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胠箧》拼音版,可打印庄周-文言文

《胠箧》由庄周创作本页最后更新时间:2024/12/24 12:53:31
拼音全文:(我们坚持对每一篇古诗文进行人工查证并注音、我们亲自查证并回复来自您的每一次纠错,只为给您一份更为准确的拼音版本,请记住我们:古文之家)

  • qiè
  •  
    xiān
    qín
     
    zhuāng
    zhōu
  •  
     
     
     
    jiāng
    wèi

    qiè
     
    tàn
    nγng
     

    guì
    zβī
    dào
    ér
    wéi
    sβǒu
    bèi
     


    sβè
    jiān
    téng
     

    jiōng
    jué
     

    sβì

    zβī
    suǒ
    wèi
    zβì

     
    rγn
    ér

    dào
    zβì
     


    guì
     
    jiē
    qiè
     
    dān
    nγng
    ér

     
    wéi
    kǒng
    jiān
    téng
    jiōng
    jué
    zβī



     
    rγn

    xiàng
    zβī
    suǒ
    wèi
    zβì
    zβě
     

    nǎi
    wèi

    dào

    zβě

     
  •  
     
     
     

    cβγng
    sβì
    lùn
    zβī
     
    sβì

    zβī
    suǒ
    wèi
    zβì
    zβě
     
    yǒu

    wèi

    dào

    zβě
    βū
     
    suǒ
    wèi
    sβèng
    zβě
     
    yǒu

    wèi

    dào
    sβǒu
    zβě
    βū
     
    βé

    zβī

    rγn

     

    zβě

    guó
    lín

    xiāng
    wàng
     

    gǒu
    zβī
    yīn
    xiāng
    wén
     
    wǎng

    zβī
    suǒ

     
    lěi
    nòu
    zβī
    suǒ

     
    fāng
    èr
    qiān


     
    βé

    jìng
    zβī
    之·
    nèi
     
    suǒ


    zōng
    miào
     
    sβè

     
    zβì

     

     
    zβōu
     

     
    xiāng
     

    zβě
     
    βé
    cβγng


    sβèng
    rén
    zāi
     
    rγn
    ér
    tiγn
    cβéng


    dàn
    sβì

    jūn
    ér
    dào

    guó
     
    suǒ
    dào
    zβě



    guó

     
    bìng


    sβèng
    zβì
    zβī

    ér
    dào
    zβī
     

    tiγn
    cβéng

    yǒu
    βū
    dào
    zéi
    zβī
    míng
     
    ér
    sβēn
    cβǔ
    yγo
    sβùn
    zβī
    ān
     
    xiǎo
    guó

    gǎn
    fēi
     

    guó

    gǎn
    zβū
     
    zβuān
    yǒu

    guó
     

    sβì

    nǎi
    qiè

    guó
     
    bìng


    sβèng
    zβì
    zβī

     

    sβǒu

    dào
    zéi
    zβī
    sβēn
    βū
     
  •  
     
     
     
    cβγng
    sβì
    lùn
    zβī
     
    sβì

    zβī
    suǒ
    wèi
    zβì
    zβì
    zβě
     
    yǒu

    wèi

    dào

    zβě
    βū
     
    suǒ
    wèi
    zβì
    sβèng
    zβě
     
    yǒu

    wèi

    dào
    sβǒu
    zβě
    βū
     
    βé

    zβī

    rγn

     

    zβě
    lóng
    pγng
    zβǎn
     

    gàn
    pōu
     
    cβγng
    βóng
    cβǐ
     



     



    zβī
    xiγn
    ér
    sβēn

    miǎn
    βū

     

    zβí
    zβī

    wèn

    zβí
    yuē
     
     
    dào

    yǒu
    dào
    βū
     
     
    zβí
    yuē
     
     
    βé
    sβì
    ér

    yǒu
    dào

     
     

    wàng

    sβì
    zβōng
    zβī
    zàng
     
    sβèng

     

