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簪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簪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簪(zān)
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簪子。金簪。玉簪。簪缨(做官者显贵之称)。簪绅。
插,戴:簪戴。簪菊。簪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簪笏(古代笏以记事,簪笔以备写,臣僚奏事执笏簪笔。故亦称做官)。

簪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簪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簮zān
〈名词〉
(1)(形声。从竹,賛(zǎn)声。古文字形,象针形头饰形。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同本义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韩非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2)又如:簪冕(冠簪与冕服);簪绂(簪,冠簪;绂,丝制的帽带);簪裾(古时显贵所穿着的服饰);簪缨缙绅(比喻仕宦之人)

词性变化


>>zān
〈动词〉
(1)插戴在头上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史记·滑稽列传》
乃簪一花。——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又如:簪朵(犹簪花,戴花);簪挂(簪花挂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带光彩耀眼);簪冠(插簪于冠);簪花(戴花);簪菊(古人习俗,于重阳节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
(3)连缀
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仪礼·士丧礼》
(4)又如:簪合(折簪重合。指女子丧夫后再遇意中人而结为夫妇);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

古汉语意思

zān
①<名>古代用来绾住头发或把帽子固定在头发上的长形针。《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②<动>在头上插戴。《西门豹治邺》:“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簪花】⒈戴花。⒉书体的一种。
【簪缨】簪和缨,古代达官贵人帽子上装饰物。也指为官的人。


通假字:-,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俗旡。今俗行而正廢矣。从竹。从朁。朁聲。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900页 第28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zān][《廣韻》作含切,平覃,精。]
[《廣韻》側吟切,平侵,莊。]
亦作“兂1”。亦作“簮1”。
(1)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
(2)插;戴。
(3)连缀。
(4)通“槮”。置于水中捕鱼的积柴。
[②][zǎn]
[《集韻》子感切,上感,精。]
亦作“簮2”。
疾速。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故训彙纂 ]:1690|1768.7,[ 康熙字典 ]:页900第28,
相关词语 簪花

(1).谓插花于冠。《宋史·礼志十五》:“礼毕,从驾官、应奉官、禁卫等并簪花从驾还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新进士释褐於国子监,祭酒、司业皆坐彝伦堂,行拜謁簪花礼。”
(2).犹戴花。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簪花》:“今俗惟妇女簪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
(3).古代书体的一种。 明  王彦泓 《有女郎手写余诗数十首笔迹柔媚纸光洁滑玩而味之》诗之二:“ 江令 诗才犹剩锦, 卫娘 书格是簪花。” 清  钱谦益 《观美人手迹戏题绝句》之四:“芳树风情在,簪花体格新。”参见“ 簪花格 ”。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