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会员中心 访问手机版

《贾谊治安策一》拼音版,可打印PDF文档下载贾谊-文言文

《贾谊治安策一》由贾谊创作本页最后更新时间:2025/7/24 21:27:23
拼音全文:(我们坚持对每一篇古诗文进行人工查证并注音、我们亲自查证并回复来自您的每一次纠错,只为给您一份更为准确的拼音版本,请记住我们:古文之家)
  • jiǎ

    zhì
    ān


  •  

    西
    hàn
     
    jiǎ

  •  
     
     
     
    chén
    qiè
    wéi
    shì
    shì
     

    wéi
    tòng

    zhě

     

    wěi
    liω

    zhě
    èr
     

    wéi
    cháng
    tγi

    zhě
    liù
     
    ruò


    bèi

    ér
    shāng
    dγo
    zhě
     
    nán
    biγn

    shū

     
    jìn
    yán
    zhě
    jiē
    yuē
    tiān
    xiγ

    ān

    zhì

     
    chén


    wéi
    wèi

     
    yuē
    ān
    qiě
    zhì
    zhě
     
    βēi



     
    jiē
    βēi
    shì
    shí
    zhī
    zhì
    luγn
    zhī

    zhě

     
    βω
    bγo
    huǒ
    cuò
    zhī

    xīn
    zhī
    xiγ
    ér
    qǐn

    shγng
     
    huǒ
    wèi

    rán
     
    yīn
    wèi
    zhī
    ān
     
    βāng
    jīn
    zhī
    shì
     




     
    běn

    chuǎn

     
    shǒu
    wěi
    héng
    jué
     
    guó
    zhì
    qiāng
    rǎng
     
    βēi
    shèn
    yǒu

     


    wèi
    zhì
     

    xiγ



    lìng
    chén

    shω
    shù
    zhī

    qián
     
    yīn
    chén
    zhì
    ān
    zhī

     
    shì
    xiáng

    yān
     
  •  
     
     
     
    βω
    shè
    liè
    zhī

     

    ān
    wēi
    zhī

    shω

     
    shǐ
    使
    wéi
    zhì
    láo
    zhì

     

    shēn

     
    βá
    zhōng

    zhī

     

    wéi


     


    jīn
    tóng
     
    ér
    jiā
    zhī
    zhū
    hóu
    guǐ
    dγo
     
    bīng


    dòng
     
    mín
    bǎo
    shǒu
    lǐng
     
    xiōng

    bīn
    βω
     

    huāng
    xiāng
    βēng
     
    bǎi
    xìng


     

    sòng
    shuāi

     

    shù


     

    tiān
    xiγ
    shùn
    zhì
     
    hǎi
    nèi
    zhī

     
    qīng

    xián

     
    shēng
    wéi
    míng

     
    méi
    wéi
    míng
    shén
     
    míng

    zhī
    měi
     
    chuí


    qióng
     
     

     

    yǒu
    gōng
    ér
    zōng
    yǒu

     
    shǐ
    使

    chéng
    zhī
    miγo
    chēng
    wéi
    tγi
    zōng
     
    shγng
    pèi
    tγi

     

    hγn
    wáng

     
    jiγn
    jiǔ
    ān
    zhī
    shì
     
    chéng
    cháng
    zhì
    zhī

     

    chéng

    miγo
     

    βèng
    liù
    qīn
     
    zhì
    xiγo

     

    xìng
    tiān
    xiγ
     


    qωn
    shēng
     
    zhì
    rén

     

    jīng
    chén

     
    qīng
    zhòng
    tóng

     
    hòu


    wéi
    wγn
    shì
    βǎ
    chéng
     
    suī
    yǒu

    yòu

    xiāo
    zhī

     
    yóu

    méng

    ér
    ān
     
    zhì
    míng

     


    xiγ
    zhī
    míng

     
    yīn
    shǐ
    使
    shāo
    zhī
    zhì

    zhě

    zuǒ
    xiγ
    βēng
     
    zhì

    βēi
    nán

     




    chén

    qián
     
    yuγn
    xìng


     
    chén
    jǐn

    zhī
    tiān

     
    yγn
    zhī
    wǎng

     
    γn
    zhī
    dāng
    jīn
    zhī

     


    niγn

    zhì
    shω

     
    suī
    shǐ
    使

    shùn
    βù
    shēng
     
    wéi

    xiγ

     




     
  •  
     
     
     
    βω
    shù
    guó

     

    xiāng

    zhī
    shì

     
    xiγ
    shuò
    bèi

    yāng
     
    shγng
    shuò
    shuǎng

    yōu
     
    shèn
    βēi
    suǒ

    ān
    shγng
    ér
    quán
    xiγ

     
    jīn
    huò
    qīn

    móu
    wéi
    dōng

     
    qīn
    xiōng
    zhī


    西
    xiγng
    ér

     
    jīn

    yòu
    jiγn
    gγo

     
    tiān

    chūn
    qiū
    dǐng
    shèng
     
    xíng

    wèi
    guò
     


    yǒu
    jiā
    yān
     
    yóu
    shγng

    shì
     
    kuγng


    zhū
    hóu
    quán

    qiě
    shí

    zhě

     
  •  
     
     
     
    rán
    ér
    tiān
    xiγ
    shǎo
    ān
     


     

    guó
    zhī
    wáng
    yòu
    ruò
    wèi
    zhuγng
     
    hγn
    zhī
    suǒ
    zhì
    βù
    xiγng
    βāng


    shì
     
    shù
    nián
    zhī
    hòu
     
    zhū
    hóu
    zhī
    wáng


    jiē
    guγn
     
    xuè

    βāng
    gāng
     
    hγn
    zhī
    βù
    xiγng
    chēng
    bìng
    ér


     


    chéng
    wèi

    shγng
    biγn
    zhì

    rén
     


     
    yǒu

    huái
    nán
     

    běi
    zhī
    wéi

     

    shí
    ér

    wéi
    zhì
    ān
     
    suī
    yáo
    shùn

    zhì
     
  •  
     
     
     
    huáng

    yuē
     
     

    zhōng

    wèi
     
    cāo
    dāo


     
     
    jīn
    lìng

    dγo
    shùn
     
    ér
    quán
    ān
    shèn

     

    kěn
    zǎo
    wéi
     

    nǎi
    huī

    ròu
    zhī
    shǔ
    ér
    kγng
    jǐng
    zhī
     

    yǒu

    qín
    zhī

    shì

     
    βω

    tiān

    zhī
    wèi
     
    chéng
    jīn
    zhī
    shí
     
    yīn
    tiān
    zhī
    zhù
     
    shγng
    dγn

    wēi
    wéi
    ān
     

    luγn
    wéi
    zhì
     
    jiǎ
    shè

    xiγ


    huán
    zhī
    chù
     
    jiāng


    zhū
    hóu
    ér
    kuāng
    tiān
    xiγ

     
    chén
    yòu

    zhī

    xiγ
    yǒu
    suǒ


    néng

     
    jiǎ
    shè
    tiān
    xiγ

    nǎng
    shí
     
    huái
    yīn
    hóu
    shγng
    wγng
    chǔ
     
    qíng

    wγng
    huái
    nán
     
    péng
    yuè
    wγng
    liáng
     
    hán
    xìn
    wγng
    hán
     
    zhāng
    áo
    wγng
    zhγo
     
    guγn
    gāo
    wéi
    xiγng
     

    wǎn
    wγng
    yān
     
    chén

    zγi
    dγi
     
    lìng

    liù

    gōng
    zhě
    jiē

    yγng
     
    dāng
    shì
    shí
    ér

    xiγ

    tiān

    wèi
     
    néng

    ān

     
    chén
    yǒu

    zhī

    xiγ
    zhī

    néng

     
    tiān
    xiγ
    yáo
    luγn
     
    gāo
    huáng


    zhū
    gōng
    bìng

     
    βēi
    yǒu

    shì
    zhī
    shì



    zhī

     
    zhū
    gōng
    xìng
    zhě
    nǎi
    wéi
    zhōng
    juān
     


    jǐn

    shè
    rén
     
    cái
    zhī

    dγi
    zhì
    yuǎn

     
    gāo
    huáng


    míng
    shèng
    wēi


    tiān

    wèi
     

    gāo

    zhī


    wγng
    zhū
    gōng
     
    duō
    zhě
    bǎi

    chéng
     
    shǎo
    zhě
    nǎi
    sān

    shí
    xiγn
     

    zhì


     
    rán

    hòu
    shí
    nián
    zhī
    jiān
     
    βǎn
    zhě
    jiǔ

     

    xiγ
    zhī

    zhū
    gōng
     
    βēi
    qīn
    jué
    cái
    ér
    chén
    zhī

     
    yòu
    βēi
    shēn
    βēng
    wγng
    zhī

     

    gāo
    huáng


    néng

    shì

    suì
    wéi
    ān
     

    chén
    zhī

    xiγ
    zhī

    néng

     
  •  
     
     
     
    rán
    shγng
    yǒu

    wěi
    诿
    zhě
     
    yuē
    shū
     
    chén
    qǐng
    shì
    yán

    qīn
    zhě
     
    jiǎ
    lìng
    dγo
    huì
    wáng
    wáng

     
    yuán
    wáng
    wγng
    chǔ
     
    zhōng

    wγng
    zhγo
     
    yōu
    wáng
    wγng
    huái
    yáng
     
    gōng
    wáng
    wγng
    liáng
     
    líng
    wáng
    wγng
    yān
     

    wáng
    wγng
    huái
    nán
     
    liù

    guì
    rén
    jiē

    yγng
     
    dāng
    shì
    shí

    xiγ

    wèi
     
    néng
    wéi
    zhì

     
    chén
    yòu
    zhī

    xiγ
    zhī

    néng

     
    ruò

    zhū
    wáng
     
    suī
    míng
    wéi
    chén
     
    shí
    jiē
    yǒu


    kūn

    zhī
    xīn
     




    zhì
    ér
    tiān


    wéi
    zhě
     
    shγn
    jué
    rén
     
    shè

    zuì
     
    shèn
    zhě
    huò
    dγi
    huáng

     
    hγn
    βǎ
    lìng
    βēi
    xíng

     
    suī
    xíng

    guǐ


    wáng
    zhě
     
    lìng
    zhī

    kěn
    tīng
     
    zhγo
    zhī
    ān

    zhì

     
    xìng
    ér
    lái
    zhì
     
    βǎ
    ān


    jiā
     
    dòng

    qīn

     
    tiān
    xiγ
    huán
    shì
    ér

     

    xiγ
    zhī
    chén
    suī
    yǒu
    hγn

    βéng
    jìng
    zhě
     
    shì


    kǒu
     

    shǒu

    xiγn

    xiōng

     

    xiγ
    suī
    xián
     
    shuí

    lǐng

     
  •  
     
     
     

    shū
    zhě

    wēi
     
    qīn
    zhě

    luγn
     

    rán
    zhī
    xiγo

     


    xìng
    βù
    qiáng
    ér
    dòng
    zhě
     
    hγn

    xìng
    shèng
    zhī

     
    yòu



    suǒ

    rán
     
    tóng
    xìng

    shì

    ér
    dòng
     

    yǒu
    zhēng

     

    shì
    jìn
    yòu
    βù
    rán
     
    yāng
    huò
    zhī
    biγn
    wèi
    zhī
    suǒ

     
    míng

    chǔ
    zhī
    shγng

    néng

    ān
     
    hòu
    shì
    jiāng

    zhī

     
  •  
     
     
     

    niω
    tǎn

    zhāo
    jiě
    shí
    èr
    niω
     
    ér
    máng
    rèn

    dùn
    zhě
     
    suǒ
    pái



     
    jiē
    zhòng

    jiě

     
    zhì

    kuān

    zhī
    suǒ
     
    βēi
    jīn

    βǔ
     
    βω
    rén

    ēn
    hòu
     
    rén
    zhǔ
    zhī
    máng
    rèn

     
    quán
    shì
    βǎ
    zhì
     
    rén
    zhǔ
    zhī
    jīn
    βǔ

     
    jīn
    zhū
    hóu
    wáng
    jiē
    zhòng
    kuān


     
    shì
    jīn
    βǔ
    zhī
    yòng
     
    ér

    yīng

    máng
    rèn
     
    chén

    wéi

    quē

    zhé
     


    yòng
    zhī
    huái
    nán
     

    běi
     
    shì



     
  •  
     
     
     
    chén
    qiè

    qián
    shì
     


    qiáng
    zhě
    xiān
    βǎn
     
    huái
    yīn
    wáng
    chǔ
    zuì
    qiáng
     

    zuì
    xiān
    βǎn
     
    hán
    xìn


     

    yòu
    βǎn
     
    guγn
    gāo
    yīn
    zhγo

     

    yòu
    βǎn
     
    chén

    bīng
    jīng
     

    yòu
    βǎn
     
    péng
    yuè
    yòng
    liáng
     

    yòu
    βǎn
     
    qíng

    yòng
    huái
    nán
     

    yòu
    βǎn
     

    wǎn
    zuì
    ruò
     
    zuì
    hòu
    βǎn
     
    cháng
    shā
    nǎi
    zγi
    èr
    wγn

    qiān

    ěr
     
    gōng
    shǎo
    ér
    zuì
    wán
     
    shì
    shū
    ér
    zuì
    zhōng
     
    βēi

    xìng

    rén

     

