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鼎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字典
  • 鼎意思及解释
字义意思

鼎(dǐng)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锅:鼎罐。鼎锅。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鼎峙。鼎足之势。
大:鼎族。鼎臣。鼎力支持。
正当,正在:鼎盛(sh坣g)。

鼎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鼎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详细意思

>>dǐng
〈名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同本义。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3)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4)比喻帝王。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5)指宰相。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6)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7)指国家。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词性变化


>>dǐng
〈形容词〉
(1)显贵。如:鼎臣(大臣,重臣)
(2)显赫,盛大
高门鼎贵。——晋·左思《吴都赋》
(3)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4)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如:鼎分(三分)
>>dǐng
〈动词〉
变革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古汉语意思

dǐng
①<名>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多圆形三足两耳。《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②<名>常以鼎足之形比喻三方并立。《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③<名>古代曾把鼎作为传国之宝,于是用它代表宝器。喻指王位、帝位等。《毛遂自荐》:“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④<名>三足香炉。《促织》:“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⑤<形>显赫。左思《吴都赋》:“高门鼎贵。”
【鼎鼎】⒈蹉跎。⒉盛大。
【鼎甲】豪门望族。科举考试名列一甲的前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
【鼎食】列鼎而食,指奢华的生活。


通假字:-,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七】【鼎部】
   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協承天休。《易》卦:巽木於下者爲鼎,象析木以炊也。籒文以鼎爲貞字。凡鼎之屬皆从鼎。都挺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三足耳。和五味之寶器也。三足耳謂器形。非謂字形也。九家易曰。鼎三足以象三台也。易曰。鼎黃耳。和當作盉。許亦從俗通用。象析木炊。巳下次第依韵會所據小徐本訂。?者,判木也。反?爲?。一?析爲二之形。炊鼎必用薪。故像之。唐張氏參誤會三足耳爲字形。乃高析木之旁爲耳。唐人皆作鼎。非也。唐氏玄度旣辨之矣。貞省聲。大徐本無。無此三字則上體未說。此謂上體目者貞省聲也。或曰離爲目。爲木。鼎卦上離下。何不以此說字乎。曰言易卦之取象則可。若六書之會意。必使二字相合成文。如人言,止戈是。目與木不相合也。故釋下體爲象形。上體爲諧聲。古叚鼎爲丁。如賈誼傳春秋鼎盛,匡衡傳匡鼎來皆是。鼎之言當也。正也。都挺切。十一部。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者。此字依韵會補。离魅蛧蜽莫能逢之。協承天休。离俗用螭。依禸部則當作离。此用宣三年左傳王孫滿說。傳不言鑄鼎荆山之下。尙書古文疏證云。陜西同州朝邑縣西南三十二里有懷德城。漢縣也。漢志左馮翊褱德下曰。禹貢北條荆山在南。皇甫謐帝王世紀。禹鑄鼎於荆山。在馮翊懷德之南。山下有荆渠。酈氏水經注。懷德縣故城在渭水之北。沙苑之南。禹貢北條荆山在南。山下有荆渠。卽夏后鑄九鼎處也。易卦木於下者爲鼎。此引易證下體象析木之意。與下引易證从日一例。古文貝爲鼎。籒文鼎爲貝。二貝字小徐皆作貞。郭忠恕佩觿云。古文以貞爲鼎。籒文以鼎爲則。亦誤。今正。京房說貞字鼎聲。此古文以貝爲鼎之證也。許說?????者,籒文之則員霣妘字。此籒文以鼎爲貝之證也。凡鼎之屬皆从鼎。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1525页 第8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dǐng][《廣韻》都挺切,上迥,端。]
亦作“鐤1”。亦作“鼑1”。
(1)古代炊器,又为盛熟牲之器。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圆鼎两耳三足,方鼎两耳四足。盛行于商周。多用为宗庙的礼器和墓葬的明器。
(2)相传夏禹铸九鼎,历商至周,为传国的重器。后遂以指代国家政权和帝位。
(3)古时烹杀罪人的刑具。
(4)炼丹煮药之器。
(5)卦名之一。巽下离上,去故取新之象。
(6)引申为更新。参见“鼎新革故”。
(7)显赫,盛大。参见“鼎族”、“鼎貴”。
(8)比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9)指地位和功名。
(10)比喻三方并立之势。参见“鼎立”、“鼎足”。
(11)最,顶。
(12)量词。
(13)副词。表示正在进行或正处于某种状态。相当于“正”、“正当”、“方”。参见“鼎盛”、“鼎來”。
(14)姓。宋有鼎澧。见《奇姓通》。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6册,第41部,鼎部,1,[ 故训彙纂 ]:2636|2714.4,[ 说文解字 ]:编号4345,第07卷上,鼎部第1字,[ 康熙字典 ]:页1525第08,
相关词语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