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义意思 | 潭(tán) |
![]() 潭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
详细意思 |
>>潭tán 其它读音: >>潭xún |
|
古汉语意思 |
-
通假字:-, |
|
古代典籍 |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十一】【水部】潭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潭水。出武陵鐔成王山。東入鬱林。林字賸。當刪。俗人不知鬱爲水名。漢志洭水入鬱,離水入鬱,亦皆沾林矣。王,集韵引作玉。韵會引作五。漢志作玉。未審當何從。武陵郡鐔成,二志同。前志鐔成下曰。玉山,潭水所出。東至阿林入鬱。過郡二。行七百二十里。過郡二者,武陵鬱林也。今廣西潯州府阿林廢縣,漢縣也。鬱林郡廣鬱下曰。鬱水首受夜郞豚水。東至番禺郡四會入海。過郡四。行四千三十里。過郡四者,牂柯蒼梧鬱林南海也。潭水卽今福祿江。源出苗地。東南至今貴州黎平府西爲古州江。東至永從縣南。 * 江爲福祿江。入廣西畍。至桺城縣爲桺江。又東南經象州。至潯州府城北曰潯江。此爲廣西之右江。亦曰北江。合廣西左江。亦曰南江。卽所謂入鬱也。唐始置潯州。以北潯江爲名。潯江卽古潭水。古二字同音。因改其字耳。今人上流爲桺江。下流爲潯江。漢人統曰潭。下流亦曰澑。潭與澑實一水也。按鬱水,今嶺外之盤江。由雲南貴州廣西至廣東爲西江,入海者也。淮南書曰。始皇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爲五軍。一軍守鐔成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寨。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埜之畍。一軍結餘干之水。皆謂今之嶺也。漢鐔成縣故城,在唐之朗溪縣,今之湖南沅州府黔陽縣。王山葢在嶺。故潭水流嶺外東入鬱也。嶺北之水多入沅。从水。?聲。徒含切。應劭音淫。七部。按今義訓爲深。取從覃之意也。或訓水側。與潯同也。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650页 第13字 |
|
汉语词典 |
汉语字典解释: [①][tán] |
|
字典出处 |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9册,第1部,水部,61,[ 故训彙纂 ]:1319|1397.8,[ 说文解字 ]:编号7006,第11卷上,水部第61字,[ 康熙字典 ]:页650第13,[ 汉语字典 ]:卷3页1738第02,[ 辞 海 ]:卷8页3110第3, |
|
相关词语 | 寒潭: 1.寒凉的水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