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越州赵公救灾记》拼音版,可打印曾巩-文言文

《越州赵公救灾记》由曾巩创作本页最后更新时间:2024/12/24 12:36:24
拼音全文:(我们坚持对每一篇古诗文进行人工查证并注音、我们亲自查证并回复来自您的每一次纠错,只为给您一份更为准确的拼音版本,请记住我们:古文之家)
  • yuè
    zhōu
    zhào
    gōng
    jiù
    zāi

  •  
    běi
    sòng
     
    zēng
    gǒng
  •  
     
     
     

    níng

    nián
    xià
     

    yuè

    hàn
     
    jiǔ
    yuè
     

    zhèng
    diàn
    殿

    xué
    shì
     
    yòu
    jiàn



    zhī
    yuè
    zhōu
    zhào
    gōng
     
    qián
    mín
    zhī
    wèi

     
    wéi
    shū
    wèn
    shǔ
    xiàn
    zāi
    suǒ
    bèi
    zhě

    xiāng
     
    mín
    néng

    shí
    zhě
    yǒu

     
    dāng
    lωn

    guān
    zhě

    rén
     
    gōu
    fáng
    gòu
    zhù

    jiù
    mín
    shω
    使
    zhì
    zhī
    zhě

    suǒ
     

    qián
    cāng



    zhě


     

    rén


    chū

    zhě

    jiā
     
    sγng
    dào
    shì
    shí
    zhī
    xiàn

    shū


    zhě



    cún
     
    shω
    使

    shū

    duì
     
    ér
    jωn

    bèi
     
  •  
     
     
     
    zhōu
    xiàn


    mín
    zhī

    lǎo

    ruò

    néng

    shí
    zhě
    èr
    wàn

    qiān
    jiǔ
    bǎi

    rén

    gào
     

    shì
     
    suì
    lωn
    qióng
    rén
     
    dāng


    sān
    qiān
    shí
    ér
    zhω
     
    gōng
    liǎn

    rén
    suǒ
    shū
     

    sγng
    dào
    shì
    shí
    zhī
    xiàn
    zhě
     



    wàn

    qiān

    shí
     
    zuǒ

    fèi
     
    shω
    使

    shí
    yuè
    shuò
     
    rén
    shòu



    shγng
     
    yòu
    xiǎo
    bàn
    zhī
     
    yōu

    zhòng
    xiāng
    róu

     
    shω
    使
    shòu

    zhě
    nán



     
    ér
    rén
    shòu
    èr

    zhī
    shí
     
    yōu

    liú
    wáng

     

    chéng
    shì
    jiāo

    wéi


    zhī
    suǒ
    fán

    shí
    yòu

     
    shω
    使


    biàn
    便
    shòu
    zhī
    ér
    gào



    jiā
    zhě


     

    guān
    wéi


    yòng

     


    zhī

    zài
    zhí
    ér


    jìng
    zhě
     


    shí
    ér
    rèn

    shì
     

    néng

    shí
    zhě
     
    yǒu
    shì


     
    néng

    shí
    zhě
     
    wèi
    zhī
    gào

    rén



    βiào
     
    yòu
    wéi
    zhī
    guān

     


    wàn
    èr
    qiān

    shí
     
    píng

    jià

    mín
     
    wéi
    βiào

    zhī
    suǒ
    fán
    shí
    yòu

     
    shω
    使

    zhě

    biàn
    便

    shòu

     
    yòu
    jiù
    mín
    wán
    chéng

    qiān

    bǎi
    zhàng
     
    wéi
    gōng
    sān
    wàn

    qiān
     


    yōng

    qián
     
    yòu


    zài
    bèi
    zhī
     
    mín


    qián
    zhě
     
    gào

    rén
    zòng

    zhī
    ér
    dài
    shú
     
    guān
    wèi


    cháng
     

    nán

    zhě
     
    shω
    使
    rén

    shōu
    yǎng
    zhī
     
  •  
     
     
     
    míng
    nián
    chūn
     


     
    wéi
    bìng
    fāng
     
    chǔ

    bìng
    zhī

    guī
    zhě
     

    sγng
    èr
    rén
     
    shǔ

    shì

    yào
    yωn
    shí
     
    lìng

    shī
    suǒ
    shì
     
    fán

    zhě
     
    shω
    使
    zài
    chǔ
    suí
    shōu

    zhī
     
  •  
     
     
     

     
    lωn
    qióng
    rén
    jìn
    sān
    yuè
    dāng
    zhω
     
    shì
    suì
    jìn

    yuè
    ér
    zhω
     
    shì
    yǒu
    fγi
    biàn
    便
    wén
    zhě
     
    gōng



    rèn
     


    lèi

    shǔ
     
    yǒu
    shàng
    qωng
    zhě
     
    huò
    biàn
    便

    duō
    zhé
    xíng
     
    gōng


    shí
     
    zǎo

    bèi
    xīn


    shǎo
    xiè
     
    shì



    gōng
    qīn
     

    bìng
    zhě
    yào
    shí
    duō
    chū

    qián
     
    mín

    xìng

    hàn

     

    miǎn

    zhuǎn

     
    suī



    shī
    liǎn
    mái
     
    jiγ
    gōng


     
  •  
     
     
     
    shì
    shí
    hàn

    bèi

    yuè
     
    mín

    jωn


     

    zhě
    dài
    bàn
     
    zāi
    wèi
    yǒu




     
    βiān

    dōng
    xiàng
    yōu
    láo
     
    zhōu
    xiàn
    βuī

    shàng
    γn
     
    rén
    rén
    jìn


     
    gōng
    suǒ

    xún
     
    mín
    yóu

    wéi



    guī
     
    suǒ

    jīng
    yíng
    suí

    xiān
    hòu
    zhōng
    shω
    zhī

     
    wěi

    xiān

     


    bèi
    zhě
     

    shī
    suī
    zài
    yuè
     

    rén


    shì
    βiān
    xià
     

    shì
    suī
    xíng


    shí
     




    chuán
    hòu
     
    gài
    zāi

    zhī
    xíng
     
    zhì
    shì

    néng
    shω
    使
    zhī

     
    ér
    néng
    wéi
    zhī
    bèi
     
    mín
    bìng
    ér
    hòu
    βú
    zhī
     


    xiān
    shì
    ér
    wéi

    zhě
     

    yǒu
    jiàn

     


