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谓秦王》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战国策)

《谓秦王》由战国策创作

原文:

谓秦王

先秦-战国策

  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伯主之业也。臣窃为大主虑之而不取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自布冠而拘于秦。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西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取董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王若能为此尾,则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王若不能为此尾,而有后患,则臣恐诸侯之君,河、济之士,以王为吴、智之事也。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今大王皆有骄色,以臣之心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何以知其然也?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韩以拒秦,四国之兵敌,而未能复战也。齐、宋在绳墨之外以为权,故曰先得齐、宋者伐秦。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也。楚先得齐,则魏氏铄;魏氏铄,则秦孤而受兵矣。若随此计而行之,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谓秦王曰:“
      有人对秦武王说:“
    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
    臣私下十分疑惑大王何故轻视齐、楚,而且待韩国就象对待奴仆,极不礼貌。
    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
    臣听过这样的话,胜而不骄是王者作为,败而不忿是霸主胸襟。
    胜而不骄,故能服世;
    胜而不骄,故能服众;
    约而不忿,故能从邻。
    败而不忿,才能与周围和睦共处。
    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
    现在大王很看重和魏、赵两国的关系,不惜广施恩德,可却淡薄与齐国的交往,这可是骄傲的表现;
    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
    取得宜阳大捷,就疏远楚国,这是忿怒的原因。
    骄忿非伯主之业也。
    骄忿难以成就霸业。
    臣窃为大主虑之而不取也。
    臣私下认为大王应当加以深思,不该这样做。
    《诗》云:
    《诗经》上说: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做任何事情总有个开头,但是很少能做到善始善终。’
    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
    因此先王要特别注重善始善终。
    何以知其然?
    何以知道是这样呢?
    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
    过去智伯灭掉范、中行氏,又围攻晋阳以求灭赵,结果为韩、赵、魏三家所灭;
    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
    吴王夫差把越王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又在艾陵一役中大败齐国,后来在黄池(地名)主持诸侯会盟,对宋无礼最后为勾践所擒,死在干隧这个地方;
    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自布冠而拘于秦。
    魏惠王当年更是盛极一时,伐楚胜齐,使韩、赵屈服,还邀集十二家诸侯朝天子于孟津(地名),最后太子死于马陵(地名)一役,自己为形势所迫,素衣布冠为秦所囚。
    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这三人当初都建有赫赫战功,只因不能将谨慎贯彻于始终,才招致后来的惨败。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
      如今秦国攻破宜阳,占领三川,使得天下策士惶恐震惧、闭口无言;
    雍天下之国,徙西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
    隔绝诸侯之间的呼应,使东、西二周疆界因秦兵的进逼而屡屡更改,使各路诸侯不敢聚合策划图谋秦国;
    取董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
    还夺取了黄棘这地,使韩、楚之兵不敢西进。
    王若能为此尾,则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
    既已取得这样的成就,大王如果兢兢业业,谨慎到底,王霸之业可指日而待。
    王若不能为此尾,而有后患,则臣恐诸侯之君,河、济之士,以王为吴、智之事也。
    假如慎始而不能克终,就会后患无穷,臣担心诸侯之君,河、济一带的有识之士会认为大王步夫差、智伯之后尘。
      “《诗》云:
      《诗经》上说: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走一百里路,即使走了九十里还只是一半。’
    此言末路之难。’
    着重指出走最后一段道路是十分艰难的。
    今大王皆有骄色,以臣之心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
    如今大王常常有骄傲的情绪,臣曾经留心观察,方今天下之事,根据诸侯的心意,不是联合对付楚国,就是并力收拾秦国。
    何以知其然也?
    何以见得?
    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韩以拒秦,四国之兵敌,而未能复战也。
    秦人援魏抗楚,楚人援韩抗秦,只因势均力敌,正处在相恃不下的局面。
    齐、宋在绳墨之外以为权,故曰先得齐、宋者伐秦。
    而宋、齐两国置身四国之外,就显得举足轻重,因此可以断言秦、楚两国谁先争取到宋、齐,谁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
    秦国如果争得两家外援,就能遏制削弱韩国;
    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也。
    韩国受到遏制,那么楚国便孤立无援而遭到打击;
    楚先得齐,则魏氏铄;
    假如楚国先得到齐国的援助,魏国就会衰败。
    魏氏铄,则秦孤而受兵矣。
    魏国衰败之后,秦国就会陷入孤立,饱受战祸。
    若随此计而行之,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
    如果按这条路走下去的话,那么秦、楚两国必然有一方遭受败亡之辱。”
      
      。

战国策相关作品
      苏代为田需说魏王曰:“臣请问文之为魏,孰与其为齐也?”王曰;“不如其为齐也...
      犀首见梁君曰:“臣尽力竭知,欲以为王广土取尊名,田需从中败君,王又听之,是...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梁君与田侯不欲。犀首曰:“请国出五万人,不...
      公孙衍为魏将,与其相田繻不善。季子为衍谓梁王曰:“王独不见夫服牛骖骥乎?不...
      魏令公孙衍请和于秦,綦母恢教之语曰:“无多割。曰,和成,固有秦重和,以与王...
    打印版文档下载
    战国策(先秦)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谓秦王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