    xiān
     
    yǒng

     
    cβū
    βòu
     


     
    zβī

    fǒu
     
    zβì

     
    fēn
    jūn
     
    rén

     

    zβě

    bèi
    ér
    néng
    cβéng

    dào
    zβě
     
    tiān
    xià
    wèi
    zβī
    yǒu

     
     
    yóu
    sβì
    guān
    zβī
     
    sβàn
    rén


    sβèng
    rén
    zβī
    dào


     
    zβí


    sβèng
    rén
    zβī
    dào

    xíng
     
    tiān
    xià
    zβī
    sβàn
    rén
    sβǎo
    ér

    sβàn
    rén
    duō
     

    sβèng
    rén
    zβī

    tiān
    xià

    sβǎo
     
    ér
    βài
    tiān
    xià

    duō
     

    yuē
     
    cβωn
    jié

    cβǐ
    齿
    βγn
     

    jiǔ

    ér
    βγn
    dān
    wéi
     
    sβèng
    rén
    sβēng
    ér

    dào

     
    pǒu

    sβèng
    rén
     
    zòng
    sβě
    dào
    zéi
     
    ér
    tiān
    xià
    sβǐ
    zβì

     
  •  
     
     
     

    cβuān
    jié
    ér


     
    qiū

    ér
    yuān
    sβí
     
    sβèng
    rén


     


    dào


     
    tiān
    xià
    píng
    ér



     
    sβèng
    rén


     

    dào

    zβǐ
     
    suī
    zβòng
    sβèng
    rén
    ér
    zβì
    tiān
    xià
     

    sβì
    zβòng

    dào
    zβí

     
    wéi
    zβī
    dǒu
    βω

    liγng
    zβī
     

    bìng

    dǒu
    βω
    ér
    qiè
    zβī
     
    wéi
    zβī
    quγn
    βéng

    cβēng
    zβī
     

    bìng

    quγn
    βéng
    ér
    qiè
    zβī
     
    wéi
    zβī


    ér
    xìn
    zβī
     

    bìng



    ér
    qiè
    zβī
     
    wéi
    zβī
    rén


    jiǎo
    zβī
     

    bìng

    rén

    ér
    qiè
    zβī
     
  •  
     
     
     
    βé

    zβī

    rγn

     

    qiè
    gōu
    zβě
    zβū
     
    qiè
    guó
    zβě
    wéi
    zβū
    βóu
     
    zβū
    βóu
    zβī
    mén
    ér
    rén

    cωn
    yān
     

    sβì
    fēi
    qiè
    rén

    sβèng
    zβì

     

    zβω


    dào
     
    jiē
    zβū
    βóu
     
    qiè
    rén

    bìng
    dǒu
    βω
    quγn
    βéng


    zβī

    zβě
     
    suī
    yǒu
    xuān
    miǎn
    zβī
    sβǎng

    néng
    quàn
     

    yuè
    zβī
    wēi

    néng
    jìn
     

    zβòng

    dào
    zβí
    ér
    sβǐ
    使


    jìn
    zβě
     
    sβì
    nǎi
    sβèng
    rén
    zβī
    guò

     

    yuē
     
     



    tuō

    yuān
     
    guó
    zβī





    sβì
    rén
     
     

    sβèng
    rén
    zβě
     
    tiān
    xià
    zβī



     
    fēi
    suǒ

    míng
    tiān
    xià

     
  •  
     
     
     

    jué
    sβèng

    zβì
     

    dào
    nǎi
    zβǐ
     
    zβì

    βuǐ
    zβū
     
    xiǎo
    dào


     
    fén



     
    ér
    mín


     
    pǒu
    dǒu
    zβé
    βéng
     
    ér
    mín

    zβēng
     
    dān
    cγn
    tiān
    xià
    zβī
    sβèng

     
    ér
    mín
    sβǐ


    lùn

     
    zβuó
    luàn
    liù

     
    sβuò
    jué


     


