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文王之囿》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孟子

别名: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文王之囿》由孟子创作

原文:

文王之囿

先秦-孟子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齐宣王问曰:“
      齐宣王问道:“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周文王的捕猎场有方圆七十里大下,有这种事吗?”
      孟子对曰:“
      孟子回答:“
    于传有之。”
    在文字记载上有这件事。”
      曰:“
      (齐宣王)问:“
    若是其大乎!”
    像这样恐怕太大了吧?”
      曰:“
      (孟子)说:“
    民犹以为小也。”
    百姓还认为它小了”。
      曰:“
      (齐宣王)说:“
    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我的捕猎场,方圆四十里,但百姓还觉得大,是为什么?”
      曰:“
      (孟子)说:“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周文王的捕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去那里,捕禽猎兽的人也可以去那里,和人民百姓共同拥有它。
    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百姓认为它小,不也是应该的吗?
    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我刚到达(齐国的)国境时,询问国家的重要的禁令,这样以后才敢入境。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我听说在四郊的门里面有方圆四十里的捕猎场,杀死场地里的麋鹿的人,(判处)如同杀人一样的罪刑,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捕猎场是在国中设置陷阱。
    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百姓觉得它大,不也应该的吗?”

    注释:

    ①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孟子(约前370—289年),名轲,邹国人,是孔子以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标题为编者所加。文王,指周文王。囿(yòu),天子诸侯养禽兽种花木的园子。古时称苑囿。

    ②【有诸】有这事吗?诸,相当于“之于”。

    ③【传zhuàn】记载史实的古书。

    ④【若是其大乎】像这样恐怕太大了吧!是,如此,这样。其,表推测语气。

    ⑤【刍荛(chú ráo)者】割草砍柴的人。

    ⑥【雉兔者】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雉,野鸡。

    ⑦【宜】应该。

    ⑧【境】国境,边境。这里指齐国的国境。

    ⑨【大禁】重大的禁令。

    ⑩【郊关】四郊的门。指古代城邑四郊起拱卫防御作用的关门。

    ⑪【麋(mí)】鹿的一种,也叫“四不像”。

    ⑫【为阱(jǐng)于国中】在国中设置陷阱。



孟子相关作品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孟子(先秦)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

    文王之囿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