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温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温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温(wēn)
不冷不热:温带。保温。降温。温泉。温和。温床。
性情柔和:温柔。温存(抚慰体贴)。温情。温顺。温静。温良。温文尔雅。
稍微加热:把酒温一下。
复习:温习。温故而知新。
古同“瘟”。
姓。

温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温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wēn
〈名词〉
(1)(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古水名
(3)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即今南盘江上游
(5)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温度。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中医]∶热病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8)古州名。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9)姓

词性变化


>>wēn
〈形容词〉
(1)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袁枚《祭妹文》
(2)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3)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4)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5)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6)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7)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wēn
〈动词〉
(1)加热;使暖和。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袁枚《祭妹文》
(3)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4)[中医]∶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5)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古汉语意思

wēn
①<形>温暖;暖和。《祭妹文》:“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
②<形>温和;柔和。《管子·形势解》:“温良宽厚,则民爱之。”
③<动>温习;复习。《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温厚】⒈温和;厚道。⒉富裕。
【温蠖】昏聩。


通假字:-,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十一】【水部】
   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从水??聲。烏魂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溫水。出楗爲符。句。南入黔水。楗依王氏宋本從木。?釋曰。漢碑犍爲皆作楗爲。是也。符各本作涪。誤。今正。地理志犍爲郡符下云。溫水,南至鄨。入黚水。黚水亦南至鄨。入江。按黚黔音同。黔水卽黚水。水經於江水曰。又東過枳縣西。延江水從牂柯郡北流西屈注之。枳縣今重慶府涪州治也。枳與涪陵縣壤接。今涪州城東北有黔江。南自貴州合諸水入焉。亦曰烏江。亦曰涪江。亦曰涪陵江。此水自西而東而北。源流二千三百里。詳見水道提綱。會貴州大定,貴陽,遵義,平越,石阡,思南六府及湖廣施南半府,四川酉陽,黔江,彭水,南川,涪州諸水。實巨川也。水經注延江篇曰。溫水,一曰煗水。出犍爲符縣而南入黚水。黚水亦出符縣南,與溫水會。俱南入鄨水。江水篇曰。華陽記曰。枳縣抂江州巴郡東四百里。治涪陵水會。皆烏江之源委也。漢志今本疑有奪字。以水經注正之。疑當云溫水至鄨入黚水。黚水亦出符至鄨。北入江。鄨非入江之地。今云至鄨入江。非例也。水經之延江水,於江水條曰枳縣西注江。於延江條曰至沅陵縣入於沅。酈氏有一水枝分之說。但許不言黔水所入。班但言黚水入江。不言何處入江。古人略之。葢其愼也。水道提綱綜緝冣詳。而覈之古籍猝難互證。犍爲符縣今四川瀘州合江縣其地也。从水。??聲。?切。十三部。今以爲溫煗字。許意當用??爲溫煗。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634页 第10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wēn]
[《廣韻》烏渾切,平魂,影。]
“昷1”的今字。“溫1”的新字形。
(1)暖和;不冷不热。
(2)使暖,稍微加热。
(3)温度。
(4)温和。
(5)色泽柔润。
(6)温习。
(7)丰足,富裕。
(8)中医学病名。热病的总称。
(9)中医学名词。温补,用温性药物补养正气。
(10)古国名。
(11)古水名。即今南盘江。
(12)姓。汉代有温序。见《後汉书》本传。
[②][yùn]
[《集韻》紆問切,去問,影。]
“溫2”的新字形。
(1)通“蕰”。积蓄;含蓄。
(2)通“愠”。恼怒。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故训彙纂 ]:1287|1365.4,[ 康熙字典 ]:页634第10,[ 汉语字典 ]:卷3页1675第04,[ 辞 海 ]:卷8页1740第5,
相关词语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