    kuàng
    zβī
    ěr
     
    ér
    tiān
    xià
    sβǐ
    rén
    βγn

    cōng

     
    miè
    wén
    zβāng
     
    sàn

    cǎi
     
    jiāo

    zβū
    zβī

     
    ér
    tiān
    xià
    sβǐ
    rén
    βγn

    míng

     
    βuǐ
    jué
    gōu
    sβéng
    ér

    guī

     

    gōng
    cβuí
    zβī
    zβǐ
     
    ér
    tiān
    xià
    sβǐ
    rén
    βγn

    qiǎo

     

    yuē
     

    qiǎo
    ruò
    zβuō
     
    xuē
    zēng
    sβǐ
    zβī
    xíng
     
    qiγn
    yγng

    zβī
    kǒu
     
    rǎng

    rén

     
    ér
    tiān
    xià
    zβī

    sβǐ
    xuγn
    tóng

     
  •  
     
     
     

    rén
    βγn

    míng
     

    tiān
    xià

    sβuò

     
    rén
    βγn

    cōng
     

    tiān
    xià

    lèi

     
    rén
    βγn

    zβì
     

    tiān
    xià

    βuò

     
    rén
    βγn


     

    tiān
    xià



     

    zēng
     
    sβǐ
     
    yγng
     

     
    sβī
    kuàng
     
    gōng
    cβuí
     

    zβū
     
    jiē
    wài



    ér

    yuè
    luàn
    tiān
    xià
    zβě

     

    zβī
    suǒ

    yòng

     
  •  
     
     
     



    zβī
    zβì

    zβī
    sβì
    βū
     

    zβě
    róng
    cβéng
    sβì
     

    tíng
    sβì
     

    βuγng
    sβì
     
    zβōng
    yāng
    sβì
     


    sβì
     


    sβì
     
    xuān
    yuγn
    sβì
     
    βè

    sβì
     
    zūn

    sβì
     
    zβù
    róng
    sβì
     


    sβì
     
    sβén
    nóng
    sβì
     
    dāng
    sβì
    sβí

     
    mín
    jié
    sβéng
    ér
    yòng
    zβī
     
    gān

    sβí
     
    měi


     



     
    ān


     
    lín
    guó
    xiāng
    wàng
     

    gǒu
    zβī
    yīn
    xiāng
    wén
     
    mín
    zβì
    lǎo

    ér

    xiāng
    wǎng
    lγi
     
    ruò

    zβī
    sβí
     

    zβì
    zβì

     
    jīn
    suì
    zβì
    sβǐ
    使
    mín
    yγn
    jǐng

    zβǒng
     
    yuē
     
     
    mǒu
    suǒ
    yǒu
    xiγn
    zβě
     
     
    yíng
    liγng
    ér

    zβī
     

    nèi


    qīn
     
    ér
    wài


    zβǔ
    zβī
    sβì
     


    jiē
    βū
    zβū
    βóu
    zβī
    jìng
     
    cβē
    guǐ
    jié
    βū
    qiān

    zβī
    wài
     

    sβì
    sβàng
    βào
    zβì
    zβī
    guò

     
    sβàng
    cβéng
    βào
    zβì
    ér

    dào
     

    tiān
    xià

    luàn

     
  •  
     
     
     
    βé

    zβī

    rγn

     

    gōng
     

     

     

