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会员中心 访问手机版

《译天演论自序》拼音版,可打印PDF文档下载严复-文言文

《译天演论自序》由严复创作本页最后更新时间:2025/10/4 21:18:48
拼音全文:(我们坚持对每一篇古诗文进行人工查证并注音、我们亲自查证并回复来自您的每一次纠错,只为给您一份更为准确的拼音版本,请记住我们:古文之家)

  • tiān
    yǎn
    lùn


  •  
    qīng

     
    yán

  •  
     
     
     
    yγng
    guω
    míng
    xué
    βiā


    yuē
    hàn
    yǒu
    yán
     
     

    kǎo

    guω
    zhγ
    wén


    yán
    ér
    néng
    βiàn


    βí
     
    fēi
    ān
    xiǎo
    shù
    guω
    zhγ
    yán

    wén

    zhě

    néng

     
     

    yán

     

    shǐ

    zhγ
     
    nǎi
    βγn
    shēn


    xìn
     
    ér
    tàn

    shuō
    zhγ




     


    yán

    wén

    zhγ
    sàn
    zhě
    ér

     
    βí
    zhì


    wēi
    yán
     

    zhγ
    rén
    dān

    shēng
    zhγ
    βγng

     

    cωng
    shì


    xué
     
    dāng

    yǒu

     
    cáng
    zhγ

    xγn

    wéi

     
    dòng
    zhγ
    kǒu
    shé
     
    zhù
    zhγ
    βiǎn


    wéi

     

    βiē
    yǒu

    suǒ




    zhγ
    yωu
     

    yǒu

    suǒ

    zài
    yān

    chuán
    zhγ

     


     

    ǒu
    rán
    zāi
     

    hòu
    rén


    rén
    zhγ
    shū
     
    ér
    wèi
    cháng
    wéi

    rén
    zhγ
    xué
     



    rén
    suǒ


    wéi

    zhě
     

    yǒu
    qiè

    βγng

    zhγ


     
    yòu
    kuàng

    shí
    βiǔ
    yuǎn
     
    βiǎn

    yán
    沿
    é
     
    shēng
    yγn
    dài
    biàn
     

    tōng
    βiǎ
    nán
    míng
     
    fēng

    shū
    yán
    沿
     

    shì

    cēn

     


    shì
     

    suγ
    yǒu

    xùn
    shū

    zhγ
    qín
     
    ér


    rén
    zhào
    shì
    lái
    xué
    zhγ
    zhǐ
     


    huì

     

    yuē
     


    shū
    nán
     
    suγ
    rán
     

    suǒ

    tuō
    yān
    ér
    chuán
    zhγ

     


    ruò

     
    shǐ
    使


    chéng
    βγng
     

    shì
    chéng
    xìn
     

    nián
    dài
    guω




    zhγ
     
    shì


    chuán


     
    huò
    βiàn


     
    shì

    mωu
    ér

    yǒu

     
    kǎo
    dào
    zhγ
    shì
     


    suǒ



    zhě
     
    fǎn

    zhèng
    zhū


    rén
    zhγ
    suǒ
    chuán
     
    nǎi
    chéng
    zhàn
    βγng
    yíng
     

    mèi
    chū
    βiào
     

    qγn
    qiè
    yǒu
    wèi
     
    βiào
    zhγ
    chān

    wéi
    xué
    zhě
    wàn
    wàn
    yǒu
    βiā
    yān
     

    zhēn
    zhì

    guω

    yán
    wén

    zhě
    zhγ
    zhì


     
  •  
     
     
     
    βγn

    liù

    zhγ

    zhōng
    guω

     
    suǒ
    wèi

    yuè
    βγng
    tiān
     
    βiāng

    xíng

    zhě
    ěr
     
    ér
    zhòng

    zhγ

    liù


     
     

     
     
     
    chūn
    qiū
     
    zuì
    yán
     


    qiān
    yuē
     
     
     

     
    běn
    yǐn
    ér
    zhγ
    xiǎn
     
     
    chūn
    qiū
     
    tuγ
    βiàn
    zhì
    yǐn
     
     

