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彻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彻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彻(徹)chè
通,透:贯彻。透彻。彻底。彻骨。彻悟。响彻。
治,开发:“彻田为粮”。
毁坏:“彻我墙屋”。

彻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彻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徹chè
〈动词〉
(1)(形声。从彳(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2)同本义
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
司宫彻之士。——《礼记·燕礼》
彻筮席。——《礼记·士冠礼》
大夫无故不彻县。——《礼记·曲礼》
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三家者以《雍》彻。——《论语·八佾上》
解车休马,罢酒彻乐。——《淮南子·原道》
(3)又如:彻案(撤去食案);彻坐(撤去座位);彻兵(撤军)
(4)拆毁;拆下
彻我墙屋。——《诗·小雅·十月之交》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楚辞·天问》
(5)又如:彻屋(拆除房屋)
(6)通达;明白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7)又如:彻鉴(明鉴;洞察)
(8)垦治
彻田为粮。——《诗·大雅·公刘》
(9)又如:彻田(垦治田地)
(10)穿透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1)又如:彻札(穿透铠甲)
(12)结束,完结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又如:彻命(达其使命);彻卷(毕卷;读章全卷)

词性变化


>>徹chè
〈形容词〉
(1)通,达
彻,通也。——《说文》
果无不彻。——《国语·晋语六》
摄而不彻。——《国语·楚语上》
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国语·吴语》
其何事不彻?——《国语·周语上》
焚烟彻于上。——《国语·鲁语上》
其聪能听彻之。——《国语·楚语下》
(2)又
民之彻官百品。
不敢彻声闻于天王。——《国语·国语上》
物彻疏明。——《庄子·应帝王》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庄子·外物》。注:“彻,通也。”
(3)又如:透彻(详尽而深入);洞彻(透彻地了解);通彻(通晓;贯通);彻夜(通宵,整夜);彻内彻外(从里到外;完完全全);彻朗(清明。指心地清净光明)

古汉语意思

chè
①<动>通;通达。《滕王阁序》:“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动>透,穿过。《小石潭记》:“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③<动>尽;完;到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动>通“撤”。去掉;拿掉。《赵威后问齐使》:“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彻骨】透到骨肉,比喻程度极深。
【彻席】死的委婉说法。李绛《兵部尚书王绍神道碑》:“在位三岁,享龄七十有二,彻于长安永乐里之私第。”
【彻夜】通霄。


通假字:-,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三】【攴部】
   通也。从彳从攴从育。??,古文徹。丑列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通也。孟子曰。徹者,徹也。鄭注論語曰。徹,通也。爲天下通法也。按詩徹彼桑土。傳曰裂也。徹我牆屋。曰毁也。天命不徹。曰道也。徹我疆土。曰治也。各隨文解之。而通字可以隱栝。古有徹無轍。从彳。从攴。从育。葢合三字會意。攵之,而養育之,而行之,則無不通矣。毛傳所謂治也。丑列切。十五部。一曰相臣。疑有譌。鉉本無此四字。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371页 第01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chè][《廣韻》丑列切,入薛,徹。][《廣韻》直列切,入薛,澄。]
“彻1”的繁体字。“池3”的被通假字。
(1)撤除,撤去。
(2)拆毁;拆下。
(3)剥;取。
(4)通,贯通。
(5)引申为透;渗透。
(6)达,到。
(7)道,轨辙。
(8)治;治理。
(9)相传为周代的田税制度。
(10)动,触动。
(11)明;显明。
(12)列;排列。
(13)尽,完。
(14)谓到底,彻底。
(15)紧密貌。
(16)通“”。枣名。
(17)同“澈”。清澄。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故训彙纂 ]:766|0844.1,[ 康熙字典 ]:页365第21,[ 汉语字典 ]:卷2页0814第11,
相关词语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