昔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
      昔日舜侍奉父亲,父亲使唤他,他总在父亲身边;
    索而杀之,未尝可得。
    父亲要杀他,却找不到他。
    小捶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
    父亲轻轻地打他,他就站在那里忍受,父亲用大棍打他,他就逃跑,因此他的父亲没有背上不义之父的罪名,而他自己也没有失去为人之子的孝心。
    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身既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
    如今曾参侍奉父亲,把身体交给暴怒的父亲,父亲要打死他,他也不回避。
    汝非天子之民乎?
    他如果真的死了就会陷父于不义,相比之下,哪个更为不孝?
    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
    另外,你不是天子的臣民吗?
    曾参闻之,曰:“
    杀了天子的臣民,又会犯多大的罪?”
    参,罪大矣!”
    曾参听后,说:“
    遂造孔子而谢过,此之谓也。
    我的罪过很大呀!”
      或曰:
    这件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称色难。

    色难者,观父母之志趣,不待发言而后顺之者也。
      父母有错,耐心规劝
    然则《经》何以贵于谏争乎?
      有人说:
    曰:
    孔子认为察言观色最难。
    谏者,为救过也。
    察言观色之所以难,指的是子女善观父母的兴趣爱好,不等他们发话就满足他们的需要。
    亲之命可从而不从,是悖戾也;
    既然这样,《孝经》又为何以谏诤为贵呢?
    不可从机时从之,则陷亲于大恶。
    回答说:
    然而不谏是路人,故当不义则不可不争也。
    谏争,为的是挽救父母的过失。
    或曰:
    父母的命令正确而可以遵从,子女却不遵从,这样子女就犯了错误。
    然则争之能无咈亲之意乎?
    父母的命令有误,子女不能服从却去服从,这就会导致父母犯罪。
    曰:
    如果子女不劝谏父母那就如同陌路之人,所以当父母言行不义之时,子女必须犯颜直谏。
    所谓争者,顺而止之,志在必于从也。
    有人说:
    孔子曰:“
    劝谏父母岂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吗?
    事父母几谏。
    回答说: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所谓谏争,是在顺乎父母的意愿的前提下去阻止他们的一些不对的做法。
    《礼》:
    而且一定要做到让他们听从自己的意见。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孔子说:“
    谏若不入,起敬起孝。
    侍奉父母,他们有什么过失,只能委婉地规劝;
    说则复谏。
    如果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恭敬而不能有抵触情绪,为父母操劳而无怨恨。”
    不说,则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熟谏。
    《礼记》说:
      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若是父母听不进劝谏,子女就要更加恭敬,以孝心来感化他们,父母高兴,子女就要再次进谏;
    又曰:
    父母不高兴,那么与其让父母得罪于乡里朋友,不如顽强地多次进行劝谏。
    事亲有隐而无犯。
    父母假如生气了,不高兴,把子女打得流血,子女也不能怨恨,仍然要孝敬父母。
    又曰:
    又说:
    父母有过,谏而不逆。
    子女侍奉父母亲,可以为他们遮掩过错,却不违忤他们。
    又曰:
    又说:
    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言穷无所之也。
    父母有错,劝谏他们却不违忤他们。
    或曰:
    又说:
    谏则彰亲之过,奈何?
    子女多次劝谏,父母还不接受,子女就要大声哭泣,跟在他们的左右,这指的是已经到了毫无办法的时候了。
    曰:
    有人说:
    谏诸内,隐诸外者也,谏诸内则亲过不远,隐诸外故人莫得而闻也。
    劝谏父母就会彰显他们的过错,怎么办?
    且孝子善则称亲,过则归己。
    回答说:
    《凯风》曰:“
    在家劝谏,当着外人就要替父母隐瞒。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在家劝谏,父母的过错就能被制止;
    其心如是,夫又何过之彰乎?
    在外隐瞒,别人就不会知道父母的过错。
      或曰:
    《凯风》说:“
    子孝矣而父母不爱,如之何?
    母亲圣善贤良,我自己是个品德不好的人。”
    曰:
    子女的孝心如果能这样,又怎会彰显父母的过错呢?
    责己而已。

    昔舜父顽、母嚚、象傲,日以杀舜为事。
      子孝而父母不爱,孝名更彰
    舜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
      有人说:
    于父母负罪引慝,只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
    子女很孝顺父母,但父母不慈爱,怎么办?
    若诚之至也,如瞽瞍者犹信而顺之,况不至是者乎?
    回答是:
      曾子曰:“
    从前舜的父亲凶狠而心术不正,母亲不忠诚,弟弟象非常傲慢,他们每天都想把舜杀死。
    父母爱之,喜而不忘;
    舜初耕于历山之时,为父母所嫉恨、困扰,每天号泣于旻天。
    父母恶之,惧而弗怨。”
    但他对待父母,仍然克己自责,负罪引恶,非常恭敬地侍奉父母。
      汉侍中薛包,好学笃行。
    如果子女出于至诚的孝心,像舜的凶悍的父亲都能够相信他,与他和睦相处,而况那些本来就不错的父母呢?
    丧母,以至孝闻。

