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义意思 | 马(馬)mǎ |
![]() 马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
详细意思 |
>>马馬mǎ 词性变化 >>马馬mǎ |
|
古汉语意思 |
mǎ 通假字:-, |
|
古代典籍 |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十】【馬部】馬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怒也。武也。以曡韵爲訓。亦門聞也,戶?也之例也。釋名曰。大司馬。馬,武也。大揔武事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古,籒文皆以彡象髦。石建奏事。事下。建讀之曰。誤書馬字。與尾當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譴死矣。莫下切。古音在五部。凡馬之屬皆从馬。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1433页 第001字 |
|
汉语词典 |
汉语字典解释: [①][mǎ][《廣韻》莫下切,上馬,明。] |
|
字典出处 |
字典出处:[ 故训彙纂 ]:2534|2612.1,[ 康熙字典 ]:页1447第24, |
|
相关词语 | 塞翁失马: 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骢马: 1.亦作"騘马"。 骝马:黑鬣黑尾的红马。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騮马、驪肩、鹿毛……皆善马也。” 唐 李白 《军行》诗:“騮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清 黄遵宪 《番客篇》:“驾车四騮马,一色紫丝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