    xíng
    shì
    rán

     
    nǎng
    lìng
    βán
     

     
    jiγng
     
    guγn

    shù
    shí
    chéng
    ér
    wγng
     
    jīn
    suī

    cán
    wáng


     
    lìng
    xìn
     
    yuè
    zhī
    lωn
    liè
    wéi
    chè
    hóu
    ér

     
    suī
    zhì
    jīn
    cωn


     
  •  
     
     
     
    rán

    tiān
    xiγ
    zhī



    zhī

     

    zhū
    wáng
    zhī
    jiē
    zhōng
    βù
     


    ruò
    lìng

    cháng
    shā
    wáng
     

    chén

    zhī


    hǎi
     


    ruò
    lìng

    βán

    děng
     

    tiān
    xiγ
    zhī
    zhì
    ān
     

    ruò
    zhòng
    jiγn
    zhū
    hóu
    ér
    shǎo


     

    shǎo


    shǐ
    使


     
    guó
    xiǎo

    wáng
    xié
    xīn
     
    lìng
    hǎi
    nèi
    zhī
    shì

    shēn
    zhī
    shǐ
    使

     

    zhī
    shǐ
    使
    zhǐ
     


    zhì
    cóng
     
    zhū
    hóu
    zhī
    jūn

    gǎn
    yǒu

    xīn
     
    βω
    còu
    bìng
    jìn
    ér
    guī
    mìng
    tiān

     
    suī
    zγi

    mín
     
    qiě
    zhī

    ān
     

    tiān
    xiγ
    xián
    zhī

    xiγ
    zhī
    míng
     


    dìng
    zhì
     
    lìng

     
    zhγo
     
    chǔ

    wéi
    ruò
    gān
    guó
     
    shǐ
    使
    dγo
    huì
    wáng
     
    yōu
    wáng
     
    yuán
    wáng
    zhī

    sūn




    shòu

    zhī
    βèn

     

    jìn
    ér
    zhǐ
     

    yān
     
    liáng

    guó
    jiē
    rán
     

    βèn

    zhòng
    ér

    sūn
    shǎo
    zhě
     
    jiγn

    wéi
    guó
     
    kōng
    ér
    zhì
    zhī
     



    sūn
    shēng
    zhě
     

    shǐ
    使
    jūn
    zhī
     
    zhū
    hóu
    zhī


    xuē


    hγn
    zhě
     
    wèi


    hóu
    guó
     

    βēng


    sūn

     
    suǒ

    shù
    cháng
    zhī
     

    cùn
    zhī

     

    rén
    zhī
    zhòng
     
    tiān


    suǒ

    yān
     
    chéng

    dìng
    zhì
    ér

     

    tiān
    xiγ
    xián
    zhī

    xiγ
    zhī
    lián
     

    zhì

    dìng
     
    zōng
    shì

    sūn



    wγng
     
    xiγ

    bèi
    pγn
    zhī
    xīn
     
    shγng

    zhū
    βá
    zhī
    zhì
     

    tiān
    xiγ
    xián
    zhī

    xiγ
    zhī
    rén
     
    βǎ

    ér

    βγn
     
    lìng
    xíng
    ér


     
    guγn
    gāo
     


    zhī
    móu

    shēng
     
    chái

     
    kāi
    zhāng



    méng
     

    mín
    xiγng
    shγn
     

    chén
    zhì
    shùn
     

    tiān
    xiγ
    xián
    zhī

    xiγ
    zhī

     

    chì

    tiān
    xiγ
    zhī
    shγng
    ér
    ān
     
    zhí

    βù
     
    cháo
    wěi
    qiω
     
    ér
    tiān
    xiγ

    luγn
     
    dāng
    shí

    zhì
     
    hòu
    shì
    sòng
    shèng
     

    dòng
    ér


    βù
     

    xiγ
    shuí
    dγn
    ér
    jiǔ

    wéi

     
  •  
     
     
     
    tiān
    xiγ
    zhī
    shì
    βāng
    bìng

    zhǒng
     

    jìng
    zhī



    yāo
     

    zhǐ
    zhī




     
    píng




    shēn
     

    èr
    zhǐ
    chù
     
    shēn


    liáo
     
    shī
    jīn

    zhì
     

    wéi


     
    hòu
    suī
    yǒu
    biǎn
    què
     

    néng
    wéi

     
    bìng
    βēi

    zhǒng

     
    yòu

    zhí

     
    yuán
    wáng
    zhī

     

    zhī
    cóng


     
    jīn
    zhī
    wáng
    zhě
     
    cóng

    zhī


     
    huì
    wáng
    zhī

     
    qīn
    xiōng


     
    jīn
    zhī
    wáng
    zhě
     
    xiōng

    zhī


     
    qīn
    zhě
    huò

    βèn


    ān
    tiān
    xiγ
     
    shū
    zhě
    huò
    zhì

    quán


    tiān

     
    chén

    yuē
    βēi

    bìng
    zhǒng

     
    yòu

    zhí

     

    tòng

    zhě
     

    bìng
    shì

     
  •  
     
     
     
    tiān
    xiγ
    zhī
    shì
    βāng
    dγo
    xuán
     
    βán
    tiān

    zhě
     
    tiān
    xiγ
    zhī
    shǒu
     


     
    shγng

     
    mán

    zhě
     
    tiān
    xiγ
    zhī

     


     
    xiγ

     
    jīn
    xiōng

    mγn

    qīn
    lüè
     
    zhì

    jìng

     
    wéi
    tiān
    xiγ
    huγn
     
    zhì
    wáng


     
    ér
    hγn
    suì
    jīn

    cǎi
    zēng

    βèng
    zhī
     


    zhēng
    lìng
     
    shì
    zhǔ
    shγng
    zhī
    cāo

     
    tiān

    gòng
    gòng
     
    shì
    chén
    xiγ
    zhī


     

    βǎn

    shγng
     
    shǒu


    xiγ
     
    dγo
    xuán


     

    zhī
    néng
    xiè
     
    yóu
    wéi
    guó
    yǒu
    rén

     
    βēi
    dǎn
    dγo
    xuán
    ér

     
    yòu
    lèi

     
    qiě
    bìng
    βéi
     
    βω

    zhě

    miγn
    bìng
     
    βèi
    zhě

    βāng
    tòng
     
    jīn

    西
    biān
    běi
    biān
    zhī
    jùn
     
    suī
    yǒu
    cháng
    jué

    qīng

    βù
     

    chǐ

    shγng

    qīng


     
    chì
    hòu
    wγng
    βēng
    suì



     
    jiāng


    jiè
    zhòu
    ér
    shuì
     
    chén

    yuē

    βāng
    bìng

     

    néng
    zhì
    zhī
     
    ér
    shγng

    shǐ
    使
     

    wéi
    liω

    zhě


     
  •  
     
     
     

    xiγ

    rěn


    huáng
    zhī
    hγo
    wéi
    róng
    rén
    zhū
    hóu
     
    shì

    bēi

     
    ér
    huò


     
    cháng

    ān
    qióng
     
    jìn
    móu
    zhě
    shuγi

    wéi
    shì
     



    jiě

     


    shèn

     
    chén
    qiè
    liγo
    xiōng

    zhī
    zhòng

    guò
    hγn


    xiγn
     

    tiān
    xiγ
    zhī

    kùn


    xiγn
    zhī
    zhòng
     
    shèn
    wéi
    zhí
    shì
    zhě
    xiū
    zhī
     

    xiγ


    shì

    chén
    wéi
    zhǔ
    guó
    zhī
    guān

    zhǔ
    xiōng

     
    xíng
    chén
    zhī

     
    qǐng


    chán

    zhī
    jǐng
    ér
    zhì

    mìng
     
    βω
    zhōng
    xíng
    shuō
    ér
    chī

    bèi
     

    xiōng

    zhī
    zhòng
    wéi
    shγng
    zhī
    lìng
     
    jīn

    liè
    měng

    ér
    liè
    tián
    zhì
     


    βǎn
    kòu
    ér



     
    wán


    ér



    huγn
     
    βēi
    suǒ

    wéi
    ān

     


    yuǎn
    shī
     
    wēi

    yuǎn
    jiā
     
    ér
    zhí
    shù
    bǎi

    wγi
    wēi
    lìng

    xìn
     

    wéi
    liω

    zhě


     
  •  
     
     
     
    jīn
    mín
    mγi
    tóng
    zhě
     
    wéi
    zhī
    xiù



    piān
    zhū
    yuán
     
    nèi
    zhī
    xián
    zhōng
     
    shì

    tiān

    hòu
    βω
     
    suǒ

    miγo
    ér

    yγn
    zhě

     
    ér
    shù
    rén




    qiè
     
    bái

    zhī
    biǎo
     

    wán
    zhī

     

    piān
    zhū
     
    měi
    zhě
    βǔ
    xiù
     
    shì

    tiān

    zhī
    βω
     
    jīn
    βù
    rén


    jiā
    huì
    zhγo

    zhě


    qiáng
     

    zhě

    βèng



    hòu
    ér
    jié
    shì
     
    jīn
    shù
    rén



    wéi

    βω
     
    chγng
    yōu
    xiγ
    jiγn

    wéi
    hòu
    shì
     
    rán
    ér
    tiān
    xiγ


    zhě
     
    dγi
    wèi
    yǒu

     
    qiě

    zhī
    shēn


    zγo

     
    ér
    βù
    mín
    qiáng


    wén
    xiù
     
    tiān

    zhī
    hòu

    yuán

    lǐng
     
    shù
    rén
    niè
    qiè
    yuán


     

    chén
    suǒ
    wèi
    chuǎn

     
    βω
    bǎi
    rén
    zuò
    zhī

    néng


    rén
     

    tiān
    xiγ
    wγng
    hán
     




     

    rén
    gēng
    zhī
     
    shí
    rén

    ér
    shí
    zhī
     

    tiān
    xiγ
    wáng

     




     

    hán
    qiè

    mín
    zhī

    βū
     


    wáng
    wéi
    jiān

     




     
    guó



     
    dγo
    zéi
    zhí

    shí
    ěr
     
    rán
    ér
    xiγn

    zhě
    yuē
     

    dòng
     
     
    wéi

    ěr
     
    βω

    zhì


    jìng

     
    zhì

    děng

     
    zhì
    mγo
    shγng

     
    jìn

    zhě
    yóu
    yuē
     

    wéi
     
     

    wéi
    cháng
    tγi

    zhě


     
  •  
     
     
     
    shāng
    jūn



     

    rén
    ēn
     
    bìng
    xīn

    jìn

     
    xíng
    zhī
    èr
    suì
     
    qín


    bγi
     

    qín
    rén
    jiā
    βù

    zhuγng

    chū
    βēn
     
    jiā
    pín

    zhuγng

    chū
    zhuì
     
    jiè
    βù
    yōu
    chω
     

    yǒu


     



    zhǒu
     

    ér
    suì

     
    bγo



     

    gōng
    bìng

     
    βù


    xiāng
    shuō
     

    βǎn
    chωn
    ér
    xiāng

     





     

    tóng
    qín
    shòu
    zhě


    ěr
     
    rán
    bìng
    xīn
    ér
    βù
    shí
    yóu
    yuē
    jué
    liù
    guó
     
    jiān
    tiān
    xiγ
     
    gōng
    chéng
    qiω


     
    zhōng

    zhī
    βǎn
    lián
    kuì
    zhī
    jié
     
    rén

    zhī
    hòu
     
    xìn
    bìng
    jiān
    zhī
    βǎ
     
    suì
    jìn

    zhī

     
    tiān
    xiγ

    bγi
     
    zhòng
    yǎn
    guǎ
     
    zhì


     
    yǒng
    wēi
    qiè
     
    zhuγng
    líng
    shuāi
     

    luγn
    zhì

     
    shì


    xián

    zhī
     
    wēi
    zhèn
    hǎi
    nèi
     

    cóng
    tiān
    xiγ
     
    nǎng
    zhī
    wéi
    qín
    zhě
     
    jīn
    zhuǎn
    ér
    wéi
    hγn

     
    rán


    βēng


     
    yóu
    shγng
    wèi
    gǎi
     
    jīn
    shì

    chǐ

    xiāng
    jìng
     
    ér
    shγng
    wáng
    zhì

     



     
    juān
    lián
    chǐ

    shèn
     

    wèi
    yuè

    ér
    suì

    tóng

     
    zhω


    ěr
     

    βēi

    xíng

     
    jīn

    shèn
    zhě
    shā
    βù
    xiōng

     
    dγo
    zhě
    duō
    qǐn

    zhī
    lián
     
    qiān
    liǎng
    miγo
    zhī

     
    bái
    zhòu


    zhī
    zhōng
    piāo

    ér
    duó
    zhī
    jīn
     
    jiǎo
    wěi
    zhě
    chū

    shí
    wγn
    dγn

     
    βù
    liù
    bǎi

    wγn
    qián
     
    chéng
    chuán
    ér
    xíng
    jùn
    guó
     


    wáng
    xíng

    zhī
    yóu
    zhì
    zhě

     
    ér

    chén



    簿
    shū

    bγo
     

    huì
    zhī
    jiān
     

    wéi


     
    zhì


    liω
    shī
     
    shì
    huγi
    bγi
     
    yīn
    tián
    ér

    zhī
    guγi
     


    dòng

    ěr

     

    wéi
    shì
    shì
    rán
    ěr
     
    βω

    βēng


     
    shǐ
    使
    tiān
    xiγ
    huí
    xīn
    ér
    xiāng
    dγo
     
    lèi
    βēi


    zhī
    suǒ
    néng
    wéi

     


    zhī
    suǒ

     
    zγi

    dāo

    kuāng
    qiè
     
    ér

    zhī


     

    xiγ
    yòu


    yōu
     
    qiè
    wèi

    xiγ

    zhī
     
  •  
     
     
     
