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会员中心 访问手机版

《刺齐论》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黄帝内经

《刺齐论》由黄帝内经创作

原文:

刺齐论

先秦至西汉-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也。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黄帝问曰:
      黄帝问道:
    愿闻刺浅深之分。
    我想听您讲一讲如何掌握针刺的浅深程度?
      岐伯对曰:
      岐伯回答说:
    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针刺骨的,不要伤害了筋,针刺筋的,不要伤害了肉,针刺肉的,不要伤害了脉,针刺脉的,不要伤害了皮,针刺皮的,不要伤害了肉,针刺肉的,不要伤害了筋,针刺筋的,不要伤害了骨。
      帝曰:
      黄帝说:
    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我仍然还是不十分明白,希望听您详细地解说一下。
      岐伯曰:
      岐伯回答说:
    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
    所谓针刺骨就不要伤筋的,是说病在骨应当针刺到骨,不要只针刺到筋,就停针或出针。
    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
    所谓刺筋不要伤肉的,是说病在筋应当针刺到筋,不要只针刺到肉,就停针或出针。
    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
    所谓针刺肉不要伤脉的,是说病在肉应当针刺到肉,不要只针刺到脉,就停针或出针。
    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
    所谓针刺脉不要伤皮的,是说病在脉应针刺到脉,不要只针到皮就停针或出针。
    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
    所谓针刺皮肤就不要伤肉的,是说病在皮肤之中,就不要再深刺伤肉。
    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
    针刺肉不要伤筋的,是说刺肉太过,就要伤损及筋。
    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
    针刺筋不要伤骨的,是说刺筋太过,就要伤损及骨。
    此之谓反也。
    这些都称之为违反正常的针刺原则。

黄帝内经相关作品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运之化,或从...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肌寒热...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黄帝内经(先秦至西汉)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

    刺齐论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