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僮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僮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僮(tóng)
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书僮。僮仆。
古同“童”。

僮(zhuàng)
〔僮族〕中国少数民族,今改作“壮族”。

僮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僮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tóng
〈名词〉
(1)(形声。从人,童声。本义:未成年的人)
(2)同本义
僮,未冠也。——《说文》。按:“十九以下,八岁以上也。”
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国语·鲁语》
为两郎僮。——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孰若为一郎僮耶。
与其杀是僮。
不当为僮。
(3)又如:僮子(童子。指未成年的人);僮女(童女,少女);僮男(童男,少年);僮儿(男孩);僮谣(即童谣)
(4)奴婢
而卓王孙家僮数百人。——《史记·司马相如传》
今民卖僮者。——《汉书·贾谊传》
(5)又如:僮使(奴婢);僮奴(奴仆);僮史(仆隶);僮役(仆役);僮牧(犹僮仆);僮指(称僮仆,奴婢);僮客(奴仆);僮娃(指童婢)

其它读音:


>>zhuàng
〈名词〉
(1)中国少数民族壮族的“壮”的原字,1965年改“僮”为“壮”[Zhuangnationality]
(2)另见tóng
〈形容词〉
(1)无知
僮昏不可使谋。——《国语·晋语》
(2)又如:僮昏(昏愦无知。亦指昏愦无知的人);僮蒙(昏昧不明事理)
(3)低贱。如:僮妇(泛称平民妇女);僮夫(犹言匹夫。指平民男子);僮讼(指民事诉讼)

古汉语意思

tóng
①<名>儿童;少年。《陈情表》:“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名>年轻的奴隶或奴仆。《童区寄传》:“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
【僮僮】盛、多的样子。


通假字:-,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八】【人部】
   未冠也。从人童聲。徒紅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未冠也。?部曰。男有辠曰奴。奴曰童。按說文僮童之訓與後人所用正相反。如穜種二篆之比。今經傳僮子字皆作童子。非古也。襍記注曰。童,未成人之稱。學記注曰。成童,十五以上。引伸爲僮蒙。玉篇引詩。狂僮之狂也且。傳曰。狂行,僮昏所化也。廣雅曰。僮,癡也。若召南僮僮,竦敬也。則又如愚之義也。从人。童聲。徒紅切。九部。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117页 第30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tóng]
[《廣韻》徒紅切,平東,定。]
(1)同“童”。指未成年者。
(2)无知。参见“僮昏”。
(3)奴婢。
(4)为童仆的通称。如书僮、琴僮。
(5)低贱。参见“僮婦”、“僮夫”。
(6)见“僮僮”。
[②][zhuàng]
见“僮2族”。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7册,第15部,人部,2,[ 故训彙纂 ]:160|0238.4,[ 说文解字 ]:编号4925,第08卷上,人部第2字,[ 康熙字典 ]:页117第30,[ 汉语字典 ]:卷1页0221第04,[ 辞 海 ]:卷1页2660第3,
相关词语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