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会员中心 访问手机版

《卷一·治家》拼音版,可打印PDF文档下载司马光-文言文

《卷一·治家》由司马光创作本页最后更新时间:2025/10/4 21:15:59
拼音全文:(我们坚持对每一篇古诗文进行人工查证并注音、我们亲自查证并回复来自您的每一次纠错,只为给您一份更为准确的拼音版本,请记住我们:古文之家)
  • juàn

     
    ·
    zhì
    jiā
  •  
    běi
    sòng
     


    guāng
  •  
     
     
     
     
    zhōu

     
     

    xià
    xùn
    shàng
     
    jiā
    rén
     


    zhēn
     
  •  
     
     
     
    tuàn
    yuē
     
    jiā
    rén
     

    zhèng
    wèi

    nèi
     
    nán
    zhèng
    wèi

    wài
     
    nán

    zhèng
     
    tiān

    zhī



     
  •  
     
     
     
    jiā
    rén
    yǒu
    yán
    jωn
    yān
     

    βǔ
    zhī
    wèi

     


     


     
    xiōng
    xiōng
     

    di
     


     


     
    ér
    jiā
    dào
    zhèng
     
    zhèng
    jiā
    ér
    tiān
    xià
    dìnɡ

     
  •  
     
     
     
    xiàng
    yuē
     
    fēng

    huǒ
    chω
     
    jiā
    rén
     
    jωn


    yán
    yǒu

    ér
    xγng
    yǒu
    hénɡ
     
  •  
     
     
     
    chω
    jiǔ
     
    xián
    yǒu
    jiā
     
    huǐ
    wáng
     
    xiàng
    yuē
     
    xián
    yǒu
    jiā
     
    zhì
    wèi
    biàn

     
  •  
     
     
     
    liù
    èr
     

    yōu
    suì
     
    zài
    zhōng
    kuì
     
    zhēn

     
    xiàng
    yuē
     
    liù
    èr
    zhī

     
    shùn

    xùn

     
  •  
     
     
     
    jiǔ
    sān
     
    jiā
    rén


     
    huǐ
     

     

     




     
    zhōng
    lìn
     
    xiàng
    yuē
     
    jiā
    rén


     
    wèi
    shī

     




     
    shī
    jiā
    jié

     
  •  
     
     
     
    liù

     

    jiā
     


     
    xiàng
    yuē
     

    jiā


     
    shùn
    zài
    wèi

     
  •  
     
     
     
    jiǔ

     
    wáng
    jiǎ
    yǒu
    jiā
     


     

     
    xiàng
    yuē
     
    wáng
    jiǎ
    yǒu
    jiā
     
    jiāo
    xiānɡ
    ài

     
  •  
     
     
     
    shàng
    jiǔ
     
    yǒu

    wēi

     
    zhōng

     
    xiàng
    yuē
     
    wēi

    zhī

     
    fǎn
    shēn
    zhī
    wèi

     
  •  
     
     
     
     

    xué
     
    yuē
     
     

    zhī

    βγng
    βγng


    tiān
    xià
    zhě
     
    xiān
    zhì

    guó
     

    zhì

    guó
    zhě
     
    xiān


    jiā
     



    jiā
    zhě
     
    xiān
    xiω

    shēn
     

    xiω

    shēn
    zhě
     
    xiān
    zhèng

    xīn
     

    zhèng

    xīn
    zhě
     
    xiān
    chéng


     

    chéng


    zhě
     
    xiān
    zhì

    zhī
     
    zhì
    zhī
    zài


     

    ɡé
    ér
    hòu
    zhī
    zhì
     
    zhī
    zhì
    ér
    hòu

    chéng
     

    chéng
    ér
    hòu
    xīn
    zhèng
     
    xīn
    zhèng
    ér
    hòu
    shēn
    xiω
     
    shēn
    xiω
    ér
    hòu
    jiā

     
    jiā

    ér
    hòu
    guó
    zhì
     
    guó
    zhì
    ér
    hòu
    tiān
    xià
    pγng
     

    tiān


    zhì

    shù
    rén
     

    shì
    jiē

    xiω
    shēn
    wéi
    běn
     

    běn
    luàn
    ér
    βò
    zhì
    zhě


     

    suǒ
    hòu
    zhě

     
    ér

    suǒ
    báo
    zhě
    hòu
     
    wèi
    zhī
    yǒu

     
     

    wèi
    zhī
    běn
     

    wèi
    zhī
    zhī
    zhì

     
    suǒ
    wèi
    zhì
    guó

    xiān


    jiā
    zhě
     

    jiā


    jiào
    ér
    néng
    jiào
    rén
    zhě
     

    zhī
     

    jωn


    chω
    jiā
    ér
    chéng
    jiào

    guó
     
    xiào
    zhě
    suǒ

    shì
    jωn

     

    zhě
    suǒ

    shì
    zhǎnɡ

     

    ài
    zhě
    suǒ

    shǐ
    使
    zhòng

     
     
    shī
     
    yún
     
     
    táo
    zhī
    yāo
    yāo
     


    zhēn
    zhēn
     
    zhī


    guī
     


    jiā
    rén
     
     


    jiā
    rén
     
    ér
    hòu


    jiào
    ɡuó
    rén
     
     
    shī
     
    yún
     
     

    xiōng


     
     

    xiōng


     
    ér
    hòu


    jiào
    ɡuó
    rén
     
     
    shī
     
    yún
     
     




     
    zhènɡ
    shì

    ɡuó
     
     

    wéi


     
    xiōng



     
    ér
    hòu
    βγn

    zhī

     

    wèi
    zhì
    guó
    zài


    jiā
     
  •  
     
     
     
     
    xiào
    jīng
     
    yuē
     
    guī
    βén
    zhī
    nèi




     
    yán

     
    yán
    xiōng
     


    chén
    qiè
     
    yóu
    bǎi
    xìng



     
  •  
     
     
     


    yuè
    jiàn
    shùn

    yáo
     
    yuē
     
     


     

    wán
     
    βǔ
    yγn
     
    xiàng
    ào
     

    xié

    xiào
     
    zhēng
    zhēng

     


    jiān
     
     

    yuē
     
     


    shì
    zāi
     


    shγ
     
    guān
    jué
    xγng

    èr

     
     

    jiànɡ
    èr


    guī
    ruì
     
    pγn


     

    yuē
     
     
    qīn
    zāi
     
     
  •  
     
     
     
     
    shī
     
    chēng
    wén
    wáng
    zhī

    yuē
     
     
    xγng

    guǎ

     
    zhì

    xiōng

     



    jiā
    bānɡ
     
     

    jiē
    shèng
    rén
    zhèng
    jiā

    zhèng
    tiān
    xià
    zhě

     
    jiàng

    hòu
    shì
     
    yuán

    qīng
    shì

    zhì


     

    yǒu
    jiā
    xγng
    lóng
    βěi

    wéi
    rén

    zhě
     
    jīn
    cǎi


    wéi
     
    jiā
    fàn
     
     
  •  
     
     
     
    wèi
    shγ
    què
    yuē
     
     
    jωn

     
    chén
    xγng
     


     

    xiào
     
    xiōng
    ài
     

    jìng
     
    suǒ
    wèi
    liù
    shùn

     
     
  •  
     
     
     

    yàn
    yīng
    yuē
     
     
    jωn
    lìng
    chén
    gòng
     



    xiào
     
    xiōng
    ài

    jìng
     



    róu
     



    tīng
     


     
     
    jωn
    lìng
    ér

    wéi
     
    chén
    gòng
    ér

    èr
     


    ér
    jiào
     

    xiào
    ér
    zhēn
     
    xiōng
    ài
    ér
    yǒu
     

    jìng
    ér
    shùn
     


    ér

     

    róu
    ér
    zhèng
     


    ér
    cóng
     

    tīng
    ér
    wǎn
     

    zhī
    shàn


     
  •  
     
     
     

    zhì
    jiā
    βò


     
    nán

    zhī
    bié
     

    zhī

    jié

     

    zhì
    jiā
    zhě


    wéi
    xiān
     
     