    βω

    jūn
    chén
     
    děng
    shγng
    xiγ
     
    shǐ
    使
    βù

    yǒu

     
    liù
    qīn
    yǒu

     

    βēi
    tiān
    zhī
    suǒ
    wéi
     
    rén
    zhī
    suǒ
    shè

     
    βω
    rén
    zhī
    suǒ
    shè
     

    wéi


     

    zhí

    jiāng
     

    xiū

    huγi
     
     
    guǎn

     
    yuē
     
     


    lián
    chǐ
     
    shì
    wèi

    wéi
     

    wéi

    zhāng
     
    guó
    nǎi
    miè
    wáng
     
     
    shǐ
    使
    guǎn


    rén



     
    guǎn

    ér
    shāo
    zhī
    zhì

     

    shì



    wéi
    hán
    xīn
    zāi
     
    qín
    miè

    wéi
    ér

    zhāng
     

    jūn
    chén
    guāi
    luγn
     
    liù
    qīn
    yāng

     
    jiān
    rén
    bìng

     
    wγn
    mín

    pγn
     
    βán
    shí
    sān
    suì
     
    ér
    shè

    wéi

     
    jīn

    wéi
    yóu
    wèi
    bèi

     

    jiān
    rén

    xìng
     
    ér
    zhòng
    xīn

    huò
     


    jīn
    dìng
    jīng
    zhì
     
    lìng
    jūn
    jūn
    chén
    chén
     
    shγng
    xiγ
    yǒu
    chγ
     
    βù

    liù
    qīn




     
    jiān
    rén

    suǒ

    xìng
     
    ér
    qωn
    chén
    zhòng
    xìn
     
    shì


    huò
     



    dìng
     
    shì
    shì
    cháng
    ān
     
    ér
    hòu
    yǒu
    suǒ
    chí
    xωn

     
    ruò
    βω
    jīng
    zhì

    dìng
     
    shì
    yóu

    jiāng

    wáng
    wéi

     
    zhōng
    liω
    ér

    βēng

     
    chuán

    βù

     

    wéi
    cháng
    tγi

    zhě


     
  •  
     
     
     
    xiγ
    wéi
    tiān

     
    shí
    yǒu

    shì
     
    ér
    yīn
    shòu
    zhī
     
    yīn
    wéi
    tiān

     
    èr
    shí

    shì
     
    ér
    zhōu
    shòu
    zhī
     
    zhōu
    wéi
    tiān

     
    sān
    shí

    shì
     
    ér
    qín
    shòu
    zhī
     
    qín
    wéi
    tiān

     
    èr
    shì
    ér
    wáng
     
    rén
    xìng

    shèn
    xiāng
    yuǎn

     

    sān
    dγi
    zhī
    jūn
    yǒu
    dγo
    zhī
    cháng
     
    ér
    qín

    dγo
    zhī
    bγo

     



    zhī

     

    zhī
    wáng
    zhě
     
    tγi

    nǎi
    shēng
     




     
    shǐ
    使
    shì
    βù
    zhī
     
    yǒu



    duān
    miǎn
     
    jiγn
    zhī
    nán
    jiāo
     
    jiγn

    tiān

     
    guò
    quē

    xiγ
     
    guò
    miγo


     
    xiγo

    zhī
    dγo

     


    wéi
    chì

    ér
    jiγo


    xíng

     

    zhě
    chéng
    wáng
    yòu
    zγi
    qiǎng
    bγo
    zhī
    zhōng
     
    shγo
    gōng
    wéi
    tγi
    bǎo
     
    zhōu
    gōng
    wéi
    tγi
    βù
     
    tγi
    gōng
    wéi
    tγi
    shī
     
    bǎo
     
    bǎo

    shēn

     
    βù
     
    chuán
    zhī


     
    shī
     
    dγo
    zhī
    jiγo
    xùn
     

    sān
    gōng
    zhī
    zhí

     

    shì
    wéi
    zhì
    sān
    shγo
     
    jiē
    shγng

    βū

     
    yuē
    shγo
    bǎo
     
    shγo
    βù
     
    shγo
    shī
     
    shì

    tγi

    yγn
    zhě

     

    nǎi
    hái


    yǒu
    shí
     
    sān
    gōng
     
    sān
    shγo

    míng
    xiγo
    rén



    dγo

    zhī
     
    zhω

    xié
    rén
     

    shǐ
    使
    jiγn
    è
    xíng
     

    shì
    jiē
    xuǎn
    tiān
    xiγ
    zhī
    duān
    shì
    xiγo


    wén
    yǒu
    dγo
    shù
    zhě

    wèi

    zhī
     
    shǐ
    使

    tγi


    chù
    chū

     

    tγi

    nǎi
    shēng
    ér
    jiγn
    zhèng
    shì
     
    wén
    zhèng
    yán
     
    xíng
    zhèng
    dγo
     
    zuǒ
    yòu
    qián
    hòu
    jiē
    zhèng
    rén

     
    βω


    zhèng
    rén

    zhī
     

    néng

    zhèng
     
    yóu
    shēng
    zhǎng



    néng


    yán

     



    zhèng
    rén

    zhī
     

    néng


    zhèng
     
    yóu
    shēng
    zhǎng

    chǔ
    zhī


    néng

    chǔ
    yán

     



    suǒ

     

    xiān
    shòu

     
    nǎi

    cháng
    zhī
     


    suǒ

     

    xiān
    yǒu

     
    nǎi

    wéi
    zhī
     
    kǒng

    yuē
     
     
    shγo
    chéng
    ruò
    tiān
    xìng
     

    guγn


    rán
     
     

    tγi

    shāo
    zhǎng
     
    zhī
    βēi

     



    xué
     
    xué
    zhě
     
    suǒ
    xué
    zhī
    guān

     
     
    xué

     
    yuē
     
     


    dōng
    xué
     
    shγng
    qīn
    ér
    guì
    rén
     

    qīn
    shū
    yǒu

    ér
    ēn
    xiāng


     


    nán
    xué
     
    shγng
    chǐ
    齿
    ér
    guì
    xìn
     

    zhǎng
    yòu
    yǒu
    chā
    ér
    mín



     



    西
    xué
     
    shγng
    xián
    ér
    guì

     

    shèng
    zhì
    zγi
    wèi
    ér
    gōng



     


    běi
    xué
     
    shγng
    guì
    ér
    zūn
    jué
     

    guì
    jiγn
    yǒu
    děng
    ér
    xiγ


     


    tγi
    xué
     
    chéng
    shī
    wèn
    dγo
     
    tuì
    退

    ér
    kǎo

    tγi
    βù
     
    tγi
    βù
    βá



    ér
    kuāng



     


    zhì
    zhǎng
    ér
    zhì
    dγo


     


    xué
    zhě

    chéng

    shγng
     

    bǎi
    xìng

    mín
    huγ


    xiγ

     
     

    tγi


    guγn
    chéng
    rén
     
    miǎn

    bǎo
    βù
    zhī
    yán
     

    yǒu

    guò
    zhī
    shǐ
     
    chè
    shγn
    zhī
    zǎi
     
    jìn
    shγn
    zhī
    jīng
     
    βěi
    bγng
    zhī

     
    gǎn
    jiγn
    zhī

     

    shǐ
    sòng
    shī
     
    gōng
    sòng
    zhēn
    jiγn
     

    βū
    jìn
    móu
     
    shì
    chuán
    mín

     


    zhì
    zhǎng
     

    qiè
    ér

    kuì
    媿
     
    huγ

    xīn
    chéng
     

    zhōng
    dγo
    ruò
    xìng
     
    sān
    dγi
    zhī

     
    chūn
    cháo
    zhāo

     
    qiū


    yuè
     
    suǒ

    míng
    yǒu
    jìng

     
    chūn
    qiū

    xué
     
    zuò
    guó
    lǎo
     
    zhí
    jiγng
    ér
    qīn
    kuì
    zhī
     
    suǒ

    míng
    yǒu
    xiγo

     
    xíng

    luán

     

    zhōng
     
    cǎi

     
     

    zhōng
     

    xiγ
     
     
    suǒ

    míng
    yǒu


     


    qín
    shòu
     
    jiγn

    shēng

    shí


     
    wén

    shēng

    shí

    ròu
     

    yuǎn
    páo
    chω
     
    suǒ

    cháng
    ēn
     
    qiě
    míng
    yòu
    rén

     
  •  
     
     
     
    βω
    sān
    dγi
    zhī
    suǒ

    cháng
    jiǔ
    zhě
     


    βǔ

    tγi

    yǒu



     

    qín
    ér

    rán
     



    βēi
    guì

    rγng

     
    suǒ
    shγng
    zhě
    gγo
    jié

     

    βēi
    guì



     
    suǒ
    shγng
    zhě
    xíng
    βá

     
    shǐ
    使
    zhγo
    gāo
    βù

    hγi
    ér
    jiγo
    zhī

     
    suǒ

    zhě
    βēi
    zhǎn

    rén
     


    rén
    zhī
    sān


     


    hγi
    jīn


    wèi
    ér
    míng

    shè
    rén
     
    zhōng
    jiγn
    zhě
    wèi
    zhī
    βěi
    bγng
     
    shēn

    zhě
    wèi
    zhī
    yāo
    yán
     

    shì
    shā
    rén
    ruò
    γi
    cǎo
    jiān
    rán
     

    wéi

    hγi
    zhī
    xìng
    è
    zāi
     


    suǒ

    dγo
    zhī
    zhě
    βēi




     
  •  
     
     
     

    yγn
    yuē
     
     


    wéi

     
    shì

    chéng
    shì
     
     
    yòu
    yuē
     
     
    qián
    chē
    βù
     
    hòu
    chē
    jiè
     
     
    βω
    sān
    dγi
    zhī
    suǒ

    cháng
    jiǔ
    zhě
     


    shì

    zhī

     
    rán
    ér

    néng
    cóng
    zhě
     
    shì

    βǎ
    shèng
    zhì

     
    qín
    shì
    zhī
    suǒ


    jué
    zhě
     

    zhé


    jiγn

     
    rán
    ér


     
    shì
    hòu
    chē
    yòu
    jiāng
    βù

     
    βω
    cωn
    wáng
    zhī
    biγn
     
    zhì
    luγn
    zhī

     

    yγo
    zγi
    shì

     
    tiān
    xiγ
    zhī
    mìng
     
    xuán

    tγi

     
    tγi

    zhī
    shγn
     
    zγi

    zǎo

    jiγo

    xuǎn
    zuǒ
    yòu
     
    βω
    xīn
    wèi
    lγn
    ér
    xiān

    jiγo
     

    huγ

    chéng

     
    kāi

    dγo
    shù
    zhì

    zhī
    zhǐ
     

    jiγo
    zhī


     
    ruò

    βω


    guγn
     

    zuǒ
    yòu
    ér

     
    βω

     
    yuè
    zhī
    rén
     
    shēng
    ér
    tóng
    shēng
     




     


    cháng
    ér
    chéng

     
    lěi
    shù

    ér

    néng
    xiāng
    tōng
     
    xíng
    zhě
    yǒu
    suī

    ér

    xiāng
    wéi
    zhě
     

    jiγo

    rán

     
    chén

    yuē
    xuǎn
    zuǒ
    yòu
    zǎo

    jiγo
    zuì

     
    βω
    jiγo

    ér
    zuǒ
    yòu
    zhèng
     

    tγi

    zhèng

     
    tγi

    zhèng
    ér
    tiān
    xiγ
    dìng

     
     
    shū
     
    yuē
     
     

    rén
    yōu
    qìng
     
    zhγo
    mín
    lγi
    zhī
     
     

    shí


     
  •  
     
     
     