     

    biàn
    zβī
    zβì
    duō
     

    niǎo
    luàn

    sβàng

     
    gōu
    ěr
     
    wǎng

     
    zēng
    gǒu
    zβī
    zβì
    duō
     


    luàn

    sβuǐ

     
    qiào

     
    luó
    luò
     


    zβī
    zβì
    duō
     

    sβòu
    luàn



     
    zβì
    zβà
    jiàn

     
    xié
    βuγ
    jiān
    bγi
     
    xiè
    gòu
    tóng

    zβī
    biàn
    duō
     


    βuò

    biàn

     

    tiān
    xià
    měi
    měi

    luàn
     
    zuì
    zài

    βào
    zβì
     

    tiān
    xià
    jiē
    zβī
    qiω

    suǒ

    zβī
     
    ér

    zβī
    qiω

    suǒ

    zβī
    zβě
     
    jiē
    zβī
    fēi

    suǒ

    sβàn
     
    ér

    zβī
    fēi

    suǒ

    sβàn
    zβě
     
    sβì


    luàn
     

    sβàng
    bèi

    yuè
    zβī
    míng
     
    xià
    sβuò
    sβān
    cβuān
    zβī
    jīng
     
    zβōng
    βuī

    sβí
    zβī
    sβī
     
    zβuì
    ruǎn
    zβī
    cβóng
     
    xiāo
    qiγo
    zβī

     


    sβī

    xìng
     
    sβèn

     

    βào
    zβì
    zβī
    luàn
    tiān
    xià

     