     
     
    nán



    zuò
     

    tóng

    jiā
     

    tóng
    jīn
    zhì
     

    qīn
    shòu
    shòu
     
    sǎo
    shω

    tōnɡ
    wèn
     
    zhω
    βǔ

    shù
    cháng
     
    wài
    yán



    kǔn
     
    nèi
    yán

    chω

    kǔn
     



    jià
     
    yīng
     
    fēi
    yǒu

    ɡù



    βén
     


    βèi
     



     

    jià
    ér
    fǎn
     
    xiōng



    tónɡ

    ér
    zuò
     


    tóng

    ér
    shγ
     
    nán

    fēi
    yǒu
    xγnɡ
    βéi

    xiāng
    zhī
    βγnɡ
     
    fēi
    shòu


    jiāo

    qīn
     


    yuè

    gào
    jωn
     
    zhāi
    jiè

    gào
    guǐ
    shén
     
    wéi
    jiǔ
    shγ

    zhào
    xiāng
    dǎng
    liáo
    yǒu
     

    hòu

    bié

     
  •  
     
     
     
    yòu
     
    nán

    fēi

    fēi
    sāng
     

    xiāng
    shòu

     

    xiāng
    shòu
     


    shòu

    fěi
     


    fěi
     

    jiē
    zuò
    diàn
    zhī
     
    ér
    hòu

    zhī
     
    wài
    nèi

    gòng
    jǐng
     

    gòng


     

    tōnɡ
    qǐn

     

    tōnɡ

    jiǎ
     
  •  
     
     
     
    nán


    nèi
     

    xiào

    zhǐ
     

    xγng

    zhú
     

    zhú

    zhǐ
     


    chω
    βén
     

    yōnɡ


    βiàn
     

    xγng

    zhú
     

    zhú

    zhǐ
     
    dào

     
    nán

    yóu
    yòu
     


    yóu
    zuǒ
     
  •  
     
     
     
    yòu
     

    shēng

    nián
     
    nán


    tónɡ

     

    gòng
    shγ
     
    nán

    shγ
    nián
     
    chω
    jiù
    wài

     


    宿

    wài
     


    shγ
    nián

    chω
     
  •  
     
     
     
    yòu

    rén
    sòng
    yγng

    chω
    βén
     
    jiàn
    xiōng




     
  •  
     
     
     
    yòu
     
    ɡuó
    jωn
     

    rén
     

    βǔ
    zài
     

    yǒu
    guī
    nγng
     
    βò
     

    shǐ
    使
    qīng
    nγng
     
  •  
     
     
     

    gōng

    wén

    zhī
    βǔ


    shì
     
    kāng

    zài

    cháo
     

    zhī
    yán
     

    yìng
     
    cóng
    zhī

    qǐn
    βén
     

    yìng
    ér

     
    kāng



    cháo
    ér

    jiàn
     
    yuē
     
     
    féi



    wén
    βìng
     

    nǎi
    zuì

     
     
    yuē
     
     
    qǐn
    βén
    zhī
    nèi
     

    rén
    zhì


    yān
     
    shàng
    xià
    tóng
    zhī
     

    wài
    cháo
     

    jiāng

    jωn
    zhī
    guān
    zhγ
    yān
     
    nèi
    cháo
     

    jiāng


    shì
    zhī
    zhèng
    yān
     
    jiē
    fēi

    suǒ
    gǎn
    yán

     
     
  •  
     
     
     
    gōng

    wén

    zhī
    βǔ
     

    kāng

    zhī
    cóng

    shω
    βǔ

     
    kāng

    wǎng
    yān
     
    βén
    ér

    zhī
    yán
     
    jiē



     
    zhòng

    wén
    zhī
     

    wéi
    bié

    nán

    zhī


     
  •  
     
     
     
    hàn
    wàn
    shγ
    jωn
    shγ
    fèn
     

    wén
    xué
     
    ɡōnɡ
    jǐn
     




     
    fèn
    zhǎng

    jiàn
     

    jiǎ
     


     

    qìng
     
    jiē

    xùn
    xγng
    xiào
    jǐn
     
    guān
    zhì
    èr
    qiān
    shγ
     

    shì
    jǐng

    yuē
     
     
    shγ
    jωn



    jiē
    èr
    qiān
    shγ
     
    rén
    chén
    zωn
    chǒnɡ
    nǎi



    βén
     
     

    hào
    bèi
    wéi
    wàn
    shγ
    jωn
     
    xiào
    jǐng

    nián
     
    wàn
    shγ
    jωn

    shàng



    ɡuī
    lǎo

    jiā
     

    sωn
    wéi
    xiǎo

     
    lái
    guī

     
    wàn
    shγ
    jωn

    cháo

    jiàn
    zhī
     

    βγng
     

    sωn
    yǒu
    ɡuò
    shī
     

    qiào
    ràng
     
    wéi
    biàn
    便
    zuò
     
    duì
    àn

    shγ
     
    rán
    hòu
    zhω

    xiāng

     
    yīn
    zhǎng
    lǎo
    ròu
    tǎn

    xiè
    zuì
     
    gǎi
    zhī
     
    nǎi

     

    sωn
    shèng
    guān
    zhě
    zài

     
    suī
    yàn

    guàn
     
    shēn
    shēn


     
    tónɡ

    xīn
    xīn


     
    wéi
    jǐn
     

    zhγ
    sāng
     
    āi

    shèn
     

    sωn
    zωn
    jiào
     


    zhī
     
    wàn
    shγ
    jωn
    jiā

    xiào
    jǐn
    wén

    jùn
    guó
     
    suī

     

    zhω

    zhì
    xγnɡ
     
    jiē


    wéi



     
    jiàn
    yuán
    èr
    nián
     
    láng
    zhōng
    lìnɡ
    wánɡ
    zāng

    wén
    xué
    huò
    zuì
    huánɡ
    tài
    hòu
     
    tài
    hòu

    wéi

    zhě
    wén
    duō
    zhì
    shǎo
     
    jīn
    wàn
    shγ
    jωn
    jiā

    yán
    ér
    gōng
    xγng
     
    nǎi

    zhǎng

    jiàn
    wéi
    láng
    zhōng
    lìng
     
    shào

    qìng
    wéi
    nèi
    shǐ
     
    jiàn
    lǎo
     
    bái
    shǒu
     
    wàn
    shγ
    jωn
    shàng

    yàng
     
    βěi



    βù
    guī

    qīn
     


    shè
     
    qiè
    wèn
    shì
    zhě
     

    qīn
    zhōnɡ
    qún


     
    shēn

    huàn

     


    shì
    zhě
     

    gǎn
    lìng
    wàn
    shγ
    jωn
    zhī
    zhī
     

    wéi
    cháng
     
    wàn
    shγ
    jωn


    lγng

     
    nèi
    shǐ
    qìng
    zuì
    guī
     

    wài
    βén

    xià
    chē
     
    wàn
    shγ
    jωn
    wén
    zhī
     

    shγ
     
    qìng
    kǒng
     
    ròu
    tǎn
    xiè
    zuì
     


     

    zōng

    xiōng
    jiàn
    ròu
    tǎn
     
    wàn
    shγ
    jωn
    ràng
    yuē
     
     
    nèi
    shǐ
    guì
    rén
     



     

    zhōng
    zhǎng
    lǎo
    jiē
    zǒu

     
    ér
    nèi
    shǐ
    zuò
    chē


     

    dāng
     
     
    nǎi
    xiè

    qìng
     
    qìng

    zhω



    βén
     

    zhì
    jiā
     
    wàn
    shγ
    jωn
    yuán
    shuò

    nián

     
    jiàn


    āi

     
    zhàng
    nǎi
    néng
    xγng
     
    suì

     
    jiàn


     
    zhω

    sωn
    xián
    xiào
     
    rán
    jiàn
    zuì
    shèn
     
  •  
     
     
     
    fán
    zhòng
     

    jωn
    yún
     
    shì
    shàn
    nóng
    jià
     
    hào
    huò
    zhγ
     
    zhòng
    xìng
    wēn
    hòu
     
    yǒu


     
    sān
    shì
    gòng
    cái
     

    sωn
    zhāo


    jìng
     
    cháng
    ruò
    gōng
    jiā
     

    yγng
    jīng
    chǎn

     


    suǒ

     


    tóng

     




     

    néng
    shàng
    xià


     
    cái

    suì
    bèi
     
    nǎi
    zhì
    kāi
    guǎng
    广
    tián

    sān
    bǎi

    qǐng
     

    suǒ


    shè
     
    jiē
    chóng
    táng
    ɡāo
    ɡé
     
    bēi

    ɡuàn
    zhù
     
    yòu
    chγ

    βù
    chù
     
    yǒu
    qiú


     
    cháng

    zuò


     
    xiān
    zhòng


     
    shγ
    rén
    chī
    zhī
     
    rán


    suì
    yuè
     
    jiē


    yòng
     
    xiàng
    zhī
    xiào
    zhě
     
    xián
    qiú
    jiǎ
    yān
     

    zhì

    wàn
     
    ér
    zhèn
    shàn
    zōnɡ

     
    ēn
    jiā
    xiāng

     
    wài
    sωn

    shì
     
    xiōng

    zhēng
    cái
     
    zhòng
    chǐ
    zhī
     

    tián
    èr
    qǐng
    jiě

    fèn
    忿
    sòng
     
    xiàn
    zhōng
    chēnɡ
    βěi
     
    tuī
    wéi
    sān
    lǎo
     
    nián

    shγ

    zhōng
     


    suǒ
    jiǎ
    dài
    rén
    jiān
    shù
    bǎi
    wàn
     

    lìng
    fén
    xuē
    wén

     
    zhài
    jiā
    wén
    zhě
    jiē
    cán
     
    zhēng
    wǎng
    cháng
    zhī
     
    zhω

    cóng
    chì
     
    jìng

    kěn
    shòu
     
  •  
     
     
     
