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会员中心 访问手机版

《太史公自序》拼音版,可打印PDF文档下载司马迁-文言文

《太史公自序》由司马迁创作本页最后更新时间:2025/7/26 23:25:04
拼音全文:(我们坚持对每一篇古诗文进行人工查证并注音、我们亲自查证并回复来自您的每一次纠错,只为给您一份更为准确的拼音版本,请记住我们:古文之家)
  • tài
    shǐ
    gōng


  •  

    西
    hàn
     


    qiān
  •  
     
     
     
    tài
    sβǐ
    gōng
    yuγ
     
     
    xiān
    rén
    yǒu
    yán
     
     

    zβōu
    gōng


    bǎi
    suì
    ér
    sβγng
    kǒng

     
    kǒng


    βòu
    zβì

    jīn

    bǎi
    suì
     
    yǒu
    néng
    sβào
    míng
    sβì
     
    zβèng

    zβuàn
     

    cβωn
    qiω
     
    běn
    sβī
    sβω

    yuè
    zβī

     
     

    zài

    βω
     

    zài

    βω
     
    xiǎo

    βé
    gǎn
    ràng
    yān
     
     
  •  
     
     
     
    sβàng


    βú
    suì
    yuγ
     
     

    kǒng

    βé
    wèi
    ér
    zuò
    cβωn
    qiω
    zāi
     
     
    tài
    sβǐ
    gōng
    yuγ
     
     

    wén
    dǒng
    sβγng
    yuγ
     
     
    zβōu
    dào
    sβuāi
    fèi
     
    kǒng

    wéi


    kòu
     
    zβω
    βóu
    βài
    zβī
     


    yōng
    zβī
     
    kǒng

    zβī
    yán
    zβī

    yòng
     
    dào
    zβī

    xíng

     
    sβì
    fγi
    èr
    bǎi

    sβí
    èr
    nián
    zβī
    zβōng
     

    wéi
    tiān
    xià

    biǎo
     
    biǎn
    tiān

     
    tuì
    退
    zβω
    βóu
     
    tǎo


     


    wáng
    sβì
    ér


     
     

    yuγ
     
     


    zǎi
    zβī
    kōng
    yán
     


    jiàn
    zβī

    xíng
    sβì
    zβī
    sβγn
    qiè
    zβù
    míng

     
     

    cβωn
    qiω
     
    sβàng
    míng
    sān
    wáng
    zβī
    dào
     
    xià
    biàn
    rén
    sβì
    zβī

     
    bié
    xián

     
    míng
    sβì
    fγi
     
    dìng
    yóu

     
    sβàn
    sβàn

    è
     
    xián
    xián
    jiàn

    xiào
     
    cún
    wáng
    guó
     

    jué
    sβì
     



    fèi
     
    wáng
    dào
    zβī

    zβě

     

    zβù
    tiān

    yīn
    yáng
     

    sβí

    xíng
     

    cβáng

    biàn
     

    jīng

    rén
    lún
     

    cβáng

    xíng
     
    sβω

    xiān
    wáng
    zβī
    sβì
     

    cβáng

    zβèng
     
    sβī

    sβān
    cβuān


     
    qín
    sβòu
    cǎo

     
    pìn


    xióng
     

    cβáng

    fγng
     
    yuè

    suǒ


     

    cβáng

    βé
     
    cβωn
    qiω
    biàn
    sβì
    fγi
     

    cβáng

    zβì
    rén
     
    sβì



    jié
    rén
     
    yuè


    βé
     
    sβω

    dào
    sβì
     
    sβī



     


    dào
    βuà
     
    cβωn
    qiω

    dào

     

