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黄帝内经·灵枢·五变》的原文打印版(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灵枢·五变》由黄帝内经创作

原文:

黄帝内经·灵枢·五变

先秦至西汉-黄帝内经
  黄帝问于少俞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或为消瘅,或为寒热,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愿闻其故。夫同时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为人生风乎,何其异也?
  少俞曰:夫天之生风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无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
  黄帝曰: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
  少俞曰:善乎哉问!请论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斵材木。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坚脆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况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异耶。夫木之蚤(早的通假字)花先生叶者,遇春霜烈风,则花落而叶萎;久曝大旱,则脆木薄皮者,枝条汁少而叶萎;久阴淫雨,则薄皮多汁者,皮渍而漉;卒风暴起,则刚脆之木,枝折杌伤;秋霜疾风,则刚脆之木,根摇而叶落。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人乎!
  黄帝曰:以人应木,奈何?
  少俞答曰:木之所伤也,皆伤其枝。枝之刚脆而坚,未成伤也。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黄帝曰: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
  黄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坚也?
  少俞答曰:腘(别本作?)肉不坚,而无分理。理者麤理,麤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此言其浑然者。
  黄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黄帝曰: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
  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
  黄帝曰:何以候柔弱之与刚强?
  少俞答曰: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肠(别本作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此言其人暴刚而肌肉弱者也。
  黄帝曰:人之善病寒热者,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
  黄帝曰:何以候骨之小大,肉之坚脆,色之不一也?
  少俞答曰:颧骨者,骨之本也。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皮肤薄而其肉无?,其臂懦懦然,其地色殆然,不与其天同色,污然独异,此其候也。然后臂薄者,其髓不满,故善病寒热也。
  黄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
  少俞答曰:麤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
  黄帝曰:痹之高下有处乎?
  少俞答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视其部。
  黄帝曰: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别本作:作)。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
  黄帝曰:余闻病形,已知之矣!愿闻其时。
  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时,时高则起,时下则殆。虽不陷下,当年有冲道,其病必起,是谓因形而生病。五变之纪也。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黄帝内经相关作品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
    打印版文档下载
    黄帝内经(先秦至西汉)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