    及父娶后妻而憎包,分出之。
      曾子说:“
    包日夜号泣,不能去。
    父母喜爱子女,子女高兴而不忘记;
    至被殴杖,不得已,庐于舍外,旦入而洒埽。
    父母讨厌子女,子女畏惧却不怨恨。”
    父怒,又逐之。

    乃庐于里门,晨昏不废。
      汉代的侍中薛包,勤奋好学,品德高尚。
    积岁余,父母惭而还之。
    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就以孝顺而远近闻名。
      晋太保王祥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敬。
    薛包日夜号哭,不离去。
    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
    父母用木棍打他,不得已,他就在父母住的房舍外边结庐而居。
    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
    他每天早晨都早早起来给父母洒扫庭院。
    其笃孝纯至如此。
    父亲很愤怒,又往外赶他。
    母终,居丧毁悴,杖而后起。
    他于是又结庐于里门,晨省昏定从来不废。
      西河人王延,九岁丧母,泣血三年,几至灭性。

    每至忌月,则悲泣三旬。
      晋代太保王祥非常孝顺,他自幼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祥,几次在父亲面前诬陷他,因此父亲也不再疼爱他,父母经常让他打扫牛棚,可他对父母越来越恭谨。
    继母卜氏,遇之无道,恒以蒲穰及败麻头与延贮衣。
    父母有病,他就不脱衣服,小心侍候。
    其姑闻而问之,延知而不言,事母弥谨。
    给父母喂汤喂药,他必亲口尝。
    卜氏尝盛冬思生鱼,敕延求而不获,杖之流血。
    他家有棵柰树结了果实,继母叫他看守,每次刮风下雨,王祥就抱着柰树哭泣。
    延寻汾淩而哭,忽有一鱼长五尺,踊出冰上,延取以进母。
    他诚实、孝顺、纯厚如此。
    卜氏心悟,抚延如己生。
    继母死后,他在家守丧,因过度哀伤而损毁身体,要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齐始安王谘议刘沨父绍仕宋,位中书郎。
      西河人王延,九岁时母亲去世,他整整哀哭三年,几乎要死去。
    沨母早亡,绍被敕纳路太后兄女为继室。
    此后,每一年的忌月,他还要天天悲哭。
    沨年数岁,路氏不以为子,奴婢辈捶打之无期度。
    他的继母卜氏,待他不好,经常用乱草和破麻给王延做绵衣。
    沨母亡日,辄悲啼不食,弥为婢辈所苦。
    王延的姑姑听说后,就去问王延,王延不把这些事告诉姑姑,侍奉母亲却更加谨慎。
    路氏生溓,沨怜爱之,不忍舍,常在床帐侧。
    后母卜氏有一次大冬天想吃活鱼,让王延去弄鱼,王延没有弄来,后母就用木棒打他,以致流血。
    辄被驱捶,终不肯去。

    路氏病,经年,沨昼夜不离左右。
      王延沿着汾河边走边哭,忽然有一条鱼五尺多长,跳到冰面上来,王延赶快拿去进献给母亲。
    每有增加,辄流涕不食。
    卜氏心里有所悔悟,从此之后,抚养王延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路氏病瘥,感其意,慈爱遂隆。

    路氏富盛,一旦为沨立斋宇,筵席不减侯王。
      齐始安王谘议刘沨的父亲刘绍在宋做官,位至中书郎。
      唐宣歙观察使崔衍父伦为左丞,继母李氏不慈于衍。
    这时刘沨仅几岁,后母路氏不把他看作自己的孩子,连那些奴婢们都时不时没深没浅地打他。
    衍时为富平尉,伦使于吐蕃,久方归。
    刘沨每到生身母亲的忌日,就悲哀哭泣而不进食,这时就更加为那些奴婢们所欺侮。
    李氏衣敝衣以见伦,伦问其故,李氏称伦使于蕃中,衍不给衣食。
    后来,路氏生下一个孩子叫,刘沨非常地怜爱他,不能割舍,经常守在床帐的旁边,常常被驱赶捶打,还是不肯离开。
    伦大怒,召衍责诟,命仆隶拉于地,袒其背,将鞭之。
    再后来,路氏患了病,大概有一年的时间,刘沨认真侍候,昼夜不离左右。
    衍泣涕终不自陈。
    路氏的病情每一加重,他就痛哭流涕,不吃饭。
    伦弟殷闻之,趋往以身蔽衍,杖不得下,因大言曰:“
    路氏病好之后,被他的一片孝心所感动,于是对他变得非常慈爱。
    衍每月俸钱皆送嫂处,殷所具知,何忍乃言衍不给衣食?”
    路氏很有钱,到了给刘沨成家的时候,为他设宴席招待宾朋,其规模可以比得上王侯。
    伦怒乃解。