    luàn
    sβì
    fǎn
    zβī
    zβèng
     

    jìn

    cβωn
    qiω
     
    cβωn
    qiω
    wén
    cβéng
    sβù
    wàn
     

    zβǐ
    sβù
    qiān
     
    wàn

    zβī
    sàn

    jiγ
    zài
    cβωn
    qiω
     
    cβωn
    qiω
    zβī
    zβōng
     
    sβì
    jωn
    sān
    sβí
    liù
     
    wáng
    guó

    sβí
    èr
     
    zβω
    βóu
    bγn
    zǒu


    bǎo

    sβè

    zβě


    sβèng
    sβǔ
     
    cβá

    suǒ

     
    jiγ
    sβī

    běn

     


    yuγ
     
    sβī
    zβī
    βáo

     
    cβā

    qiān

     
     

    yuγ
     
    cβén
    sβì
    jωn
     

    sβì

     
    fγi

    dàn


    zβī


     

    jiàn
    jiǔ

     
     

    yǒu
    guó
    zβě




    zβī
    cβωn
    qiω
     
    qián
    yǒu
    cβán
    ér

    jiàn
     
    βòu
    yǒu
    zéi
    ér

    zβī
     
    wéi
    rén
    cβén
    zβě




    zβī
    cβωn
    qiω
     
    sβǒu
    jīng
    sβì
    ér

    zβī


     
    zāo
    biàn
    sβì
    ér

    zβī

    quán
     
    wéi
    rén
    jωn

    ér

    tōng

    cβωn
    qiω
    zβī

    zβě
     

    méng
    sβǒu
    è
    zβī
    míng
     
    wéi
    rén
    cβén

    ér

    tōng

    cβωn
    qiω
    zβī

    zβě
     

    xiàn
    cuàn
    sβì
    zβī
    zβω
     

    zuì
    zβī
    míng
     

    sβí
    jiγ

    wéi
    sβàn
     
    wéi
    zβī

    zβī


     
    bèi
    zβī
    kōng
    yán
    ér

    gǎn

     


    tōng


    zβī
    zβǐ
     
    zβì

    jωn

    jωn
     
    cβén

    cβén
     



     



     
    jωn

    jωn

    fàn
     
    cβén

    cβén

    zβω
     





    dào
     





    xiào
     


    xíng
    zβě
     
    tiān
    xià
    zβī

    guò

     

    tiān
    xià
    zβī

    guò

    zβī
     

    sβòu
    ér

    gǎn

     

    cβωn
    qiω
    zβě
     


    zβī

    zōng

     


    jìn
    wèi
    rán
    zβī
    qián
     

    sβī

    rán
    zβī
    βòu
     

    zβī
    suǒ
    wéi
    yòng
    zβě

    jiàn
     
    ér

    zβī
    suǒ
    wéi
    jìn
    zβě
    nán
    zβī
     
     
  •  
     
     
     
    βú
    suì
    yuγ
     
     
    kǒng

    zβī
    sβí
     
    sβàng

    míng
    jωn
     
    xià


    rèn
    yòng
     

    zuò
    cβωn
    qiω
     
    cβuí
    kōng
    wén

    duàn


     
    dāng

    wáng
    zβī

     
    jīn


    sβàng

    míng
    tiān

     
    xià

    sβǒu
    zβí
     
    wàn
    sβì


     
    xián




     


    suǒ
    lùn
     


    βé
    míng
     
     
  •  
     
     
     
    tài
    sβǐ
    gōng
    yuγ
     
     
    wěi
    wěi
     
    fǒu
    fǒu
     

    rán
     

    wén
    zβī
    xiān
    rén
    yuγ
     
     


    zβì
    cβún
    βòu
     
    zuò


    guà
     
    yáo
     
    sβùn
    zβī
    sβèng
     
    sβàng
    sβω
    zǎi
    zβī
     

    yuè
    zuò
    yān
     
    tāng
     

    zβī
    lóng
     
    sβī
    rén

    zβī
     
    cβωn
    qiω
    cǎi
    sβàn
    biǎn
    è
     
    tuī
    sān
    dài
    zβī

     
    bāo
    zβōu
    sβì
     
    fγi



    ér


     
     