    tiān
    xià
    zhì
    βγng
    zhγ
    yán

     
    shǐ


    wèi
    běn
    yǐn
    zhγ
    xiǎn
    zhě
     
    guān
    xiàng



    dìng
    βí
    xiōng
    ér

     
    tuγ
    βiàn
    zhì
    yǐn
    zhě
     
    zhū

    bāo
    biǎn
    ér

     
    βí
    guān

    西
    rén
    míng
    xué
     

    βiàn




    zhì
    zhγ
    zhγ
    shì
     
    yǒu
    nèi
    zhòu
    zhγ
    shù
    yān
     
    yǒu
    wài
    zhòu
    zhγ
    shù
    yān
     
    nèi
    zhòu
    yún
    zhě
     
    chá


    ér
    zhγ

    quán
    zhě

     
    zhí

    wēi

    huì

    tōng
    zhě

     
    wài
    zhòu
    yún
    zhě
     
    βù
    gōng


    duàn
    zhòng
    shì
    zhě

     
    shè
    dìng
    shù


    wèi
    rán
    zhě

     
    nǎi
    tuγ
    βuàn

    yuē
     
    yǒu
    shì
    zāi
     
    shì


     

     
     
     
    chūn
    qiū
     
    zhγ
    xué

     
    qiān
    suǒ
    wèi
    běn
    yǐn
    zhγ
    xiǎn
    zhě
     
    wài
    zhòu

     
    suǒ
    wèi
    tuγ
    βiàn
    zhì
    yǐn
    zhě
     
    nèi
    zhòu

     

    yán
    ruò
    zhào
    zhγ

     
    èr
    zhě
    βí

    qiωng

    zhγ
    zuì
    yào

    shù

     
    ér
    hòu
    rén

    zhγ
    guǎng
    广
    ér
    yòng
    zhγ
    zhě
     
    wèi
    cháng
    shì

    shì
     


    wèi
    cháng


    shù
    ér


     
  •  
     
     
     
    βìn
    èr
    bǎi
    nián
     
    ōu
    zhōu
    xué
    shù
    zhγ
    shèng
     
    yuǎn
    mài

    chū
     

    suǒ


    wéi
    míng

     
    gōng

    zhě
     
    zài
    zài
    βiàn
    βí
     



    yáo
     



    rén
    zhγ
    suǒ

     
    wǎng
    wǎng
    xiān
    zhγ
     

    fēi

    huì
    yáng
    βǐ
    zhγ
    yán

     

    βiāng
    shì
    βǔ

    zhuω
    rán


    zhě
     

    zhì
    tiān
    xià
     


    西
    xué
    zhγ
    zuì
    wéi
    qiè
    shí
    ér
    zhí





    fān
    biàn
    zhě
     
    míng
     
    shù
     
    zhì
     


    zhě
    zhγ
    xué
    shì

     
    ér

     

     

    míng
     
    shù

    wéi
    βγng
     
    zhì
     

    βγng
    wéi
    wěi
     
    ér

    ér
    míng
    zhγ
    yuē
     

     
     


    zhγ
    nèi
     
    zhì
     

    xiāng
    tuγ
     
    fēi
    zhì


    βiàn

     
    fēi



    chéng
    zhì
     
    fán

    βiē
    qián

     
    fán
    zhì
    βiē
    kūn

     
    nài
    duān
    dòng
    zhγ

    sān
     


    yuē
     
     
    βìng
    zhě


    dòng
     
    dòng
    zhě


    zhǐ
     
    dòng

    xγn
    zhí
     



    βūn
     
     

    suǒ
    wèi
    kuàng

    zhγ

     



    chū
    ér
    hòu
    tiān
    xué
    míng
     
    rén
    shì

    zhě

     
    ér
     

     

    yuē
     
     
    qián
     

    βìng

    zhuān
     

    dòng

    zhí
     
     
    hòu
    èr
    bǎi
    nián
     
    yǒu

    bγn
    sài
    ěr
    zhě
     

    tiān
    yǎn

    rán
    yán
    huà
     
    zhù
    shū
    zào
    lùn
     
    guàn
    tiān

    rén
    ér


    zhγ
     


    wǎn
    βìn
    zhγ
    βué
    zuò

     

    wéi
    tiān
    yǎn
    βiè
    shuō
    yuē
     
     



    zhì
     


    chū

     
    shǐ
    βiǎn

    ér
    zhōng

    rωu
     
     
    ér
     

     

    yuē
     
     
    kūn
     

    βìng


     

    dòng


     
     
    zhì

    quán


    zēng
    βiǎn
    zhγ
    shuō
     

    yǒu

    qiáng


    wéi
    zhγ
    xiān
     
    fán
    dòng


    zhγ
    shuō
     

    yǒu
    xiāo

    zhγ

    βū

    shǐ
     
    ér
     



    βiàn
     
    qián
    kūn
    huò
    βγ


     
    zhγ
    zhǐ
     
    yωu
    wéi
     


    píng
    βūn
     
    tiān

    nǎi
    huǐ
     
    zhγ
    yán
    xiāng

    míng

     




