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会员中心 访问手机版

《游黄山记》拼音版,可打印PDF文档下载袁枚-文言文

《游黄山记》由袁枚创作本页最后更新时间:2025/11/5 22:34:19
拼音全文:(我们坚持对每一篇古诗文进行人工查证并注音、我们亲自查证并回复来自您的每一次纠错,只为给您一份更为准确的拼音版本,请记住我们:古文之家)
  • yóu
    huáng
    shān

  •  
    qīng
     
    yuán
    méi
  •  
     
     
     
    guǐ
    βǎo

    yuè
    èr

     

    yóu
    bái
    yuè

     
    suì

    huáng
    shān
    zhī
    tānɡ
    quán
     
    quán
    gān
    qiě
    liè
     
    zài
    xuán

    zhī
    xià
     


    宿

    guāng

     
  •  
     
     
     

    zǎo
     
    sēng
    gào
    yuē
     
     
    cóng

    shān
    jìng

    xiǎn
     
    suī
    dωu
    lǒng

    néng
    róng
     
    gωng

    xγnɡ
    liáng

     
    xìng
    yǒu

    rén
    guàn


    zhě
     
    hào
     
    hǎi
    βǎ
     
     

    yòng

     
     
    yǐn

    liù
    zhuàng
    jiǎo
    zhě
    lái
     

    shǒu
    shù
    zhàng

     


    xiào
    léi
    lǎo
    nǎi

    zuò
    qiǎng
    bǎo
    ér

     
    chū
    yóu

    qiánɡ
     
    zhì
    bèi
    shèn
     
    nǎi

    kuà

    bèi
     

    shì
    qiě

    qiě


    bàn
     
    xγng
    zhì
    yún
    cháo
     

    jué

     
    niè
    βù

    ér
    shàng
     
    wàn
    fēng

    tiān
     

    guāng


    luò


     
    shì

    zhì
    wén
    shū
    yuàn

    宿
    yān
     
  •  
     
     
     
    tiān

    hán
    shèn
     
    duān

    yóu

    zhòng
    qiú
    yωng
    huǒ
     
    yún
    zǒu

    duó
    shè
     
    qǐnɡ

    hùn
    dùn
     
    liǎng
    rén
    zuò
     
    biàn
    shēng
    ér

     
    sàn
    hòu
     

    zhì

    xuě
    tái
     
    yǒu

    sωng
     
    gēn
    shēng

    dωng
     
    shēn



    西
     
    tóu
    xiàng

    nán
     
    chuān
    穿

    shγ
    zhωng
     
    liè
    chū
    shγ
    wài
     
    shγ

    huó
     

    zhωng
    kωng
     

    néng



    zhωnɡ
     
    ér

    zhī
    xiāng
    huà
     
    yòu

    wèi
    tiān
     

    gǎn
    shàng
    zhǎnɡ
     

    shγ
    wéi
     
    gāo

    èr
    chǐ

     

    sωng
    lèi
    shì
    zhě
    duω
     


    shènɡ

     
    wǎn
     
    yún

    gèng
    qīng
     
    zhū
    fēng

    ér
    sūn


     
    huáng
    shān
    yǒu
    qián
     
    hòu
    hǎi
    zhī
    βγng
     
    zuǒ
    yòu
    shì
     
    liǎng
    hǎi
    bìng
    jiàn
     
  •  
     
     
     


     
    cóng
    tái
    zuǒ
    zhé
    ér
    xià
     
    guò
    bǎi

    yún

     

    yòu
    jué

     

    jiàn

    shγ


    áo

     
    zhāng

    kǒu
     



    zǒu


    kǒu
    zhωng
     
    chuān
    穿

    chū
    bèi
     
    bié
    shì

    tiān
     
    dēng
    dān
    tái
     
    shàng
    guāng
    βγng
    dǐng
     

    lián
    huā
     
    tiān

    èr
    fēng
    wéi
    sān
    dǐng

     
    gāo
    xiāng
    zhì
     
    tiān
    fēng
    hàn
    rén
     



     
    xìng
    sωng
    zhēn


    èr
    chǐ
    hòu
     
    shèn
    ruǎn
     

    zuò
     
    wǎn
    zhì
    shī
    lγn


    宿
    yān
     
    chèn

    wèi
    luò
     
    dēng
    shǐ
    xìn
    fēng
     
    fēng
    yǒu
    sān
     
    yuǎn
    wàng
    liǎng
    fēng
    jiā
    zhì
     

    shì
    zhī
     
    shàng
    yǒu

    fēng
    yǐn
    shēn
    luò
    hòu
     
    fēng
    gāo
    qiě
    xiǎn
     
    xià
    lγn


    zhī

     