    由是伦遂不听李氏之谮。
      唐代宣歙观察使崔衍的父亲崔伦担任左丞,继母李氏对崔衍不好。
    及伦卒,衍事李氏益谨。

    李氏所生次子,每多取母钱,使其主以书契征负于衍,衍岁为偿之。
      崔衍其时担任富平尉,父亲出使到了吐蕃,很长时间后才回来。
    故衍官至江州刺史而妻子衣食无所余。
    李氏故意穿着破衣服去见崔伦,崔伦问她为什么穿这么破烂的衣服,李氏就谎称丈夫出使吐蕃期间,儿子崔衍不供给她衣食。
    子诚孝而父母不爱,则孝益彰矣,何患乎?
    崔伦听后大怒,把崔衍叫来责骂,并命令仆人将崔衍摁翻在地,揭开后背,要鞭打他。
      或曰:
    崔伦的弟弟崔殷获悉后,赶快跑去用身体遮蔽住崔衍,使得鞭杖不能打住崔衍。
    妻子失亲之意则如之何?
    崔殷大声说:“
    曰:
    崔衍每月的俸钱全部都送到了嫂子那里,我都知道,怎么忍心说崔衍不给衣食呢?”
    《礼》:“
    崔伦的怒气这才消解。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
    从此之后,崔伦不再听李氏的诬告。
    子不宜其妻,父母曰:“
    等到崔伦死后,崔衍侍奉李氏更加谨慎。
    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
    李氏所生的次子,经常向别人借钱,然后与债主订立契约,让崔衍来付债,崔衍每年都为他偿还债务。
      汉司隶校尉鲍永,事后母至孝。
    子女非常孝顺而父母不慈爱,那么他的孝顺的美名就更加远扬,这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妻尝于母前叱狗,永去之。

      齐征北司徒记室刘,母孔氏,甚严明。
      有的人说:
    年四十馀未有婚对,建元中,高帝与司徒褚彦回为娶王氏女。
    儿媳妇如果不孝顺公婆,那该怎么办呢?
    王氏穿壁挂履,土落孔氏床上,孔氏不悦,即出其妻。
    《礼记》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
      【】齐征北司徒记室刘,母亲孔氏,治家非常严明。
    儿子不喜欢他的妻子,但父母亲说:“
    刘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没有娶上媳妇,建元年间,高帝和司徒褚彦回为他娶王氏女为妻。
    她很会侍奉我。
    一次王氏在墙上钉钉子挂鞋,尘土掉在孔氏的床上,孔氏有些不高兴,刘就此修掉了自己的妻子。’
    那么儿子就得和他的妻子过下去,白头到老。”
      唐凤阁舍人李迥秀,母氏庶贱,其妻崔氏尝叱媵婢,母闻之不悦,迥秀即时出妻。
      汉代的司隶校尉鲍永,对后母非常孝顺。
    或止之曰:“
    他的妻子有一次当着母亲的面呵斥狗,鲍永就把她休掉了。
    贤室虽不避嫌疑,然过非出状,何遽如此?”

    迥秀曰:“
      唐代凤阁舍人李迥秀,他的母亲出身很低贱,妻子有一次呵斥奴婢,母亲听后很不高兴,秀立刻就休掉了妻子。
    娶妻本以养亲,今违忤颜色,何敢留也!”
    有人劝他说:“
    竟不从。
    你妻子虽然不避嫌疑,伤害了你母亲,但她的过失还不致于如此,为什么这么急噪呢?”
      后汉郭巨家贫,养老母,妻生一子三岁,母常减食与之。
    我娶妻子就是为了赡养母亲,如今妻子竟给母亲脸色看,我怎么敢再留她呢?”
    巨谓妻曰:“
    最终还是没有听从劝告。
    贫乏不能供给,共汝埋子。

    子可再有,母不可再得。”
      东汉郭巨家里很穷,奉养着老母亲。
    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二尺余,得黄金一釜。
    妻子生下一个孩子已经三岁,郭巨的母亲常常自己少吃一点东西,省下来给小孙子吃。
    或曰:“
    郭巨对妻子说:“
    郭巨非中道。”
    咱家贫穷而不能让全家人都吃饱,你与我一起把孩子埋掉吧。
    曰:
    孩子我们还可以再生,但母亲不可再有。”
    然以此教民,民犹厚于慈而薄于孝。
    妻子不敢不同意,于是掘了一个二尺深的坑,却意外地发现里边有一锅黄金。
      或曰:
    郭巨虽然是个孝子,但他的做法不仁道。”
    五母在礼,律皆同服。
    我们说:
    凡人事嫡、继、慈、养之情,乌能比于所生。
    尽管用这样极端的事例来教化民众,而民风仍然是厚于慈爱,薄于孝。
    或者疑于伪与。

