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句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句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句(jù)
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句子。句法。
〔句读(
量词,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h俷g)。d恥)〕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句(gōu)
〔高句骊〕古国名,即“高丽”。

句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句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gōu
〈动词〉
(1)(形声。从口。正当读今言钩,俗作勾。本义:弯曲)
(2)同本义
句,曲也。——《说文》。段注:“凡曲折之物,侈为倨,敛为句。考工记多言倨句。”
越子为左右句卒。——《左传·哀公十七年》
句兵欲无弹。——《考工记·庐人》
覆之而角至谓之句弓。——《考工记·弓人》
履句履者知地。——《庄子·田子方》。李注:“方也。”
句者毕出。——《礼记·月令》
古之人衣上有冒而句领者。——《尚书大传》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
(3)(草木出土时,弯的叫句,直的叫萌。)。又如:句爪(钩形的尖爪);句枉(曲枝);句曲(弯曲);句倨(弯曲);句圜(屈曲连环)
(4)勾销。如:句抹(去掉文辞中的某些字句);句除(删除;删改)
(5)查考。如:句校(查考校核);句考(查考);句稽(查考;核算)
(6)搜取;捕捉。如:句押(拘捕扣押);句追(拘捕查究);句剥(搜刮)
(7)逗引;纠结。如:句引(引诱);句结(暗中串通结合)
(8)勾画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其它读音:


>>
〈名词〉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从丩(jiū),象绳丝缠结之状)。“丩”亦兼表字音。①(gōu

古汉语意思


<名>句子;文句。《过小孤山大孤山》:“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gōu
<动>勾勒;勾画。后写作“勾”。《柳敬亭传》:“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句读】jùdòu文章中应停顿之处。主意较完整,能断开的为句;语意欠完整,只需稍作停顿的为读。


通假字:句:同“勾”;勾取。动词。,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三】【句部】
   曲也。从口丩聲。凡句之屬皆从句。古矦切。又,九遇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曲也。凡曲折之物。侈爲倨,斂爲句。考工記多言倨句。樂記言倨中矩,句中鉤。淮南子説獸言句爪倨身。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謂山川紆曲。如句容,句章,句餘,高句驪皆是也。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畱可鉤乙之意。古音總如鉤。後人句曲音鉤。章句音屨。又改句曲字爲勾。此淺俗分别。不可與道古也。从口。丩聲。古矦切。古音也。四部。又九遇切。今音也。凡句之屬皆从句。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171页 第11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gōu][《廣韻》古侯切,平侯,見。]
“區3”的被通假字。“勾1”的古字。
(1)弯曲。
(2)引申指草木初生拳曲的嫩芽。
(3)古代数学名词。参见“句股”。
(4)同“鉤”。参见“句戟”、“句繩”。
(5)谦虚;恭敬。
(6)“句決”的省语。
(7)勾销。参见“句抹”、“句除”。
(8)勾画。参见“句勒”。
(9)查考。
(10)搜取;捕捉。
(11)逗引;纠结。
(12)象声词。参见“句輈”。
(13)发声之词。参见“句吴”。
(14)通“苟”。苟且。
(15)通“苟”。如果。
(16)通“後”。时间在后的,与“先”相对。
(17)姓。宋有句中正。见《宋史·文苑传三》。
[②][gòu]
[《廣韻》古候切,去候,見。]
(1)通“彀”。张满弓。
(2)见“句2當”。
[③][jù]
[《廣韻》九遇切,去遇,見。]
(1)句子。
(2)下对上陈述之词。
(3)量词。用于言语。
(4)量词。用于钟点。
[④][qú]
[《廣韻》其俱切,平虞,羣。]
(1)通“絇”。鞋头的装饰品。
(2)通“斪”。见“句4欘”。
[⑤][jiǔ]
见“句5嬰”。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2册,第30部,句部,1,[ 故训彙纂 ]:315|0393.1,[ 说文解字 ]:编号1450,第03卷上,句部第1字,[ 康熙字典 ]:页171第11,[ 汉语字典 ]:卷1页0571第03,[ 辞 海 ]:卷2页4240第1,
相关词语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