    wèi
    zhγ
    ǒu



     
    suγ
    rán
     
    yωu

    zhγ
    shuō
     

    wèi

    zhγ
    suǒ
    míng
     
    βiē

    zhōng

    suǒ
    qián
    zhě
     
    shèn
    zhě

    wèi

    xué
    βiē


    dōng
    lái
     

    yòu

    guān
    shì
    shí
     
    shì
    yòng


    zhγ
    shuō

     


    rén


    duān
     
    ér
    hòu
    rén

    néng
    βìng


     

    rén



     
    ér
    hòu
    rén
    wèi
    néng


    βγng
     

    yωu
    zhγ

    xué

    shù
    wèi
    huà
    zhγ
    mín
    ér

     


    suγ
    shèng
     

    βiù

    sūn
    zhγ
    tωng
    hūn

    zāi
     
  •  
     
     
     



    shū
    nán

     
    zhōng
    guω
    wéi
    yωu
     
    èr
    qiān
    nián
    lái
     
    shì
    xùn


     
    shǒu
    quē
    cán
     



    zhγ

     
    shì

    shēng
    βγn

    zhě
     
    nǎi
    zhuǎn


    西
    xué
     

    shí


    yòng
    yān
     



    zhγ
    zhě
    dào
     
    nán


    zhγ
    zhě
    yán

     
    fēng

    βiàn
    tōng
     
    shì
    zhγ
    yǎn
    lòu
    wéi
    chǐ
     

    西
    xué
    zhγ
    shì
     
    wèn


    duō
     
    rán

    yǒu

    èr
    chén

     

    rán
    wèi

    zhγ
    suǒ
    βγng
     

    wài
    xiàng
    xíng
    xià
    zhγ

     

    zhγ
    suǒ

     

    yuè
    gōng

    zhγ
    βiān
     
    chěng

    wéi
    tán
     



    shí
     
    tǎo
    lùn
    guω
    wén
     
    shěn


    βìng
    zhγ
    dào
     
    yòu
    duàn
    duàn



    shì

     



    shì

    shū
    zhγ
    zhǐ
     
    běn

    βiù

    bγn
    hán
    rèn
    tiān
    wéi
    zhì
    zhγ

    liú
     

    zhōng
    suǒ
    lùn
     



    rén
    yǒu
    shèn

    zhě
     
    qiě


    qiáng
    bǎo
    zhǒng
    zhγ
    shì
     
    fǎn

    sān
    zhì

    yān
     
    xià


    nián
     
    liáo
    wéi


     
    yǒu

    duō

    kōng
    yán


    shí
    zhèng
    xiāng
    βγ
    zhě
     



    nìng
    suǒ



     
  •  
     
     
     
