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刺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刺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刺(cì)
用有尖的东西插入:刺绣。刺伤。刺杀。
暗杀:刺客。被刺。行刺。
侦探,打听:刺探。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讽刺。讥刺。
尖锐像针的东西:芒刺。鱼刺。刺丛。

刺(cī)
象声词:刺地滑了一跤。

刺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刺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

古汉语意思


①<动>扎,用尖利的东西刺。《寡人之于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周处》:“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②<名>尖利像针的东西,物体的尖端。陆龟蒙《蔷薇》诗:“中含芒刺欲伤人。”《汉书·霍光传》:“若有芒刺在背。”
③<动>斥责,指责。《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④<名>名贴,相当于后来的名片。《报刘一丈书》:“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
⑤担任州刺史或郡守。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刺刺】话很多的样子。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不能休。”
【刺配】古代对犯罪者的一种惩罚。在犯人脸上刺字,将其押送到边远的地区服役。
【刺斜里】路侧;横里;旁边。


通假字:-,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四】【刀部】
   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从刀从朿,朿亦聲。七賜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刺篆疑非舊次。刺,直傷也。當爲正義。君殺大夫曰刺。當爲別一義。辭之先後今又倒亂矣。上文剽砭刺也,刲刺也皆直傷之義。然則刺篆當廁剽刲二篆下。禮經云刺草,大雅之刺訓責,史稱刺六經作王制,官稱刺史,鏚黹曰刺繡,用?曰刺船,盜取國家密事爲刺探尚書事皆其引伸之義也。一曰君殺大夫曰刺者,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卒戍。刺之。成十六年。刺公子偃。公羊傳曰。刺之者何。殺之也。内諱殺大夫。謂之刺之也。考諸周禮司刺。掌三刺之法。壹刺曰訊羣臣。再刺曰訊羣吏。三刺曰訊萬民。注。刺,殺也。訊而有罪則殺之。然則春秋於他國書殺其大夫。於魯國則兩書刺。諱魯之專殺而謂之刺。謂其當罪合於周禮。公羊内諱之說是矣。此云君殺大夫曰刺。春秋於他國不云爾也。从刀朿。朿亦聲。七賜切。十六部。按又七迹切。古不分去入。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139页 第13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cì]
[《廣韻》七賜切,去寘,清。]
[《廣韻》七迹切,入昔,清。]
亦作“1”。亦作“措3”。
(1)以剑矛之刃向前直戳。
(2)泛指用刀剑等尖锐的东西刺入或穿过物体。
(3)刺杀;杀死。
(4)指暗杀。
(5)讽刺。
(6)谓指责、揭发。
(7)探取;采取。
(8)古代耕田器耒下连耜之前曲部分,本称“疵”。其面不平,如颡额患疵病,故称“疵”。因其耕作时插入地下,故又称“刺”。后用为刨土、耕作之意。
(9)刺探;侦探。
(10)插入;钻进。
(11)刺激;刺射。
(12)兵器的锋刃。
(13)泛指尖利如针之物。
(14)喻令人难堪、棘手的言行。
(15)书写。
(16)名片。
(17)担任州刺史或郡守,亦泛指出任。
(18)刺绣。
(19)刺配。古代刑罚之一。在面部刺字,发配远方。始于五代後晋,宋、元、明、清因之。
(20)判决。
(21)划船;撑船。
(22)征募兵卒的代称。宋制,凡兵卒常刺字为记,故称。
(23)一种横网捕鱼方式。
[②][cī]
象声词。
[③][qì]
见“刺3促”。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4册,第36部,刀部,63,[ 故训彙纂 ]:226|0304.7,[ 说文解字 ]:编号2792,第04卷下,刀部第63字,[ 康熙字典 ]:页139第13,[ 汉语字典 ]:卷1页0333第02,[ 辞 海 ]:卷1页8230第2,
相关词语 刺绣

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用绣针引彩色丝线在丝织品或棉布上绣出花卉、虫鱼、鸟兽等图形。技法有数十种,各具特色。既可作为生活用品,也可作为陈设品。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