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否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否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否(fǒu)
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否定。
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可否?。
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否则。学则正,否则邪。

否(pǐ)
不好,坏,恶:否极泰来(“否”和“泰”,前者是坏卦,后者是好卦。指事情坏到了极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未知善否。

否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否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否(fǒu)
【副】
(会意。从口,从不。“不”亦兼表字音。本义:不然,不是这样)
〖古〗∶不,不然,不如此〖nay;no〗
否,不也。——《说文》
否臧凶。——《易·师》
否德黍帝位。——《书·尧典》。注:“皆训不。”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战国策·魏策》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这是妥当的办法吗?否
非,不是〖not〗
大人否亨。——《易·否卦》
否则熟虑而从之。——《礼记·表记》。注:“谓非己志也。”
夫建国设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墨子》
——用于“能否”、“可否”、“是否”中。如:明日能否出发,需视天气而定
用在疑问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汝知之否
另见pǐ

古汉语意思

fǒu
①<动>肯定否定对举时表示否定的一方面。《柳毅传》:“是何可否之谓乎?”《登泰山记》:“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②<动>用于答话,表示不同意,相当于“不”,不是这样。《齐桓晋文之事》:“否,吾不为是也。”
③<助>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否?”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应是绿肥红瘦。”

①<形>恶;坏。常与“臧”“泰”对用。《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通假字:-,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二】【口部】
   不也。从口从不。方九切
不也。从口从不,不亦聲。方久切1895〖注〗徐鍇曰:“不可之意見於言,故从口。” 文二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不也。从口不。按否字見不部。此誤增也。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178页 第2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fǒu][《廣韻》方久切,上有,非。]亦作“不2”。(1)不,不然。表示否定。
(2)无。
(3)不可。
(4)非,不是。
(5)语末助词。表询问。
[②][pǐ]
[《廣韻》並鄙切,上旨,並。]
“不5”的被通假字。
(1)闭塞;阻隔不通。
(2)困厄;不顺。
(3)恶。
(4)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乾上。表示天地不交,上下隔阂,闭塞不通之象。参阅《易·否》。
(5)通“鄙”。鄙陋;卑微。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9册,第24部,不部,2,[ 故训彙纂 ]:329|0407.2,[ 说文解字 ]:编号7665,第12卷上,不部第2字,[ 康熙字典 ]:页178第02,[ 汉语字典 ]:卷1页0586第05,[ 辞 海 ]:卷2页5810第1,
相关词语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