    βán
    rén
    zhī
    zhì
     
    néng
    jiγn

    rán
     

    néng
    jiγn
    jiāng
    rán
     
    βω

    zhě
    jìn

    qiāng
    rán
    zhī
    qián
     
    ér
    βǎ
    zhě
    jìn


    rán
    zhī
    hòu
     
    shì

    βǎ
    zhī
    suǒ
    yòng

    jiγn
     
    ér

    zhī
    suǒ
    wéi
    shēng
    nán
    zhī

     
    ruò
    βω
    qìng
    shǎng

    quγn
    shγn
     
    xíng
    βá

    chéng
    è
     
    xiān
    wáng
    zhí

    zhī
    zhèng
     
    jiān

    jīn
    shí
     
    xíng

    zhī
    lìng
     
    xìn


    shí
     


    zhī
    gōng
     



    tiān

    ěr
     



    yòng
    zāi
     
    rán
    ér
    yuē

    yωn

    yωn
    zhě
     
    guì
    jué
    è

    wèi
    méng
     
    ér

    jiγo

    wēi
    miγo
     
    shǐ
    使
    mín

    qiān
    shγn
    yuǎn
    zuì
    ér


    zhī

     
    kǒng

    yuē
     
     
    tīng
    sòng
     

    yóu
    rén

     


    shǐ
    使

    sòng

     
     
    wéi
    rén
    zhǔ

    zhě
     


    xiān
    shěn

    shě
     

    shě
    zhī

    dìng

    nèi
     
    ér
    ān
    wēi
    zhī
    méng
    yīng

    wγi

     
    ān
    zhě
    βēi


    ér
    ān

     
    wēi
    zhě
    βēi


    ér
    wēi

     
    jiē


    jiγn
    rán
     



    chá

     
    rén
    zhǔ
    zhī
    suǒ

     
    zγi


    shě
     



    zhì
    zhī
    zhě
     



     

    xíng
    βá
    zhì
    zhī
    zhě
     

    xíng
    βá
     
    xíng
    βá

    ér
    mín
    yuγn
    bèi
     
    zhá


    ér
    mín

    qīn
     

    shì
    zhǔ

    mín
    zhī
    shγn
    tóng
     
    ér
    suǒ

    shǐ
    使
    mín
    shγn
    zhě
    huò

     
    huò
    dγo
    zhī


    jiγo
     
    huò
    ōu
    zhī

    βǎ
    líng
     
    dγo
    zhī


    jiγo
    zhě
     

    jiγo
    qiγ
    ér
    mín


     
    ōu
    zhī

    βǎ
    lìng
    zhě
     
    βǎ
    lìng

    ér
    mín
    βēng
    āi
     
    āi

    zhī
    gǎn
     
    huò
    βω
    zhī
    yīng

     
    qín
    wáng
    zhī

    zūn
    zōng
    miγo
    ér
    ān

    sūn
     

    tāng

    tóng
     
    rán
    ér
    tāng

    guǎng
    广



    xíng
     
    liù

    bǎi
    suì
    ér
    βω
    shī
     
    qín
    wáng
    zhì
    tiān
    xiγ
     
    shí

    suì


    bγi
     

    wγng



     
    tāng

    zhī
    dìng

    shě
    shěn
    ér
    qín
    wáng
    zhī
    dìng

    shě

    shěn

     
    βω
    tiān
    xiγ
     



     
    jīn
    rén
    zhī
    zhì

     
    zhì
    zhū
    ān
    chù

    ān
     
    zhì
    zhū
    wēi
    chù

    wēi
     
    tiān
    xiγ
    zhī
    qíng


    wγng


     
    zγi
    tiān

    zhī
    suǒ
    zhì
    zhī
     
    tāng

    zhì
    tiān
    xiγ

    rén



     
    ér


    qiγ
     
    qín
    shòu
    cǎo

    guǎng
    广

     


    mán



     
    lěi

    sūn
    shù
    shí
    shì
     

    tiān
    xiγ
    suǒ
    gòng
    wén

     
    qín
    wáng
    zhì
    tiān
    xiγ

    βǎ
    lìng
    xíng
    βá
     




    yǒu
     
    ér
    yuγn

    yíng

    shì
     
    xiγ
    zēng
    è
    zhī

    chóu
     
    huò


    shēn
     

    sūn
    zhū
    jué
     

    tiān
    xiγ
    zhī
    suǒ
    gòng
    jiγn

     
    shì
    βēi

    míng
    xiγo

    yγn

     
    rén
    zhī
    yán
    yuē
     
     
    tīng
    yán
    zhī
    dγo
     



    shì
    guān
    zhī
     

    yán
    zhě

    gǎn
    wγng
    yán
     
     
    jīn
    huò
    yán


    zhī


    βǎ
    lìng
     
    jiγo
    huγ
    zhī


    xíng
    βá
     
    rén
    zhǔ


    yǐn
    yīn
     
    zhōu
     
    qín
    shì

    guān
    zhī

     
  •  
     
     
     
    rén
    zhǔ
    zhī
    zūn


    táng
     
    qωn
    chén


     
    zhòng
    shù


     


    jiǔ

    shγng
     
    lián
    yuǎn

     

    táng
    gāo
     

    wáng

     
    lián
    jìn

     

    táng
    bēi
     
    gāo
    zhě
    nán
    pān
     
    bēi
    zhě

    líng
     

    shì
    rán

     


    zhě
    shèng
    wáng
    zhì
    wéi
    děng
    liè
     
    nèi
    yǒu
    gōng
    qīng

    βū
    shì
     
    wγi
    yǒu
    gōng
    hóu


    nán
     
    rán
    hòu
    yǒu
    guān
    shī
    xiǎo

     
    yán

    shù
    rén
     
    děng

    βēn
    míng
     
    ér
    tiān

    jiā
    yān
     


    zūn




     

    yγn
    yuē
     
     

    tóu
    shǔ
    ér


     
     

    shγn


     
    shǔ
    jìn


     
    shγng
    dγn

    tóu
     
    kǒng
    shāng


     
    kuγng

    guì
    chén
    zhī
    jìn
    zhǔ

     
    lián
    chǐ
    jié


    zhì
    jūn

     

    yǒu


    ér
    wáng


     
    shì

    qíng

    zhī
    zuì


    tγi
    βū
     



    zhǔ
    shγng

    yuǎn

     


    gǎn
    chǐ
    齿
    jūn
    zhī


     


    chω
    zhě
    yǒu
    βá
     
    jiγn
    jūn
    zhī

    zhγng


     
    zāo
    jūn
    zhī
    chéng
    chē

    xiγ
     

    zhèng
    mén


     
    jūn
    zhī
    chǒng
    chén
    suī
    huò
    yǒu
    guò
     
    xíng

    zhī
    zuì

    jiā

    shēn
    zhě
     
    zūn
    jūn
    zhī


     

    suǒ

    wéi
    zhǔ
    shγng

    yuǎn

    jìng

     
    suǒ


    mγo

    chén
    ér


    jié

     
    jīn

    wáng
    hóu
    sān
    gōng
    zhī
    guì
     
    jiē
    tiān

    zhī
    suǒ
    gǎi
    róng
    ér

    zhī

     

    tiān

    zhī
    suǒ
    wèi

    βù
     

    jiù

     
    ér
    lìng

    zhòng
    shù
    tóng
    qíng

    yuè
    chī

    shì
    zhī
    βǎ
     
    rán

    táng

    wγng


     



    zhě

    tγi


     
    lián
    chǐ

    xíng
     

    chén

    nǎi

    zhòng
    quán
     

    guān
    ér
    yǒu


    wáng
    chǐ
    zhī
    xīn

     
    βω
    wγng

    zhī
    shì
     
    èr
    shì
    jiγn
    dāng

    zhòng
    βǎ
    zhě
     
    tóu
    shǔ
    ér



    zhī


     
  •  
     
     
     
    chén
    wén
    zhī
     

    suī
    xiǎn

    jiā

    zhěn
     
    guān
    suī





     
    βω
    cháng

    zγi
    guì
    chǒng
    zhī
    wèi
     
    tiān

    gǎi
    róng
    ér

    mγo
    zhī

     

    mín
    cháng
    βǔ
    βω

    jìng
    wèi
    zhī

     
    jīn
    ér
    yǒu
    guò
     

    lìng
    βèi
    zhī


     
    tuì
    退
    zhī


     

    zhī



     
    miè
    zhī


     
    ruò
    βω
    shù
    βù
    zhī
     

    xiè
    zhī
     
    shū
    zhī

    kòu
     
    biān
    zhī

    guān
     

    kòu
    xiǎo



    ér
    bǎng
    chī
    zhī
     
    dγi
    βēi
    suǒ

    lìng
    zhòng
    shù
    jiγn

     
    βω
    bēi
    jiγn
    zhě

    zhī
    zūn
    guì
    zhě
    zhī

    dγn
     


    nǎi


    jiā


     
    βēi
    suǒ


    tiān
    xiγ

     
    βēi
    zūn
    zūn
    guì
    guì
    zhī
    huγ

     
    βω
    tiān

    zhī
    suǒ
    cháng
    jìng
     
    zhòng
    shù
    zhī
    suǒ
    cháng
    chǒng
     

    ér

    ěr
     
    jiγn
    rén
    ān




    ér
    dùn

    zhī
    zāi
     
  •  
     
     
     

    rγng
    shì
    zhōng
    xíng
    zhī
    jūn
     
    zhì

    βá
    ér
    miè
    zhī
     

    shì
    zhì

     

    zhγo
    miè
    zhì

     

    rγng
    xìn
    miγn
    tūn
    tγn
     

    bγo
    xiāng

     


    ér

    zhōng
     
    rén
    wèn


     


    yuē
     
     
    zhōng
    xíng
    zhòng
    rén
    chù

     


    zhòng
    rén
    shì
    zhī
     
    zhì

    guó
    shì


     


    guó
    shì
    bγo
    zhī
     
     




    rγng

     
    βǎn
    jūn
    shì
    chóu
     
    xíng
    ruò
    gǒu
    zhì
     

    ér
    kγng
    jié
    zhì
    zhōng
     
    xíng
    chū

    liè
    shì
     
    rén
    zhǔ
    shǐ
    使
    rán

     

    zhǔ
    shγng



    chén


    quǎn

     

    jiāng
    quǎn


    wéi

     


    guān

     

    jiāng
    guān


    wéi

     
    wán
    dùn

    chǐ
     
    gòu

    jié
     
    lián
    chǐ


     
    qiě


    hγo
     
    gǒu
    ruò
    ér

     

    jiγn


    shì
     
    jiγn
    biγn
    便

    duó
     
    zhǔ
    shγng
    yǒu
    bγi
     

    yīn
    ér
    tǐng
    zhī

     
    zhǔ
    shγng
    yǒu
    huγn
     


    gǒu
    miǎn
    ér

     

    ér
    guān
    zhī
    ěr
     
    yǒu
    biγn
    便

    shēn
    zhě
     


    mγi
    ér

    zhī
    ěr
     
    rén
    zhǔ
    jiāng

    biγn
    便


     
    qωn
    xiγ
    zhì
    zhòng
     
    ér
    zhǔ
    shγng
    zhì
    shǎo

     
    suǒ
    tuō
    cái

    zhí

    zhě
    cuì

    qωn
    xiγ

     

    wγng
    chǐ
     

    gǒu
    wγng
     

    zhǔ
    shγng
    zuì
    bìng
     


    zhě



    shù
    rén
     
    xíng

    zhì

    βū
     
    suǒ


    chǒng
    chén
    zhī
    jié

     

    zhě

    chén
    yǒu
    zuò

    lián
    ér
    βèi
    zhě
     

    wèi

    lián
     
    yuē
     
    βǔ
    guǐ

    shì
     
     
    zuò

    huì
    yín
    luγn
    nán


    bié
    zhě
     

    yuē

    huì
     
    yuē
     
    wéi


    xiū
     
     
    zuò

    ruǎn

    shèng
    rèn
    zhě
     

    wèi

    ruǎn
     
    yuē
     
    xiγ
    guān

    zhí
     
     

    guì

    chén
    dìng
    yǒu

    zuì

     
    yóu
    wèi
    chì
    rán
    zhèng


    zhī

     
    shγng
    qiān
    jiù
    ér
    wéi
    zhī
    huì

     


    zγi

    qiǎn


    zhī

    zhě
     
    wén
    qiǎn


    bái
    guān
    yīng
     
    pán
    shuǐ
    jiā
    jiγn
     
    zγo
    qǐng
    shì
    ér
    qǐng
    zuì
    ěr
     
    shγng

    zhí
    βù

    yǐn
    ér
    xíng

     

    yǒu
    zhōng
    zuì
    zhě
     
    wén
    mìng
    ér

    chí
     
    shγng

    shǐ
    使
    rén
    jǐng
    ér
    jiā

     

    yǒu

    zuì
    zhě
     
    wén
    mìng

    běi
    miγn
    zγi
    bγi
     
    diē
    ér

    cái
     
    shγng

    shǐ
    使
    zuó

    ér
    xíng
    zhī

     
    yuē
     
     


    βū

    yǒu
    guò
    ěr
     



    yǒu


     
     

    zhī
    yǒu

     

    qωn
    chén


     
    yīng

    lián
    chǐ
     

    rén
    jīn
    jié
    xíng
     
    shγng
    shè
    lián





    chén
     
    ér
    chén


    jié
    xíng
    bγo

    shγng
    zhě
     

    βēi
    rén
    lèi

     

    huγ
    chéng

    dìng
     

    wéi
    rén
    chén
    zhě
    zhǔ
    ěr
    wγng
    shēn
     
    guó
    ěr
    wγng
    jiā
     
    gōng
    ěr
    wγng

     


    gǒu
    jiù
     
    hγi

    gǒu

     
    wéi

    suǒ
    zγi
     
    shγng
    zhī
    huγ

     