    曰:
      后母如母
    是何言之悖也?
      有人说:
    在《礼》:
    对于亲生母亲、嫡母(妾生的子女称父亲的正妻)、继母、慈母(抚养自己成长的庶母)和养母,为她们服丧时都要穿同一规格的丧服。
    为人后者,斩衰三年。
    也有人认为,人对嫡母、继母、慈母和养母的恩情,都无法与生身母亲相比,所以为嫡、继、慈、养四母服丧,那都是一种伪善行为。
    传曰:

    何以三年也?
      我们说:
    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
    这话说得太违背常礼了吧?
    何如而可为之后?
    《礼记》说:
      同宗则可为之后。
    “传”解释说:
    如何而可以为人后?
    为什么要服斩衰服三年呢?
    支子可也。
    这是因为服重孝者必须穿尊服(斩衰三年)来服丧。
    为所后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
    怎样才算是家族的后代呢?
    继母如母。
    只要是同宗就可以做为后代。
    传曰:
    怎样才算是某一个人的后代呢?
    继母何以如母?
    支子(嫡妻次子以下及妾子)就可以。
    继母之配父与因母同。
    为所后者的祖父、父母、妻子、妻子的父母、昆弟、昆弟的儿子和亲子一样。
    故孝子不敢殊也。
    继母和亲生母亲一样。
    慈母如母。
    “传”解释说:
    传曰:
    继母为什么和亲生母亲一样?
    慈母者,何也?
    因为继母和生母是同一个丈夫。
    妾之无子者、妾子之无母者,父命妾曰:“
    所以孝子不敢区别对待。
    以为子。”
    慈母和亲生母亲一样。
    命子曰:“
    “传”解释说:
    女以为母。”
    慈母是什么人?
    若是,则生养之,终其身如母,死则丧之三年如母,贵父之命也。
    没有子女的妾和妾生的孩子而又失去生母的,父亲命令妾说:“
    况嫡母,子之君也,其尊至矣。
    你把他当作你的亲生子。”
    梁中军田曹行参军庾沙弥嫡母刘氏寝疾。
    又对孩子说:“
    沙弥晨昏侍侧,衣不解带。
    你把她当作你的亲生母亲。”
    或应针炙,辄以身先试。
    这样,慈母抚养你,你一生都要像亲生母亲一样对待慈母,慈母死后,要像生母一样为她服丧三年。
    及母亡,水浆不入口累日。
    这是因为尊重父命。
    初进大麦薄饮,经十旬,方为薄粥,终丧不食盐酱。

      冬日不衣绵纩,夏日不解衰绖,不出庐户,昼夜号恸,邻人不忍闻。

    所坐荐泪沾为烂。
      梁代中军田曹行的参军庾沙弥的嫡母刘氏患病卧床,沙弥每天从早到晚在她身边侍候,睡觉连衣服都不脱。
    墓在新林,忽有旅松百许株枝叶郁茂,有异常松。
    有时要针灸,沙弥就用自己的身体先试。
    刘好啖甘蔗,沙弥遂不复食之。
    等到嫡母去世,沙弥好几天水浆不入口。
    汉丞相翟方进,既富贵,后母犹在,进供养甚笃。
    开始只吃点大麦面糊,一百天之后,他才吃些稀饭,服丧期间他不吃盐酱。
    太尉胡广年八十,继母在堂,朝夕赡省,旁无几杖,言不称老。
    他冬天不穿棉衣服,夏天不脱丧服,从不出家们,日夜痛哭,邻居都不忍心听到他的哭声。
      汉显宗命马皇后母养肃宗,肃宗孝性纯笃,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
    嫡母的墓葬在新林,那里忽然长出旅松一百多株,枝繁叶茂,不同于一般的松树。
    帝既专以马氏为外家,故所生贾贵人不登极位。
    嫡母生前喜欢吃甘蔗,沙弥此后就不再吃甘蔗。
    贾氏亲宗,无受宠荣者。

    及太后崩,乃策书加贵人玉赤绶而已。
      汉代臣相翟方进发达之后,他的后母仍建在,他奉养后母很孝顺。
    古人有丁兰者,母早亡,不及养,乃刻木而事之。

    彼贤者,孝爱之心发于天性,失其亲而无所施,至于刻木,犹可事也,况嫡继慈养之存乎?
      太尉胡广八十岁的时候,继母建在,他朝夕侍奉,昏定晨省,继母面前他从不用拐杖,也不敢说自己年纪大。
    圣人顺贤者之心而为之礼,岂有圣人而教人为伪者乎?

