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奭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奭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奭(shì)
盛大的样子。
红色。
恼怒。
消散的样子。
姓。

奭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奭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奭(shì)
【形】
(会意兼形声。从大,从皕,皕亦声。皕(bì),二百,表示多。本义:盛)
同本义〖flourishing〗
奭,盛也。——《说文》。按,此燕召公名。
尔百姓其亦有安处,在彼宜在天命,囗及恻兴乱予保奭其介。——《逸周书》。朱右曾校释:“奭,盛”。#赤色〖red〗
路车有奭。——《诗·小雅·采芑》
帓郃有奭,以作六师。——《诗·小雅·瞻彼洛矣》
突然或逐渐消失状;消散的样子〖disappearedly〗
然四解。——《庄子·秋水》
又如:奭然(消散的样子)

古汉语意思 -
通假字:-,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四】【皕部】
   盛也。从大从皕,皕亦聲。此燕召公名。讀若郝。《史篇》名醜。??,古文奭。詩亦切〖注〗徐鍇曰:“《史篇》謂所作《倉頡》十五篇也。”文二 重一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盛也。釋詁。赫赫躍躍。赫赫,舍人本作奭奭。常武毛傳云。赫赫然盛也。按奭是正字。赫是假借字。小雅。路車有奭。韎韐有奭。毛曰。奭,赤皃。此當作赫。赤部云。赫,火赤皃。奭是假借字。从大。从皕。皕與大皆盛意也。皕亦聲。詩亦切。古音讀若郝。在五部。隸作奭。此燕召公名。讀若郝。三字當在皕亦聲之下。史篇名醜。此爲召公名徵古說也。召公名奭。見尙書,史記。而史篇云名醜。史篇之作。去周初未遠。未審何以乖異。敘目云。及宣王大史籒箸大篆十五篇。漢志。史籒十五篇。周宣王大史作。又云。史籒篇者,周時史官敎學童書也。按省言之曰史篇。王莽傳。徵天下史篇文字。孟康曰。史籒所作十五篇也。許三偁史篇。姚下云史篇以爲姚易也。匋下云史篇讀與缶同。此云史篇名醜。計度其書必四言成文。敎學童誦之。倉頡,爰歷,博學實仿其體。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254页 第2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shì]
[《廣韻》施隻切,入昔,書。]
(1)盛。
(2)引申为极甚。
(3)消散;消释。
(4)饮酒作乐。
(5)姓。汉有奭伟,因避汉元帝讳,改姓盛。见《正字通·大部》。
[②][hè]
[《集韻》郝格切,入陌,曉。]
(1)恼怒。
(2)谓使之恼怒,激怒。
(3)通“赩”。赤色。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4册,第7部,皕部,2,[ 故训彙纂 ]:501|0579.2,[ 说文解字 ]:编号2228,第04卷上,皕部第2字,[ 康熙字典 ]:页254第02,[ 汉语字典 ]:卷1页0549第03,[ 辞 海 ]:卷3页7550第3,
相关词语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