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翻译: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四时变幻,人事更替,冬至后阳气上升,春意萌动。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刺绣姑娘添丝加线赶做迎春的新衣,芦管吹灰则知冬至已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腊月到来,岸边的柳树开始舒展枝条,山中的腊梅冲破寒气傲然绽放。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此地自然景物与故乡相差无几,我叫小儿干尽杯中酒,不要辜负了眼前的良辰美景。
题记: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
原文: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四时变幻,人事更替,冬至后阳气上升,春意萌动。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刺绣姑娘添丝加线赶做迎春的新衣,芦管吹灰则知冬至已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腊月到来,岸边的柳树开始舒展枝条,山中的腊梅冲破寒气傲然绽放。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此地自然景物与故乡相差无几,我叫小儿干尽杯中酒,不要辜负了眼前的良辰美景。
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说指冬至日的第二天
五纹:指五色彩线。《唐杂录》载,冬至后日渐长,宫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线之功。添弱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以多绣几根丝线。
葭:初生的芦苇。琯: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动浮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浮灰:一作“飞灰”。
腊:腊月。
云物:景物。乡国:家乡。
覆:倾,倒。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