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战国策)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由战国策创作

原文: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先秦-战国策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从郑至梁,不过百里;从陈至梁,二百余里。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障者参列。粟粮漕庾,不下十万。魏之地势,故战场也。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且夫诸侯之为从者,以安社稷、尊主、强兵、显名也。合从者,一天下,约为兄弟,刑白马以盟于洹水之上,以相坚也。夫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拔卷、衍、燕、酸枣,劫卫取晋阳,则赵不南;赵不南则魏不北,魏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秦挟韩而攻魏,韩劫于秦,不敢不听。秦、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且夫秦之所欲弱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若魏。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其卒虽众,多言而轻走,易北,不敢坚战。魏之兵南面而伐,胜楚必矣。夫亏楚而益魏,攻楚而适秦,内嫁祸安国,此善事也。大王不听臣,秦甲出而东,虽欲事秦而不可得也。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寡可信,说一诸侯之王,出而乘其车;约一国而反,成而封侯之基。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人主览其辞,牵其说,恶得无眩哉?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外。”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
      张仪为秦国推行连横之事,去游说魏襄王说:“
    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
    魏国的领土方圆不到一千里,士兵不超过三十万人。
    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
    四周地势平坦,和四方诸侯交通便利,犹如车轮辐条都集聚在车轴上一般,叶没有高山深川的阻隔。
    从郑至梁,不过百里;
    从郑国到魏国,不过百来里;
    从陈至梁,二百余里。
    从陈国到魏国,也只有二百余里。
    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梁。
    人奔马跑,还没疲惫就到了魏国。
    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
    南边与楚国接壤,西边是韩国,北边是赵国,东边与齐国相邻,魏国士兵要守卫四方边界。
    守亭障者参列。
    守境的小亭和屏障接连排列。
    粟粮漕庾,不下十万。
    运粮的河道和储米的粮仓,不少于十万。
    魏之地势,故战场也。
    魏国的地势,原本就是适合作战的地方。
    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
    如果魏国向南亲近楚国而不亲近齐国,那齐国就会进攻你们的东面;
    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
    向东亲附齐国而不亲附赵国,那赵国就会由北面来进攻你们;
    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
    不和韩国联合,那么韩国就会攻打你们西面;
    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
    不和楚国亲善,那南面就会危险了。
    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这就是所说的四分五裂的地势。
      “且夫诸侯之为从者,以安社稷、尊主、强兵、显名也。
      再说诸侯组织合纵阵线,说是为了使社稷安定,君主尊贵,兵力强大,名声显赫。
    合从者,一天下,约为兄弟,刑白马以盟于洹水之上,以相坚也。
    现在合纵的国家想要联合诸侯,结为兄弟,在洹水之滨宰杀白马,歃血为盟,以示坚守信约。
    夫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
    然而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尚且还有为争夺钱财而打斗的。
    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
    而您却想依靠欺诈虚伪、反复无常的苏秦所残留下来的计策,这不可能成功是很明显的了。
    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拔卷、衍、燕、酸枣,劫卫取晋阳,则赵不南;
    如果大王不侍奉秦国,秦国就要派出军队来进攻河外,攻占卷、衍、燕、酸枣等地,胁迫卫国夺取晋阳,那么赵国无法南下支援魏国;
    赵不南则魏不北,魏不北,则从道绝。
    赵国不能南下,那么魏国也就不能北上联合赵国;
    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
    魏国不能联络赵国,那么合纵的盟约就中断了。
    秦挟韩而攻魏,韩劫于秦,不敢不听。
    合纵盟约一中断,那么大王想要自己的国家不危险,那就不可能了,秦国如果挟制韩国来攻打魏国,韩国迫于秦国的压力,一定也不敢不听从。
    秦、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秦、韩两国联合,那魏国离灭亡就不远了,这就是我为大王担心的原因。
    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
    我为大王考虑,您不如侍奉秦国,那么楚、韩两国一定不敢轻举妄动;
    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没了楚、韩两国的扰乱,大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国家也一定不会有忧患了。
      且夫秦之所欲弱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若魏。
      再说,秦国想要削弱的就是楚国,而能抑制楚国的就是魏国。
    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
    楚国虽然有富足强大的名声,但实际上很空虚;
    其卒虽众,多言而轻走,易北,不敢坚战。
    它的士兵虽然多,但大部分容易逃跑败退,不敢打硬仗;
    魏之兵南面而伐,胜楚必矣。
    如果出动魏国军队向南讨伐,必定能战胜楚国。
    夫亏楚而益魏,攻楚而适秦,内嫁祸安国,此善事也。
    这样看来,让楚国吃亏而魏国得到好处,攻打楚国取悦秦国,把灾祸转嫁给背的国家,安定自己的国家,这可是很好的事。
    大王不听臣,秦甲出而东,虽欲事秦而不可得也。
    大王如果不听我的意见,秦兵出动,即使想归顺也不可能了。
    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寡可信,说一诸侯之王,出而乘其车;
    而且主张合纵的人大都夸大其辞、不可信赖,他们游说一个君主,出来就乘坐那个君主赏赐给他的车子。
    约一国而反,成而封侯之基。
    联合一个诸侯成功返回故国,他就有了封侯的资本。
    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所以天下游说之士,没有不每天都捏着手腕,瞪着眼睛,咬牙切齿地高谈阔论合纵的好处,以博得君王的欢心。
    人主览其辞,牵其说,恶得无眩哉?
    君王们接受他们的巧辩,被他们的空话牵动,怎能不头昏目眩呢?
    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我听说羽毛多了也可以压沉船只,轻的东西装多了也可以压断车轴,众口一词足以熔化金属,所以请大王仔细考虑这个问题。”
    魏王曰:“
    魏王说:“
    寡人蠢愚,前计失之。
    我太愚蠢,以前采取的策略是错误的。
    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外。”
    我愿意做秦国东方的藩臣,给秦王修建行宫,接受秦国的封赏,春秋两季贡献祭品,并献上河外的土地。”

战国策相关作品
      苏代为田需说魏王曰:“臣请问文之为魏,孰与其为齐也?”王曰;“不如其为齐也...
      犀首见梁君曰:“臣尽力竭知,欲以为王广土取尊名,田需从中败君,王又听之,是...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梁君与田侯不欲。犀首曰:“请国出五万人,不...
      公孙衍为魏将,与其相田繻不善。季子为衍谓梁王曰:“王独不见夫服牛骖骥乎?不...
      魏令公孙衍请和于秦,綦母恢教之语曰:“无多割。曰,和成,固有秦重和,以与王...
    打印版文档下载
    战国策(先秦)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