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黄帝内经·病传》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病传》由黄帝内经创作

原文:

黄帝内经·病传

先秦至西汉-黄帝内经

  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爇、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
  岐伯曰:诸方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尽行也。
  黄帝曰:此乃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今余已闻阴阳之要,虚实之理,倾移之过,可治之属,愿闻病之变化,淫传绝败而不可治者,可得闻乎?
  岐伯曰:要乎哉问也。道,昭乎其如日(别本作旦,下同)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与俱成;毕将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著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
  黄帝曰:何谓日醒?
  岐伯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黄帝曰:何谓夜瞑?
  岐伯曰:瘖乎其无声,漠乎其无形,折毛发理,正气横倾,淫邪泮衍,血脉传溜(别本作留),大气入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黄帝曰:大气入脏,奈何?
  岐伯曰: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蚤(别本作早)食。
  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
  病先发于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肠,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病先发于膀胱,五日而之肾,一日而之小肠,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间一脏及二、三、四脏者,乃可刺也。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黄帝曰:
      黄帝说:
    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爇、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
    我从您那里学到了九针的知识,又自己阅读了一些记载治疗方法的书籍,诸如,导引行气、按摩、灸法、温熨、针刺、火针和汤药等,治疗时是只采用一种方法呢,还是把所有的方法都使用上呢?
      岐伯曰:
      岐伯说:
    诸方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尽行也。
    上述各种疗法,是为了适应不同人的不同疾病而设的,而不是在某一个病人身上同时都使用。
      黄帝曰:
      黄帝说:
    此乃所谓:“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
    掌握了一个总的原则,并以此为指导而不相违背,就能够处理各种复杂而具体的事物”。
    今余已闻阴阳之要,虚实之理,倾移之过,可治之属,愿闻病之变化,淫传绝败而不可治者,可得闻乎?
    现在我已经懂得了阴阳的要点,虚实的道理,由阴阳气血盛衰导致疾病的病理及能够治愈的疾病,我还想了解一下疾病的变化,以及其演变导致脏气衰竭而成为不能治疗的疾病的情况,我可以知道吗?
      岐伯曰:
      岐伯回答说:
    要乎哉问也。
    您所问的问题很重要啊!
    道,昭乎其如日(别本作旦,下同)醒,窘乎其如夜瞑。
    对于医学道理,如果明白了,就好像白天醒着一样清楚,如果不明白,就好像夜间睡觉一样昏昧。
    能被而服之,神与俱成;
    如果能按医道去做,就会得到神助、成就大业。
    毕将服之,神自得之。
    如果始终运用它,就会得到它的神妙。
    生神之理,可著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
    达到极高水平的医学道理,应该写在竹简、帛书上广泛流传,不应该只传给自己的后代据为己有。
      黄帝曰:
      黄帝问:
    何谓日醒?
    什么是像白天醒着一样清楚呢?
      岐伯曰:
      岐伯答道:
    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明白了阴阳的道理,就好像从迷惑中解脱出来,从酒醉中清醒过来一样。
      黄帝曰:
      黄帝又问:
    何谓夜瞑?
    什么是像夜间睡觉一样昏昧呢?
      岐伯曰:
      岐伯回答说:
    瘖乎其无声,漠乎其无形,折毛发理,正气横倾,淫邪泮衍,血脉传溜(别本作留),大气入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外邪侵入人体,悄无声息,寂无形迹,引起毫毛皮肤发寒,腠理发泄,正气耗散,淫邪蔓延,传入并滞留血脉之中,随之亢盛的邪气侵入五脏,造成腹部疼痛,精气大量下泄,这样可以致人死命,却不可以使人生命延续下去。
      黄帝曰:
      黄帝问:
    大气入脏,奈何?
    亢盛的邪气侵入五脏的情况是怎样呢?
      岐伯曰:
      岐伯答道:
    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
    邪气首先侵入心而发病的,经过一天就会传到肺,再经过三天传到肝,再经过五天传到脾,如果再经过三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
    冬夜半,夏日中。
    发生在冬季的,半夜死亡,发生在夏季的,中午死亡。
      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
      邪气首先侵入肺而发病的,经过三天就会传到肝,再经过一天传到脾,再经过五天传到胃,如果再经过十天还未能治愈,就会死亡。
    冬日入,夏日出。
    发生在冬季的,日落时死亡,发生在夏季,日出时死亡。
      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
      邪气首先侵入肝而发病的,经过三天就能传到脾,再经过五天传到胃,再经过三天传到肾,如果再经过三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
    冬日入,夏蚤(别本作早)食。
    发生在冬季的,日落时死亡,发生在夏季的,早饭时死亡。
      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
      邪气首先侵入脾而发病的,经过一天就能传到胃,再经过二天传到肾,再经过三天传到脊背和膀胱,如果再经过十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
    冬人定,夏晏食。
    发生在冬季的,在人们刚入睡时(亥时)死亡,发生在夏季的,晚饭时死亡。
      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
      邪气首先侵入胃而发病的,经过五天就能传到肾,再经过三天传到脊背和膀胱,再经过五天向上传到心,如果再经过二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
    冬夜半,夏日昳。
    发生于冬季的,半夜死亡,发生在夏季的,午后死亡。
      病先发于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肠,三日不已,死。
      邪气首先侵入肾而发病的,经过三天就会传到脊背和膀胱,再经过三天向上传到心,再经过三天传到小肠,如果再经过三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
    冬大晨,夏晏晡。
    发生在冬季的,天大亮时死亡,发生在夏季时,黄昏时死亡。
      病先发于膀胱,五日而之肾,一日而之小肠,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
      邪气首先侵入膀胱而发病的,经过五天就会传到肾,再经过一天传到小肠,再经过一天传到心,如果再经过二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
    冬鸡鸣,夏下晡。
    发生在冬季的,早晨鸡鸣时死亡,发生在夏季的,午后死亡。
      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
      外邪侵入各脏腑发生的疾病,如果按照上述五行相克的规律传变,则都有特定的死亡时间,不能运用针刺方法治疗。
    间一脏及二、三、四脏者,乃可刺也。
    如果间隔一脏,或者间隔二脏、三脏、四脏传变的,才能够运用针刺方法治疗。

黄帝内经相关作品
      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爇、...
      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   阴者主臓,...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黄帝内经(先秦至西汉)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

    黄帝内经·病传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