      葬者,人子之大事。
    肃宗把马氏一家当做自己的外戚,所以生他的贾贵人没有被立为太后,贾氏宗族的人,也没有一个得宠沾光的。
    死者以窀穸为安宅,兆而未葬,犹行而未有归也。

    是以孝子虽爱亲,留之不敢久也。
      等到太后马氏去世后,肃宗才下诏给了生母贾贵人一个玉赤绶,如此而已。
    古者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逾月。

    诚由礼物有厚薄,奔赴有远近,不如是不能集也。
      古代有一个叫丁兰的人,他母亲死得早,他没有来得及奉养,他成人之后就用木头给母亲刻了一个牌位来供奉。
    国家诸今,王公以下皆三月而葬,盖以待同位外姻之会葬者适时之宜,更为中制也,《礼》:
    那些有德行的人,孝敬父母之心出自本性,父母去世之后不能侍奉,还要刻牌位来供奉,况且嫡母、继母、慈母、养母在世呢?
    未葬不变服,啜粥,居倚庐,寝苫枕块,既虞而后有所变,盖孝子之心,以为亲未获所安,已不敢即安也。
    古代的圣人依据那些有德行的人的想法制定了礼,哪里有圣人教人去做假的呢?
      汉蜀郡太守廉范,王莽大司徒丹之孙也。
      养老送终,人之大事
    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
      父母去世后安葬,是为人子女的一件大事。
    西州平,归乡里。
    死亡的人把墓穴当作房屋,为死者选好墓地却未埋葬,就像活人出行而没有归家一样。
    年五十,辞母西迎父丧。
    因此孝子虽然很爱戴他的父母,但是留下他们的遗体也不敢太久。
    蜀都太守张穆,丹之故吏,重资送范。
    古代规定皇帝死后七个月下葬,诸侯五个月,大夫三个月,一般士民则是一个多月。
    范无所受,与客步负丧归葭萌。
    由于送葬的礼物有厚薄,来参加葬礼的亲戚有路程远近之别,所以不这样分别规定期限,那些参加葬礼的人和礼物就不能聚齐。
    载船触石破没,范抱持棺柩,遂俱沉溺。
    国家法令规定,王公以下的人死后三个月都要安葬,大概是要等待亲戚朋友都能会齐,这样更合适。
    众伤其义,钩求得之,疗救仅免于死,卒得归葬。
    《礼记》说:
      宋会稽贾恩,母亡未葬,为邻火所逼,恩及妻栢氏号泣奔救。
    等到亡父亡母埋葬拜祭以后,穿戴居处才能有所改变。
    邻近赴助,棺榇得免,恩及栢氏俱烧死。
    这大概是因为孝子的内心觉得父母没有安葬,自己也不敢安居。
    有司奏,改其里为“孝义里”,蠲租布三世,追赠恩显亲左尉。

      会稽郭原平,父亡,为茔圹凶功不欲假人,己虽巧而不解作墓,乃访邑中有茔墓者,助之运力,经时展勤,久乃闲练。
    父亲遭遇战乱,客死于蜀汉,廉范就寄居在西州。
    又自卖丁夫以供众费。
    西州平定之后,他回到家乡。
    窀穸之事,俭而当礼,性无术学,因心自然。
    五十多岁的时候,他辞别母亲到西蜀去迁葬亡父。
    葬毕,诣所买主,执役无懈,与诸奴分务,让逸取劳,主人不忍使,每遣之。
    蜀都太守张穆是廉丹的部下,送给廉范很多钱财,廉范一点也不接受,与别人一起带着亡父的棺柩步行回到葭萌县。
    原平服勤,未尝暂替。
    他们乘坐的船只触石破裂沉没,廉范抱着父亲的棺柩一起沉入水中,众人为他的孝心所感动,将他和棺柩一起救起。
    佣赁养母,有余聚以自赎。
    经过抢救治疗,他没有死,终于回去安葬了父亲的棺柩。
      海虞令何子平,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代会稽的贾恩,母亲去世还未来得及安葬,正碰上邻居失了火,烧到了自己家的院子里。
    属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
    贾恩和妻子栢氏一边哭泣,一边救火。
    昼夜号哭,常如袒括之日,冬不衣絮,暑不就清凉,一日以数合米为粥,不进盐菜。
    邻近的人都赶来帮助救火,母亲的棺柩终于保住了,但贾恩和他的妻子却都被烧死了。
    所居屋败,不蔽风日,兄子伯与欲为葺理,子平不肯,曰:“
    地方官奏请皇上,因此而将贾恩居住的这条里弄改名为“孝义里”,免除这里的人三代的租税,并追封贾恩为显亲左尉。
    我情事未伸,天地一罪人耳,屋何宜覆?”