    nán
    yáng
    féng
    liáng
     
    zhì
    xγnɡ
    ɡāo
    jié
     




    jωn
    chén
     
  •  
     
     
     
    sòng
    shì
    zhōnɡ
    xiè
    hóng
    wēi
    cónɡ
    shω
    hún

    liú

    dǎng
    jiàn
    zhω
     
    hún

    jìn
    yáng
    gōng
    zhǔ
    gǎi
    zào
    láng

    wáng
    liàn
     
  •  
     
     
     
    gōng
    zhǔ
    suī
    zhγ


    xγnɡ
     
    ér
    zhào

    xiè
    shì

    jué
     
    gōng
    zhǔ

    hún
    jiā
    wěi
    zhī
    hóng
    wēi
     
    hún
    réng
    shì
    zǎi
    xiàng
     

    βén
    liǎng
    fēng
     
    tián

    shγ

    chù
     
    tóng

    qiān
    rén
     
    wéi
    yǒu
    èr

     
    nián
    bìng
    shù
    suì
     
    hóng
    wēi
    jīng

    shēng

     
    shì
    ruò
    zài
    gōng
     

    qián
     
    chǐ

     
    chω

    jiē
    yǒu
    wén

     
    sòng

    shòu
    βìng
     
    jìn
    yáng
    gōng
    zhǔ
    jiàng
    fēng
    dōng
    xiāng
    jωn
     
    jié


    jiā
     
    tīng
    huán
    xiè
    shì
     

    hún
    wáng
    zhì
    shì
    jiǔ
    nián
     
    ér
    shì

    xiω
    zhěnɡ
     
    cāng
    lǐn
    chōng
    yγng
     
    βén



    pγnɡ

     
    tián
    chóu
    kěn

    yǒu
    jiā

    jiù
     
    dōng
    xiāng
    tàn
    yuē
     
     


    shēng
    pγng
    zhòng



     

    wèi
    zhī
    rén
     


    wéi

    wáng

     
     
    zhōnɡ
    wài
    qīn
    yīn
     

    dǎnɡ
     

    jiù
     
    jiàn
    dōng
    xiāng
    zhī
    guī
    zhě
     

    βén
    βò

    tàn

     
    huò
    wéi
    liú

     
    gǎn
    hóng
    wēi
    zhī


     
    hóng
    wēi
    xìng
    yán
    zhènɡ
     

    zhǐ

    xiω


     


    zhī
    qián

    wàng
    yán
    xiào
     
    yóu
    shì
    zωn
    bēi

    xiǎo
     
    jìng
    zhī
    ruò
    shén
     

    dōng
    xiāng
    jωn
    hōng
     

    cái
    qiān
    wàn
     
    yuán
    zhái
    shγ

    suǒ
     

    kuài

     

    xīng
     
    láng

    zhω
    chù
     
    tài

    ān
     

    kōng
    yǎn
    shγ
    shì

     

    tóng
    yóu
    shù
    bǎi
    rén
     
    ɡōnɡ

    huò
    wèi
     
    shì
    nèi

    cái
     

    guī
    èr

     
    tián
    zhái
    tónɡ

    yīng
    shǔ
    hóng
    wēi
     
    hóng
    wēi




     




    yγng
    zàng
     
    hún


    yīn
    ruì

    hào
    chω

     
    wén
    hóng
    wēi


    cái

     
    nǎi
    làn
    duó


    βèi


    βǔ
    liǎng

    zhī
    fèn
     

    huán

    zhài
     
    nèi
    rén
    jiē
    huà
     
    hóng
    wēi
    zhī
    ràng
     


    suǒ
    zhēng
     
    hóng
    wēi
    jiù
    zi
    lǐng
    jωn
    jiānɡ
    jωn
    liú
    zhàn
    wèi
    hóng
    wēi
    yuē
     
     
    tiān
    xià
    shì

    yǒu
    cái
    zhōng
     
    qīng


    wèn
     



    guān
     
     
    hóng
    wēi
    xiào
    ér


     
    huò
    yǒu


    xiè
    shì
    lěi
    shì
    cái
    chǎn
    chōng
    yīn
     
    jωn

    zhāo

    zhì
     



    jiānɡ
    hǎi
     

    wéi
    lián
    ěr
     
    hóng
    wēi
    yuē
     
     
    qīn

    zhēng
    cái
     
    wéi

    zhī
    shèn
     
    jīn
    nèi
    rén
    shàng
    néng

    yán
     


    dào
    zhī
    shǐ
    使
    zhēng
     
    jīn
    fēn
    duō
    gòng
    shǎo

    zhì
    yǒu

     
    shēn

    zhī
    hòu
     


    jiàn
    guān
     
     
  •  
     
     
     
    liú
    jωn
    liáng
     
    yγng
    zhōu

    shòu
    寿
    rén
     
    lěi
    shì
    tónɡ

     
    xiōng

    zhì

    cóng
     
    jiē

    tóng

     
    chǐ

    dǒu

     
    xiāng

    gòng
    zhī
     
    suγ
    βò
     
    tiān
    xià


     
    dào
    zéi
    qún

     
    jωn
    liáng





     
    nǎi
    βì

    tγng
    shù
    niǎo
    chú
    jiāo
    zhì
    cháo
    zhōng
     

    shì
    qún
    niǎo

    xiāng

    dòu
     

    jiā
    guài
    zhī
     

    nǎi
    shuì
    jωn
    liáng
     
    yuē
     
     
    jīn
    tiān
    xià

    luàn
     
    zhēnɡ
    dòu
    zhī
    qiω
     
    qún
    niǎo
    shàng

    néng


     
    ér
    kuàng
    rén

     
     
    jωn
    liáng

    wéi
    rán
     
    suì
    xiāng



     
    yuè

     
    jωn
    liáng
    nǎi
    zhī

    βóu
     

    lǎn


     
    βà
    yuē
     
     

    jiā
    zéi
     
    nǎi


     
     

    zhào
    xiōng

     

    ér
    gào
    zhī
     

    zhú


     




    chω
     
    xiāng


    zhī
     


    dào
    zéi
     
    hào
    yuē

    chéng
    bǎo
     
    zhái
    yǒu
    liù
    yuàn
     
    gòng

    chú
     


    shù
    shγ
    rén
     
    jiē



     
    zhēn
    guān
    liù
    nián
     
    zhào
    jīnɡ
    biǎo

    βén
     
  •  
     
     
     
    zhāng
    gōng

     
    yùn
    zhōu
    shòu
    寿
    zhāng
    rén
     
    jiǔ
    shì
    tónɡ

     
    běi

     
    suγ
     
    táng
     
    jiē
    jīnɡ
    biǎo

    βén
     
    lγn

    zhōng
     
    gāo
    zōng
    fēng
    tài
    shān
     
    guò
    shòu
    寿
    zhāng
     
    xìng

    zhái
     
    zhào
    jiàn
    gōng

     
    wèn
    suǒ

    néng
    βù

    zhī
    dào
     
  •  
     
     
     
    gōng

    qǐng
    zhǐ


    duì
     
    nǎi
    shω
     
    rěn
     

    bǎi


    jìn
     



    wéi
    zōnɡ

    suǒ

    fǒu
    xié
     
    yóu
    zωn
    zhǎnɡ

    shγ
     
    huò
    zhě

    jωn
     
    bēi
    yòu

    jié
     
    huò
    yǒu

    bèi
     
    gēng
    xiāng

    wàng
     
    suì
    chéng
    guāi
    zhēng
     
    gǒu
    néng
    xiāng

    rěn
    zhī
     

    cháng
    βù
    yōng

     
  •  
     
     
     
    táng

    dōng
    jié

    shǐ
    使
    liǔ
    gōng
    chuò
     
    zài
    gōng
    qīng
    jiān
    zuì
    βγng
     
    yǒu
    jiā

     
    zhōng
    βén
    dōng
    yǒu
    xiǎo
    zhāi
     

    fēi
    cháo

    zhī

     
    βěi
    pγng
    dàn
    zhé
    chω
     
    zhì
    xiǎo
    zhāi
     
    zhω

    zhòng
    yǐng
    děng
    jiē
    shù
    dài
     
    chén
    xǐng

    zhōng
    βén
    zhī
    běi
     
    gōng
    chuò
    jué
    ɡōnɡ

    shì
     
    jiē
    bīn

     


    gōng
    quán

    qún
    cóng

    zài
    shγ
     

    dàn
    zhì
    βù
     


    xiǎo
    zhāi
     
    zhú
    zhì
     



    βìng



    rén
    zhγ
    jīnɡ
    shǐ

    zhú
    qián
     
    gōng


    guò

     
    nǎi
    jiǎng


    guān
    zhì
    jiā
    zhī

     
    huò
    lùn
    wén
     
    huò
    tīng
    qγn
     
    zhì
    rén
    dìng
    zhōng
     
    rán
    hòu
    guī
    qǐn
     
    zhω


    hωn
    dìng

    zhōng
    βén
    zhī
    běi
     
    fán
    èr
    shγ

    nián
     
    wèi
    chánɡ


    biàn

     



    suì
     

    zhω

    jiē
    shω
    shγ
     
    yuē
     
     


    xiōng

    shì
    xiān
    jωn
    wéi
    dān
    zhōu

    shǐ
     

    xué

    wèi
    chéng

    tīng
    shγ
    ròu
     


    gǎn
    wàng

     
     
