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枚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枚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枚(méi)
树干:伐其条枚。
古代行军时防止士卒喧哗的用具,状如箸,衔在口中:“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马鞭:以枚数(sh?)阖(用马鞭指点着数门扇)。
量词,相当于“个”,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一枚别针。不胜枚举(一个一个地举不完)。
姓。

枚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枚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méi
〈名词〉
(1)(会意。从木,从攴(pū)。本义:树干)
(2)同本义
枚,枝干也。可为杖。——《说文》
竹曰个,木曰枚。——《释名》
枚,条也。——《广雅》
施于条枚。——《诗·大雅·旱麓》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周南·汝坟》
(3)马鞭
还于东门中,以枚数阖。——《左传·襄公十八年》
(4)古代行军时,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筷子
军士衔枚,夜登芒山,未明击之。——《北史》
(5)门钉。如:枚数(门钉数)
(6)姓

词性变化


>>méi
〈量词〉
(1)相当于“个”,“支”,“件”等
六枚都使升空法,云端里面各翻腾。——《西游记》
(2)又如:一枚铜钱
>>méi
〈副词〉
一一;逐个。如:枚卜(一一占卜);枚列(一一列举);枚别(一一分辨);枚进(一一进献);枚数,枚举(一一列举)

古汉语意思

méi
①<名>树干。《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②<名>马鞭子。《左传·襄公十八年》:“以枚数阖。”
③<名>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竹片或木片。左思《吴都赋》:“衔枚无声。”
④<量>一枚就是一个。谢惠边《祭古冢文》:“有五铢钱百余枚。”
【枚举】一一列举。
【枚枚】细密的样子。


通假字:-,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六】【木部】
   榦也,可爲杖。从木从攴。《詩》曰:“施于條枚。”莫桮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也。毛傳曰。榦曰枚。引伸爲銜枚之枚。爲枚數之枚。豳風傳曰。枚,微也。魯頌傳曰。枚枚,礱密也。皆謂枚爲微之假借也。從木攴。會意。可爲杖也。說從攴之意也。攴,小毄也。因爲鞭扑字。杖可以毄人者也。故取木攴會意。莫桮切。十五部。詩曰。施于條枚。大雅文。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516页 第8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méi]
[《廣韻》莫杯切,平灰,明。]
(1)树干。
(2)门钉。
(3)古代行军时士卒衔于口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箸。
(4)钟乳。古代钟器上的饰物。
(5)一一;逐个。参见“枚卜”、“枚舉”、“枚數”。
(6)指占卜。
(7)长度单位,即一分。
(8)量词。相当于个、只。
(9)量词。相当于条、块。
(10)量词。相当于件、支。
(11)姓。汉有枚乘。见《汉书》本传。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5册,第56部,木部,162,[ 故训彙纂 ]:1081|1159.5,[ 说文解字 ]:编号3555,第06卷上,木部第162字,[ 康熙字典 ]:页516第08,[ 汉语字典 ]:卷2页1171第01,[ 辞 海 ]:卷6页8250第2,
相关词语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