    蔡兴宗为会稽太守,甚加矜赏,为营冢圹。
      会稽的郭原平,父亲去世,修造墓室不愿意用别人,但他自己虽然心灵手巧,却不会修造墓室,于是他寻找镇上专门营建墓室的匠人,帮人家干活,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他终于学会了。
      新野庾震丧父母,居贫无以葬,赁书以营事,至手掌穿,然后成葬事。
    营造墓穴,应当既简单又符合礼仪,本来也没有什么学问,只要心诚合乎礼法就可以。
    贤者于葬,何如其汲汲也。
    郭原平安葬父亲后,就去那些买他劳动力的买主家,非常勤恳地干活。
    今世俗信术者妄言,以为葬不择地及岁月日时,则子孙不利,祸殃总至,乃至终丧除服,或十年,或二十年,或终身,或累世,犹不葬,至为水火所漂焚,他人所投弃,失亡尸柩,不知所之者,岂不哀哉!
    他与那些和他一起干活的佣人奴仆分工的时候,总是把轻松的活让给别人,自己选择累活。
    人所贵有子孙者,为死而形体有所付也。
    主人不忍心使用他,常常让他回去,但原平服役毫不懈怠,从没有让别人替代过。
    而既不葬,则与无子孙而死道路者奚以异乎?
    他靠为别人做佣人来养活母亲,如果生活有余,就赎回那些出卖的劳役。
    《诗》云:“

    行有死人,尚或之。”
      海虞令何子平,母亲去世后,辞官居丧,他哀悼母亲都超过了常礼,每次哭丧的时候,他都昏死过去,好半天才能苏醒过来。
    况为人子孙,乃忍弃其亲而不葬哉!
    这时正是大明末,东部地区闹饥荒,接着又是战乱,他八年都无法安葬母亲。
      唐太常博士吕才叙《葬书》曰:
    他冬天不穿棉衣,暑天不乘凉,每天仅吃很少的一点粥,不吃咸盐和蔬菜。
    《孝经》云,“卜其宅兆而安厝之”。
    他所住的房屋破败不堪,不能遮蔽风雨,他的侄儿伯与想为他修房,何子平不让修,说:“
      盖以窀穸既终,永安体魄,而朝市迁变,泉石交侵,不可前知,故谋之龟筮。
    这时蔡兴宗担任会稽太守,对他大加表彰和奖赏,并为他的母亲修建了墓室。
    近代或选年月,或相墓田,以为一事失所,祸及死生。

    按《礼》,天子、诸侯、大夫葬,皆有月数,则是古人不择年月也。
      新野的庾震父母亲去世,家里贫穷无法安葬,他就靠为别人写字挣钱安葬父母,他写得手掌都烂了,才凑够钱安葬了父母。
    《春秋》:
    那些贤达之人安葬去世的父母,竟是如此的心情急切,现在的那些信奉巫术的人胡说八道,认为安葬亡父亡母如果不占卜选择风水宝地和吉利的年、月、日与时辰,就对子孙不利,各种祸事都会一起来。
    九月丁巳葬宁公,雨,不克葬;
    这些人以致于三年服丧结束,除去孝服之后,有的十年,有的二十年,有的甚至终身、好几代,仍不去安葬死去的父母。
    戊午日中,乃克葬。
    搞得父母的遗体被水毁火焚,或者被别人抛弃,连尸首都找不着。
    是不择日也。
    岂不悲哀!
    郑简公司墓之室,当道,毁之则朝而窆,不毁则日中而窆,子产不毁。
    人有子孙的好处就是为了在去世之后有人来安葬自己。
    是不择时也。
    既然不去安葬,那么与无子孙而死在野外无人收尸有啥区别呢?
    古之葬者,皆于国都之北,域有常处,是不择地也。
    《诗经》说:“
    今葬者,以为子孙富贵贫贱夭寿,皆因卜所致。
    路上如果碰到死去的人,还有人来掩埋他。”
    夫子文为令尹而三已,柳下惠为士师而三黜,讨其邱垅,未尝改移。
    何况是做子孙的,怎么能抛弃自己的父母不去安葬呢?
    而野俗无识,妖巫妄言,遂于躄踊之际,择葬地而希官爵;