    diān
     
    chuγ
    zhǐ
    èr
    fēn
    zài
    wài
     
    sēng

    wǎn
    zhī
     

    xiào
    wèi
     
     
    zhuì


    fánɡ
     
     
    wèn
     
     


     
     
    yuē
     
     



     

    rén
    zhuì
    dāng



     
    piāo
    piāo
    rán
    zhī


    suǒ
     
    zòng
    yǒu

     



    jiǔ
    fāng
    dào
     
    jìn



    qiú
    huó
     

    wèi
    qiè
    chánɡ
    shéng
    zhuì
    jīng
    tiě
    liáng
    zhī
     
    guǒ
    ruò
    qiān
    chǐ
    ěr
     
     
    sēng

    xiào
     
  •  
     
     
     


     
    dēng

    xiǎo
    qīnɡ
    liánɡ
    tái
     
    tái
    xià
    fēng


     

    shǐ
     

    sǔn
     

    zhú
    lγn
     

    dāo

     

    chuán
    shàng
    wéi
     
    yòu

    tiān


    jiāng


    bīng
    zhàng

    sǎn

    shàng
     
    shγ
    qǐng
     
    yǒu
    bái
    liàn
    rào
    shù
     
    sēng

    gào
    yuē
     
     

    yún

    hǎi

     
     
    chū
    βéng
    βéng
    rán
     
    róng
    yγn
    sàn
    βián
     
    liánɡ
    jiǔ
    hún
    chéng

    piàn
     
    qīng
    shān
    qún

    jiǎo
    jiān
     
    lèi

    pán
    nγng
    zhī
    zhωng
    yǒu
    sǔn

    chù
    xiàn
    zhuànɡ
     
    é
    ér

    sàn
     

    wàn
    fēng


     
    réng
    huán
    yuán
    xγng
     

    zuò
    sωng
    dǐng
     


    zhì
     

    yǒu
    piàn
    yún

    wéi
    yīn
    zhē
     
    fāng
    zhī
    yún
    yǒu
    ɡāo
    xià
     
    jiǒng
    fēi


     

    βù
     
    wǎng

    西
    hǎi
    βén
    guān
    luò

     
    cǎo
    gāo

    rén
     

    yòu
    jué

     
    huàn
    shù
    shγ

    shān

    zhī
    ér
    hòu
    xγng
     
    dωng
    fēng
    pγng
    liè
     

    西
    fēng
    chā



     
    zhωnɡ
    jiān


    shù
    shγ
    fēng
     
    lèi
    tiān
    tái
    qióng
    tái
     
    hóng

    jiāng
    zhuì
     

    fēng

    shǒu
    chéng
    zhī
     

    tūn

    pěng
     


    néng
    guàn
     
    bèi
    fēng
    xiān
    luò
     

    néng

     
    bèi
    shuǐ

    tòu
     

    gǎn
    zhàng
     
    dòng
    xiàn
    ruǎn
    shā
     

    gǎn
    yǎng
     

    shγ
    bēng

     
    zuǒ

    yòu

     
    qián
    tàn
    hòu
    zhǔ
     
    hèn

    néng
    huà
    qiān

    亿
    shēn
     
    zhú
    fēng
    jiē
    dào
     
    dāng
     
    hǎi
    βǎ
     

    shγ
     
    jié
    ruò
    náo
    yuán
     
    chωng


    zǒu
     
    qiān
    wàn
    shān

    xué
    rén
    bēn
     
    zhuàng

    cháo
    yǒng
     

    shì
    shēn
    kēng
     
    guài
    fēng
     
    zài
    jiǎo

    xiāng
    dài
     
    tǎng

    shī

     

