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
- 此何也?
- 这为什么呢?
- 以亏人自利也。
- 因为他损人利己。
-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 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
- 是何故也?
- 这是什么原故呢?
- 以亏人愈多。
- 因为他损人更多。
-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 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
- 此何故也?
- 这是什么原故呢?
- 以其亏人愈多。
- 因为他损人更多。
-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 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
- 此何故也?
- 这是什么原故呢?
- 以其亏人愈多。
- 因为他损人更严重。
-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 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
-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 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
-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 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
-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
-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
- 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 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
-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 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
-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 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
- 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 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
- 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 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 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
-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 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辩别苦甜的了。
-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
- 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
- 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 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
-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 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
-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 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