    荼毒之秋,选葬时而规财利。
      唐朝的太常博士吕才叙《葬书》说:
    斯言至矣。
    《孝经》里讲,“占卜葬地来安葬死者”。
    夫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固非葬所能移。
    这大概是因为墓穴是终老之地,死者永远在这里安息,而人世上的事常有变迁,引水动土经常毁坏墓地,人们在初选墓地时又无法预知这些,所以才借助占卜来确定墓地。
    就使能移,孝子何忍委其亲不葬而求利己哉?
    现在的人有的挑选年月,有的占卜墓地,以为这件事如果搞不好,就会带来生死祸事。
    世又有用羌胡法,自焚其柩收烬骨而葬之者,人习为常,恬莫之怪。
    按照《礼》的规定,天子、诸侯和大夫下葬,都有固定的月数,这说明古人是不选择下葬的年月的。
    呜呼!
    《春秋》记载:
    讹俗悖戾,乃至此乎?
    九月丁巳安葬宁公,正好下雨,不能安葬;
    或曰:
    戊午日中的时候,得以安葬。
    旅宦远方,贫不能致其柩,不焚之何以致其就葬?
    这说明古人也不挑选日子。
    曰:
    郑简公将墓室正好修在了路上,毁之则早晨落葬,不毁则中午落葬。
    如廉范辈,岂其家富也?
    子产不毁。
    延陵季子有言:“
    这说明古人下葬是不挑选时间的。
    骨肉归复于土,命也,魂气则无不之也。”
    古代埋葬死者,都是在国都的北边,其地方是固定的,这说明古人下葬是不选择地方的。
    舜为天子,巡狩至苍梧而殂,葬于其野。
    现在的人安葬死者,以为子孙的富贵、贫贱和长寿、短命都是因为占卜墓地的好坏。
    彼天子犹然,况士民乎!
    子文担任令尹的时候,三次被解职,柳下惠担任士师官的时候,三次被罢免,但他们并没有去改换自家的墓地。
    必也无力不能归其柩,即所亡之地而葬之,不犹愈于毁焚乎?
    而那些野俗无知之人,听信妖巫胡说八道,便在重丧之时,挑选墓地而觊觎高官厚禄;
    或曰:
    哀痛之际,挑选下葬的吉日良辰来窥视财利。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具此数者,可以为大孝乎?
    这话说得太对了。
    曰:
    这个世界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本来就不是丧葬之事所能左右的。
    未也。
    即使能左右,作为孝子又怎么能忍心放下父母不去安葬,而以此来谋划对自己有利的事呢?
    天子以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为孝;
    当世又有用羌、胡等少数民族安葬死人的方法的,把父母亲人的灵柩焚烧之后收其骨灰来埋葬。
    诸侯以保社稷为孝;
    人们已习以为常,对此举安然无所怪。
    卿大夫以守其宗庙为孝;
    乌呼!
    士以保其禄位为孝。
    有悖于礼法的行为竟到了如此的地步!
    皆谓能成其先人之志,不坠其业者也。
    有人说:
      晋庾衮父戒衮以酒,衮尝醉,自责曰:“
    我们说:
    余废先人之戒,其何以训人?”
    像廉范那些人,难道他们的家很富有吗?
    乃于父墓前自杖三十。
    延陵季子曾说过:
    可谓能不忘训辞矣。
    人死之后身体归葬于大地,这表明他没有生命了,但他的灵魂还能够到处飘荡。
      《诗》云:“
    人家贵为天子,还如此,而况我们一般人呢?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
    如果确实没有能力将先人的灵柩运回故乡,那么就在所亡之地安葬,这不比焚烧掉好吗?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有人问:
      《经》曰:
    回答说: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还不算。
    又曰:
    天子将仁德教化布于百姓,达于四海为孝;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诸侯以能够保有祖宗传下来的江山社稷为孝;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卿大夫以能够守住宗庙光宗耀祖为孝;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士官以能够保住自己的俸禄地位为孝。
      《内则》曰:“

    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
      养老送终不算孝,光宗耀祖方为孝
    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
      晋代的庾衮,父亲让他戒掉酗酒的习惯,可是有一次庾衮饮酒大醉,他非常自责地说:“
      公明仪问于曾子曰:“
    于是他到父亲的坟墓前,自己打了自己三十棍。
    夫子可以为孝乎?”
    他可以说是不忘父亲的遗训了。
    曾子曰:“

    是何言欤!
      《诗经》说:“
      是何言欤!
    我已经渐渐地老了,可你的岁月还很长。
    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要早起晚睡辛勤劳作,不要有愧于你的一生。”
    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

      曾子曰:“
    子女立身守志,遵守道德,扬名于后代,光宗耀祖,这才是孝顺父母的最高表现。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又说:
    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
    子女孝顺父母,表现在身居高位而不骄傲,处于下民的地位却不作乱,在逆境之中却不争斗。
    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
    如果身居高位而骄傲就会自取灭亡,为下民而去作乱,就会受到惩处,身处逆境却要争斗,就会受到伤害。
    五者不备,灾及其亲,敢不敬乎?
    这三者不消除,即便你每天用牛、羊、猪肉等供养父母,还是属于不孝顺父母。
    亨熟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