    kān
    zhì
    xiǎng
     
    rán
    shì

    zhì

     
    zhuì



     
    ruò
    jìn
    huǎn
    zhī
     

    jué

    yǒng
     



     
    tuω
    ɡū

    βìng
     
    pγng

    suǒ
    wǎng
     
    jué

    shēn
    biàn
    便


    huà
     
     
    huái
    nán

     
    yǒu
     
    dǎn
    wéi
    yún
     
    zhī
    shuω
     
    xìn
    rán
     
  •  
     
     
     
    chū
    jiǔ

     
    cóng
    tiān
    zhù
    fēng
    hòu
    zhuǎn
    xià
     
    guò
    bái
    shā
    gāng
     
    zhì
    yún

     
    jiā
    rén

    jiān

    xiāng
    yγng
     


    xγnɡ

    shγ


     

    shān
    fán


     
注:以上标红文字表示该字为多音字或者通假字等古今有多种发音的字。
拼音校对参考书籍:《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第二版
全文详解
      癸卯
  • 〔癸卯: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年)。〕
  • 四月二日,余游白岳
  • 〔白岳:即白岳岭,在今安徽休宁县西。〕
  • 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 〔汤泉:古名朱砂泉,在黄山紫云峰下。相传黄帝在此浴后白发变黑,返老还童,被誉为“灵泉”。〕
      乾隆四十八年农历四月二日,我游览完白岳山后,便来到汤泉沐浴。
    泉甘且冽,在悬厓
  • 〔悬厓:即悬崖。此指紫云峰。〕
  • 之下。
    泉水清甜澄澈,是从紫云峰悬崖下流出来的。
    夕宿慈光寺。
    晚上住在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
      第二天一早,僧人告诉我:“
    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
  • 〔兜笼:即兜子,一种只有座位而没有轿厢的便轿。〕
  • 不能容。
    从这里往上,山路又窄又险,连兜笼也难以通过。
    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您要是步行会非常累,幸好有当地人习惯背着客人上下山,他们被称为‘海马’,您可以雇他们代步。”
    引五六壮佼
  • 〔壮佼:壮健。〕
  • 者来,俱手数丈布。
    于是,他带来了五六个强壮精神的汉子,手里都拿着几丈长的布带。
    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
    我见了不禁自嘲,一个又弱又老的人,竟然要像婴儿一样被包裹在襁褓中。
    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刚登山时还觉得挺有力气,后来实在累了,才被绑在“海马”背上。
    于是且步且负各半。
    就这样,走一段背一段,差不多各占一半时间。
    行至云巢
  • 〔云巢:即云巢洞。〕
  • ,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
    走到云巢时,已经完全没有路了,我踩着木梯往上爬,只见万峰高耸入云,慈光寺仿佛掉到了锅底。
    是夕至文殊院
  • 〔文殊院:在天都莲花二峰之间。传为明万历年间普门和尚所构建。〕
  • 宿焉。
    当晚住在文殊院。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
      天上下着雨,冷得很,虽然是端午节,还得披着皮袄、围着火炉取暖。
    云走入夺舍
  • 〔夺舍:弥漫房舍。〕
  • ,顷刻混沌
  • 〔混沌:模糊一团的状态。〕
  • ,两人坐,辨声而已。
    云雾涌进来,弥漫整个房间,转眼间一片模糊,两个人对坐,只能听到声音。
    散后,步至立雪台
  • 〔立雪台:位于文殊院西侧。〕
  • ,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
    云雾散去后,我步行到立雪台,看见一棵古松,根部长在东边,树干却倒向西边,树冠朝南,穿过石头中间,又从另一端伸出来。
    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
    石头像是有生命似的,中间恰好是空的,所以松树能藏在里面,与石头融为一体;
