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犀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犀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犀(xī)
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皱纹。角生在鼻上,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可做器物,亦可入药(通称“犀牛”):犀角。犀甲。犀照。灵犀。
坚固:犀舟(坚固的船)。犀利(锐利;锋利)。

犀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犀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
〈名词〉
(1)犀牛
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说文》
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尔雅》郭注
水犀之甲。——《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
黄支国献犀牛。——《汉书·平帝纪》
正南以文献为献。——《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2)又如:犀牛望月(形容长久盼望);犀分(划分。古代传说有水兽名水犀,出入有光,水为之分开,故云)
(3)犀牛皮
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张逸少《北征凯旋诗》
(4)又如:犀帖(薄犀皮制的帷幔);犀革(犀牛皮)
(5)犀牛角。可入药,也可制器
饰以文犀。——《文选·曹植·七启》
(6)又如:犀箸(用犀牛角做的筷子);犀尘(犀柄尘尾)
(7)称人发际隆起的骨。如:犀骨(如犀角之额骨。所谓贵者之相);犀顶龟纹(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所谓贵人之相)

词性变化


>>
〈形容词〉
(1)锋利;坚固
虽有犀舟劲楫,…,有须者也。——《后汉书》
(2)又如:犀烛(比喻能明察事理者);犀光(锐利的目光);犀舟(坚固的船只);犀车(坚固的车子);犀兵(锋利的兵器);犀刻(观察事物锐利深刻)
(3)强,强大。如:犀兵(强兵);犀卒(强兵);犀弩(强劲的弓弩);犀军(强兵)

古汉语意思


①<名>犀牛。《汉书·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
【引】犀牛角或皮制作的器物。扬雄《法言·孝至》:“被我纯缋,带我金犀。”
②<形>坚固。《韩非子·奸劫弑臣》:“治国之有法术赏罚,犹若陆行之有犀车良马也。”今有双音节词“犀利”。


通假字:-,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二】【牛部】
   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从牛聲。先稽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徼外牛。各本有南字。今依韵會。楚語曰。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盡乎。後漢章帝紀。蠻夷獻生犀,白雉。一角在鼻。一角在頂。爾雅山海經郭注,劉欣期交州記皆云有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頟上。一在鼻上。鼻上角短小。按晉語。角犀豐盈。孟子注。頟角犀厥地。戰國策。眉目準頞權衡。犀角偃月。此皆謂人自鼻至頂豐滿。如相書所云伏犀貫頂也。佀豕。見釋獸。劉欣期云。其毛如豕。頭如馬。郭璞云。形似水牛。豬頭。說各不同也。从牛。尾聲。先稽切。十五部。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701页 第14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xī]
[《廣韻》先稽切,平齊,心。]
(1)动物名。通称犀牛。哺乳类,形略似牛,体较粗大。吻上有一角或二角,间有三角者。皮厚而韧,多皱襞,色微黑,毛极稀少。今产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森林。
(2)指犀牛皮。
(3)指犀牛角。
(4)指犀角制的饰物。
(5)指以犀角为饰的腰带。
(6)称人发际隆起的骨。
(7)锐利;坚固。
(8)葫芦的子。
(9)喻指女子洁白整齐的牙齿。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1册,第21部,牛部,42,[ 故训彙纂 ]:1407|1485.1,[ 说文解字 ]:编号0768,第02卷上,牛部第42字,[ 康熙字典 ]:页701第14,
相关词语 瓠犀

瓠瓜的子。《诗·卫风·硕人》:“齿如瓠犀。” 朱熹 集传:“瓠犀,瓠中之子,方正洁白,而比次整齐也。”后因以喻美女的牙齿。 唐  权德舆 《杂诗》之三:“一顾授横波,千金呈瓠犀。” 元  萨都剌 《题杨妃病齿》诗:“一点春酸入瓠犀,雪色鮫綃湿香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樱唇半启,瓠犀微露。”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