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辟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辟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辟(bì)
君主:复辟。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举授官)。辟举。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古同“睥”,睥睨。


(①辟③闢)(pì)
开发建设:开辟。
驳斥,排除:辟邪。辟谣。辟蠹。
透彻:精辟。透辟。鞭辟入里。
法,刑:大辟(古代指死刑)。

辟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辟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
〈名词〉
(1)(会意。小篆字形,从卩,从辛,从口。“卩”,音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
(2)同本义
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说文》
“辟言不信”。(法度之言,而不听信。)——《诗·小雅·雨无止》
(3)君主
辟遏有德。——《汉书·五行志》。注:“天子也。”
皇王(指周武王)维(语气词)辟。——《诗经·大雅·文王有责》
(4)又如:复辟
(5)古称官吏
厥辟不辟。——《礼记·坊记》
三卿一长曰辟。——《周书·武顺》
正殿路寝,用朝群辟。——《文选》
(6)罪,罪行
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汉书》
>>
〈动词〉
(1)(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2)同本义
辟,开也。——《说文》
辟四门。——《虞书》
辟户为之乾。——《易·系辞传》
唇吻翕辟。——《聊斋志异·促织》
语毕而宫门辟。——唐·李朝威《柳毅传》
(3)又如:辟阖(开合);辟翕(开合);辟门(开门。后比喻广开贤路,访求人才);辟面(辟头。开头,起首);辟道(开道);
(4)开辟;开拓
欲辟土地。——《孟子·梁惠王上》
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盐铁论·地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5)又如:辟地(开辟疆域);辟土(开拓疆域)
(6)驳斥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又如:辟谣;辟佛(反佛教,驳斥佛理);辟驳(驳斥)
(8)开垦
农辟地。——《商君书·弱民》
隙地未尽辟。——清·洪亮吉《治平篇》
(9)又如:辟田(开垦田地。同辟土);辟治(开发治理);辟除(开垦)
(10)屏除;驱除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为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11)又如:辟邪(屏除邪恶)

词性变化


>>
〈动词〉
(1)通“避”。回避,躲避
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周礼·掌交》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左传·庄公九年》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
行辟人可也。——《孟子》
不辟死伤。——《荀子·荣辱》
文王之所辟(后作“避”)风雨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高祖尝(曾经)辟吏。——《史记·张丞相列传》
(2)又如:辟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3)征召来授予官职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4)另见pì
>>
〈形容词〉
开阔;宽广
不若从炉塘道,稍迂而路辟。——《徐霞客游记》
>>
〈形容词〉
(1)通“僻”。偏僻
秦国辟远。——《史记·范雎传》
(2)邪僻
境内之民无辟滛之心。——《商君书·弱民》
(3)另见bì

古汉语意思


①<名>刑法;法律。《左传·昭公六年》:“制参辟,铸刑书。”
②<名>君主。《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③<动>征召。《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动>通“避”。《殽之战》:“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①<动>开;打开。《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②<动>开辟;开垦;开设。《齐桓晋文之事》:“欲辟土地,朝秦楚。”《治平篇》:“隙地未尽辟,闭廛未尽居也。”《病梅馆记》:“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③<动>排斥;驳斥。《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任人,不为拒谏。”
④<形>偏僻;僻远。《汉书·萧何传》:“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
⑤<动>比喻,打比方。《孟子·尽心上》:“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辟谷】古代一种养生之术.不吃五谷,专靠服气长生。《史记·留侯世家》:“乃学辟,道引轻身。”
【辟易】1.bì惊退。《史记·项羽本纪》:“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数里。”2.pì整治。《吕氏春秋·上农》:“地未辟,不操床,不出粪。”