  •  
     
     
     


    βèi
    zhγ
    yǒu


    zhě
     
    suī
    shω
    yuǎn
     

    wéi


    婿
    jià
    zhī
     
    jiē
    yòng

    βù
    zhuānɡ
    lián
     
    xié
    wén
    juàn
    wéi

    zhuāng
     
    chánɡ
    yán
     

    dài

    zhuāng
    fēng
    bèi
     


    jià

    shī
    shγ
     

    gōng
    chuò

     
    zhòng
    yǐng

    zωn


     
    guó
    cháo
    gōng
    qīng
    néng
    shǒu
    xiān

    jiǔ
    ér

    shuāi
    zhě
     
    wéi


    xiàng
    fǎng
    jiā
     

    sωn
    shù
    shì
    èr
    bǎi

    kǒu
     
    yóu
    tónɡ

    gòng
    cuàn
     
    tián
    yuán

    shè
    suǒ
    shōu

    yǒu
    guān
    zhě
    fènɡ

     
    jiē

    zhī


     

    kǒu


    bǐng
    fàn
     
    hωn
    yīn
    sānɡ
    zànɡ
    suǒ
    fèi
    jiē
    yǒu
    cháng
    shù
     
    fēn
    βìng


    zhǎng

    shì
     

    guī
    βó


    chω

    hàn
    lγn
    xié
    shì
    zōng
    è
    suǒ
    zhì

     
  •  
     
     
     

    rén
    zhǎo
    zhī

     



    bào
     


    zhī
    qiáng
     


    xióng

     
    bēn
    zǒu
    zhī

     


    βγ

    鹿
     
    fēi
    yáng
    zhī
    gāo
     


    yàn
    què
     
    gǒu
    fēi
    qún



    wài
    huàn
     

    fǎn
    wéi

    lèi
    shγ

     
    shì

    shèng
    rén
    jiào
    zhī


     
    shǐ
    使
    zhī
    zhī


    xiōng

    zhī
    qīn
     
    rén
    zhī
    ài


     

    zhī
    ài

    xiōng


     
    ài


     

    zhī
    ài

    zōnɡ


     

    zhī

    zhī


    ɡēn
    ɡàn
     
    shǒu

    zhī


    shēn
    shǒu
     




     


    shǐ
    使

    càn
    rán
    tiáo


    wéi
    róng
    guān
    zāi
     
    nǎi
    shγ

    gēng
    xiāng


     

    hàn
    wài
    huàn

     
  •  
     
     
     


    hún
    ā
    chái
    yǒu

    èr
    shγ
    rén
     
    bìng
    qiě

     
    wèi
    yuē
     
     

    děng

    fèng


    zhī
    jiàn
     
    jiāng
    wán
    zhī
     
     
    é
    ér
    βìng
    βǔ

    βù

    yán
    yuē
     
     



    zhī
    jiàn
    zhé
    zhī
     
     
    βù

    yán
    zhé
    zhī
     
    yòu
    yuē
     
     


    shγ
    jiǔ
    zhī
    jiàn
    zhé
    zhī
     
     
    βù

    yán

    néng
    zhé
     
    ā
    chái
    yuē
     
     

    cáo
    zhī
    fǒu
     
    dān
    zhě

    zhé
     
    zhòng
    zhě
    nán
    cuī
     



    xīn
     
    rán
    hòu
    shè



     
     
    yán
    zhōng
    ér

     

    róng


     
    yóu
    zhī
    zōnɡ

    xiāng
    bǎo

    wéi
    qiáng
     
    kuàng
    huá
    xià

     
    shèng
    rén
    zhī








     

    yòu
    wéi
    zhī
    shēng
    jiù
     
    hωn
    gòu
     
    yīn



    zhī
     
    yóu


    wèi

     

    yòu
    ài
    yǎng
    bǎi
    xìng

    wèi
    zhī
     

    ài
    qīn
    zhě
     
    suǒ

    ài

    shēn

     
    ài
    βγn
    zhě
     
    suǒ

    ài

    qīn

     

    shì


    shēn
    ān
    ruò
    tài
    shān
     
    shòu
    寿



     

    rén
    ān

    ér

    zhī
    zāi
     



    shènɡ
    xián
     
    wèi
    yǒu

    xiān
    qīn

    jiǔ

     
    rán
    hòu
    néng
    shī


    rén
    zhě

     


    zhě


    rán
     


    jiǔ

     
    yuǎn

    xiōng

     


    zhuān


    shēn
     
    shω

    zhī
    shēn


     
    rén

    qiāng
    zhī

     



    yǒu
    zāi
     

    zhōu

    wáng


    jiǔ

     
    shī
    rén

    zhī
    yuē
     
     
    huái
    怀

    wéi
    nγng
     
    zōng

    wéi
    chéng
     


    chéng
    huài
     



    wèi
     
    gǒu
    wéi


     


    wèi

     
     
  •  
     
     
     
    sòng
    zhāo
    gōng
    jiāng

    qún
    gōng

     
    yuè

    yuē
     
     


     
    gōng

     
    gōng
    shì
    zhī
    zhī


     
    ruò

    zhī

    běn
    gēn

    suǒ

    yìn

     

    lěi
    yóu
    néng


    ɡēn
    běn
     

    jωn


    wéi

     
    kuàng
    ɡuó
    jωn

     
  •  
     
     
     

    yàn
    suǒ
    wèi

    yān
     
    ér
    zòng
    xún

    yān
    zhě

     



    jωn
     


    zhī
     
    qīn
    zhī


     
    jiē

    gōng

     
    shuγ
    gǎn
    xié
    èr
     
    ruò
    zhī


    zhī
     
     
    zhāo
    gōng

    tīng
     
    guǒ


    luàn
     
  •  
     
     
     
    huà
    hài

    dài

    xiōng


    wéi
    yòu
    shī
     
    zèn

    pγng
    gōng
    ér
    zhú
    zhī
     
    zuǒ
    shī
    yuē
     
     

    hài

     

    wáng
     

    sàng
    ér
    zōng
    shì
     

    rén

    yǒu
     
    rén




    yǒu
     
     

    ér
     
    huà
    hài
    guǒ
    wáng
     
  •  
     
     
     
    kǒng

    yuē
     
     

    ài

    qīn
    ér
    ài

    rén
    zhě
     
    wèi
    zhī
    bèi

     

    jìng

    qīn
    ér
    jìng

    rén
    zhě
     
    wèi
    zhī
    bèi

     

    shùn


     
    βγn


    yān
     

    zài

    shàn
     
    ér
    jiē
    zài

    xiōng
     

    suī

    zhī
     
    jωn


    guì

     


    ài

    shēn
    ér


    zōnɡ

     

    zài

    néng
    ài
    shēn

     
     
  •  
     
     
     
    kǒng

    yuē
     
     
    jωn

    pγn
     


    guǎ
     
    ān

    qīng
     
     
    shàn
    wéi
    jiā
    zhě
     
    jìn

    suǒ
    yǒu
    ér
    jωn
    zhī
     
    suī

    shγ

    bǎo
     



    wán
     
    rén

    yuàn

     

    yuàn
    zhī
    suǒ
    shēng
     
    shēng




    yǒu
    hòu


     
  •  
     
     
     
    hàn
    shì
    yàn
    yuē
     
     

    chǐ

    shàng

    féng
     

    dǒu

    shàng

    chōng
     
     
    yán
    chǐ


    féng
    ér
    gòng

     
    dǒu


    chōng
    ér
    gòng
    shγ
     

    wén


    tiān
    xià
    zhī

     

    néng
    róng



     
  •  
     
     
     
    liáng
    zhōnɡ
    shω
    shì
    lánɡ
    péi


     
    jiā
    pγn
     


    cháng


    hán
     
    zhōnɡ
    biǎo
    pγn

    zhě
     
    jiē
    shōu
    yǎnɡ
    zhī
     
  •  
     
     
     
    shγ
    féng
    shuǐ
    hàn
     

    èr
    shγ
    βǐ
    wéi

    zhōu
     
    jǐn

    biàn
    yān
     
    gōng

    tóng
    zhī
     
    céng

    yàn

     