    βù
    xiōng
    zhī
    chén
    chéng

    zōng
    miγo
     
    βǎ

    zhī
    chén
    chéng

    shè

     
    βǔ

    zhī
    chén
    chéng

    jūn
    shγng
     
    shǒu

    hγn

    zhī
    chén
    chéng

    chéng
    guō
    βēng
    jiāng
     

    yuē
    shèng
    rén
    yǒu
    jīn
    chéng
    zhě
     



    zhì

     

    qiě
    wéi


     




    zhī

    shēng
     

    qiě
    wéi

    wáng
     




    zhī

    cωn
     
    βω
    jiāng
    wèi

    wēi
     




    zhī
    jiē
    ān
     

    xíng
    ér
    wγng

     
    shǒu
    jié
    ér
    zhγng

     



    tuō


    zhī
    quán
     



    liù
    chǐ
    zhī

     


    lián
    chǐ
    xíng


    zhī
    suǒ
    zhì

     
    zhǔ
    shγng

    sāng
    yān
     

    zhī

    wèi
     
    ér


    zhī
    jiǔ
    xíng
     

    yuē

    wéi
    zhǎng
    tγi

    zhě


     
注:以上标红文字表示该字为多音字或者通假字等古今有多种发音的字。
拼音校对参考书籍:《古文观止 注音详解》 新华出版社 2013年3月版本,《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2017年版,《古文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年版,
全文详解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我私下考虑现在的局势,应该为之痛哭的有一项,应该为之流泪的有两项,应该为之大声叹息的有六项,至于其他违背情理而伤害大道的事,很难在奏疏中一一列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却认为还不是那么回事。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说天下已经安定已经大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奉承,都不是真正了解什么是治乱大体的人。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有人抱着火种放在堆积的木柴之下,自己睡在这堆木柴之上,火还没有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便认为这是安宁的地方,现在国家的局势,与此有什么不同!
    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
    本末颠倒,首尾冲突,国制混乱,不合理的现象严重,怎么能够说是大治!
    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
    陛下为什么不让我对您详细地说明这一切,因而提出使国家真正大治大安的方策,以供陛下仔细斟酌选用呢?
      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
      射箭打猎之类的娱乐与国家安危的关键相比,哪一样更急迫?
    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假若所提的治世方法,需要耗费心血,摧残身体,影响享受钟鼓所奏音乐的乐趣,可以不加采纳;
    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匈叙宾服,四荒乡风,百姓素朴,狱讼衰息。
    我的治国方策,能保证使陛下所享受的各种乐趣不受影响,却可以带来封国诸侯各遵法规,战争不起,平民拥护首领,匈奴归顺,纯朴之风响彻边陲,百姓温良朴素,官司之类的事情停止不发。
    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为明帝,没为明神,名誉之美,垂于无穷。
    大的气数已定,那么,全国便会顺应而治理得好,四海之内,一派升平的气象,万物都符合事理,陛下在生时被称为明帝,死后成为明神,美名佳誉永垂青史。
    《礼》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上配太祖,与汉亡极。
    《礼》书上说宗庙有功德,使您的顾成庙被尊称为大宗,得以与太祖共享盛名,与大汉天下共存亡。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
    创建长久安定的形势,造成永久太平的业绩,以此来承奉祖庙和六亲,这是最大的孝顺;
    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
    以此来使老百姓得到幸福,使芸芸众生得到养育,这是最大的仁;
    立经陈纪,轻重同得,后可以为万世法程,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至明也。
    创设准则,标立纪纲,使大小事物各得其所,对后代可以为万世子孙树立楷模,即使是后世出现了愚鲁、幼稚、不肖的继承人,由于他继承了您的鸿业和福荫,还可以安享太平,这是最明智的办法。
    以陛下之明达,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非难也。
    凭陛下的精明练达,再有稍微懂得治国之道的人辅佐,要达到这一境界并不困难。
    其具可素陈于前,愿幸无忽。
    其内容全都可以原本地向陛下陈述,希望陛下不要忽视。
    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虽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亡以易此。
    我谨慎地用它来考察过天地的变化,应验过往古的情况,核对过当今的事情,日夜思考而详细地知道了它的内容,即使是禹和舜再生,为陛下考虑,也不能加以改变。
      夫树国
  • 〔树国:建立诸侯国。〕
  • 固,必相疑
  • 〔相疑:指朝廷同封国之间互相猜忌。通行本《汉书》“疑”下无也字,据《群书治要》补。〕
  • 之势也,下数被其殃,上数爽
  • 〔爽:伤败,败坏。〕
  • 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
      建立诸侯国过于强大,本来必然会造成天子与诸侯之间互相对立的形势,臣下屡遭祸害,皇上也多次忧伤,这实在不是使皇上放心、使臣下保全的办法。
    今或亲弟谋为东帝
  • 〔谋为东帝:《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淮南王长“归聚奸人谋逆乱,自称东帝”。刘长的封地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在长安的东方。刘长谋反后被废死。〕
  • ,亲兄之子
  • 〔亲兄之子:指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济北王刘兴居。〕
  • 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
  • 〔见告:被告发。句指吴王刘濞抗拒朝廷法令而被告发。〕
  • 矣。
    如今有的亲兄弟图谋在东方称帝,亲侄子也向西袭击朝廷,近来吴王的谋反活动又被人告发。
    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
  • 〔行义未过:行为得宜,没有过失。〕
  • ,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
  • 〔莫大:最大。〕
  • 诸侯权力且十此
  • 〔十此:十倍于此。全句意指吴王等诸侯的实力,要比前述亲弟亲兄之子大得多。〕
  • 者乎!
    天子现在年富力强,品行道义上没有过错,对他们施加功德恩泽,而他们尚且如此,何况最大的诸侯,权力比他们还要大十倍呢!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
      虽然如此,但是天下还比较安定,这是什么原因呢?
    大国之王
  • 〔大国之王:指较大的封国的诸侯王。〕
  • 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
    因为大诸侯国的国王年纪还小没有成年,汉朝安置在那里的太傅、丞相还掌握着政事。
    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徧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
    几年以后,诸侯王大都加冠成人,血气方刚,而汉朝委派的太傅、丞相都要称病还乡了,而诸侯王会自下而上地普遍安插亲信,如果这样的话,他们的行为同淮南王、济北王有什么区别呢?
    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
    到了那时,而想求得天下安定,即使是唐尧、虞舜在世也办不到了。
      黄帝曰:“
      黄帝说:“
    日中必熭,操刀必割。”
    到了中午一定要抓紧曝晒,拿着刀子一定要赶紧宰割。”
    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
    现在要使治安之道顺利而稳妥地推行,是十分容易的。
    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
    假使不肯及早行动,到头来就要毁掉亲骨肉,而且还要杀他们的头,这难道同秦朝末年的局势还有什么区别吗?
    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
    凭着天子的权位,趁着当今的有利时机,靠着上天的帮助,尚且对转危为安、改乱为治的措施有所顾虑,假设陛下处在齐桓公的境地,大概不会去联合诸侯匡正天下吧?
    臣又以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
    我知道陛下一定不能那样做的。
    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狶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
    假如国家的局势还像从前那样,淮阴侯韩信还统治着楚,黥布统治着淮南,彭越统治着梁,韩王信统治着韩,张敖统治着赵,贯高做赵国的相,卢绾统治着燕,陈还在代国,假令这六七个王公都还健在,在这时陛下继位做天子,自己能感到安全吗?
    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
    我判断陛下是不会感到安全的。
    天下肴乱,高皇帝与诸公倂起,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
    在天下混乱的年代,高祖和这些王公们共同起事,并没有子侄亲属的势力做为依靠。
    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仅得舍人,材之不逮至远也。
    这些王公走运的就成了亲近的侍从,差一点的仅当个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他们的才能远不及高祖。
    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
    高祖凭着他的明智威武,即位做了天子,割出肥沃的土地,使这些王公成为诸侯王,多的有一百多个城,少的也有三四十个县,恩德是优厚的了,然而在以后的十年当中,反叛汉朝的事发生了九次。
    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
    陛下跟这些王公,并没有亲自较量过才能而使他们甘心为臣的,也不是亲自封他们当诸侯王的,即使高祖也不能因此而得到一年的安宁,所以我知道陛下更不能得到安宁的。
      然尚有可诿者,曰疏。
      不过,上面这些情况,还有可以推托的理由,说是“关系疏远”。
    臣请试言其亲者。
    那就请允许我试着谈谈那些亲属诸侯王吧。
    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中子王赵,幽王王淮阳,共王王梁,灵王王燕,厉王王淮南,六七贵人皆亡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
    假如让齐悼惠王统治着齐,楚元王统治着楚,赵王统治着赵,幽王统治着淮阳,恭王统治着梁,灵王统治着燕,厉王统治着淮南,假如这六七位贵人都还健在,在这时陛下即皇帝位,能使天下太平吗?
    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
    我又知陛下是不能的。
    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无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
    像这些诸侯王,虽然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他们都怀有老百姓那种兄弟关系的想法,大概没有不想采用天子的制度,而把自己当做天子的。
    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汉法令非行也。
    他们擅自把爵位赏给别人,赦免死罪,甚至有人乘坐天子的黄屋车,他们不执行汉朝的法令。
    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
    即使执行了,像厉王那样的不守法的人,命令他都不肯听从,又怎么能招他来呢!
    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
    幸而召来了,法律怎么能施加到他身上呢!
    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
    动了一个近亲,天下诸王都环视着惊动起来,陛下的臣子当中即使有冯敬那样勇敢的人,但是他刚开口揭发诸侯王的不法行为,刺客的匕首已经刺进他的胸膛了。
    陛下虽贤,谁与领此?
    陛下虽然贤明,谁能和您一起来治理这些人呢?
      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
      所以说,关系疏远的诸侯王必定危险,关系亲近的诸侯王也一定作乱,这是事实所证明了的。
    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
    那些自负强大而发动叛乱的异姓诸侯王,汉朝已经侥幸地战胜他们了,可是却没有改变酿成叛乱的制度。
    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徵矣,其势尽又复然。
    同姓诸侯王也袭用了这种做法,发动叛乱,如今已有征兆了,形势又完全回复到以前那种状态!
    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
    灾祸的变化,还不知道要转移到何处,英明的皇帝处在这种情况下,尚且不能使国家安宁,后代又将怎么办呢!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屠牛坦一早晨宰割了十二头牛,而屠刀的锋刃并不变钝,这是因为他所刮剔割剥的,都是顺着肉的肌理下刀。
    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
    等碰到胯骨、大腿骨的地方,那就不是用砍刀就是用斧头去砍了。
    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
    仁义恩厚好比是君王的刀刃。
    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
    权势、法制好比是君王的砍刀、斧头。
    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
    如今的诸侯王好比是胯骨、大腿骨,如果放弃砍刀、斧头不用,而要用刀刃去碰,我认为刀子不是出缺口就是被折断。
    胡不用之淮南、济北?
    为什么仁义恩厚不能用在淮南王、济北王的身上呢?
    势不可也。
    因为形势不容许啊!
      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
      我私下里考察从前的事件,大体上是势力强大的先反,淮阴侯韩信统治着楚,势力最强,就最先反叛;
    韩信倚胡,则又反;
    韩王信依靠了匈奴的力量,就又反叛了;
    贯高因赵资,则又反;
    贯高借助了赵国的条件,就又反叛了;
    陈狶兵精,则又反;
    陈部队精锐,也反叛了;
    彭越用梁,则又反;
    彭越凭借梁国,也反叛了;
    黥布用淮南,则又反;
    黥布凭借淮南,也反叛了;
    卢绾最弱,最后反。
    卢绾势力最弱,最后反叛。
    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
    长沙王吴芮才有二万五千封户,功劳很少,却保全了下来,权势最小而对汉朝最忠顺,这不只是由于性情和别人不同,也是由于形势使他这样。
    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
    倘若从前让樊哙、郦商、周勃、灌婴占据几十个城为王,那现在他们由于作恶而亡国,也是可能的。
    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