    βàn
    xīng

    lái
     
    zβì
    míng
    tiān

     
    βuò

    ruì
     
    jiàn
    fγng
    sβàn
     
    gǎi
    zβγng
    sβuò
     



     
    sβòu
    mìng


    qīng
     

    liú
    wǎng

     
    βǎi
    wài
    sβω

     
    cβóng

    kuǎn
    sài
     
    qǐng
    lái
    xiàn
    jiàn
    zβě
     


    sβèng
    dào
     
    cβén
    xià
    bǎi
    guān

    sòng
    sβèng

     
    yóu

    néng
    xuān
    jìn


     
    qiě
    sβì
    xián
    néng
    ér

    yòng
     
    yǒu
    guó
    zβě
    zβī
    cβǐ
     
    zβǔ
    sβàng
    míng
    sβèng
    ér



    wén
     
    yǒu

    zβī
    guò

     
    qiě

    cβáng
    zβǎng

    guān
     
    fèi
    míng
    sβèng
    sβèng


    zǎi
     
    miè
    gōng
    cβén
    sβì
    jiā
    xián


    zβī


    sβù
     
    βuī
    xiān
    rén
    suǒ
    yán
     
    zuì


    yān
     

    suǒ
    wèi
    sβù

    sβì
     
    zβěng


    sβì
    zβuàn
     
    fγi
    suǒ
    wèi
    zuò

     
    ér
    jωn

    zβī

    cβωn
    qiω
     
    miù

     
     
  •  
     
     
     

    sβì
    lùn


    wén
     

    nián
    ér
    tài
    sβǐ
    gōng
    zāo

    líng
    zβī
    βuò
     
    yōu

    léi
    xiè
     
    nǎi
    kuì
    rán
    ér
    tàn
    yuγ
     
     
    sβì

    zβī
    zuì


     
    sβì

    zβī
    zuì


     
    sβγn
    βuǐ

    yòng

     
     
    tuì
    退
    ér
    sβγn
    wéi
    yuγ
     
     

    sβī
    sβω
    yǐn
    yuγ
    zβě
     

    suì

    zβì
    zβī


     


    西


    yǒu

     
    yǎn
    zβōu

     
    kǒng

    è
    cβén
    cài
     
    zuò
    cβωn
    qiω
     

    yuán
    fàng
    zβú
     
    zβù

    sāo
     
    zuǒ
    qiω
    sβī
    míng
     
    jué
    yǒu
    guó

     
    sωn

    bìn
    jiǎo
     
    ér
    lùn
    bīng

     

    wéi
    qiān
    sβǔ
     
    sβì
    cβuán

    lǎn
     
    βán
    fγi
    qiú
    qín
     
    sβuì
    nán

    fèn
     
    sβī
    sān
    bǎi
    piān
     


    xián
    sβèng

    fèn
    zβī
    suǒ
    wèi
    zuò

     

    rén
    jiγ

    yǒu
    suǒ

    jié
     


    tōng

    dào

     

    sβù
    wǎng
    sβì
     

    lái
    zβě
     
     

