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冕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冕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冕(miǎn)
中国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员们戴的礼帽,后专指帝王的皇冠:冠冕。加冕。卫冕(卫护帝王头上的皇冠,喻维护帝王的最高统治权力或保持体育竞赛中的上届冠军称号)。

冕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冕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miǎn
〈名词〉
(1)(形声。从月(mào),免声。“月是蛮夷及小儿的头衣”,“免”是“冕”的本字。本义: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2)同本义
冕,大夫以上冠也。——《说文》
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荀子·富国》
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庄子·胠箧》
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淮南子·主术训》
服冕乘轩。——《左传·哀公十五年》
(3)又如: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冕弁(冕和弁。均为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冕版(冕顶之板);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冕冠(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之礼帽)
(4)喻指像冕的事物。如:日冕

古汉语意思

miǎn
<名>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的礼帽,后专指皇冠。《左传·哀公十五年》:“服冕乘轩。”


通假字:-,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七】【冃部】
   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紞纊。从冃免聲。古者黃帝初作冕。絻,冕或从糸。亡辡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大夫?上冠也。冠下曰。弁冕之摠名。渾言之也。此云冕者,大夫以上冠。析言之也。大夫?上有冕則士無冕可知矣。周禮。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紐。五采繅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筓朱紘。諸侯之繅斿九就。琘玉三采。其餘如王之事。繅斿皆就。戴先生曰。實六冕而曰五冕者,陳采就玉之數止於五也。亦以見服自十二章至一章而六。冕璪自十二旒至三旒而五。其天子大裘之冕無旒也。槩舉諸侯又申之曰繅斿皆就者,明九旒至於三旒。其就數九。公侯伯子男無降差同也。?延垂??紞纊。?,深遠也。延者,鄭云冕之覆。周禮弁師。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紐。謂延上玄下朱。以表裏冕版也。古者以三十??布爲之。故尙書,論語謂之麻冕。用三十??布。上玄下朱爲延。天子至大夫所同也。其字左傳作綖。垂瑬,詳玉部瑬下。紞纊,糸部曰。紞者,冕冠塞耳者也。按紞所以懸瑱也。瑱亦謂之纊。詳糸部紞下。據許紞系於延左右。據周禮注。王后之祭服有衡垂於副之兩旁當耳。其下以紞懸瑱。是專謂后服也。然左傳。衡紞紘綖。昭其度也。似男子有衡簪於冕覆而系紞。从冃。免聲。亡辨切。按古音當在十三部。讀如問。許書無免字。而俛勉字皆免聲。葢本有免篆而佚之。或曰古無免兔之分。俗強分別者,非也。冕之義取前俯。則與低頭之俛關通。古者黃帝初作冕。大平御覽引世本曰。黃帝作旃冕。宋衷注云。通帛曰旃。應邵曰。周始加旒。周易??辭曰。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葢取諸乾坤。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129页 第30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miǎn]
[《廣韻》亡辨切,上獮,明。]
“絻2”的被通假字。
(1)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行朝仪、祭礼时所戴的礼帽。
(2)戴礼帽。
(3)喻指像冕的事物。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7册,第5部,冃部,2,[ 故训彙纂 ]:203|0281.3,[ 说文解字 ]:编号4782,第07卷下,冃部第2字,[ 康熙字典 ]:页129第30,[ 汉语字典 ]:卷2页1514第06,[ 辞 海 ]:卷1页6540第3,
相关词语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