    君子之所谓孝也,国人称愿,然曰:
      《内则》说:“
    幸哉,有子如此!
    父母虽然去世,子女要做一件好事,想到这样会带给父母美名,就一定能做成;
    所谓孝也已。”
    子女要做坏事的时候,想到这样会使父母蒙受羞辱,就会停下来不去做。”
多音字参考列表
    [和](读音:huò,huó,hú,hè,hé)
    [請](读音:qǐng,qìng,qīng)
    [難](读音:nán,nàn,nuó)
    [且](读音:jū,qiě,zǔ,cú)
    [惡](读音:é,ě,wù,wū)
    [還](读音:hái,huán,xuán)
    [朱,硃](读音:zhū,shú)
    [長 ](读音:cháng,zhǎng, )
    [期](读音:qī,jī)
    [度](读音:dù,duó)
    [被](读音:bèi,pī,bì,pì)
    [盛](读音:chéng,shèng)
    [觀](读音:guàn,guān)
    [見](读音:jiàn,xiàn)
    [蕃](读音:fān,fán,bō)
    [殷](读音:yān,yīn)
    [校](读音:jiào,xiào)
    [落](读音:luō,luò,lào,là)
    [捨,舍](读音:shè,shě)
    [過](读音:guò,guō)
    [從](读音:cóng,zòng)
    [給](读音:gěi,jǐ)
    [埋](读音:mái,mán)
    [傳](读音:chuán,zhuàn)
    [女](读音:nǚ,rǔ,nǜ)
    [若](读音:rě,ruò)
    [](读音:yìng,yīng)
    [飲 ](读音:yìn,yǐn, )
    [好](读音:hào,hǎo)
    [食](读音:sì,shí,yì)
    [省](读音:shěng,xǐng)
    [幾,几](读音:jǐ,jī)
    [纖](读音:qiàn,xiān,jiān)
    [間](读音:jiàn,jiān,xián)
    [薄](读音:bò,bó,báo)
    [同 ](读音:tóng,tòng, )
    [適](读音:shì,zhé,dí,tì)
    [王 ](读音:wáng,wàng, )
    [鄉](读音:xiāng,xiàng,xiǎng)
    [重](读音:chóng,zhòng)
    [卒 ](读音:cù,zú, )
    [賈](读音:gǔ,jià,jiǎ)
    [奔 ](读音:bèn,bēn,fèn )
    [假](读音:xiá,jiǎ,jià)
    [解](读音:jiè,jiě,xiè)
    [取 ](读音:qǔ,qū )
    [去](读音:qù,jǔ,qū)
    [蘇,甦](读音:sū,sù)
    [屬](读音:shǔ,zhǔ)
    [得](读音:de,dé,děi)
    [衣](读音:yī,yì)
    [風](读音:fèng,fěng,fēng,fàng)
    [伯](读音:bà,bǎi,bó,mò,pò)
    [會](读音:huì,kuài,)
    [甚](读音:shén,shèn)
    [喪](读音:sàng,sāng)
    [與 ](读音:yú,yù,yǔ, )
    [石](读音:dàn,shí)
    [知](读音:zhī,zhì)
    [相](读音:xiàng,xiāng)
    [一](读音:yī)
    [甯](读音:níng,nìng,zhù)
    [雨](读音:yù,yǔ)
    [朝](读音:cháo,zhāo)
    [中](读音:zhòng,zhōng)
    [都](读音:dōu,dū)
    [蔔,卜](读音:bo,bǔ,pú)
    [識](读音:shí,zhì)
    [莫 ](读音:mò,mù,mì )
    [呼](读音:hū,hè,xū)
    [豈](读音:qǐ,kǎi)
    [家,傢](读音:gū,jiā,jie)
    [歸](读音:guī,kuì)
    [祭](读音:jì,zhài)
    [數](读音:shù,shǔ)
    [教](读音:jiào,jiāo)
    [侯](读音:hóu,hòu)
    [大](读音:dà,dài,dài)
    [載](读音:zài,zǎi)
    [興](读音:xìng,xīng)
    [上](读音:shàng,shǎng)
    [內](读音:nà,nèi,ruì)
    [冇](读音:méi,mò)
    [令](读音:líng,lìng,lǐng)
    [將](读音:jiàng,jiāng,qiāng)
    [明](读音:míng)
    [儀](读音:yí)
    [夫](读音:fú,fū)
    [何](读音:hé,hè,hē)
    [於,于](读音:yú,xū,yū)
    [參](读音:cān,cēn,sān,shēn)
    [行](读音:háng,hàng,héng,xíng)
    [遺](读音:wèi,yí,​suí)
    [體,体 ](读音:tǐ,tī,bèn )
    [處](读音:chú,chù)
    [信 ](读音:xìn, )
    [其](读音:jī,qí)
    [不](读音:bù,fǒu,pǐ)
    [稱](读音:chèn,chèng,chēng)
    [為](读音:wéi,wèi)
    [能](读音:néng,nài)
    [可](读音:kè,kě)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司马光作品推荐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