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不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不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不(b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没有

不(fǒu)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没有

不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不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neither…nor]。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用在句末,构成问句。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性变化


>>
〈助词〉
(1)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
〈形容词〉
(1)通“丕”(pī)。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bì);“不是”(bú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古汉语意思


①<副>不,表一般否定。
②<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
③<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fǒu
通“否”。
①<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②<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
【不齿】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
【不佞】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通假字:不:同“否”;不。副词。,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十二】【不部】
   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方久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鳥飛上翔不下來也。凡云不然者。皆於此義引申叚借。其音古在一部。讀如德韵之北。音轉入尤,有韵讀甫鳩,甫九切。與弗字音義皆殊。音之殊,則弗在十五部也。義之殊。則不輕弗重。如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之類可見。公羊傳曰。弗者,不之深也。俗韵書謂不同弗。非是。又詩鄂不????箋云。不當作柎。柎,鄂足也。古聲不柎同。从一。一猶天也。他處云一地也。此以在上。知爲天。象形。謂也。象鳥飛去而見其翅尾形。音見上。凡不之屬皆从不。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76页 第15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bù][《廣韻》分勿切,入物,非。](1)无,没有。(2)非,不是。(3)不到,未。
(4)副词。表否定。
(5)副词。表禁止。勿,不要。
(6)副词。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7)副词。方言。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
(8)副词。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
(9)副词。“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名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10)副词。跟“便”“就”搭用,表示选择。
(11)副词。方言。不用;不要(限用于某些套语)。
(12)助词。无义。用以足句或加强语气。
(13)助词。无义。表示反问语气。
(14)通“丕”。大。
[②][fǒu]
[《廣韻》方久切,上有,非。]
同“否1”。
[③][fōu]
[《廣韻》甫鳩切,平尤,非。]
姓。汉有不疑。见《後汉书·皇甫规传》。
[④][fū]
[《集韻》風無切,平虞,非。]
花蒂。
[⑤][pǐ]
[《韻补》補美切,上紙]
通“否2”。
(1)邪僻。
(2)鄙,不敬重。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9册,第24部,不部,1,[ 故训彙纂 ]:15|0093.3,[ 说文解字 ]:编号7664,第12卷上,不部第1字,[ 康熙字典 ]:页76第15,[ 汉语字典 ]:卷1页0011第06,[ 辞 海 ]:卷3页0101第,
相关词语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