通假字:辟:同“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九】【辟部】
   法也。从卩从辛,節制其辠也;从口,用法者也。凡辟之屬皆从辟。必益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法也。法當作灋。小雅。辟言不信。大雅。無自立辟。傳皆曰。辟,法也。又文王有聲箋,抑箋,周禮鄉師注,戎右注,小司寇注,曲禮 * 皆同。引伸之爲罪也。見釋詁。謂犯法者,則執法以罪之也。又引伸之爲辟除。如周禮閽人爲之辟,孟子行辟人,以及辟寒,辟惡之類是也。又引伸之爲盤辟。如禮經之辟,鄭注逡遁是也。又引伸爲一邊之義。如左傳曰闕西辟是也。或借爲僻。或借爲避。或借爲譬。或借爲闢。或借爲壁。或借爲襞。从卪辛。節制其辠也。節當作卪。俗所改也。以卪制說卪。以辠說辛。辛从?。?,辠也。故辛亦訓辠。从口。句。用法者也。用法上當再出口字。以用法說从口。辟合三字會意。必益切。十六部。凡辟之屬皆从辟。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1251页 第6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pì]
[《廣韻》芳辟切,入昔,滂。]
[《廣韻》房益切,入昔,並。]
(1)法,法度。
(2)特指刑法。
(3)罪;罪过。
(4)刑罚。
(5)特指处死刑。
(6)治理。
(7)取法;效法。
(8)开;打开。
(9)开垦;拓荒。
(10)开拓;开辟。
(11)周围。
(12)守御。参见“辟宫”。
(13)乍进乍退貌。参见“辟旋”、“盤辟”。
(14)批驳;驳斥。
(15)透彻。参见“精辟”。
(16)鄙视。
(17)幽僻;偏僻。
(18)邪僻。
(19)边,侧。
(20)偏斜;傾斜。
(21)偏执;偏激。
(22)有偏向,偏面。
(23)细小。
(24)不符,有差错。参见“辟名”。
(25)工作的程限。
(26)对庸贱者或商人的鄙称。
(27)通“擗”。拍胸;捶胸。
(28)通“譬”。譬喻。
(29)通“譬”。通晓。
(30)通“譬”。墨子提出的逻辑推理的方法之一。谓举旁例以喻所说的论题。
(31)通“繴”。一种捕鸟兽的工具。
(32)通“霹”。参见“辟歷”。
(33)“闢”的简化字。
[②][bì]
[《廣韻》必益切,入昔,幫。]
(1)天子;君主。
(2)指就君王之位。参见“辟2位”。
(3)诸侯。
(4)泛指臣下,职官。
(5)彰明;显明。
(6)征召;荐举。
(7)绩麻。参见“辟2纑”。
(8)聚集。
(9)除去;消除。
(10)特指驱除。
(11)退避;躲避。
(12)避免;防止。
(13)避忌。
(14)通“躄”。瘸腿。
(15)通“椑”。内棺,贴身之棺。
(16)通“壁”。墙壁。
(17)通“壁”。壁垒。
(18)通“臂”。手臂。
(19)通“臂”。臂状物。
(20)通“襞”。襞积。衣服上的褶子。参见“襞積”。
(21)通“襞”。重复;反复多次。
(22)通“襞”。折叠。
(23)通“襞”。闭合。
(24)通“嬖”。逢迎,邀宠。
(25)通“璧”。参见“辟2雍”、“辟2廱”。
(26)通“弼”。辅佐。参见“辟2拂”。
(27)通“卑”。参见“辟2耳”。
[②][mǐ]
[《集韻》母婢切,上紙,明。]
通“弭1”。
停止;平息。
[③][bò]
[《集韻》博厄切,入麥,幫。]
通“擘1”。
(1)(用刀、剪等)分开。
(2)分别;区别。
[④][pí]
[《集韻》賔彌切,平支,並。]
通“紕1”。
织物边缘的装饰。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8册,第19部,辟部,1,[ 故训彙纂 ]:2267|2345.2,[ 说文解字 ]:编号5766,第09卷上,辟部第1字,[ 康熙字典 ]:页1251第06,
相关词语 辟蠹

辟:衍义:引申指“驳斥、排除”。如:辟邪、辟谣、辟蠹。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