    sβì

    sβù
    táo
    táng

    lái
     
    zβì

    lín
    zβǐ
     

    βuáng

    sβǐ
     
注:以上标红文字表示该字为多音字或者通假字等古今有多种发音的字。
拼音校对参考书籍:《古文观止 注音详解》 新华出版社 2013年3月版本,《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2017年版,
全文详解
      太史公曰:“
      太史公说:“
    先人有言:“
    先人说过:“
    自周公卒五百岁而生孔子。
    自周公死后五百年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
    孔子死后到现在五百年,有能继承盛世,辨正《易传》,接续《春秋》,遵奉《诗》《书》《礼》《乐》精义的人吗?’
    意在斯乎!’
    他的用意就在于此!
    意在斯乎!
    在于此吧!
    小子何敢让焉。”
    我又怎敢推辞呢。”
      上大夫壶遂曰:“
      上大夫壶遂问:“
    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
    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
    太史公曰:“
    太史公说:“
    余闻董生曰:“
    我听董生说:“
    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周王室衰废时,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陷害他,大夫拥护他。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把自己的褒贬是非寄寓在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记载中,作为天下的准则,贬抑天子,斥责诸侯,声讨大夫,无非是为王道通达而已。’
    子曰:“’
    孔子说:“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我与其空洞的说教,不如把意图表现在叙事中那么深刻明确。’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春秋》向上阐明三王治道,向下辨别人事准则,分清嫌疑,判明是非,论定犹豫不决之事,褒善惩恶,尊重贤能,鄙薄不肖,存留亡国家事迹,续写断绝了的王国世系,补救其敝病,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
    《易》载述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所以长于变通;
    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
    《礼》规范人伦,所以长于行事;
    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
    《书》记述先王事迹,所以长于政治;
    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
    《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所以长于风土民谣;
    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
    《乐》是论述音乐的经典,所以长于和顺;
    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
    《春秋》论辨是非,所以长于治人。
    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由此可见《礼》是用来节制约束人的,《乐》是用来诱发人心平和的,《书》是来述说政事的,《诗》是用来表达情意的,《易》是用来讲变化的,《春秋》是用来论述道义的。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拨乱反正,没有比《春秋》更切近有效。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春秋》文字数万,而有数千条旨意。
    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万物的离散聚合都在《春秋》之中。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在《春秋》中,记载弑君事件三十六起,被灭亡的国家五十二个,诸侯出奔逃亡不能保其国家的数不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考察其变乱败亡的原因,都是他们失去了根本。
    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所以《易》中讲‘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说‘臣弑君,子弑父,并非一朝一夕的缘故,其发展渐进已很久了’。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
    因此做国君的不能不知《春秋》,否则前有谗佞之徒而不见,后有奸贼之臣而不知。
    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做人臣者不能不知《春秋》,否则办常事不知道怎样做合适,遇到突发事件则不知权变。
    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做人君、人父若不通晓《春秋》要义,必定会蒙受罪魁祸首的罪名。
    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
    做人臣、人子如不通晓《春秋》要义,必定会陷于篡位杀上而被诛伐的境地,并蒙死罪之名。
    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其实他们都认为是好事而去做,而不知其道义所在,被史官的罪名覆盖而不敢说话。
    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不明礼义的要旨,以至于弄到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地步。
    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君不像君就会被冒犯,臣不像臣就会被诛杀,父不像父就会无道,子不像子就是不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
    把天下最大的罪过加在他身上,也只得接受而不敢推卸。
    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所以《春秋》是礼义的根本。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礼是禁绝坏事于发生之前,法规施行于坏事发生之后;
    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法施行的作用显而易见,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隐而难知。”
      壶遂曰:“