    guāng

    bǐng
    shēn
    chωng
    βiǔ
    yán


     
注:以上标红文字表示该字为多音字或者通假字等古今有多种发音的字。
拼音校对参考书籍:《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第二版,
全文详解
      英国名学家穆勒约翰有言:“
      英国逻辑学家约翰·穆勒说过:“
    欲考一国之文字语言而能见其理极,非谙晓数国之言语文字者不能也。”
    想要考察一国的语言文字并能透彻理解其根本原理,非通晓数国语言文字的人不能做到。”
    斯言也,吾始疑之,乃今深喻笃信,而叹其说之无以易也。
    这句话,我起初是怀疑的,如今却深深明白并笃信不疑,而且感叹他的说法真是不可替代的真理。
    岂徒言语文字之散者而已,即至大义微言,古之人殚毕生之精力,以从事于一学,当其有得,藏之一心则为理,动之口舌、著之简策则为词。
    哪里仅仅是零散的语言文字如此呢,即使是那些深奥的义理和精微的言论,古人耗尽毕生精力,专心钻研一门学问,当他们有所领悟时,藏在心里就是道理,说出口、写成书就是言辞。
    固皆有其所以得此理之由,亦有其所以载焉以传之故。
    这其中,必然有他们获得这些道理的缘由,也必然有他们用文字记载下来用以流传的原因。
    呜呼,岂偶然哉!
    唉,这难道是偶然的吗?
    自后人读古人之书,而未尝为古人之学,则于古人所得以为理者,已有切肤精怃之异矣。
    后代的人读古人的书,却没有像古人那样去钻研学问,那么对于古人所领悟的道理,就已经有了切身体会与肤浅理解的根本差异了。
    又况历时久远,简牍沿讹。
    更何况年代久远,典籍在传抄中产生讹误。
    声音代变,则通假难明;
    语音随着时代变迁,使得通假字难以明辨;
    风俗殊沿,则事意参差。
    风俗习惯不同,导致对事物和含义的理解参差不齐。
    夫如是,则虽有故训疏义之勤,而于古人诏示来学之旨,愈益晦矣。
    这样下去,即使有后人辛勤地做训诂和注释的工作,对于古人用来教导后学的本意,反而越来越模糊不清了。
    故曰,读古书难。
    所以说,读古书很难。
    虽然,彼所以托焉而传之理,固自若也。
    尽管如此,那些依托于古籍而流传下来的道理,本身却依然如故。
    使其理诚精,其事诚信,则年代国俗无以隔之。
    如果那些道理确实精深,那些事实确实可信,那么时间和国界的差异是无法阻隔它们的。
    是故不传于兹,或见于彼,事不谋而各有合。
    因此,它们可能不在这里流传,却会在别处出现,事情虽未预先谋划,却各自吻合。
    考道之士,以其所得于彼者,反以证诸吾古人之所传,乃澄湛精莹,如寐初觉。
    探究道理的人,用他们在别处(西方)获得的学问,反过来验证我们古人所传下来的道理,就能使那些道理变得清晰透彻,如同沉睡初醒。
    其亲切有味,较之觇毕为学者万万有加焉。
    这种亲切而有滋味的体会,比起那些只知道死读书的学者们,实在要强过万倍。
    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
    这真是研究异国语言文字的人最大的快乐啊!
      今夫六艺之于中国也,所谓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者尔。
      如今说到“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对于中国,真可以说是像太阳月亮运行于天,长江大河奔流于地一样重要。
    而仲尼之于六艺也,《易》、《春秋》最严。
    而孔子对于六艺,《易经》和《春秋》是最为严谨的。
    司马迁曰:“
    司马迁说:“
    《易》本隐而之显,《春秋》推见至隐。”
    《易经》是从隐微的象数推衍出显明的事理,《春秋》是从显现的历史事实推究出隐微的深意。”
    此天下至精之言也。
    这是天下最精辟的言论了。
    始吾以谓本隐之显者,观象系辞以定吉凶而已,推见至隐者,诛意褒贬而已。
    起初我以为“本隐之显”的《易经》,不过是观察卦象、系上卦辞来判断吉凶罢了,而“推见至隐”的《春秋》,不过是诛伐内心动机、进行褒贬罢了。
    及观西人名学,则见其于格物致知之事,有内籀之术焉,有外籀之术焉。
    等到我看了西方人的逻辑学,就发现他们在研究事物获取知识方面,有“内籀”(归纳)的方法,有“外籀”(演绎)的方法。
    内籀云者,察其曲而知其全者也,执其微以会其通者也。
    所谓“内籀”,就是观察个别事例而推知整体规律,把握细微之处而领会普遍原理。
    外籀云者,据公理以断众事者也,设定数以逆未然者也。
    所谓“外籀”,就是根据普遍公理来判断众多具体事件,设定确定的法则来预测未来。
    乃推卷起曰:
    于是我合上书卷站起来说:
    有是哉,是固吾《易》、《春秋》之学也!
    原来如此,这本来就是我们《易经》、《春秋》的学问啊!
    迁所谓本隐之显者,外籀也;
    司马迁所说的“本隐之显”,就是“外籀”(演绎);
    所谓推见至隐者,内籀也。
    所说的“推见至隐”,就是“内籀”(归纳)。
    其言若诏之矣。
    他的话仿佛就是在宣告这个道理。
    二者即物穷理之最要涂术也。
    这两种方法,就是探究事物、穷尽道理最重要的途径。
