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会员中心 访问手机版

《极乐寺纪游》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袁宗道

《极乐寺纪游》由袁宗道创作

原文:

极乐寺纪游

明代-袁宗道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余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的深涧中流淌而来,经过这里汇入玉河。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水流像千匹白色的绸缎,微风拂过水面,荡起如罗纹纸般的波纹。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
    河堤位于水中央,两侧被水波环绕。
    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
    堤上有四排绿杨树,树龄古老,枝叶茂密,一棵杨树的树荫就能遮住好几席地,垂下的枝叶细长如线,足有一丈多长。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
    堤岸北边有许多佛寺和道观,红色的大门、青色的殿宇,连绵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远处高低错落的树木聚集成林,中间隔着一片片水田,西山如同螺髻一般,耸立在树林与流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极乐寺距离高梁桥三里远,通往极乐寺的道路也十分优美。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骑马穿行在绿荫下,就像头顶撑着一把伞。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极乐寺殿堂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翠绿带黄,树皮斑驳,宛如大片鱼鳞,树干粗壮,有七八围之多。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我在闲暇时,曾与黄思立等友人到这里游玩。
    予弟中郎云:“
    我的弟弟中郎说:“
    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这地方有点像西湖的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黄思立表示赞同。
    余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于是我不禁感叹,西湖的美景早已进入我的梦中,不知哪一天才能辞去官职,做一名六桥的游客,了却这段山水情缘呢?
    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这一天大家分韵作诗,各自赋诗一首后离去。

    注释:

    〔极乐寺〕在北京阜成门外,高梁桥西里,明成化中建。
    〔高梁桥〕高梁河上的一座桥,在北京西直门外。
    〔西山〕在北京西郊,属太行山支脉。
    〔玉河〕源出北京西北郊的玉泉山,里而至此桥下,环流紫禁城,入大通河。
    〔罗纹纸〕质地轻软带有椒眼状花纹的纸。
    〔张盖〕张开的车盖。古时为车上遮阳御雨之具。
    〔剔牙松〕一种针叶松,其叶如牙签,故名。
    〔黄思立〕即黄大节,字斯立,一作思立,号无净,信丰(今属江西)人,明万历十四年
    〔进士,时任太常寺博士。
    〔中郎〕袁宗道的二弟袁宏道,字中郎。
    〔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份的缁布冠,元以后废。这里说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
    〔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当地有民谣说〕“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枝杨柳一枝桃。”
    〔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谓之情障。这里犹言“心愿”。
    〔分韵各赋一诗〕作诗规定韵字,各人分拈,依字为韵。

袁宗道相关作品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袁宗道(明代)
    暂无
    极乐寺纪游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