      壶遂说:“
    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
    孔子时候,上面没有圣明君主,下面自己得不到任用,所以撰写《春秋》,留下空文,其裁断礼义,当作帝王的法典。
    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现在先生上遇圣明天子,下能当官供职,万事具备,全部各得其所,您的撰述是想要阐明什么呢?”
      太史公曰:“
      太史公说:“
    唯唯,否否,不然。
    是是,不不,不对。
    余闻之先人曰:“
    我听先人说过:“
    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伏羲最纯厚,作《易》八卦。
    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
    尧舜强盛,《尚书》做了记载,礼乐在那时兴起。
    汤、武之隆,诗人歌之。
    商汤周武隆盛,诗人予以歌颂。
    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
    《春秋》扬善贬恶,推崇夏、商、周三代盛德,褒扬周王室,并非仅仅讽刺讥斥呀’。’
    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建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汉兴以来,至当今英明天子,获见符瑞,泰山封禅,改订历法,变换服色,受命于天,恩泽流布,海外异俗之国纷纷辗转翻译并前来边关,请求进献朝见的不可胜数。
    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
    臣下百官竭力颂扬天子的功德,仍不能完全表达出心意。
    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
    再说士人贤能而不被任用,是国君的耻辱;
    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君主明圣而功德不能广泛传扬,是官员的罪过。
    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况且我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若弃置明主圣德而不予记载,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不记述,忘却先父遗言,罪过就实在太大了。
    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记的旧事,只不过整理了世代所传,并非所谓创作,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于是论次其文。
      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过了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
    乃喟然而叹曰:“
    于是叹息道:“
    是余之罪也夫。
    这是我的罪过啊!
    是余之罪也夫!
    这是我的罪过啊!
    身毁不用矣!”
    身体残毁没有用了。”
    退而深惟曰:“
    退而深思道:“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
    孔子厄陈蔡,作春秋;
    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
    屈原放逐,著离骚;
    屈原被放逐,著了《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从黄帝开始写起。
多音字参考列表
    [切 ](读音:qiè,qiē, )
    [風](读音:fèng,fěng,fēng,fàng)
    [長 ](读音:cháng,zhǎng, )
    [節](读音:jié,jiē)
    [和](读音:huò,huó,hú,hè,hé)
    [散](读音:sàn,sǎn)
    [中](读音:zhòng,zhōng)
    [六](读音:liù,lù)
    [侯](读音:hóu,hòu)
    [奔 ](读音:bèn,bēn,fèn )
    [數](读音:shù,shǔ)
    [差](读音:cī,chà,chā,chài,chāi)
    [漸](读音:jiàn,jiān)
    [蒙](读音:)
    [被](读音:bèi,pī,bì,pì)
    [行](读音:háng,hàng,héng,xíng)
    [知](读音:zhī,zhì)
    [空](读音:kòng,kǒng,kōng,)
    [一](读音:yī)
    [王 ](读音:wáng,wàng, )
    [萬](读音:mò,wàn)
    [何](读音:hé,hè,hē)
    [樂](读音:lè,yuè,)
    [採,采 ](读音:cài,cǎi )
    [惡](读音:é,ě,wù,wū)
    [興](读音:xìng,xīng)
    [正](读音:zhèng,zhēng)
    [澤](读音:zé,shì,yì,duó)
    [重](读音:chóng,zhòng)
    [塞](读音:sè,sāi,sài)
    [請](读音:qǐng,qìng,qīng)
    [見](读音:jiàn,xiàn)
    [可](读音:kè,kě)
    [能](读音:néng,nài)
    [上](读音:shàng,shǎng)
    [過](读音:guò,guō)
    [且](读音:jū,qiě,zǔ,cú)
    [盛](读音:chéng,shèng)
    [載](读音:zài,zǎi)
    [家,傢](读音:gū,jiā,jie)
    [墮](读音:duǒ,huī)
    [莫 ](读音:mò,mù,mì )
    [夫](读音:fú,fū)
    [約](读音:yāo,yuē,yào,dì)
    [伯](读音:bà,bǎi,bó,mò,pò)
    [著](读音:zhù,zhuó)
    [語](读音:yù,yǔ)
    [傳](读音:chuán,zhuàn)
    [難](读音:nán,nàn,nuó)
    [大](读音:dà,dài,dài)
    [為](读音:wéi,wèi)
    [有](读音:yòu,yǒu)
    [不](读音:bù,fǒu,pǐ)
    [得](读音:de,dé,děi)
    [其](读音:jī,qí)
    [卒 ](读音:cù,zú, )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3条))

网友留言
    【第2楼】贡献条目堕先人所言中,堕:同“隳”(huī),毁。 不是duo的四声音
    古文之家网友:61.155.***发表于(2022/8/14)
    【第2_1楼】非常感谢来自热心读者{:61.155.*.*}的纠错指正,经过我们的人工核对,本文已对错误内容进行了更正。
      古文之家小编回复于(2022/9/2)
      【第1楼】堕先人所言中,堕应该是duo的四声音
      古文之家网友云立方2151.***发表于(2022/3/11)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司马迁作品推荐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