    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
    又像是害怕天空而不敢向上生长,虽然粗壮得有十围,但高度不过两尺。
    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
    其他松树也都类似,无法一一描述。
    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
    稍晚些,云气更清澈,群峰像儿孙般俯伏。
    黄山有前、后海之名,左右视,两海并见。
    黄山分为前海和后海,站在这里两边都能看到。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
  • 〔百步云梯:地名,险峻的山路。《徐霞客游记》描写它“梯磴插天,足趾及腮,而磴石倾侧,兀兀欲动”。〕
  • ,路又绝矣。
      次日,从台左拐弯往下走,经过百步云梯,又没路了。
    忽见一石如大鳌鱼
  • 〔大鳌鱼:指鳌鱼峰的鳌鱼洞。〕
  • ,张其口。
    忽然看见一块巨石像大鳌鱼,张着大嘴。
    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
    没办法,只好走进鳌鱼口,穿过鳌鱼腹,再从鳌鱼背上出来,竟别有一番天地。
    登丹台
  • 〔丹台:即炼丹台,在黄山中部炼丹峰前。传说浮丘公为黄帝炼丹于此。〕
  • ,上光明顶
  • 〔光明顶:在黄山中部,黄山三大主峰之一,为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处。〕
  • ,与莲花
  • 〔莲花:莲花峰,在黄山中部,黄山三大主峰之一,主峰突出,小峰簇拥,宛若怒放的莲花。〕
  • 、天都
  • 〔天都:天都峰,在黄山东南部,黄山三大主峰之一,山势最为险峻,古称“群山所都”,意谓天上都会。〕
  • 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
    接着登上炼丹台,再到光明顶,这里与莲花峰、天都峰三足鼎立,高高地相互对峙。
    天风撼人,不可立。
    山顶上风很大,吹得人站不住。
    幸松针铺地二尺厚,甚软,可坐。
    幸好地上铺着厚厚的松针,约有两尺深,很软,可以坐下。
    晚至狮林寺
  • 〔狮林寺:在黄山北部狮子峰上。〕
  • 宿焉。
    晚上准备住在狮林寺。
    趁日未落,登始信峰
  • 〔始信峰:在黄山东部。传一古人持怀疑态度游山,到此始信黄山风景奇绝,故名。有石笋峰上升峰左右陪衬,成鼎足之势。〕
    趁着太阳还没落山,先去登始信峰。
    峰有三,远望两峰夹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
    站在峰顶,能看到三个山峰,远看像是两峰相对,仔细看还有一个山峰藏在后面。
    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
    始信峰又高又险,下面是无底的溪水。
    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
    我站在峰顶,脚趾有两三分悬在空中。
    僧惧挽之。
    僧人害怕,过来拉我。
    余笑谓:“
    我笑着说:“
    坠亦无妨。”
    掉下去也没关系。”
    问:“
    僧人问:“
    何也?”
    为什么?”
    曰:“
    我说:“
    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
    下面的溪水无底,人掉下去也到不了底,飘飘然不知道会停在哪里?
    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
    就算有底,也要很久才能到达,完全可以趁这点时间想办法活命。
    惜未挈长绳缒精铁量之,果若千尺耳。”
    可惜没带长绳和铁坠来测量一下,看看有没有千尺深。”
    僧大笑。
    僧人听了哈哈大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
  • 〔清凉台:原名法台,在狮子峰腰部,是黄山后山观云海和日出的最佳处。〕
      次日,登上大小清凉台。
    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
    从台上往下看,山峰有的像笔,有的像箭,有的像竹笋,有的像竹林,有的像刀戟,有的像船上的桅杆,又像是天帝一时兴起,把武库里的兵器撒了一地。
    食顷,有白练绕树。
    不过一顿饭的工夫,又看见有东西像白色丝绢一样缠绕在树上。
    僧喜告曰:“
    僧人高兴地说:“
    此云铺海也。”
    这是云要铺满大海了。”
    初濛濛然,熔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
    起初,云雾迷蒙,像融化的银流、散开的棉絮,过了很久又浑然连成一片。
    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