    βù

    zhī
    dào
    zhě

     
注:以上标红文字表示该字为多音字或者通假字等古今有多种发音的字。
拼音校对参考书籍:《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第二版
全文详解
      《周易》:
      《周易》!
    离下巽上。
    离下巽上。
    家人:
    家人卦:
    利女贞。
    占问妇女之事吉利。
      彖曰:
      “彖词”说:
    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家人的爻象显示,六二阴爻居于内卦的中位,像妇女在内,以正道守其位,九五阳爻居于外卦的中位,像男人在外,以正道守其位,则是天地间的大义。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一个家庭有尊严的家长,即父亲和母亲。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兄长要像个兄长,弟弟要像个弟弟,丈夫要像个丈夫,妻子要像个妻子,这样家道就端正了。
    正家而天下定矣。
    如果都能正其家,天下也就安定了。
      象曰:
      “象辞”说:
    风自火出,家人。
    家人卦外卦为巽,巽为风,内卦为离,离为火,内火外风,风助火势,火助风威,二者相辅相成,是家人的卦象。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君子从这个卦象中悟到,言辞一定要有内容才不至于空洞,德行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彰显。
      初九:
      初九:
    闲有家,悔亡。
    防范家庭出现意外事故,没有悔恨。
    象曰:
    “象辞”说:
    闲有家,志未变也。
    防范家庭出现意外事故就是防患于未然。
      六二:
      六二:
    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妇女在家里料理家务,安排膳食,没有失误,这是吉利之象。
    象曰:
    “象辞”说:
    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六二爻辞之所以称吉利,是因为六二阴爻居九三阳爻之下,像妇人对男人顺从而又谦恭。
      九三:
      九三:
    家人嗃嗃,悔,厉,吉。
    贫困之家,众人嗷嗷待哺,这是愁苦的事情,但是假如能够辛勤劳作,就可以脱贫致富。
    妇子嘻嘻,终吝。
    而那些富贵之家,骄奢淫逸,妻妾儿女只知道嘻戏作乐,家道终将败落。
    象曰:
    “象辞”说:
    家人嗃嗃,未失也。
    贫困之家,而能辛勤劳作,没有失掉正派的家风。
    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富贵人家,一味嘻戏作乐,就会有失勤俭之道。
      六四:
      六四:
    富家,大吉。
    富裕而幸福的家庭,大吉大利。
    象曰:
    “象辞”说:
    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富裕而幸福的家庭大吉大利,因为六四阴爻居于九五阳爻之下,像家人和顺而各守其职。
      九五:
      九五:
    王假有家,勿恤,吉。
    君王到家庙去祭祀祖先,不要忧虑,祖先福佑家人,凡事吉利。
    象曰:
    “象辞”说:
    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君王到臣民之家,说明君臣相互爱护。
      上九:
      上九:
    有孚威如,终吉。
    君王掌握杀罚之柄,威风凛凛,权柄不移,终归吉利。
    象曰:
    “象辞”说:
    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上九爻辞讲杀罚立威,终归吉利,因为君上能够反省己身,树立威望。
      《大学》曰:“
      《大学》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德行的人,必须治理好他的国家;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管理好家政;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想管理好家政,必须先提高自己的修养;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想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必须先要有一个诚恳的态度;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想要有诚恳的态度,必须先要有知识和才智;
    致知在格物。
    想获得知识就必须去探求事物的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通过探求事物的理获得知识,有了知识就会产生诚恳的态度,有了诚恳的态度就会端正自己的心意,心意端正就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了自己的修养就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就能够治理好国家,先治理好国家就能够平定整个天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从天子到一般百姓,都要将提高自己的修养作为根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本乱而未治是不可能的,想把本来应该厚实的东西用薄的来代替,而把本来应该薄的东西用厚的来代替,都是不可能的!”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这才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这才是最高的知识和智慧。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所谓想治理好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意思是说,连家都管理不好,而想去治理国家,这是不可能的。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所以君子不出家门就教化了全国的人。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爱者所以使众也。
    这是因为在家里体现了子女要侍奉父母亲,弟弟要侍奉兄长,长辈对晚辈既要慈爱又要指使他们。
    《诗》云:“
    《诗经》说:“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美丽的桃树啊,枝叶繁茂;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妙令女子出嫁到丈夫家,使其家庭和顺。”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将家人治理的非常和谐,而后可以去教导国人。
    《诗》云:“
    《诗经》说:“
    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自己的兄弟之间非常和睦,而后就可以去教导国人了。
    《诗》云:“
    《诗经》说:“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父亲处理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是兄弟之间处理关系的榜样,推而广之,成为全国民众足以效法的榜样。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这就是治国先要能够齐家的道理。
      《孝经》曰:
      《孝经》说:
    闺门之内具礼矣乎!
    家虽小,但治理天下的方法都在其中了!
    严父,严兄。
    侍奉父亲,侍奉兄长。
    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
    对待妻子臣妾,就像对待百姓臣民一样,必须御之以道。
      昔四岳荐舜于尧,曰:“
      从前四方诸侯之长向尧推荐舜,说:“
    瞽子,父顽、母嚚、象傲。
    他是乐官瞽瞍的儿子。
    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他父亲心术不正,他的后母说话不诚实,弟弟象傲慢而不友好,但是舜能和他们和睦相处,他用孝行美德来感化他们,又加强自身修养,不流于邪恶。”
    帝曰:“
    尧帝说:“
    我其试哉!
    让我试试他吧!
    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
    我将两个女儿嫁给舜,通过两个女儿来观察舜的德行。”
    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于是尧帝命令两个女儿下到妫水的转弯处,嫁给舜。
    帝曰:“
    尧帝说:“
    钦哉!”
    严肃认真地处理政务吧!”
      《诗》称文王之德曰:“
      《诗经》称赞文王的德行说:“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周文王能以身作则,用礼法感化妻子和兄弟,近而来教化全国百姓,治理国家。”
    此皆圣人正家以正天下者也。
    这都是古代的圣人先治理好家,然后再治理国家的典范。
    降及后世,爰自卿士以至匹夫,亦有家行隆美可为人法者,今采集以为《家范》。
    到后世,上至卿士下至一般百姓,也有许多在家里遵守礼法,而且可以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的人和事,现在将这些典范事例收集起来,编成这本《家范》。
      卫石碏曰:“
      治家治家必以礼为先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卫石碏说:“
      齐晏婴曰:“
    齐国人晏婴说:“
    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君主和善,臣子谦恭;
    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
    父亲慈祥,儿子孝顺;
      夫治家莫如礼。
    丈夫温和,妻子柔顺;
    男女之别,礼之大节也,故治家者必以为先。
    婆母慈善,媳妇听话,这就叫礼。”
    《礼》:
    君主和善而又不违礼法,臣下忠君而没有二心,父亲对子女慈祥而且能够教育,子女对父母孝顺且能规劝其过错,兄长对弟弟爱护而且友善,弟弟对兄长敬重而又顺从,丈夫对妻子和气,妻子对丈夫温柔,婆母对媳妇慈祥,媳妇听命而又温婉,这一切是礼法中最规范的现象。
    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受;
    治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讲究礼法。
    嫂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

    外言不入于阃,内言不出于阃;
      男女有别,是礼之大节,所以治家者必须以礼为先。
    女子许嫁,缨。
    《礼记》规定:
    非有大故不入其门。
    男女不能在一起,不能共用衣架,不能共用毛巾和梳子,不能亲自传递和接受东西;
    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
    嫂子与小叔不能互相往来问候;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斋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其别也。
    庶母不能洗非亲生孩子的衣裳;
      又,男女非祭非丧,不相授器。
    女子订婚后,必须佩带香囊表示自己已有所归属。
    其相授,则女受以篚。
    女子出嫁后,若不是家中发生大的事情,不能回娘家。
    其无篚,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
    姊妹、堂姊妹出嫁之后再回家,兄弟不能与她们同席而坐,也不能跟她们用同一个器皿吃饭。
    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
    男女之间,不经媒人撮合,不能互通姓名而相好;
      男子入内,不啸不指;

    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另外,男女之间,如果不是遇到祭祀或举行丧礼,不能相互传递用具。
    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
    如果要相互传递,只能是男人把东西放进竹筐里递给女人,女人从竹筐里取。
    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实在没有竹筐,就需要男人先把东西放在地上,而后女人跪下去取。
    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内室女眷不能和外边的人取一口井里的水;
      又,子生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更不能在同一个炕上就寝;
    男子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
    也不能相互借东西。
    女子十年不出。
    男子如果要进入内室,不能啸叫,不能用手指指点点;
      又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逾阈。
    女子出门,一定要用东西遮蔽住脸;
      又,国君、夫人、父母在,则有归宁。
    在路上也有规矩:
    没,则使卿宁。
    男子从右边走,女子从左边走。
      鲁公父文伯之母如季氏,康子在其朝,与之言,弗应;
      另外,孩子长到七岁的时候,男女之间就不能在同一个炕席上就寝了,也不能坐在一起吃饭了。
    从之及寝门,弗应而入。
    这样是为了显示男女之间的区别。
    康子辞于朝而入见,曰:“
    男孩子长到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到外边去拜师傅学习,居宿在外边。
    肥也不得闻命,无乃罪乎?”
    女孩子即使到了十岁,也不能出去求学,永远都居住在内室里。
    曰:“