    ér
    yǒu
    wéi
     




    zhī
    zhě
     

    yǒu
    jiàn

     


    cǎi

    yuè
     

    gōng
    suǒ
    βuī
    xíng
     

    wèi
    zhī
    shí

    xiáng
     



    wèi
    yuè
    rén
    zhī

     
    bàn
    shω
    使

    zhī
    yǒu
    zhì

    mín
    zhě

    xìng
    ér

    suì
    zhī
    zāi
     
    βuī
    gōng
    zhī
    suǒ

    shì
     


    βiáo


    dài
    qωng
    ér

     

    gōng
    zhī


    xiǎo
    qiě
    jìn

     
  •  
     
     
     
    gōng
    yuán
    fγng
    èr
    nián


    xué
    shì
    jiā
    βài

    bǎo
    zhì
    shì
     
    jiā


     

    zhí
    dào
    zhèng
    xíng
    zài

    cháo
    βíng
     

    βì
    zhī
    shí
    zài

    shγn
    zhě
     


    zhù
     
    zhù

    huāng
    zhèng

    shī
    zhě
     

    wéi
     
    yuè
    zhōu
    zhào
    gōng
    jiù
    zāi

     
    yún
     
注:以上标红文字表示该字为多音字或者通假字等古今有多种发音的字。
拼音校对参考书籍:《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第二版,
全文详解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
    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赵公出任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
    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
    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和读书人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
    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拥挤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
    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
    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让他们担当赈济的事物。
    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
    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
    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低价卖给百姓。
    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
    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又加倍给与他们粮食。
    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借用有利息的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
    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明年春,大疫。
      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
    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
    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
    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招募两位僧人,把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委托给他们,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
    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凡是死去的人,就地埋葬他们。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
      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结束。
    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
    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
    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
    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
    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
    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
    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
    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
      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
    皇上望着东方忧愁劳神,州县推广布施皇帝的恩德,人人都尽自己的力量。
    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
    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
    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
    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
    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
    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
    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
    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作防备。
    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
    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
    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
    不熟习而还要去做,与那些平时就留心的人,两者也有很大差距。
    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是,用来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呢?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
      赵公在元丰二年,由大学士,加升,太子少保,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或有重病】,归家还乡在衢州。
    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
    (他)直道而行的风气流行到(当时)朝廷,和乐平易(厚道)实实在在的人,这里不详细介绍。
    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写篇(饥荒)灾年治理办法可教育后人,命名为《越州赵公救灾记》。
多音字参考列表
    [甯](读音:níng,nìng,zhù)
    [知](读音:zhī,zhì)
    [鄉](读音:xiāng,xiàng,xiǎng)
    [何](读音:hé,hè,hē)
    [幾,几](读音:jǐ,jī)
    [相](读音:xiàng,xiāng)
    [去](读音:qù,jǔ,qū)
    [石](读音:dàn,shí)
    [萬](读音:mò,wàn)
    [取 ](读音:qǔ,qū )
    [女](读音:nǚ,rǔ,nǜ)
    [明](读音:míng)
    [飲 ](读音:yìn,yǐn, )
    [令](读音:líng,lìng,lǐng)
    [處](读音:chú,chù)
    [屬](读音:shǔ,zhǔ)
    [請](读音:qǐng,qìng,qīng)
    便[便](读音:biàn,pián)
    [少 ](读音:shǎo,shào )
    [給](读音:gěi,jǐ)
    [食](读音:sì,shí,yì)
    [埋](读音:mái,mán)
    [被](读音:bèi,pī,bì,pì)
    [上](读音:shàng,shǎng)
    [歸](读音:guī,kuì)
    [麯,曲 ](读音:qǔ,qū, )
    [纖](读音:qiàn,xiān,jiān)
    [一](读音:yī)
    [傳](读音:chuán,zhuàn)
    [能](读音:néng,nài)
    [與 ](读音:yú,yù,yǔ, )
    [夫](读音:fú,fū)
    [間](读音:jiàn,jiān,xián)
    [採,采 ](读音:cài,cǎi )
    [得](读音:de,dé,děi)
    [樂](读音:lè,yuè,)
    [識](读音:shí,zhì)
    [有](读音:yòu,yǒu)
    [澤](读音:zé,shì,yì,duó)
    [且](读音:jū,qiě,zǔ,cú)
    [大](读音:dà,dài,dài)
    [家,傢](读音:gū,jiā,jie)
    [正](读音:zhèng,zhēng)
    [行](读音:háng,hàng,héng,xíng)
    [朝](读音:cháo,zhāo)
    [豈](读音:qǐ,kǎi)
    [於,于](读音:yú,xū,yū)
    [不](读音:bù,fǒu,pǐ)
    [著](读音:zhù,zhuó)
    [其](读音:jī,qí)
    [可](读音:kè,kě)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打印版文档下载
    曾巩作品推荐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