    而后人不知广而用之者,未尝事其事,则亦未尝咨其术而已矣。
    而后人不懂得广泛运用它们的原因,不过是没有从事过这类研究,也就未曾请教过这些方法罢了。
      近二百年,欧洲学术之盛,远迈古初。
      近二百年来,欧洲学术的兴盛,远远超过古代。
    其所得以为名理、公例者,在在见极,不可复摇。
    他们所得出的作为名理和公例(原理和定律)的成果,处处都达到极致,不可动摇。
    顾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此非傅会扬己之言也。
    然而我们古人所获得的道理,往往比他们更早,这并非牵强附会、抬高自己的话。
    吾将试举其灼然不诬者,以质天下。
    我将试着举出那些确凿无疑的例子,来向天下人求证。
    夫西学之最为切实而执其例可以御蕃变者,名、数、质、力四者之学是已。
    西方学问中最切合实际、掌握了其规律就可以驾驭复杂变化的,是名学(逻辑学)、数学、质学(化学/物质科学)、力学(物理学)这四门学问。
    而吾《易》则名、数以为经,质、力经为纬,而合而名之曰《易》。
    而我们的《易经》,则是以名学、数学为经,以质学、力学为纬,综合起来称之为《易》。
    大宇之内,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
    宇宙之内,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没有物质就无法显现能量,没有能量就无法呈现物质。
    凡力皆乾也,凡质皆坤也。
    所有的能量都属“乾”,所有的物质都属“坤”。
    奈端动之例三,其一曰:“
    牛顿(奈端)的三大运动定律,其中第一条说:“
    静者不自动,动者不自止;
    静止的物体不会自己运动,运动的物体不会自己停止;
    动路心直,速率必均。”
    运动路径是直线,速度必定均匀。”
    此所谓旷古之虑。
    这真是旷古未有的思想。
    自其例出而后天学明,人事利者也。
    自从这条定律出现,天文学才得以阐明,人事才因此便利。
    而《易》则曰:“
    而《易经》却说:“
    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
    乾,在静止时是专一的(专注不杂),在运动时是刚直的(直行不曲)。”
    后二百年,有斯宾塞尔者,以天演自然言化,著书造论,贯天地人而一理之,此亦晚近之绝作也。
    二百年后,有个叫斯宾塞的人,用自然进化的观点来阐述变化,著书立说,贯通天、地、人而统一于一个道理,这也是近代的绝佳著作。
    其为天演界说曰:“
    他给“进化”下的定义是:“
    翕以合质,辟以出力,始简易而终杂糅。”
    收敛(翕)以聚合物质,开辟(辟)以释放能量,从简单开始而最终达到复杂。”
    而《易》则曰:“
    而《易经》却说:“
    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
    坤,在静止时是收敛闭合的(翕),在运动时是开辟舒展的(辟)。”
    至于全力不增减之说,则有自强不息为之先,凡动必复之说,则有消息之义居其始。
    至于能量守恒(全力不增减)的学说,则有《易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前导引,凡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凡动必复)的学说,则有《易经》阴阳消长(消息)的道理作为开端。
    而“易不可见,乾坤或几乎息”之旨,尤为“热力平均,天地乃毁”之言相发明也。
    而《易经》所说“《易》道不可见,乾坤的作用或许近乎止息”的深意,尤其与“热力平均(热寂),天地就将毁灭”的说法相互印证。
    此岂可悉谓之偶合也耶!
    这难道都能说是偶然的巧合吗!
    虽然,由斯之说,必谓彼之所明,皆吾中土所前者,甚者可谓其学皆得于东来,则又不关事实,适用自蔽之说也。
    尽管如此,根据这种说法,就一定要认为西方所阐明的东西,都是我们中国古已有之的,甚至说他们的学问都是从东方传过去的,那又是不符合事实、自欺欺人的论调了。
    夫古人发其端,而后人莫能竟其绪,古人拟其大,而后人未能议其精,则犹之不学无术未化之民而已。
    古人开创了开端,而后人不能完成其事业,古人规划了大纲,而后人不能完善其精微之处,那就像不学无术、未开化的人一样了。
    祖父虽圣,何救子孙之童昏也哉!
    祖先即使圣明,又怎能挽救子孙的愚昧无知呢!
      大抵古书难读,中国为尤。
      总的来说,古书难读,中国的古书尤其难读。
    二千年来,士徇利禄,守阙残,无独辟之虑。
    两千年来,读书人追求利禄,死守残缺不全的旧说,没有独辟蹊径的思考。
    是以生今日者,乃转于西学,得识古字用焉。
    因此生活在今天的人,反而要转向西学,才能认识古人文字(古字)的用途。
    此可与知者道,难与不知者言也。
    这个道理可以跟明白人讲,难以跟不明白的人说。
    风气渐通,士知弇陋为耻。
    社会风气渐渐开通,读书人开始以浅陋无知为耻。
    西学之事,问涂日多,然亦有一二臣子,訑然谓彼之所精,不外象形下之末;
