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义意思 | 犀(xī) |
![]() 犀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
详细意思 |
>>犀xī 词性变化 >>犀xī |
|
古汉语意思 |
xī 通假字:-, |
|
古代典籍 |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二】【牛部】犀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徼外牛。各本有南字。今依韵會。楚語曰。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盡乎。後漢章帝紀。蠻夷獻生犀,白雉。一角在鼻。一角在頂。爾雅山海經郭注,劉欣期交州記皆云有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頟上。一在鼻上。鼻上角短小。按晉語。角犀豐盈。孟子注。頟角犀厥地。戰國策。眉目準頞權衡。犀角偃月。此皆謂人自鼻至頂豐滿。如相書所云伏犀貫頂也。佀豕。見釋獸。劉欣期云。其毛如豕。頭如馬。郭璞云。形似水牛。豬頭。說各不同也。从牛。尾聲。先稽切。十五部。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701页 第14字 |
|
汉语词典 |
汉语字典解释: [①][xī] |
|
字典出处 |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1册,第21部,牛部,42,[ 故训彙纂 ]:1407|1485.1,[ 说文解字 ]:编号0768,第02卷上,牛部第42字,[ 康熙字典 ]:页701第14, |
|
相关词语 | 瓠犀: 瓠瓜的子。《诗·卫风·硕人》:“齿如瓠犀。” 朱熹 集传:“瓠犀,瓠中之子,方正洁白,而比次整齐也。”后因以喻美女的牙齿。 唐 权德舆 《杂诗》之三:“一顾授横波,千金呈瓠犀。” 元 萨都剌 《题杨妃病齿》诗:“一点春酸入瓠犀,雪色鮫綃湿香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樱唇半启,瓠犀微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