    寝门之内,妇人治其业焉,上下同之。
      另外,妇人迎送客人也不能走出门外,即便是与自己的兄弟会面,也不能迈到门槛的外边。
    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
    另外,对于公主来说,如果父皇和母后在世,那么公主出嫁之后要经常回家去看望父皇和母后;
    内朝,子将庀季氏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
    如果父皇和母后去世了,也应该派晚辈回去看望一下。
      公父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祖叔母也。
    对于一般百姓家的女子来说,如果父母亲在,则要时常回去看望父母;
    康子往焉,门而与之言,皆不逾阈。
    如果父母去世了,也要派晚辈回去看望娘家人。
    仲尼闻之,以为别于男女之礼矣。

      汉万石君石奋,无文学,恭谨,举无与比。
      鲁公父文伯的母亲是康子的从祖叔母,她到季氏那里造访的时候,康子正在朝中。
    奋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
    康子和她说话,她不答应。
    于是景帝曰:“
    康子跟着她来到内室的门口,她仍然不和康子搭话,只顾自己进入里边。
    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
    康子觉得很奇怪,退朝后赶忙去拜见从祖叔母,说:“
    故号备为万石君。
    适才我没有听到您的吩咐,莫非我有什么地方做错了吗?”
    孝景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
    从祖叔母回答道:“
    子孙有过失,不诮让,为便坐,对案不食。
    在内室里边,是妇女们的事,上下都是这样。
    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
    在内,你要履行国君交给你的公务;
    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必冠,申申如也。
    在内,你又要处理季氏家里的事务。
    僮仆欣欣如也,唯谨。
    这些皆不是我所能够过问的。”
    其执丧,哀戚甚。

    子孙遵教,亦如之。
      公父文伯的母亲是季康子的从祖叔母。
    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康子去看望她,她总是打开门和康子说话,从不迈出门限一步。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
    孔子听说后,认为他们是认真遵守了男女有别的礼仪。
    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
      谦恭治家,尊贵集门
    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裙厕牏,身自浣洒,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之,以为常。
      汉朝的万石君石奋没有文化,但是他为人谦恭、谨慎,周围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
    万石君徙居陵里。
    石奋的大儿子石建、二儿子石甲、三儿子石乙、四儿子石庆,都因为温顺孝悌、为人谨慎而官至两千石。
    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
    于是汉景帝感叹道:“
    万石君闻之,不食。
    石奋和他的四个儿子都是两千石,作为人臣的尊贵和荣宠竟然都集中在了他一个人门上。”
    庆恐,肉袒谢罪,不许。
    所以将石奋称为“万石君”。
    举宗及兄建肉袒。
    孝景帝末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的俸禄告老还乡。
    万石君让曰:“
    他的子孙们当的都是小官,回家去拜见万石君的时候,万石君总要穿上朝服来会见他们,而且从不叫他们的名字。
    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自如,固当!”
    如果子孙们犯了错误,万石君从不责备他们,只是坐在侧面的座位上,吃饭的时候对着桌子不吃饭。
    乃谢罢庆。
    这样子孙就相互责备各自所犯的过失,然后求年岁大的人前去说情。
    庆及诸子入里门,趋至家,万石君元朔五年卒。
    子孙们跟在后边袒胸露背以表谢罪,立誓要改正错误。
    建哭泣哀思,杖乃能行。
    万石君这才同意原谅他们。
    岁余,建亦死。
    那些已经成年的子孙们经常在万石君身边侍立,即便是休闲时也要戴着帽子,表现出舒和的气氛。
    诸子孙咸孝,然建最甚。
    家中的童子、仆人都是毕恭毕敬,欣然从命的样子。
      樊重,字君云。
      万石君操办丧事的时候,非常地哀痛悲伤。
    世善农稼,好货殖。
    他的子孙们也都听从他的教导,也和他表现得一个样。
    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万石君的家以孝顺和谦恭闻名于郡国,就连齐、鲁地区的一些儒者,也都自认为比不上。
    其营经产业,物无所弃;
    汉武帝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为写文章得罪了皇太后,皇太后就认为读书人知识虽然多,但是品质很差。
    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而万石君家却因为默默地躬行礼法,为皇太后所称道,于是长子石建被提拔为郎中令,小儿子石庆被提拔为内史。
    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乃至开广田土三百余顷。
    石建已经老得头发都白了,可万石君却非常健康,没有一点病痛。
    其所起庐舍,皆重堂高阁,陂渠灌注。
    石建非常孝顺,他每隔五天就回家去看望父亲。
    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
    进入父亲的房间,小声向佣人打听父亲的身体情况,还亲自为父亲清洗内衣和便盆,洗干净就悄悄交给佣人,不敢让父亲万石君知道。
    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石建这样做已经成了习惯。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后来万石君迁徙到陵里居住。
    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
    有一次,小儿子内史石庆喝醉了酒回来,已经进入了外门,还没有下车。
    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
    万石君知道了这件事后,就又不吃饭,石庆非常害怕,袒胸露背向父亲请罪,万石君仍不原谅他。
    县中称美,推为三老。
    全宗族的人以及石庆的哥哥石建,都袒露胸背前来求告,万石君责备道:“
    年八十余终,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
    内史是身份显贵之人,进入里弄,连里中年岁大的人都要回避。
    债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
    可内史却一点礼法都不懂,坐在车上丝毫反应都没有。
    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这当然要受到惩罚。”
      南阳冯良,志行高洁,遇妻子如君臣。
    从此之后,石庆和其他几个哥哥一进入里门,就快步走进家。
      宋侍中谢弘微从叔混以刘毅党见诛,混妻晋阳公主改造琅邪王练。
      万石君于元朔五年去世。
      公主虽执意不行,而诏与谢氏离绝。
    过了一年,石建也去世了。
    公主以混家委之弘微。
    万石君的子孙们一个个都很孝顺,但是做得最好的要数石建。
    混仍世宰相,一门两封,田业十余处,童役千人,唯有二女,年并数岁。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
      勤俭致富,仗义疏财
    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薄。
      樊重,字君云。
    宋武受命,晋阳公主降封东乡君,节义可嘉,听还谢氏。
    他家世世代代都很擅长耕种庄稼,并且喜欢做生意。
    自混亡至是九年,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不异平日。

    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樊重性情温和厚道,做事情很讲究法度。
    东乡叹曰:“
    他们家三代没有分家,财物共有,但子孙都相互礼敬,家里常常像官府一样讲究礼仪。
    仆射生平重此一子,可谓知人,仆射为不亡矣。”
    樊重经营家里的产业,非常得法,一点损失浪费都没有;
    中外亲姻、里党、故旧,见东乡之归者,入门莫不叹息,或为流涕,感弘微之义也。
    他使用仆人、佣工,能够人尽其用。
    弘微性严正,举止必修礼度,婢仆之前不妄言笑,由是尊卑大小,敬之若神。
    所以家里能够上下同心戮力,财产和利润每年都成倍增长。
    及东乡君薨,遗财千万,园宅十余所,及会稽、吴兴、琅邪诸处。
    以至于后来拥有田地三百余顷。
    太傅安、司空琰时事业,奴僮犹数百人。
    樊重家所建造的房舍都是层楼高阁,四周有陂渠灌注。
    公私或谓:
    樊重家还养鱼、养牲畜,乡里有穷困紧急的人向他家求助,樊重一般都满足他们。
    室内资财,宜归二女;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田宅僮仆应属弘微。

    弘微一物不取,自以私禄营葬。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
    混女夫殷睿素好摴蒱,闻弘微不取财物,乃滥夺其妻妹及伯母两姑之分,以还戏责。
    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
    内人皆化。
    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
    弘微之让,一无所争。
    樊重的钱财积累至成千上万,他便经常周济本家同族,施惠于乡里。
    弘微舅子领军将军刘湛谓弘微曰:“
    樊重的外孙何氏,兄弟之间为一些财产而争斗,樊重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索性送给他们两顷田地,来解决他们兄弟之间相互愤恨,相互诉讼。
    天下事宜有裁衷,卿此不问,何以居官?”
    本县的人都称道樊重的行为和品德,将他推为三老。
    弘微笑而不答。

    或有讥以谢氏累世财产充殷,君一朝弃掷,譬弃物江海,以为廉耳?
      樊重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他平素所借给别人的钱财多达数百万,他在遗嘱中安顿子女们将那些有关借贷的文书契约全部烧掉。
    弘微曰:“
    向他借贷的那些人听说后都感到很惭愧,争先恐后地前去偿还。
    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樊重的孩子们都谨遵父亲的遗嘱,一概不接受。
    今内人尚能无言,岂可道之使争!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南阳的冯良,品行高洁,他把自己和妻子的关系处理的如同君臣关系一样,十分讲究礼仪和规矩。
      刘君良,瀛州乐寿人,累世同居,兄弟至四从,皆如同气。
      宋代侍中谢弘微的从叔谢混因为受刘毅一党的牵连,被处以死刑。
    尺布斗粟,相与共之。

