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翻译:
於穆清庙,肃雍显相。
啊,庄严又清静的宗庙,助祭的公卿们显得多么庄重荣耀。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众多官员齐聚一堂,个个都传承着文王的德行和操守。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为了颂扬文王在天之灵,他们敏捷地在庙中忙碌奔走。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文王的伟大品德实在光辉美好,他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永不被遗忘。
题记:
关于此诗的背景,郑玄认为此诗作于周公摄政五年。但对此历代学者尚有争论。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周成王七年,也有人认为作于周昭王时期;有人说是周公所作,也有人说是周武王所作,还有说是周成王所作的。
原文:
於穆清庙,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於穆清庙,肃雍显相。
啊,庄严又清静的宗庙,助祭的公卿们显得多么庄重荣耀。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众多官员齐聚一堂,个个都传承着文王的德行和操守。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为了颂扬文王在天之灵,他们敏捷地在庙中忙碌奔走。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文王的伟大品德实在光辉美好,他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永不被遗忘。
〔於〕赞叹词,犹如今天的“啊”。
〔穆〕庄严壮美。
〔清庙〕清静的宗庙。
〔肃雝〕庄重而和顺的样子。
〔显〕高贵显赫。
〔相〕助祭的人,此指助祭的公卿诸侯。
〔济济〕众多。
〔多士〕指祭祀时承担各种职事的官吏。
〔秉〕秉承,操持。
〔文之德〕周文王的德行。
〔对越〕犹“对扬”,对是报答,扬是颂扬。
〔在天〕指周文王的在天之灵。
〔骏〕敏捷迅速。
〔不〕通“丕”,大。
〔承〕借为“烝”,美盛。
〔射〕借为“斁”,厌弃。
〔斯〕语气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