    假使让韩信、彭越之流,只居于彻侯的地位,即便今天也还能保全,也是可能的。
      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
      既然如此,那么天下大计就可以知道了。
    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
    要想使天下诸侯王都忠心归附汉朝,那最好让他们都像长沙王一样,要想让臣下不至于像韩信那样被杀掉,那最好让他们像樊哙、郦商那徉;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要想使天下安定,最好多多建立诸侯国而使他们的势力减小。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力量弱小就容易用道义来指使他们,国土小就不会有反叛的邪念。
    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这样就使全国的形势,如同身体使唤手臂,手臂使唤手指似的,没有不听从指挥的。
    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
    诸侯王不敢有反叛的想法,如同辐条聚向车轮一样,都归顺天子,即使是老百姓,也会知道他们都很安稳,这样,天下就都知道陛下的英明。
    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
    分割土地,定出制度,把齐、赵、楚三个王国分成若干侯国,让齐王、赵王、楚王的子孙,全都依次受封先人的那份封地,一直到分尽为止,对燕、梁等其他王国也是这样。
    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
    有些封地大而子孙少的,也都分成若干侯国,暂时空着搁置起来,等着他们的子孙出生以后,再封他当候。
    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
    诸侯王的封地,有不少已被削除收归汉朝所有的,那就替他们调整侯国所在的地区,等到要封他的子孙到别的地方去的时候,按候国的应有户数,给以补偿。
    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
    一寸土、一口人,皇帝也不沾他们的,确实只是为了安定太平罢了,这样,天下就都知道陛下的廉洁。
    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
    分封土地的制度一旦确定,宗室子孙没有不考虑保住自己的统治的,臣子没有背叛的念头,皇帝没有讨伐的想法。
    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柴奇、开章不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
    所以天下就都知道陛下的仁德,法令制定了,没有人触犯,政令推行了,没有人抵触,贯高、利几一类的阴谋不会出现,柴奇、开章那样的诡计不会萌生,老百姓都向往良善,大臣都向皇上表示恭顺,所以天下就都知道陛下的道义。
    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
    这样,即使让幼儿当皇帝,天下也很安定,即使立一个遗腹子作天子,让臣子朝拜老皇帝遗留下来的皇袍,天下也不致于混乱。
    当时大治,后世诵圣。
    这样,就可以使天下安定无事,后代也称颂陛下的圣明。
    壹动而五业附,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
    只要采取这样的措施,上述五个方面的业绩也就随之而来了,而陛下又怕什么而久久不这样办呢?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
      当今,天下的形势像得了严重的浮肿病:
    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小腿粗得差不多像腰围,脚指粗得差不多像大腿,平时都不能伸屈自如,一两个指头抽搐,浑身就觉得无所依赖。
    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丧失了今天的机会而不医治,一定要成为难治的顽症,以后即使有扁鹊那样神医,也都无能为力。
    病非徒瘇也,又苦蹠戾。
    这个病还不只是浮肿,还苦于脚掌扭折不能走动。
    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
    楚元王的儿子,是陛下的叔伯兄弟,当今的楚王,是叔伯兄弟的儿子。
    惠王之子,亲兄子也;
    齐悼惠王的儿子,是陛下亲哥哥的儿子。
    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
    当今的齐王是陛下哥哥的孙子。
    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蹠戾。
    陛下自己的子孙,有的还没有分封土地,以便安定天下,旁支的子孙,倒有人掌握大权来威胁皇帝,所以,我说,不仅是害了浮肿病,还苦于脚掌扭折了不能走动。
    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令人痛哭的就是这样一种病啊!
      天下之势方倒县。
      天下的形势,正像一个倒吊着的人一样。
    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
    天子,本来是天下的头颅,为什么这样说呢?
    上也。
    因为天子的地位至高无上。
    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
    蛮夷,本是天下的双脚,为什么这样说呢?
    下也。
    因为他们是卑贱的属臣。
    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金絮采缯以奉之。
    现在匈奴态度傲慢,侮辱朝廷,侵占土地,掠夺财物,对汉朝非常不敬,给天下制造的祸患,已经无以复加,但是汉朝廷却要每年向匈奴奉送黄金、丝棉和绚丽的丝织品。
    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
    蛮夷向汉朝发号施令,这是行使人主的权力;
    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
    天子向蛮夷恭敬地纳贡,这是在行属臣的礼节。
    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
    脚反而朝上,头反而朝下,这样头脚倒置,谁也不能解救,这还能说国家有贤明的人吗?
    非亶倒县而已,又类辟,且病痱。
    还不仅仅是头脚倒置,还有足病,而且又有风病。
    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
    足痛,痛的是一边,风病,痛的是一方。
    今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轻得复,五尺以上不轻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
    如今西部和北部的边郡,虽然封有高爵守边,仍然免除不了敌人入侵的忧患,从老至幼都因为战备而不得安宁,侦察人员要观察烽火而不能睡觉,将士则披着铠甲而睡,所以我说痛的是一方。
    医能治之,而上不使,可为流涕者此也。
    医生能够治愈这种病,但是陛下却不让他治,这是应该为之流泪悲伤的事。
      陛下何忍以帝皇之号为戎人诸侯,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
      陛下怎么忍心以帝皇的尊号去作匈奴的诸侯,位势既已卑下屈辱,但祸患却不因此停息,长此下去怎么会有穷尽!
    进谋者率以为是,固不可解也,亡具甚矣。
    进谏的人大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他们本来就不能解决,太缺乏治安的办法了。
    臣窃料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者羞之。
    我私下估计匈奴的人数不过汉朝一个大县的人数,拥有广大天下的汉朝被只有一县人口的匈奴所困扰,我深为当政者感到羞辱。
    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
    陛下怎么不让我作属国官去掌管匈奴事务?
    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
    低照我的计谋,一定勒住单于的脖子而杀了他,降伏叛徒中行说而用鞭子抽他的背,率领匈奴的官民只听陛下的命令。
    今不猎猛敌而猎田彘,不搏反寇而搏畜菟,玩细娱而不图大患,非所以为安也。
    现在不去征服敌人而去猎取野猪,不捕捉造反的盗贼而去捕捉畜养的兔子,沉湎于微小的娱乐中而不考虑消除国家的大患,这不是用来安定天下的办法。
    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而直数百里外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也。
    威德本来可以远播于四海之外,但现在距离长安只有数百里之外的地方,朝廷的威严和政令都不能被接受,这又是应该为之流泪悲伤的事。
      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闲中,是古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
      如今那些卖奴婢的人,给奴牌穿上绣边的衣服和丝边的鞋子,然后关进交易奴婢的栏中,这种服饰是古代王后穿的,只是进庙祭祀才穿平时都不穿的,但现在平民却用来给奴婢穿。
    白縠之表,薄纨之里,以偏诸,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
    那种白皱纹纱作面子,薄细绢作里子的花边衣服,是古代天子的衣服,如今富人大商人却用于招待客人时装饰墙壁。
    古者以奉一帝一后而节适,今庶人屋壁得为帝服,倡优下贱得为后饰,然而天下不屈者,殆未有也。
    古代百姓为了侍奉天子和王后而适当节省,今天平民住房的墙壁可以用帝王的衣服做装饰,低贱的歌女艺妓可以用皇后服饰,这样做而要天下的财源不穷尽,恐怕是不可能的。
    且帝之身自衣皁绨,而富民墙屋被文绣;
    况且皇帝自己也穿质量粗劣的黑色衣服,而那些富民却用华丽的绣织品去装饰房屋墙壁。
    天子之后以缘其领,庶人孽妾缘其履:
    皇后用来装饰衣领的高级丝绸,平民的小妾却用来装饰鞋子。
    此臣所谓舛也。
    这就是我所说的悖乱。
    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
    如果一百个人生产出来的丝绵绸缎,还不够—个富人穿用,要想使天下人免受寒冷,怎么能够办到呢?
    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饥,不可得也。
    一个农夫耕作,却有十个人不劳而获,要想使天下人不饥饿,是不可能的。
    饥寒切于民之肌肤,欲其亡为奸邪,不可得也。
    天下百姓饥寒交迫,要想使他们不做违法犯上的事,是不可能的。
    国已屈矣,盗贼直须时耳,然而献计者曰“毋动”,为大耳。
    国家既已贫穷,盗贼在等待时机,然而进谏的人却说“不要变动”,这是在说大话罢了。
    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民众的习俗已经到了最无长幼、最无尊卑、最犯上做乱的时候,然而进谏的人却说“不要作为”,这是应该为之深深叹息的。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商鞅抛弃了礼义和仁义恩惠,一心只想兼并天下;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他的新法推行了两年,秦国的风俗日益败坏。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所以秦国的人,家中富有的,儿子长大成人就与父母分家,家庭贫穷的,儿子长大以后就到富人家中当上门女婿;
    借父耰鉏,虑有德色;
    儿子借农具给父亲,脸上就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
    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婆母前来拿簸箕扫帚,儿媳立即口出恶言;
    抱哺其于,与公并倨;
    儿媳抱着怀中吃奶的婴儿,就与公爹姘居鬼混。
    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
    媳妇和婆婆关系不好,就公开争吵。
    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他们只知道慈爱儿子,贪求财利,这与禽兽已经没有多少差别了。
    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
    然而由于齐心并且抓住了时机,还声称要拔取六国,兼并天下。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秦的功业虽然成了,目的也达到了,但是最终仍不知要返回到讲廉耻节操、仁义道德的正轨上来。
    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
    信奉兼并的法则,追求进攻的事业,使天下风俗大败,人多的压迫人少的,狡诈的人欺侮老实的人,胆大的凌辱怯弱的人,年轻人侵犯老年人,其社会混乱达到极点,因此,高祖皇帝负起挽救天下的大任,威望震服全国,天下人追从他的德行。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过去还属于秦的东西,今日已转归汉朝所有了。
    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
    然而秦朝遗留的残余风俗并未加以改变。
    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亡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
    如今世人追求奢侈,竞相攀比,对此朝廷却没有制定法度,致使人们抛弃礼义,丢掉廉耻,一天比一天严重,可以说是每月都有不同,每年都在变化。
    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今其甚者杀父兄矣。
    人们在做某件事之前,并不考虑它是否应该做,而只考虑能不能获取利益,今天最严重的发展到杀害自己的父亲和兄弟了。
    盗者剟寝户之帘,搴两庙之器,白昼大都之中剽吏而夺之金。
    盗贼敢于割断窗帘门帘进入内室,甚至偷走高祖、惠帝两庙的器具,还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到大都市抢劫官吏,夺取钱财。
    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赋六百余万钱,乘传而行郡国,此其亡行义之尤至者也。
    有的伪造文书取走官粟近十万担,敛取民赋六百余万钱,乘坐驿车周游郡国,这些人不行道义到了不可复加的地步。
    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
    而朝廷大臣只把郡县地方官员不在规定期限内向朝廷上交统计文书作为重大问题。
    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
    对于风俗的恶化,世风的败坏,却熟视无睹,没有引起警觉,反而认为这是合情合理的事。
    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
    至于用移风易俗的方法,使天下人痛改前非按正道行事,这绝不是庸俗的官吏可以做到的。
    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
    庸俗的官吏只能做一些文书工作,根本就不懂治国的大体。
    陛下又不自忧,窃为陛下惜之。
    陛下又不自己考虑这个问题,我私下为陛下感到痛惜。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
      至于确立君臣的地位,规定上下的等级,使父子之间讲礼义,六亲之间守尊卑,这不是上天的规定,而是人为设立的。
    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
    人们所以设立这些规矩,是因为不设立就不能建立社会的正常秩序,不建立秩序,社会就会混乱,不治理社会,社会就会垮掉。
    《管子》曰:“
    《管子》上说:“
    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礼义廉耻,这是四个原则。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这四个原则不确立,国家便要灭亡。”
    使管子愚人也则可,管子而少知治体,则是岂可不为寒心哉!
    假如管子是个愚昧无知的人也就算了,如果他稍微懂得治理国家的大体,怎么会不为不讲礼义廉耻而寒心呢!
    秦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
    秦王朝抛弃礼义廉耻,所以君臣之间关系混乱,六亲之间互相残杀,邪恶之人到处作乱,万众叛离朝廷,总共才十三年,国家便被灭亡。
    今四维犹未备也,故奸人几幸,而众心疑惑。
    如今礼义廉耻还没有完备,所以邪恶之人侥幸得势,而民众心存疑惑。
    岂如今定经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几幸,而群臣众信,是不疑惑!
    现在就确立根本制度,使君主像君主,臣子像臣子,上下各有等级,使父子六亲各自得到他们应有的地位,使邪恶之人无法侥幸得志,使群臣忠信、君主信任臣子!
    此业一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
    这一制度一旦确立,世世代代长享太平,后代君主有了可以遵循的治国法度。
