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对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对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对(對)duì
答,答话,回答:对答如流。无言以对。
朝着:对酒当歌。
处于相反方向的:对面。
跟,和:对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对立。对流。对接。对称(ch坣)。对峙。
说明事物的关系:对于。对这事有意见。
看待,应付:对待。
照着样检查:核对。校(ji刼)对。
投合,适合,使相合:对应(y宯g)。对劲。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对。
双,成双的:配对。对偶。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平分,一半:对开。
搀和(多指液体):对水。
量词,双:一对鹦鹉。
对于错

对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对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對duì
〈动词〉
(1)(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2)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3)又如:无言以对;对当(对答;安排);对嘴(争辩;争吵);对理(讲理;对证);对番(对证后理曲);对状(受审问时答述案情);对日(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
(4)两者相对;面对
贼易之,对饮酒,醉。——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5)又如:对食(面对食物;古时宫人相约为夫妇,称为对食);对枰(下棋);对峙(相对峙立);对酒(面对着酒。饮酒);对酌(相对饮酒);对月(向月);对向(应对趋走);对床(两人对床而卧);对棋(相对下棋);对扬(面君奏对)
(6)相当;相配
帝作邦作对。——《诗·大雅·皇矣》。注:“配也。”
木大而茎叶格对。——《吕氏春秋·审时》。注:“等也。”
(7)又如:对头亲(门当户对的亲事);对头(适当的婚配;配偶;冤家;仇敌);对时对景(正符合当时的情景、场合);对合(利息和本钱相等);对越(配称);对坎儿(双方情况正好符合);对治(相匹敌)
(8)核对,比照着检查
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沈括《梦溪笔谈》
(9)又如:对读(校对);对笔迹;对数字;对理(对质);对保(出具书面保证后,向保证人核对以证明保证属实的一种手续)
(10)搀和。如:这酒是对了水的
(11)对待,以特定方式待[人或物]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韩非子·初见秦》
(12)又如:他对我不错
(13)平分成两份。如:对股劈;对开;对分
(14)扬;显扬;指扬威
以对于天下。——《诗·大雅·皇矣》
对扬以辟之。——《礼记·祭统》
(15)婚娶。如:对亲;对值(男女订为婚姻)
(16)抵押
我们围着庄子的这几块地,年终不是有二百多银子的租子吗?就把这个对给他,合他说明白了,按月计利,不论年份,银到归赎。——《儿女英雄传》
(17)较量,为争夺优势或胜利而激烈斗争。如:对仗(交战)
(18)拼,冒生命危险去做。如:对副(收拾;杀掉);对命(拼命;偿命)
(19)朝着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
(20)又如:斜边对直角;弧对圆心角
(21)对人无愧,不辜负。如:对得起,对得住;对不过(对不起);对不住(对不起。对人有愧)

词性变化


>>對duì
〈名词〉
(1)配偶
择对不嫁,至年三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
(2)对手,敌对者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三国志·诸葛亮传》
(3)又如:对儿(对手;对头)
(4)对策,一种反措施,用以反对、抑制或抵消另一种措施、办法或手段。如:对子(办法)
(5)对子,对偶的词句;又指对联。如:喜对;五言对;对笔(写对联的一种笔);对儿(对联)
(6)姓
>>對duì
〈形容词〉
(1)意见、判断或程序上正确。如:他拒绝这一建议很对;你说得对,先生;意见很对;数目不对;猜对了;对,就这么办
(2)相互;两人在一起。如:对谈;对饮;对掌(共同掌管);对理(共同审理);对食(共同进餐)
>>對duì
〈量词〉
用于按性别、左右、正反等配合的人和物。如: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一对杯子;一对柜子;一对伙伴
>>對duì
〈介词〉
(1)朝,向——用作虚词,表示动作的对象。如:对他的父亲谈及此事;对你的牙是凉了点;对耕作的危害;对财产的权利
(2)对待。用法大致同“对于”。如:对任何人不怀恶意

古汉语意思

duì
①<动>回答。多用于下对上的回答或对话。《庄暴见孟子》:“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②<动>并着;向着。《梦游天姥吟留别》:“对此欲倒东南倾。”《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③<动>敌对;对立。《三国志·诸葛亮传》:“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
④<名>配偶。《后汉书·梁鸿传》:“择对不嫁。”
⑤<名>对偶的词句。如“对联”、“对句”。
【对薄】受审问。薄,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薄。
【对策】⒈古代科举考试取士的一种方法。用政治、经义等设问写在简策上,让应考者对答。明清时在殿试时进行。⒉对付的策略或办法。


通假字:-,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三】【丵部】
   譍無方也。从丵从口从寸。對,對或从士。漢文帝以爲責對而爲言,多非誠對,故去其口以从士也。都隊切文四,重二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或从士。漢文帝?爲責對而面言。依廣韵訂。多非誠對。故去其口?從士也。鍇曰。士,事也。取事實也。按篇,韵皆作土。未知孰是。趙氏明誠曰。據古鐘鼎皆作對。是漢文亦從古耳。非?更也。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296页 第007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duì]
[《廣韻》都隊切,去隊,端。]
“对1”的繁体字。
(1)应答。
(2)奏对,对策。文体的一种。
(3)指臣子面君奏事。
(4)酬答;答谢。
(5)犹言抵偿;抵押。
(6)指帝王的召见。
(7)指会见宾客或亲戚。
(8)相对;朝着。
(9)引申为对面。
(10)校核;对质。
(11)对手。
(12)引申为仇敌。
(13)较量。
(14)引申为拼。
(15)祸患。
(16)相配;配偶。
(17)指婚娶。
(18)逢;遇。
(19)共;同;合。
(20)属对。使诗文词句相互成对。
(21)对子、对联的简称。
(22)“薱”的古字。茂盛。
(23)正常;正确。
(24)搀和;冲调。
(25)对半。
(26)量词。双。
(27)量词。套。
(28)介词。犹对于。
(29)姓。明有对庆长。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故训彙纂 ]:606|0684.3,[ 康熙字典 ]:页293第32,[ 汉语字典 ]:卷1页0503第10,[ 辞 海 ]:卷4页3230第1,
相关词语 对酒

1.面对着酒。
2.乐府相和曲名。或作"对酒行"。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