    研究西学的人,寻求途径的日益增多,然而也有一两个迂腐的读书人(臣子),大言不惭地说西方人精通的,不过是具体器物(象形下之末)的末节;
    彼之所务,不越功利之间。
    西方人所追求的,不过是在功利之间打转。
    逞臆为谈,不咨其实,讨论国闻、审敌自镜之道,又断断乎不如是也。
    他们凭主观臆断乱发议论,不考察实际情况,像这样讨论国家见闻、审察敌情以自我借鉴的方法,是绝对不行的。
    赫胥黎氏此书之恉,本以救斯宾寒任天为治之末流,其中所论,与吾古人有甚合者。
    赫胥黎先生这本书的宗旨,本是为了补救斯宾塞“听任自然进化法则(任天为治)”学说的流弊,其中所论述的观点,与我们古人的见解有很多相合之处。
    且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
    而且对于自强保种(民族自强、保存种族)的大事,反复再三地强调。
    夏日如年,聊为迻译。
    夏日漫长如同一年,姑且把它翻译出来。
    有以多符空言无裨实政相稽者,则固不佞所不恤也。
    如果有人拿“符合空谈、无益于实际政治”的话来责问我,那本来就不是我所顾虑的。
      光绪丙申重九严复序。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年)重阳节严复序。
多音字参考列表
    [家,傢](读音:gū,jiā,jie)
    [約](读音:yāo,yuē,yào,dì)
    [散](读音:sàn,sǎn)
    [從](读音:cóng,zòng)
    [藏](读音:cáng,zàng)
    [載](读音:zài,zǎi)
    [呼](读音:hū,hè,xū)
    [假](读音:xiá,jiǎ,jià)
    [參](读音:cān,cēn,sān,shēn)
    [差](读音:cī,chà,chā,chài,chāi)
    [信 ](读音:xìn, )
    [茲](读音:cí,zī)
    [傳](读音:chuán,zhuàn)
    [澄](读音:chéng,dèng)
    [覺](读音:jiào,jué)
    [萬](读音:mò,wàn)
    [語](读音:yù,yǔ)
    [樂](读音:lè,yuè,)
    [行](读音:háng,hàng,héng,xíng)
    [六](读音:liù,lù)
    [係,係,繫](读音:jì,xì,)
    [觀](读音:guàn,guān)
    [麯,曲 ](读音:qǔ,qū, )
    [據,据](读音:jù,jū)
    [卷,捲](读音:juàn,juǎn,quán,quān,gǔn)
    [若](读音:rě,ruò)
    [盛](读音:chéng,shèng)
    [會](读音:huì,kuài,)
    [將](读音:jiàng,jiāng,qiāng)
    [切 ](读音:qiè,qiē, )
    [蕃](读音:fān,fán,bō)
    [數](读音:shù,shǔ)
    [內](读音:nà,nèi,ruì)
    [率](读音:lǜ,shuài)
    [塞](读音:sè,sāi,sài)
    [著](读音:zhù,zhuó)
    [見](读音:jiàn,xiàn)
    [幾,几](读音:jǐ,jī)
    [豈](读音:qǐ,kǎi)
    [耶](读音:yé,yē,xié)
    [明](读音:míng)
    [適](读音:shì,zhé,dí,tì)
    [夫](读音:fú,fū)
    [莫 ](读音:mò,mù,mì )
    [能](读音:néng,nài)
    [何](读音:hé,hè,hē)
    [大](读音:dà,dài,dài)
    [讀](读音:dòu,dú)
    [闕](读音:jué,què,quē)
    [辟,闢](读音:pì,bì)
    [得](读音:de,dé,děi)
    [識](读音:shí,zhì)
    [可](读音:kè,kě)
    [難](读音:nán,nàn,nuó)
    [風](读音:fèng,fěng,fēng,fàng)
    [漸](读音:jiàn,jiān)
    [知](读音:zhī,zhì)
    [一](读音:yī)
    [間](读音:jiàn,jiān,xián)
    [其](读音:jī,qí)
    [中](读音:zhòng,zhōng)
    [與 ](读音:yú,yù,yǔ, )
    [吾](读音:wú,yù)
    [甚](读音:shén,shèn)
    [且](读音:jū,qiě,zǔ,cú)
    [於,于](读音:yú,xū,yū)
    [強](读音:qiǎng,qiáng,jiàng)
    [種,种](读音:zhǒng,zhòng,chóng)
    [為](读音:wéi,wèi)
    [有](读音:yòu,yǒu)
    [空](读音:kòng,kǒng,kōng,)
    [相](读音:xiàng,xiāng)
    [不](读音:bù,fǒu,pǐ)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严复作品推荐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