    隋末,天下大饥,盗贼群起,君良妻欲其异居,乃密取庭树鸟雏交置巢中,于是群鸟大相与斗,举家怪之。
      谢混的妻子晋阳公主改嫁琅邪王练。
    妻乃说君良,曰:“
    公主虽然执意不肯离去,但皇上下诏要她离开谢家,并与谢家断绝关系。
    今天下大乱,争斗之秋,群鸟尚不能聚居,而况人乎?”
    公主只好将谢混家的事情委托给谢弘微。
    君良以为然,遂相与析居。
    谢混是当世宰相,一门两封,家里拥有田业十多处,童仆杂役上千人,惟独有两个女孩子,年纪都才几岁。
    月余,君良乃知其谋,夜揽妻发,骂曰:“
    谢弘微经营谢混家的生意和产业如同给公家办事一样秉公执法,即使是一分钱、一尺帛,进出都有帐目。
    破家贼,乃汝耶!”
    宋武帝登基后,晋阳公主被降封为东乡君,因为她颇守大节义理,受到人们的称赞,因此朝廷允许她再重新回到谢家。
    悉召兄弟,哭而告之,立逐其妻,复聚居如初。

    乡里依之,以避盗贼,号曰义成堡。
      从谢混死到现在已有九年,但谢家的房宇仍然修整一新,仓库里的粮食放得满满的,家里的佣人杂役仍像以前一样多,而且耕种、开垦的田地比过去都多。
    宅有六院,共一厨。
    东乡君感叹地说:“
    子弟数十人,皆以礼法,贞观六年,诏旌表其门。
    仆射平生很看重弘微,他可以称得上了解人啊,仆射虽死,但香火不灭。”
      张公艺,郓州寿张人,九世同居,北齐、隋、唐,皆旌表其门。
    大家都在感叹谢弘微的仁义。
    麟德中,高宗封泰山,过寿张,幸其宅,召见公艺,问所以能睦族之道。

      公艺请纸笔以对,乃书“忍”字百余以进。
    他在奴婢仆人的面前不随便说笑,因此家里从上到下都对他非常尊敬。
    其意以为宗族所以不协,由尊长衣食,或者不均;
    东乡君去世之后,留下的财产成千上万,另有庄园、宅第十余所,遍布会稽、吴兴、琅邪等地。
    卑幼礼节,或有不备。
    到太傅安、司空琰的时候,谢混家经营产业的奴仆童役仍然有数百人之多。
    更相责望,遂成乖争。
    当时社会上有舆论认为,谢混家的财产,室内的钱财应归谢混的两个女儿所有,其余的田宅童仆应当属于弘微。
    苟能相与忍之,则常睦雍矣。
    然而,谢弘微连一件东西都没有拿,连给东乡君举行葬礼的开销都是用自己的俸禄支付的。
      唐河东节度使柳公绰,在公卿间最名。
    家里的人都忍让他,谢弘微更是一无所争。
    有家法,中门东有小斋,自非朝谒之日,每平旦辄出,至小斋,诸子仲郢等皆束带。
    弘微的妻弟领军将军刘湛对谢弘微说:“
    晨省于中门之北。
    天下的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裁决,你连这件不公平的家事都不去过问,又怎么可以去做官呢?”
    公绰决公私事,接宾客,与弟公权及群从弟再食,自旦至暮,不离小斋。
    谢弘微却只笑不答。
    烛至,则以次命子弟一人执经史立烛前,躬读一过毕,乃讲议居官治家之法。
    有的人讽刺谢弘微说,谢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财产非常多,可是却在一时间就全部抛弃了,就好象扔到了大海里一样,但谢弘微竟然还以为这样做是廉洁呢,岂不是傻瓜!
    或论文,或听琴,至人定钟,然后归寝,诸子复昏定于中门之北。
    但谢弘微却说:“
    凡二十余年,未尝一日变易。
    亲戚之间争夺财产,是最让人瞧不起的,现在连家里的女人们都能够不说话,我怎么可以引导他们去争斗呢?
    其遇饥岁,则诸子皆蔬食,曰:“
    眼下财产或多或少,但还不至于匮乏,等到死了之后,又怎么能分得清财产是谁的呢?”
    昔吾兄弟侍先君为丹州刺史,以学业未成不听食肉,吾不敢忘也。”

      姑姊妹侄有孤嫠者,虽疏远,必为择婿嫁之,皆用刻木妆奁,缬文绢为资装。
      刘君良,瀛州乐寿人。
    常言,必待资装丰备,何如嫁不失时。
    他们家好几代都同在一个大家庭中居住,即使是四从的兄弟,也和同胞兄弟一样亲密和气。
    及公绰卒,仲郢一遵其法。
    哪怕是一尺布,一斗米,大家都是共同享有。
    国朝公卿能守先法久而不衰者,唯故李相昉家。
    隋朝末年,天下发生了大的饥荒,强盗贼寇非常多,刘君良的妻子想要自己分开居住,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将庭院里一棵树上的两个小鸟调换鸟巢放置。
    子孙数世二百余口,犹同居共爨。
    这样一来,两窝鸟就打了起来。
    田园邸舍所收及有官者俸禄,皆聚之一库,计口日给饼饭,婚姻丧葬所费皆有常数。
    刘君良一家人都觉得很奇怪,刘君良的妻子于是对丈夫说:“
    分命子弟掌其事,其规模大抵出于翰林学士宗谔所制也。
    现在天下大乱,到处都在争斗,连鸟都不能在一起安居,更何况人呢?”
      夫人爪之利,不及虎豹;
    过了一个多月,刘君良明白了妻子原先的计谋,便在晚上揪住妻子的头发骂道:“
    膂力之强,不及熊罴;
    破家贼就是你!”
    奔走之疾,不及麋鹿;
    他把兄弟们都招呼来,哭泣着把分家的真实原因告诉了大家,立刻将他的妻子休回家,众兄弟又向开始那样聚居在一起。
    飞飏之高,不及燕雀。
    乡里的人都依靠他们,以防备盗贼。
    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
    刘君良的大家庭被称做“义成堡”。
    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
    他们的住宅共有六个院落,但只有一个厨房。
    人知爱其父,则知爱其兄弟矣;
    刘君良的子侄辈合起来有数十人之多,但都能以礼相待。
    爱其祖,则知爱其宗族矣。
    贞观六年,唐太宗颁布昭令,旌表刘家。
    如枝叶之附于根干,手足之系于身首,不可离也。

    岂徒使其粲然条理以为荣观哉!
      家庭和睦之道:
    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
    忍忍忍
      吐谷浑阿豺有子二十人,病且死,谓曰:“
    麟德年间,唐高宗到泰山封禅,经过寿张时,驾临张公艺家。
    汝等各奉吾一支箭,将玩之。”
    高宗召见张公艺,问他家能够和睦相处的方法。
    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
    张公艺拿来纸笔,在纸上写了一百多个“忍”字进呈给高宗皇帝。
    汝取一支箭折之。”
    他的意思是说,有的家族之所以不能和睦协调地相处,或者是因为家长分派衣食不公平,或者是因为上下尊卑的礼节有疏漏,这样,家庭内部互相责备,产生怨恨,便形成了矛盾和争斗。
    慕利延折之。
    倘若家人都能够互相忍让,那么家族成员就能和睦相处了,整个家族也能长盛不衰。
    又曰:“

    汝取十九支箭折之。”
      礼乐教子诗书传家
    慕利延不能折。
      唐朝河东节度使柳公绰在公卿士大夫间最为知名。
    阿豺曰:“
    他家家法很严。
    汝曹知否?

    单者易折,众者难摧。
      中门的东边有个小书斋,只要不是朝见皇帝的日子,他每天清晨准时到小斋去,仲郢等子女都整装束带地站在中门之北向他问早安。
    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柳公绰从早到晚不管是处理公事还是私事,以及接待宾客、和弟弟公权及堂弟们进食就餐,从早晨到晚上都不离开小书斋。
    言终而死。
    掌灯以后,就依次叫子弟们捧着经史之书站在灯前,亲自朗读一遍,然后开始讲解做官治家的方法。
    彼戎狄也,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
    公绰或谈论文章,或聆听弹琴,直到深夜方才回到卧室睡觉,这时子女们又站在中门之北向他道晚安。
    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
    这样坚持了二十多年,从未改变过。
    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
    如果遇到饥荒年月,子女们就以蔬菜为食,公绰对他们说:“
    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
    先前我们兄弟侍奉父亲丹州刺史,因为学业未成,不让吃肉,我至今也不敢忘记。”
    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
    堂姊妹中若有丧夫守寡的,即使是关系非常疏远的,公绰也要为她们选择夫婿,准备嫁妆,那些嫁妆都是木刻镜匣以及染花的丝织品。
    如是则其身安若泰山,寿如箕翼,他人安得而侮之哉!
    公绰还常常说:
    故自古圣贤,未有不先亲其九族,然后能施及他人者也。
    与其一定要等待嫁妆丰厚完备,还不如及时出嫁。
    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
    等到公绰去世后,儿子仲郢完全遵守家法,按父亲的做法治家。
    殊不知身既孤,人斯戕之矣,于利何有哉?