    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舩必覆矣。
    如果不确立根本制度,这就像横渡江河却没有锚绳和船桨一样,行船到江河中心遇到风波,就一定会翻船。
    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这是值得深深叹息的。
      夏为天子,十有余世,而殷受之。
      夏朝的天子传了十几代,然后由殷商继承。
    殷为天子,二十余世,而周受之。
    殷商的天子传了二十几代,然后由周继承。
    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
    周朝的天子传了三十几代,然后由秦继承。
    秦为天子,二世而亡。
    秦王朝的天子只传了两代就被推翻了。
    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
    人的秉性相差并不很大,为什么三代的君主以德治世维持了长期的统治,而秦王朝的君主特别残暴无道呢?
    其故可知也。
    这个原因是可以理解的。
    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见于天也。
    古代英明的君主,在太子诞生时,就举行礼仪,让官员背着,主管该事的官员衣冠整齐庄重肃穆地到南郊相见,这是见天。
    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
    沿途经过宫门一定下车,经过宗庙一定恭敬地小步快走,这是行孝子之道。
    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所以,太子从婴儿的时候起,就接受了道德礼义。
    昔者成王幼在襁抱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
    过去成王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有召公做他的太保,周公做他的太傅,太公做他的太师。
    保,保其身体;
    保的职责是保护太子身体安全。
    傅,传之德义;
    傅的职责是辅导太子德义。
    师,道之教训:
    师的职责是教育训练太子智慧。
    此三公之职也。
    这是三公的职责。
    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
    同时还为太子设置三少,都是上大夫,称为少保、少傅、少师,他们的职责是与太子一同生活,为太子做出榜样。
    故乃孩子提有识,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
    所以太子在幼年时期便获得了并于仁义道德的知识,三公、三少固然明白用孝、仁、礼、义辅导训练太子,赶走邪恶小人,不让太子见到罪恶的行为。
    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
    天子审慎地选取天下为人正直、孝顺父母、爱护弟弟、博学多识而又通晓治国之术的人拱卫、辅佐太子,使他们与太子朝夕相处。
    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
    所以,太子从诞生之时开始,所见到的都是正经的事,所听到的都是正派的语言,所实行的都是正确的原则,左右前后都是正直的人。
    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
    一直与正直的人相处,他的思想和行为不可能不正直,就好像生长在齐国的人不能不说齐国话一样;
    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
    经常与不正直的人相处,就会变成为不正直的人,就像生长在楚国的人不能不说楚国话一样。
    故择其所耆,必先受业,乃得尝之;
    所以选择太子喜欢吃的东西,一定先为他传授学业,然后才给他吃;
    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
    选择太子高兴玩的东西,一定先要他完成练习任务,然后才让他玩。
    孔子曰:“
    孔子说:“
    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从小养成的,就像天赋秉性一样,经常学习而掌握的,就像天生本能一样。”
    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学。
    等到太子年龄稍大,懂得妃匹女色的时候,便送他到学馆学习。
    学者,所学之官也。
    学馆,就是朝廷贵族子弟就读的馆舍。
    《学礼》曰:“
    《学礼》上说:“
    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
    帝入东学,学习尊重父母,崇尚仁爱,于是有了亲疏次序,把恩德推及到平民百姓;
    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
    帝入南学,学习尊重老人,崇尚诚实,于是有了长幼差别,百姓也不相欺;
    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遗矣;
    帝入西学,学习尊重贤人,崇尚恩德,于是由圣贤和有智慧的人出任官职,功业不被遗弃;
    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矣;
    帝入北学,学习尊重显贵,崇尚爵位,于是有了贵人和贱人的等级差别,下级不敢越权犯上;
    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则德智长而治道得矣。
    帝入太学,跟着老师学习道德原则,学习之后就到太傅那里接受考试,太傅处罚他的锗误,匡正他不完善的地方,于是品德和智慧都得以增长,治国的道理也就获得了。
    此五学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矣。”
    这五学既然已经被帝王掌握,那么黎民百姓就可以通过教化和睦相处了。”
    及太于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
    等到太子成年举行了冠礼,免除了太保太傅的严格管束,便又有负责记过的史官,有负责进食的宰夫,负责进善言的人站在旌旗下面提醒,负责劝谏戒恶的人把他的恶行记录在木板上,那些敢谏的人还可以击鼓警戒。
    瞽史诵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士传民语。
    盲人史官背诵古诗相劝,乐工弹奏规劝的曲调,大夫进献计谋,士人传达人民的言论。
    习与智长,故切而不媿;
    习惯与智慧一同增长,所以行为切合规范,没有羞愧的事情;
    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
    教化与心思一同成熟,所以所作所为都符合道德,像是天生养成的本性一样。
    三代之礼:
    夏、商、周三代时期的礼仪规定:
    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
    春天早晨要迎接日出,秋天日落的时候要迎接夕月,这是用来弘扬敬道的办法;
    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
    春季和秋季人学时,教室里坐着国家元老,帝王要拿着醯,亲自馈赠给他们,这是用来弘扬孝道的办法;
    行以鸾和,步中《采齐》,趣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
    出门远行则在车马上配上铃铛,慢行则符台《采齐》的音律,快走则符合《肆夏》的音节,这是用来掌握节度的办法;
    其于禽兽,见其生不食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故远庖厨,所以长恩,且明有仁也。
    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活着便不杀它吃,听到过它的叫声便不吃它的肉,因此远离厨房,这是长施恩惠,并且弘扬仁德的办法。
      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具也。
      夏、商、周三王朝之所以能长期维持统治,其原因就在于它们创设了教育、辅导太子的这套制度。
    及秦而不然。
    到秦朝却不是这样。
    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
    秦朝的风俗本来就不崇尚谦让,它崇尚的是奸诈;
    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
    本来就不崇尚礼义,它崇尚的是刑罚。
    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
    秦始皇派赵高做胡亥的老师,教他学习断案判刑,胡亥所学的,不是斩首级、割鼻子,就是灭人家的三族。
    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所以,胡亥头天当上皇帝,第二天就用箭射人,把忠心进谏的人说成诽谤朝廷,把有远见卓识的人说成妖言惑众,他把杀人看做割草一样。
    岂惟胡亥之性恶哉?
    难道说这仅仅是胡亥天性凶残恶毒吗?
    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
    主要是赵高诱导胡亥学习的内容不符合正道的缘故。
      鄙谚曰:“
      民间谚语说:“
    不习为吏,视已成事。”
    不要学习做官的办法,只要观察以往成功的事情。”
    又曰:“
    又说:“
    前车覆,后车诫。”
    前车覆,后车诫。”
    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
    夏、商、周三朝之所以能够维持长期的统治,看它们以往的事可以明白了。
    然而不能从者,是不法圣智也。
    但是却不加以学习,这是不效法圣人智慧。
    秦世之所以亟绝者,其辙迹可见也;
    秦王朝之所以很快灭亡,其原因也可以看得清楚了。
    然而不避,是后车又将覆也。
    但是却不注意避免,这样,汉朝廷又将面临覆灭的危险。
    夫存亡之变,治乱之机,其要在是矣。
    存与亡的变化规律、治与乱的关键要旨便在这里了。
    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天下的命运,决定于太子一人。
    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要使太子成为好的继承人,在于及早进行教育和选择贤人做太子的左右亲随。
    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
    当童心未失时就进行教育,容易收到成效。
    开于道术智谊之指,则教之力也。
    使太子知晓仁义道德的要旨,是教育的职责。
    若其服习积贯,则左右而已。
    至于使太子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行,就是他的左右亲随的职责了。
    夫胡、粤之人,生而同声,耆欲不异,及其长而成俗,累数译而不能相通,行者有虽死而不相为者,则教习然也。
    北方的胡人和南方的粤人,刚出生时的哭声完全一样,吃奶的欲望和嗜好也没有什么不同,等到长大成人之后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各操自己的语言,即使经过多次翻译都无法相互理解,有的人宁可死也不愿意到对方那里去生活,这完全是教育和习惯所形成的。
    臣故曰选左右早谕教最急。
    所以我才说为太子选择左右亲随,及早进行教育是最为紧迫的事。
    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如果教育得当而左右都是正直的人,那么太子必定为人正直,太子正直便可以保证天下安定了。
    《书》曰:“
    《周书》上说:“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天子一人善良,天下百姓全都仰仗他。”
    此时务也。
    教育太子是当务之急。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人的智力,能认识已经发生的事,不能认识将要发生的事。
    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
    礼的作用在于将某一行为制止在它发生之前,法律则是对已发生的行为进行惩罚,所以法律的作用明显,而礼的作用却难以觉察。
    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
    用庆赏来奖励善行,用刑罚来惩治罪恶,先王推行这样的政治,坚定不移,实施这样的政令,准确无误,根据这一公正的原则,政治才能像地载天覆一样无偏无私,怎么能说先王不使用庆赏和刑罚呢?
    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然而,人们一再称赞的礼,最可贵之处在于能将罪恶断绝于未形成之前,从细微之处推行教化,使天下百姓日益趋向善良,远离罪恶,自己还没有觉察到。
    孔于曰:“
    孔子说:“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
    让我断案,我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说我有什么独特的见解,那就是推行仁义,使讼案不再发生。”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
    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如首先确定选择什么抛弃什么,取舍标准一旦在心中确定,相应的安危后果就会表现出来。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
    天下安定不是一天就能实现的,天下危亡也不是一天促成的,都是日积月累渐渐形成的,因此,不可以不观察它的积累过程。
    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
    君主所积聚的治国方法,在于他选择什么,抛弃什么。
    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
    选择礼义方法治国的君主便积聚礼义,选择刑罚治国的君主便积聚刑罚。
    刑罚积而民怨背,札义积而民和亲。
    刑罚积聚到一定的程度,百姓就会埋怨而背叛君主,礼义积聚到一定程度,百姓就会和睦而亲近朝廷。
    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
    所以,君主想要百姓善良温顺的愿望是相同的,只是用来使百姓善良温顺的方法不同。
    或道之以德教,或殴之以法令。
    有的用道德和教化进行引导,有的用法令进行惩罚。
    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
    用道德和教化进行开导的,随着道德和教化的深入人心,民风就会和乐;
    殴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用法令进行惩罚的,法令使用到极点,民风就会令人悲哀。
    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
    哀乐的感受,便是应验祸福的东西。
    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余岁则大败。
    秦始皇想尊奉宗庙安定子孙后代,这与商汤王和周武王是相同的,但是,商汤王、周武王广泛推行德政,他们建立的国家得以保存了六七百年,秦始皇统治天下只有十多年就土崩瓦解了。
    此亡它故矣,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
    这里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商汤王、周武王决定取舍很慎重,而秦始皇决定取舍不慎重。
    夫天下,大器也。
    国家政权好比一个大器物。
    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
    现在有人安放器物,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便安全,放到危险的地方就危险。
    天下之情与器亡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
    治理国家的道理与放置器物没有什么不同,关键就在于天子把它安置在什么地方。
    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
    商汤王、周武王把天下安置在仁、义、礼、乐之上,因而恩德滋润天下,禽兽蔓延,草木富饶,四方蛮夷都受到恩惠,王位留传子孙数十代,这是人所共知的。
    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
    秦始皇把国家安置于法令、刑罚之上,德和恩没有一样,因而怨恨充斥天下,百姓憎恶他如同对待仇敌一样,几乎锅及自身,子孙被灭绝,这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
    是非其明效大验邪!
    这不是充分证明了取舍不同后果就明显不同吗?
    人之言曰:“
    有人说:“
    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
    要判断某人说的话是否正确,一定要观察他所说的事实,那样,说话的人就不敢胡言乱语了。”
    今或言礼谊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
    现在,假如有人说,治理国家,礼义的作用不如法令,教化的成效不如刑罚,君主为什么不拿商朝、周朝、秦朝盛衰兴亡的事实给他看呢?
      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