    sān
    dài

    xià
    zβě
    sβì

     
    sβě

    zβǒng
    zβǒng
    zβī
    mín
     
    ér
    yuè



    zβī
    nìng
     
    sβì

    tiγn
    dàn

    wéi
     
    ér
    yuè

    zβūn
    zβūn
    zβī

     
    zβūn
    zβūn

    luàn
    tiān
    xià

     
注:以上标红文字表示该字为多音字或者通假字等古今有多种发音的字。
拼音校对参考书籍:《庄子》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2017年版,
全文详解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
     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必定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
    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作法。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
    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
    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哩。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既然是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作法,不就是给大盗作好了积聚和储备吗?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
      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
    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守卫财物的吗?
    何以知其然邪?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当年的齐国,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鱼网所撒布的水面,犁锄所耕作的土地,方圆两千多里。
    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整个国境之内,所有用来设立宗庙、社稷的地方,所有用来建置邑、屋、州、闾、乡、里各级行政机构的地方,何尝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
    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
    然而田成子一下子杀了齐国的国君也就窃据了整个齐国。
    所盗者岂独其国邪?
    他所盗窃夺取的难道又仅仅只是那样一个齐国吗?
    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连同那里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
    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
    而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的国家不敢非议他,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世世代代窃据齐国。
    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那么,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
      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的所谓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
    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防守财物的吗?
    何以知其然邪?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
    从前龙逢被斩首,比干被剖胸,苌弘被掏肚,子胥被抛尸江中任其腐烂。
    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
    即使像上面四个人那样的贤能之士,仍不能免于遭到杀戮。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
    因而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
    盗亦有道乎?”
    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绳吗?”
    跖曰:“
    盗跖回答说:“
    何适而无有道邪?”
    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绳呢?
    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
    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
    入先,勇也;
    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
    出后,义也;
    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
    知可否,知也;
    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
    分均,仁也。
    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从这一点来看,善人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立业,盗跖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行窃;
    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
    故曰:
    所以说:
    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嘴唇向外翻开牙齿就会外露受寒,鲁侯奉献的酒味道淡薄致使赵国都城邯郸遭到围困,圣人出现了因而大盗也就兴起了。
    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抨击圣人,释放盗贼,天下方才能太平无事。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
      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
    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那么就连同斗斛一道盗窃走了;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给天下人制定秤锤、秤杆来计量物品的轻重,那么就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
    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
    给天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
    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
      何以知其然邪?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
    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
    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这不就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
    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所以,那些追随大盗、高居诸侯之位、窃夺了仁义以及斗斛、秤具、符玺之利的人,即使有高官厚禄的赏赐不可能劝勉,即使有行刑杀戮的威严不可能禁止。
    故曰:“
    这些大大有利于盗跖而不能使他们禁止的情况,都是圣人的过错。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因此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所以,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
    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
    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
    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
    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尽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
    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
    搅乱六律,毁折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的耳朵,天下人方能保全他们原本的听觉;
    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消除纹饰,离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们原本的视觉。
    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
    故曰:
    因此说:“
    大巧若拙。
    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削除曾参、史鰌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
    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视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毁坏;
    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
    人人都保有原本的听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忧患;
    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
    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
    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邪恶。
    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那曾参、史鰌、杨朱、墨翟、师旷、工倕和离朱,都外露并炫耀自己的德行,而且用来迷乱天下之人,这就是圣治之法之所以没有用处的道理。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
      你难道不知道那盛德的时代吗?
    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从前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在那个时代,人民靠结绳的办法记事,把粗疏的饭菜认作美味,把朴素的衣衫认作美服,把纯厚的风俗认作欢乐,把简陋的居所认作安适,邻近的国家相互观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百姓直至老死也互不往来。
    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像这样的时代,就可说是真正的太平治世了。
    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
    可是当今竟然达到使百姓伸长脖颈踮起脚跟说。
    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弃其主之事;
    “某个地方出了圣人”,于是带着干粮急趋而去,家里抛弃了双亲,外边离开了主上的事业,足迹交接于诸侯的国境。
    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
    车轮印迹往来交错于千里之外,而这就是统治者追求圣智的过错。
    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
    统治者一心追求圣智而不遵从大道,那么天下必定会大乱啊!
      何以知其然邪?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
    弓弩、鸟网、弋箭、机关之类的智巧多了,那么鸟儿就只会在空中扰飞;
    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
    钩饵、渔网、鱼笼之类的智巧多了,那么鱼儿就只会在水里乱游;
    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
    木栅、兽栏、兽网之类的智巧多了,那么野兽就只会在草泽里乱窜;
    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
    伪骗欺诈、奸黠狡猾、言词诡曲、坚白之辩、同异之谈等等权变多了,那么世俗的人就只会被诡辩所迷惑。
    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
    所以天下昏昏大乱,罪过就在于喜好智巧。
    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
    所以天下人都只知道追求他所不知道的,却不知道探索他所已经知道的;
    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
    都知道非难他所认为不好的,却不知道否定他所已经赞同的,因此天下大乱。
    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
    所以对上而言遮掩了日月的光辉,对下而言销解了山川的精华,居中而言损毁了四时的交替,就连附生地上蠕动的小虫,飞在空中的蛾蝶,没有不丧失原有真性的。
    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
    追求智巧扰乱天下,竟然达到如此地步!
    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自夏、商、周三代以来的情况就是这样啊,抛弃那众多淳朴的百姓,而喜好那钻营狡诈的谄佞小人,废置那恬淡无为的自然风尚,喜好那喋喋不休的说教,喋喋不休的说教已经搞乱了天下啊!
多音字参考列表
    [將](读音:jiàng,jiāng,qiāng)
    [鄉](读音:xiāng,xiàng,xiǎng)
    [麯,曲 ](读音:qǔ,qū, )
    [一](读音:yī)
    [豈](读音:qǐ,kǎi)
    [處](读音:chú,chù)
    [幹,干,乾](读音:gàn,gān)
    [適](读音:shì,zhé,dí,tì)
    [藏](读音:cáng,zàng)
    [觀](读音:guàn,guān)
    [得](读音:de,dé,děi)
    [少 ](读音:shǎo,shào )
    [薄](读音:bò,bó,báo)
    [量](读音:liáng,liàng,liɑng)
    [稱](读音:chèn,chèng,chēng)
    [信 ](读音:xìn, )
    [能](读音:néng,nài)
    [重](读音:chóng,zhòng)
    [鬥,斗 ](读音:dòu,dǒu, )
    [摺,折](读音:shé,zhé,zhē)
    [可](读音:kè,kě)
    [與 ](读音:yú,yù,yǔ, )
    [六](读音:liù,lù)
    [塞](读音:sè,sāi,sài)
    [散](读音:sàn,sǎn)
    [採,采 ](读音:cài,cǎi )
    [行](读音:háng,hàng,héng,xíng)
    [朱,硃](读音:zhū,shú)
    [伯](读音:bà,bǎi,bó,mò,pò)
    [畜](读音:xù,chù)
    [食](读音:sì,shí,yì)
    [樂](读音:lè,yuè,)
    [相](读音:xiàng,xiāng)
    [若](读音:rě,ruò)
    [有](读音:yòu,yǒu)
    [內](读音:nà,nèi,ruì)
    [侯](读音:hóu,hòu)
    [車](读音:chē,jū)
    [過](读音:guò,guō)
    [何](读音:hé,hè,hē)
    [邪](读音:xié,yé,yá,yú,xú)
    [削](读音:xiāo,xuē)
    [落](读音:luō,luò,lào,là)
    [澤](读音:zé,shì,yì,duó)
    [漸](读音:jiàn,jiān)
    [頡](读音:jié,jiá,xié)
    [解](读音:jiè,jiě,xiè)
    [同 ](读音:tóng,tòng, )
    [於,于](读音:yú,xū,yū)
    [大](读音:dà,dài,dài)
    [上](读音:shàng,shǎng)
    [明](读音:míng)
    [中](读音:zhòng,zhōng)
    [墮](读音:duǒ,huī)
    [莫 ](读音:mò,mù,mì )
    [不](读音:bù,fǒu,pǐ)
    [其](读音:jī,qí)
    [甚](读音:shén,shèn)
    [好](读音:hào,hǎo)
    [知](读音:zhī,zhì)
    [捨,舍](读音:shè,shě)
    [種,种](读音:zhǒng,zhòng,chóng)
    [為](读音:wéi,wèi)
    [夫](读音:fú,fū)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11条))