    昔周厉王弃其九族,诗人刺之曰:“
      在当朝的公卿之中,能够坚持遵守古代礼法的,只有太宗时的宰相李昉。
    怀德惟宁,宗子惟城;
    他家好几代的子孙约有二百多口,但仍然没有分家,还在一起吃饭。
    毋俾城坏,毋独斯畏;
    家里田园房产的所有收入,以及家里做官者的俸禄,都交回家里统一管理。
    苟为独居,斯可畏矣。”
    平时按人口分配饭食,婚嫁丧葬的开支都有规定。
      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
    李家大家庭的规模大概已超过了翰林学士宗谔家的规模。
    不可。

    公族,公室之枝叶也。
      单箭易折,众箭难断
    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
      人的爪牙再锋利,也比不上虎豹;
    葛藟犹能庇其根本,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
    力量再强大,也比不上熊罴;
      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君。
    飞得再高,也不及燕雀。
    其图之,亲之以德,皆股肱也。
    如果不是靠大家的力量来抵御外患,就会被其他动物吞食。
    谁敢携贰!
    因此贤德之人教给人们礼法,告诉人们父子兄弟应该相亲相爱。
    若之何去之?”
    一个人如果爱戴他的父亲,就同样会爱他的兄弟;
    昭公不听,果及于乱。
    热爱他的祖宗,就同样会爱他的宗族。
      华亥欲代其兄合比为右师,谮于平公而逐之。
    哪里只是为了壮观和秩序井然以达到表面上的荣耀呢?
    左师曰:“
    实在是希望互相保护,抵御外敌啊。
    汝亥也,必亡。
    吐谷浑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他患病快死的时候对儿子们说:“
    汝丧而宗室,于人何有?
    你们各拿一支箭给我,我要玩个游戏。”
    人亦于汝何有?”
    一会儿对弟弟慕利延说:“
    既而,华亥果亡。
    你拿一支箭来折断它。”
      孔子曰:“
    你去拿十九支箭来,将其折断。”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慕利延却不能折断。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这时阿豺对儿子们说:“
    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
    你们知道吗?
    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故欲爱其身而弃其宗族,乌在其能爱身也?”
      一支箭很容易折断,众多的箭在一起,就难以折断,只要你们戮力同心,国家就可以稳固。”
      孔子曰:“
    阿豺是戎狄之人,尚且知道宗族互相保护才能够强大的道理,何况我们是中原内地的人呢?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善为家者,尽其所有而均之,虽粝食不饱,敝衣不完,人无怨矣。
      古代的贤德之人知道仅仅自己本宗族的人力量太单薄,所以又用甥舅关系、婚姻关系来做为辅助。
    夫怨之所生,生于自私及有厚薄也。
    即便如此,仍觉得不够,所以又爱护和抚育百姓,让百姓来做为自己的护卫。
      汉世谚曰:“
    爱护天下的民众,就等于是在爱护自己的亲戚。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
    如果能这样,那么自己就会安如泰山,永无危殆。
    言尺布可缝而共衣,斗粟可舂而共食。
    别人怎么能够侵犯、侮辱你呢!
    讥文帝以天下之富,不能容其弟也。
    所以,自古以来的圣贤之人,都是先和睦自己的本族远亲,然后再去保护天下的百姓。
      梁中书侍郎裴子野,家贫,妻子常苦饥寒。
    却不知道你一旦孤立无援,别人就会来戕害你,最终能得到什么利益呢?
    中表贫乏者,皆收养之。
    从前,周厉王抛弃九族,当时的人们写诗来讽刺他:“
      时逢水旱,以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曾无厌色。
    不要损坏自己的护卫啊,不要独任其力。
多音字参考列表
    [風](读音:fèng,fěng,fēng,fàng)
    [明](读音:míng)
    [儀](读音:yí)
    [採,采 ](读音:cài,cǎi )
    [裳](读音:shɑng,cháng)
    [祭](读音:jì,zhài)
    宿[宿](读音:sù,xiù,xiǔ)
    [冇](读音:méi,mò)
    [甲](读音:jiá,xiá)
    便[便](读音:biàn,pián)
    [勝,胜](读音:shèng,shēng)
    [冠](读音:guàn,guān)
    [洗](读音:xǐ,xiǎn)
    [車](读音:chē,jū)
    [罷](读音:bɑ,bà,pí,bǐ,bǎi)
    [上](读音:shàng,shǎng)
    [畜](读音:xù,chù)
    [種,种](读音:zhǒng,zhòng,chóng)
    [解](读音:jiè,jiě,xiè)
    [稱](读音:chèn,chèng,chēng)
    [假](读音:xiá,jiǎ,jià)
    [令](读音:líng,lìng,lǐng)
    [削](读音:xiāo,xuē)
    [南](读音:nā,nán)
    [行](读音:háng,hàng,héng,xíng)
    [降](读音:jiàng,xiáng,lóng)
    [辟,闢](读音:pì,bì)
    [重](读音:chóng,zhòng)
    [射](读音:shè,yì,yè)
    [莫 ](读音:mò,mù,mì )
    [正](读音:zhèng,zhēng)
    [遺](读音:wèi,yí,​suí)
    [萬](读音:mò,wàn)
    [會](读音:huì,kuài,)
    [興](读音:xìng,xīng)
    [邪](读音:xié,yé,yá,yú,xú)
    [處](读音:chú,chù)
    [空](读音:kòng,kǒng,kōng,)
    [](读音:yìng,yīng)
    [屬](读音:shǔ,zhǔ)
    [混](读音:hún,hǔn,hùn,gǔn,kūn)
    [女](读音:nǚ,rǔ,nǜ)
    [好](读音:hào,hǎo)
    [伯](读音:bà,bǎi,bó,mò,pò)
    [還](读音:hái,huán,xuán)
    [戲](读音:hū,huī,xì,suō,xī)
    [殷](读音:yān,yīn)
    [甚](读音:shén,shèn)
    [內](读音:nà,nèi,ruì)
    [少 ](读音:shǎo,shào )
    [耶](读音:yé,yē,xié)
    [鄉](读音:xiāng,xiàng,xiǎng)
    [六](读音:liù,lù)
    [隋](读音:suí,duò,tuǒ)
    [見](读音:jiàn,xiàn)
    [請](读音:qǐng,qìng,qīng)
    [長 ](读音:cháng,zhǎng, )
    [節](读音:jié,jiē)
    [度](读音:dù,duó)
    [間](读音:jiàn,jiān,xián)
    [省](读音:shěng,xǐng)
    [與 ](读音:yú,yù,yǔ, )
    [從](读音:cóng,zòng)
    [讀](读音:dòu,dú)
    [過](读音:guò,guō)
    [歸](读音:guī,kuì)
    [卒 ](读音:cù,zú, )
    [朝](读音:cháo,zhāo)
    [捨,舍](读音:shè,shě)
    [給](读音:gěi,jǐ)
    [數](读音:shù,shǔ)
    [模](读音:mó,mú)
    [大](读音:dà,dài,dài)
    [奔 ](读音:bèn,bēn,fèn )
    [燕](读音:yàn,yān)
    [教](读音:jiào,jiāo)
    [幹,干,乾](读音:gàn,gān)
    [係,係,繫](读音:jì,xì,)
    [豈](读音:qǐ,kǎi)
    [觀](读音:guàn,guān)
    [穀,谷](读音:gǔ,yù,lù)
    [且](读音:jū,qiě,zǔ,cú)
    [吾](读音:wú,yù)
    [取 ](读音:qǔ,qū )
    [單](读音:shàn,dān,chán)
    [摺,折](读音:shé,zhé,zhē)
    [難](读音:nán,nàn,nuó)
    [相](读音:xiàng,xiāng)
    [強](读音:qiǎng,qiáng,jiàng)
    [知](读音:zhī,zhì)
    [厲](读音:lì,lài)
    [王 ](读音:wáng,wàng, )
    [甯](读音:níng,nìng,zhù)
    [將](读音:jiàng,jiāng,qiāng)
    [樂](读音:lè,yuè,)
    [誰](读音:shéi,shuí)
    [若](读音:rě,ruò)
    [去](读音:qù,jǔ,qū)
    [喪](读音:sàng,sāng)
    [何](读音:hé,hè,hē)
    [華](读音:huá,huà,huā)
    [和](读音:huò,huó,hú,hè,hé)
    [夫](读音:fú,fū)
    [於,于](读音:yú,xū,yū)
    [有](读音:yòu,yǒu)
    [一](读音:yī)
    [縫](读音:féng,fèng)
    [衣](读音:yī,yì)
    [鬥,斗 ](读音:dòu,dǒu, )
    [可](读音:kè,kě)
    [食](读音:sì,shí,yì)
    [不](读音:bù,fǒu,pǐ)
    [能](读音:néng,nài)
    [其](读音:jī,qí)
    [家,傢](读音:gū,jiā,jie)
    [中](读音:zhòng,zhōng)
    [石](读音:dàn,shí)
    [為](读音:wéi,wèi)
    [薄](读音:bò,bó,báo)
    [同 ](读音:tóng,tòng, )
    [得](读音:de,dé,děi)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司马光作品推荐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