      君主的尊贵,就好像宫殿的厅堂,群臣就好像厅堂下的台阶,百姓就好像平地。
    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
    所以,如果设置多层台阶,厅堂的侧边远离地面,那么,堂屋就显得很高大;
    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
    如果没有台阶,厅堂的侧边靠近地面,堂屋就显得低矮。
    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高大的厅堂难以攀登,低矮的厅堂就容易受到人的践踏,治理国家的情势也是这样。
    故古者圣王制为等列,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延及庶人,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
    所以古代英明的君主设立了等级序列,朝内有公、卿、大夫、士四个等级,朝外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下面还有官师、小吏,一直到普通百姓,等级分明,而天子凌驾于顶端,所以,天子的尊贵是高不可攀的。
    里谚曰:“
    俗话说:“
    欲投鼠而忌器。”
    欲投鼠而忌器。”
    此善谕也。
    这是个很好的比喻。
    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
    老鼠靠近器物,人们怕砸坏器物都不敢扔东西打它,更何况那些接近皇帝的尊贵大臣呢!
    廉耻节礼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亡戮辱。
    君主用廉耻礼义来约束正人君子,所以对大臣只能命令他自杀而不对他用戮刑。
    是以黥劓之罪不及太夫,以其离主上不远也,礼不敢齿君之路马,蹴其刍者有罚;
    因此,刺额、割鼻子等伤残肢体的肉刑都不施加到大夫以上的官员身上,因为他们离君主不远,按照礼的规定,臣子不能察看为君主驾车的马匹年岁大小,用脚踢了为君主驾车的马所吃的草料,就要受到处罚;
    见君之几杖则起,遭君之乘车则下,入正门则趋;
    见到君主用的扶几和手杖就要起身,在路上遇到君主的辇车就要下车恭候,进入宫殿的正门就得小步快走;
    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之罪不加其身者,尊君之故也。
    对于君主的宠臣,即使犯了罪,也不对他施加杀戮之刑,这是尊敬君主的缘故。
    此所以为主上豫远不敬也,所以体貌大臣而厉其节也。
    这样做是为了及早防止臣下对君主有不敬行为,是为了尊重大臣,勉励他们保持节操。
    今自王侯三公之贵,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礼之也,古天子之所谓伯父、伯舅也,而令与众庶同黥劓刖笞弃市之法,然则堂不亡陛乎?
    现在从诸侯王、列侯到三公等高级官员,都是天子理应郑重地以礼相待的人物,相当于古代天子所称的伯父、伯舅,而如今却使他们与平民百姓一样接受刺额、割鼻、剃须发、剁脚、笞打、辱骂、斩首示众等刑罚,这样不是正如厅堂没有台阶一样吗?
    被戮辱者不泰迫乎?
    遭受杀戮的人不是太接近皇帝了吗?
    廉耻不行,大臣无乃握重权,大官而有徒隶亡耻之心乎?
    不讲廉耻伦理,那些手握大权的大臣,不是会虽处于朝廷之上却有像刑徒罪隶那样无耻之心了吗?
    夫望夷之事,二世见当以重法者,投鼠而不忌器之习也。
    至于秦二世被杀的望夷官事变,秦二世亲近被判重罪的赵高,就是投鼠而不忌器的结果。
      臣闻之,履虽鲜不加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我听说,鞋即使新鲜,也不能放在枕头上,帽子即使破旧,也不能用作鞋垫。
    夫尝已在贵宠之位,天子改容而体貌之矣,吏民尝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过,帝令废之可也,退之可也,赐之死可也,灭之可也;
    如果一个人曾经担任过高级职务,天子曾经对他以礼相待,官吏和百姓曾经对他俯地叩首表示敬畏,如今他有了过失,陛下下令免去他的官职是可以的,叫他告老还乡是可以的,叫他自杀是可以的,杀了他也是可以的;
    若夫束缚之,系緤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骂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
    如果让人用绳子把他捆绑起来,押送到管理刑徒的官府,罚他做官府的刑徒,主管刑徒的小吏可以对他责骂笞打,这些都是不应该让百姓见到的。
    夫卑贱者习知尊贵者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此也,非所以习天下也,非尊尊贵贵之化也。
    如果卑贱的人都知道达官贵人一旦犯罪被处刑,我也可以对他进行凌辱,这是不利于训练天下百姓遵守礼义,不利于提倡尊重高官、优待显贵的。
    夫天子之所尝敬,众庶之所尝宠,死而死耳,贱人安宜得如此而顿辱之哉!
    天子曾经以礼相待的、百姓曾经以为荣耀的官员,死了便死了,卑贱的人怎么可以如此侮辱他呢!
      豫让事中行之君,智伯伐而灭之,移事智伯。
      豫让曾经侍奉中行君,智伯讨伐并且灭掉了中行,豫让转而侍奉智伯。
    及赵灭智伯,豫让衅面吞炭,必报襄子,五起而不中。
    等到赵襄子消灭了智伯,豫让用漆把脸涂黑,口吞木炭来改变自己说话的声音,一定要报复赵襄子,试了五次都没有成功。
    人问豫子,豫子曰:“
    有人问豫让,豫让回答说:“
    中行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
    中行把我当普通人对待,我便以普通人的身份侍奉他;
    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智伯把我当国士对待,我所以用国士的身份回报他。”
    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原来是同一个豫让,背叛君主而侍奉仇敌,行为像猪狗一样,后来忠君守节,作出烈士的行为,这是人主使他变成这样的。
    故主上遇其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
    所以,如果君主像对待犬马一样对待大臣,大臣便会自比犬马。
    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如果君主像对待官员一样对待大臣,大臣也就会把自己当作官员。
    顽顿亡耻,诟亡节,廉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见利则逝,见便则夺。
    如果臣子玩弄手段而没有耻辱之心,没有志气,丧失节操,缺乏廉耻观念又不注意加以修养,苟且愉生,则会见到利益便去抢占,见到好处便去夺取。
    主上有败,则因而挺之矣;
    当主上衰败的时候,便乘机袭取主上的财产、地位;
    主上有患,则吾苟免而已,立而观之耳;
    当主上有忧患的时候,却漠不关心,袖手旁观;
    有便吾身者,则欺卖而利之耳。
    当有对自己有利的地方,便欺骗主人,以出卖主人的利益来谋取好处。
    人主将何便于此?
    这样怎么会有利于人主?
    群下至众,而主上至少也,所托财器职业者粹于群下也。
    群臣人数众多,而主上人数最少,钱财、器物、职业等各方面的事情都得依靠群臣掌管。
    俱亡耻,俱苟妄,则主上最病。
    如果群臣都无廉耻之心,都苟且而安,那么,主上最忧虑。
    故古者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所以厉宠臣之节也。
    所以古代礼不施加于百姓,刑不施加于大夫,目的是为了勉励宠臣保持气节。
    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饰”;
    古代大臣有因为不廉洁而被罢免的,不说他不廉洁,而是说“簠簋不饰”;
    坐污秽淫乱男女亡别者,不曰污秽,曰“帷薄不修”,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
    有犯了污秽淫乱,男女杂居罪行的,不说他淫秽,而是说他“帷薄不修”,有因为软弱无能,不能胜任职责而被免职的,不说他软弱无能,而说他“下官不职”。
    故贵大臣定有其罪矣,犹未斥然正以呼之也,尚迁就而为之讳也。
    所以显赫的大臣确实犯了罪,也还不直接点破他所犯的罪过,而是换一种委婉的用辞,为他避讳。
    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白冠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罪耳,上不执缚系引而行也。
    所以那些受到了君主严厉谴责、呵斥的大臣,就身穿丧服,带着盛水的盘和佩剑,自己来到清室接受处置,君主并不派人去捆绑牵引他。
    其有中罪者,闻命而自弛,上不使人颈而加也。
    其中犯有中等罪行的,得到了判决罪名就自杀,君主不派人去斩下他的首级。
    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跌而自裁,上不使捽抑而刑之也,曰:“
    其中犯有大罪的,听到判决旨意之后,就面向北方叩拜两次,跪着自杀,君主不派人去揪着他的头发按着他的头斩下首级,君主还对他说:“
    子大夫自有过耳!
    你自己犯有过失。
    吾遇子有礼矣。”
    我对你是以礼相待的。”
    遇之有礼,故群臣自憙;
    君主对群臣以礼相待,群臣就会自我激动。
    婴以廉耻,故人矜节行。
    君主以廉耻约束臣子,人们就会重视气节品行。
    上设廉礼义以遇其臣,而臣不以节行报其上者,则非人类也。
    如果君主以廉耻、礼义对待臣子,而臣子却不用气节品行报答君主,那么他就不像个人了。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这种习俗蔚成风气,那么做臣子的就会只为君主而不顾自己,只为国家而不顾家庭,只考虑大家的利益而不顾个人私利,见到有利益而不轻易沾取,见到危险也不轻易回避,全都按礼义的要求办事。
    上之化也,故父兄之臣诚死宗庙,法度之臣诚死社稷,辅翼之臣诚死君上,守圄扞敌之臣诚死城郭封疆。
    君主提倡这种精神,所以宗族重臣就会真心地为维护宗庙而死,司法的臣子就会真心地为国家而死,辅佐的臣子就会真心地为君主而死,看守监狱和守卫边疆的臣子就会真心地为国家的安全而死。
    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
    说圣明的君主都有金城,就是用金城来比喻这种志向。
    彼且为我死,故吾得与之俱生;
    人家尚且愿意为我而死,所以我应该与他同生;
    彼且为我亡,故吾得与之俱存;
    人家尚且愿意为我而不顾安危,所以我应当与他共存;
    夫将为我危,故吾得与之皆安。
    人家尚且愿意为我冒着危险,所以我应当与他都得到安全。
    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故可以托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
    人人都只考虑自己要做的事情合不合道义,而不去考虑能不能获得利益,坚守气节而尊重大义,所以君主可以委托臣子掌管治国大权。
    此厉廉耻行礼谊之所致也,主上何丧焉!
    可以把尚未成人的太子托付给大臣辅佐,这就是推行廉耻,提倡礼义带来的结果,这样做君主并没有丧失什么啊!
    此之不为,而顾彼之久行,故曰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放着这样的事情不做,却长期实行戮辱大臣的错误办法,所以说,这是值得深深叹息的。
多音字参考列表
    [革](读音:gé,jí)
    [冇](读音:méi,mò)
    [蒙](读音:)
    [盛](读音:chéng,shèng)
    [稱](读音:chèn,chèng,chēng)
    [墮](读音:duǒ,huī)
    [假](读音:xiá,jiǎ,jià)
    [摺,折](读音:shé,zhé,zhē)
    [濟](读音:jì,jǐ,qí)
    [強](读音:qiǎng,qiáng,jiàng)
    [幹,干,乾](读音:gàn,gān)
    [燕](读音:yàn,yān)
    [空](读音:kòng,kǒng,kōng,)
    [削](读音:xiāo,xuē)
    [奇](读音:jī,qí)
    [誰](读音:shéi,shuí)
    [扁](读音:biǎn,piān)
    [倒](读音:dào,dǎo)
    [辟,闢](读音:pì,bì)
    [率](读音:lǜ,shuài)
    [解](读音:jiè,jiě,xiè)
    [屬](读音:shǔ,zhǔ)
    [單](读音:shàn,dān,chán)
    [賈](读音:gǔ,jià,jiǎ)
    [倡](读音:chàng,chāng)
    [都](读音:dōu,dū)
    [期](读音:qī,jī)
    [會](读音:huì,kuài,)
    [間](读音:jiàn,jiān,xián)
    [適](读音:shì,zhé,dí,tì)
    [鄉](读音:xiāng,xiàng,xiǎng)
    [萬](读音:mò,wàn)
    [甚](读音:shén,shèn)
    [闕](读音:jué,què,quē)
    [識](读音:shí,zhì)
    [南](读音:nā,nán)
    [差](读音:cī,chà,chā,chài,chāi)
    [遺](读音:wèi,yí,​suí)
    [傳](读音:chuán,zhuàn)
    [語](读音:yù,yǔ)
    [切 ](读音:qiè,qiē, )
    [朝](读音:cháo,zhāo)
    [採,采 ](读音:cài,cǎi )
    [食](读音:sì,shí,yì)
    [射](读音:shè,yì,yè)
    [從](读音:cóng,zòng)
    [相](读音:xiàng,xiāng)
    [能](读音:néng,nài)
    [石](读音:dàn,shí)
    [信 ](读音:xìn, )
    [據,据](读音:jù,jū)
    [豈](读音:qǐ,kǎi)
    [漸](读音:jiàn,jiān)
    [和](读音:huò,huó,hú,hè,hé)
    [風](读音:fèng,fěng,fēng,fàng)
    [](读音:yìng,yīng)
    [取 ](读音:qǔ,qū )
    [捨,舍](读音:shè,shě)
    [處](读音:chú,chù)
    [樂](读音:lè,yuè,)
    [數](读音:shù,shǔ)
    [澤](读音:zé,shì,yì,duó)
    [惡](读音:é,ě,wù,wū)
    [邪](读音:xié,yé,yá,yú,xú)
    [莫 ](读音:mò,mù,mì )
    [教](读音:jiào,jiāo)
    [殷](读音:yān,yīn)
    [難](读音:nán,nàn,nuó)
    [內](读音:nà,nèi,ruì)
    [幾,几](读音:jǐ,jī)
    [乘](读音:chéng,shèng)
    [車](读音:chē,jū)
    [王 ](读音:wáng,wàng, )
    [侯](读音:hóu,hòu)
    [同 ](读音:tóng,tòng, )
    [被](读音:bèi,pī,bì,pì)
    [迫 ](读音:pǎi,pò, )
    [重](读音:chóng,zhòng)
    [體,体 ](读音:tǐ,tī,bèn )
    [令](读音:líng,lìng,lǐng)
    [知](读音:zhī,zhì)
    [畜](读音:xù,chù)
    [伯](读音:bà,bǎi,bó,mò,pò)
    [一](读音:yī)
    [好](读音:hào,hǎo)
    [若](读音:rě,ruò)
    [見](读音:jiàn,xiàn)
    [觀](读音:guàn,guān)
    便[便](读音:biàn,pián)
    [少 ](读音:shǎo,shào )
    [於,于](读音:yú,xū,yū)
    [女](读音:nǚ,rǔ,nǜ)
    [薄](读音:bò,bó,báo)
    [勝,胜](读音:shèng,shēng)
    [罷](读音:bɑ,bà,pí,bǐ,bǎi)
    [正](读音:zhèng,zhēng)
    [呼](读音:hū,hè,xū)
    [冠](读音:guàn,guān)
    [請](读音:qǐng,qìng,qīng)
    [係,係,繫](读音:jì,xì,)
    [中](读音:zhòng,zhōng)
    [大](读音:dà,dài,dài)
    [過](读音:guò,guō)
    [其](读音:jī,qí)
    [家,傢](读音:gū,jiā,jie)
    [度](读音:dù,duó)
    [有](读音:yòu,yǒu)
    [且](读音:jū,qiě,zǔ,cú)
    [夫](读音:fú,fū)
    [將](读音:jiàng,jiāng,qiāng)
    [吾](读音:wú,yù)
    [得](读音:de,dé,děi)
    [與 ](读音:yú,yù,yǔ, )
    [節](读音:jié,jiē)
    [六](读音:liù,lù)
    [厲](读音:lì,lài)
    [上](读音:shàng,shǎng)
    [何](读音:hé,hè,hē)
    [喪](读音:sàng,sāng)
    [不](读音:bù,fǒu,pǐ)
    [行](读音:háng,hàng,héng,xíng)
    [可](读音:kè,kě)
    [為](读音:wéi,wèi)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2条))

网友留言
    【第1楼】必相疑(nǐ)之势
    古文之家网友[手机用户]:.***发表于(2024/5/26)
    【第1_1楼】可参照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词典》第(1755)页 内容。
    古文之家小编回复于(2024/5/26)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贾谊作品推荐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