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听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听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听(聽)tīng
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听计从。
任凭,随:听任(r坣)。听凭。听之任之。
治理;判断:听讼(审理案件)。听政。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听可口可乐。

听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听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聽tīng
〈动词〉
(1)(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2)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3)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听言(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话);听真(听得真切);听直(听取曲直)
(4)接受,听信,接纳
不听寡人。——《战国策·魏策》
故听之。——《史记·项羽本纪》
而听细说。
壹听陵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开张圣听。——诸葛亮《出师表》
(5)又如:听人(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听用(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听纳(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听能(听从能者的意见);听唤(听从使唤)
(6)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7)如:听政(执政;处理政务);听治(处理政事)
(8)决断;审理[诉讼案件]。
(9)如:听决(听断,判决);听治(处理政事)
(10)等候;待。
(11)如:听用(听候任用);听选(等候任命)
(12)听凭,任凭。
(13)如:听人穿鼻(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听其自便(听凭人任意行动);听势(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14)侦察
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战国策》

词性变化


>>聽tīng
〈名词〉
(1)耳朵
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不啻风泉之满听矣。——清·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2)马口铁罐[tin]。
(3)如:听装午餐肉;听装咖啡。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
(4)如:一听香烟;一听奶粉;听装(用听包装)
(5)耳目,间谍[detective;spy]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荀子》
(6)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厅”
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资治通鉴》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世说新语·黜免》

古汉语意思

tīng
①<动>耳听。《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马河入梦来。”
②<动>听从;接受。《陈情表》:“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③<动>听信。《屈原列传》:“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④<动>听凭;听任。《王冕读书》:“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⑤<名>听力;听闻。《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⑥<动>治理;处理。《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⑦<名>通“厅”,厅堂。《世说新语·政事》:“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
【听事】处理政事。厅堂;官府办公的地方。
【听讼】审理诉讼;判案。
【听政】处理政务。


通假字:-,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二】【口部】
   笑皃。从口斤聲。宜引切
(聽 tīnɡ)聆也。从耳???聲。他定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兒也。司馬相如賦。亾是公听然而??从口。斤聲。宜引切。古音十三部。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178页 第16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yǐn]
[《廣韻》宜引切,上軫,疑。]
[《廣韻》牛謹切,上隱,疑。]
(1)笑貌。
(2)见“听听”。
[②][tīng]
“聽1”的简化字。
[③][tīng]
“聽2”的简化字。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2册,第1部,口部,72,[ 故训彙纂 ]:331|0409.3,[ 说文解字 ]:编号0850,第02卷上,口部第72字,[ 康熙字典 ]:页178第16,[ 汉语字典 ]:卷1页0591第02,[ 辞 海 ]:卷2页6220第1,
相关词语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