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翻译:
湖心亭旧为湖心寺,湖中三塔,此其一也。
湖心亭以前是湖中心的寺庙,湖中有三座塔,其中的一座在这里。
明弘治间,按察司佥事阴子淑秉宪甚厉。
明朝弘治年间,按察司佥事阴子淑很严格地执行法令。
寺僧怙镇守中官,杜门不纳官长。
因此寺中的僧人防守着寺院,关上门不接纳长官。
阴廉其奸事,毁之,并去其塔。
阴子淑查考到不正当的事,把寺庙毁掉,并移去其中的塔。
嘉靖三十一年,太守孙孟寻遗迹,建亭其上。
嘉靖三十一年,太守孙孟寻找着寺庙的遗迹,在那里建了一座亭。
露台亩许,周以石栏,湖山胜概,一览无遗。
平台有好几亩,旁边围上石栏杆,湖山的美景,一览无余。
数年寻圮。
几年之后倒塌。
万历四年,佥事徐廷祼重建。
万历四年,按察司佥事徐廷祼重新建立。
二十八年,司礼监孙东瀛改为清喜阁,金碧辉煌,规模壮丽,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
万历二十八年,司礼监孙东瀛把这里改为清喜阁,金碧辉煌,规模宏伟壮丽,游客看见它就像看见了海市蜃楼。
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甚伟观也。
云雾若隐若现,恐怕滕王阁、岳阳楼都没有它壮观。
春时,山景、睺罗、书画、古董,盈砌盈阶,喧阗扰嚷,声息不辨。
春天的时候,山景、睺罗、书画、古董,充满了砌墙和台阶,喧闹吵嚷,声音都分不清了。
夜月登此,阒寂凄凉,如入鲛宫海藏。
在有月亮的晚上登上这里,寂静凄凉,就像进入了海底龙宫藏宝的地方。
月光晶沁,水气滃之,人稀地僻,不可久留。
月光晶莹,沁人心碑,水气很浓,人少偏僻,不可以过久停留。
张京元《湖心亭小记》:
张京元《湖心亭小记》:
湖心亭雄丽空阔。
湖心亭雄壮美丽空阔。
时晚照在山,倒射水面,新月挂东,所不满者半规,金盘玉饼,与夕阳彩翠重轮交网,不觉狂叫欲绝。
时正是夕阳照在山上,倒影在水面,刚刚从东边升起的弯月,像金盘玉饼,与夕阳彩霞交互辉映,此景太美,不禁让人欢呼叫绝。
恨亭中四字匾、隔句对联,填楣盈栋,安得借咸阳一炬,了此业障。
可惜的是亭中的四字匾和对联,填满了门楣梁栋,怎么才能够借烧咸阳的那一把大火,了却了这些障碍呢。
张岱《湖心亭小记》:
张岱《湖心亭小记》: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见余大惊喜,曰:“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拉余同饮。
拉着我一同饮酒。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胡来朝《湖心亭柱铭》:
胡来朝《湖心亭柱铭》: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一年四季都有人吹笙唱歌,还有穷人对着晚上的月亮伤感。
六桥花柳,深无隙地种桑麻。
六桥点缀,花柳扶疏,(植物)深到没有空地种植桑麻。
郑烨《湖心亭柱铭》:
郑烨《湖心亭柱铭》:
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睛好。
亭子立在湖中央,就像西施坐在一叶扁舟之上,令人赏心悦目。
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水面微波荡漾,就像当年的苏东坡游赤壁,正好是月明风清。
张岱《清喜阁柱对》:
张岱《清喜阁柱对》:
如月当空,偶似微云点河汉。
月亮在正好天空中的时候,恰巧像是微云点河岸。
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就像是在人的眼睛里,双瞳如同剪来的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