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拨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拨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拨(撥)bō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拨动。把钟拨准了。拨冗(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拨云见日。
分给:拨发。拨款。拨付。
治理:拨乱反正。
掉转:拨转马头。
量词,用于成批的,分组的:分成两拨儿。

拨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拨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撥bō
〈动词〉
(1)(形声。从手,发声。本义:治理)
(2)同本义
撥,治也。——《说文》
玄王桓拨。——《诗·商颂·长发》
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3)又如:拨烦(治理烦杂的事务);拨乱(治理乱政;平定祸乱);拨畦(整治田畦);拨通(开导;启发)
(4)拨动东西;分开;拨开
香炉风雪拨帘看。——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重题》
乃奋臂以指拨眦。——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聊斋志异·促织》
(5)又如:拨风(像拨开大风的样子,速度异常之快);拨火儿(拨动火种使火烧得旺,比喻挑拨);拨置(挑拨);拨嘴(拌口舌);拨正(拨动使正;曲与直)
(6)调拨
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三国演义》
(7)又如:拨款;拨降(发下);拨发(调拨发运);拨换(调换);拨兑(调拨;掉换)
(8)废弃
秦拨古文。——《史记·太史公自序》
(9)又如:拨置(废置;挑拨);拨弃(抛开,丢弃);拨捐(犹泼弃,倾弃)
(10)排除
虽然如此,早晚定拨冗而来。——毕魏《三报恩》
(11)断绝,折
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12)弹拨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13)碰撞;撞击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4)掉转。如:拨转(掉转;转动;回心转意);拨转文词(调转话题)

词性变化


>>撥bō
〈名词〉
拨子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唐·白居易《琵琶行》
>>撥bō
〈量词〉
一群因共同利益、目的或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人。如:分成两拨儿

古汉语意思


①<动>治理。《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
②<动>拨开;拨动。《左忠毅公逸事》:“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促织》:“试以猪鬣撩拨虫须。”
③<动>弹拨。《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
④<名>拨动琴弦弹奏器的小木片。《琵琶行》:“沉吟放拨插弦中。”
【拨烦】处理繁重的政务。《汉书·龚胜传》:“上知胜非拨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
【拨冗】客套话,请对方于百忙中,抽出时间。


通假字:-,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十二】【手部】
   治也。从手發聲。北末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治也。公羊傳。撥亂世。反諸正。何注曰。撥猶治也。何言猶者,何意撥之本義非治。撥之所以爲治也。許則直云治。从手。發聲。北末切。十五部。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455页 第011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bō]
[《廣韻》北末切,入末,幫。]
“拨1”的繁体字。
(1)治理;整顿。
(2)分开;拨开。
(3)挑动;逗引。
(4)争取;取得。
(5)掉转。
(6)碰撞;摩擦。
(7)拨弄。
(8)指点。
(9)泼;洒泼。
(10)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手法。
(11)指弹拨弦乐器的用具。
(12)调拨;分配。
(13)抛开。
(14)废弃;除去。
(15)灭绝;断绝。
(16)不正。
(17)量词。批;伙。用于人的分组。
(18)方言。被;给。
(19)梳具。
(20)引申为梳理。
(21)绋。出丧时牵引灵车的绳子。
(22)用同“醱”。参见“撥醅”。
[②][fá]
“拨2”的繁体字。
大盾。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故训彙纂 ]:937|1015.2,[ 康熙字典 ]:页427第16,[ 汉语字典 ]:卷3页1862第01,
相关词语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