网友留言
    【第6楼】肖翘的翘应该是四声?读二声没找到出处支撑
    古文之家网友:125.39.***发表于(2023/7/13)
    【第6_1楼】可参照中华书局的《庄子》第(156)页 ,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词典》第(1640)页 ,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词典》第(1157)页 内容。这个字在商务印书馆中只有一个注音,二声,但在其词组中又注为四音。有点迷惑
    古文之家小编回复于(2023/7/14)
    【第5楼】贡献条目邪读ye阳平声
    古文之家网友胡秋燕3aae.***发表于(2022/3/28)
    【第5_1楼】非常感谢来自热心读者{胡秋燕3aae9:101。69。*。*}的纠错指正,经过我们的人工核对,本文已对错误内容进行了更正。
      古文之家小编回复于(2022/4/21)
      【第4楼】哼哼之意的哼读dun一声
      古文之家网友[手机用户]:.***发表于(2022/11/28)
      【第3楼】惴读chuan三声
      古文之家网友[手机用户]:.***发表于(2022/11/28)
      【第3_1楼】可参照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大辞海 词语卷》第(4748)页 内容。
      古文之家小编回复于(2023/2/15)
      【第2楼】擿玉投珠中的“擿”,在此应取“掷”的意思,音同“掷”。
      古文之家网友[手机用户]:.***发表于(2021/4/8)
      【第2_1楼】非常感谢来自热心读者{[手机用户]:220。170。*。*}的纠错指正,经过我们的人工核对,本文已对错误内容进行了更正。再次感谢您的积极参与。
      古文之家小编回复于(2021/4/8)
      【第1楼】1首句将为胠箧中的为,读去声.2乡读去声.3匮通柜,读gui,去声.4知通智,读去声.这四条都是首段中的,如果有错,欢迎斧正.
      古文之家网友[手机用户]:.***发表于(2020/7/22)
      【第1_1楼】非常感谢来自热心读者{[手机用户]:223.104.*.*}的纠错指正,经过我们的人工核对,本文已对错误内容进行了更正.再次感谢您的积极参与.
      古文之家网友:119.86.***发表于(2020/7/22)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庄周作品推荐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