  • 〔笋脯:把竹笋煮熟晾干加上调料的食物。〕
  • 矗现状。
    群山只露出尖顶,像一大盘白脂油里插着竹笋。
    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
    过了一会儿云雾散去,万峰又恢复成原来的模样。
    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
    我坐在松树间的崖顶,被太阳晒得难受,忽然一片云飘来为我遮阳。
    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这才知道云朵也有高低之分,并非都一样。
    薄暮,往西海门
  • 〔西海门:在狮子峰石鼓峰西的悬崖峭壁处,在此可凭眺西海群峰与落日奇观。〕
  • 观落日。
    黄昏时又到西海门看落日。
    草高于人,路又绝矣。
    草比人高,又没有路了。
    唤数十夫芟夷
  • 〔芟夷:割除铲平。〕
  • 之而后行。
    叫来十几个山民披荆斩棘后继续前行。
    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
  • 〔鹘突:模糊。〕
  • 数十峰,类天台琼台
  • 〔琼台:在浙江天台县。形似马鞍,下临龙潭,三面绝壁,孤峰卓立。〕
    这里东边的山峰像屏风排列,西边的山峰拔地而起,中间是数十座山峰模糊一片,像天台山的琼台景象。
    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红日快要落山时,有一座山峰好像用山顶托着它,又像是要吞下去,又像是在捧着。
    余不能冠
  • 〔冠:做动词,戴帽子。〕
  • ,被风掀落;
    我不能戴帽子,因为风大会吹掉;
    不能袜
  • 〔袜:做动词,穿袜子。〕
  • ,被水沃
  • 〔沃:浸湿。〕
  • 透;
    也不能穿袜子,因为已经被水浸透;
    不敢杖
  • 〔杖:做动词,拄拐杖。〕
  • ,动陷软沙;
    不敢拄拐杖,一拄就会陷进软沙;
    不敢仰,虑石崩压。
    也不敢抬头看,怕石头崩塌下来。
    左顾右睨,前探后瞩,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
    左顾右盼,瞻前视后,恨不得化身为千亿个自己,每个山峰都能登临一遍。
    当“海马”负时,捷若猱猿,冲突急走,千万山亦学人奔,状如潮涌。
    当被“海马”背着时,他们轻快得像猿猴,直冲急走,看着那千万座山峰也像人一样,如潮水般汹涌。
    俯视深坑、怪峰,在脚底相待。
    低头看深坑和怪峰,都在脚下。
    倘一失足,不堪置想。
    如果一失足,后果不堪设想。
    然事已至此,惴栗无益。
    但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害怕也没用。
    若禁缓之,自觉无勇。
    如果让他们慢点走,又显得自己太胆小了。
    不得已,托孤寄命
  • 〔托孤寄命:以后代与生命相托。〕
  • ,凭渠
  • 〔渠:他,他们。〕
  • 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
  • 〔羽化:得道登仙。〕
    没办法,只能把自己的性命和后代托付给他们,随他们安排了,感觉自己仿佛已经羽化升天了。
    《淮南子》有“胆为云
  • 〔胆为云:《淮南子·精神训》“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取与喜怒。故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高诱注:“胆,金也。金石云之所出,故为云。”〕
  • ”之说,信然。
    《淮南子》说“胆为云”,确实如此。
      初九日,从天柱峰
  • 〔天柱峰:在安徽潜山市西北。其形状如柱倚天,故名。〕
  • 后转下,过白沙矼
  • 〔白沙矼:在黄山后海。〕
  • ,至云谷
  • 〔云谷:在黄山钵盂峰下,溪谷蜿蜒,云雾吞吐,有云谷寺。〕
  • ,家人以肩舆
  • 〔肩舆:两人肩扛的便轿。〕
  • 相迎。
      初九这天,从天柱峰后面下山,经过白沙矼,到了云谷,家人已经雇了小轿正在等我。
    计步行五十余里,入山凡七日。
    这次游黄山,大约步行了五十多里,在山中待了七天。
多音字参考列表
    [籠](读音:lóng,lǒng)
    [六](读音:liù,lù)
    [耶](读音:yé,yē,xié)
    [強](读音:qiǎng,qiáng,jiàng)
    [雨](读音:yù,yǔ)
    [重](读音:chóng,zhòng)
    [捨,舍](读音:shè,shě)
    [混](读音:hún,hǔn,hùn,gǔn,kūn)
    [空](读音:kòng,kǒng,kōng,)
    [勝,胜](读音:shèng,shēng)
    [摺,折](读音:shé,zhé,zhē)
    [見](读音:jiàn,xiàn)
    [明](读音:míng)
    [與 ](读音:yú,yù,yǔ, )
    [都](读音:dōu,dū)
    [甚](读音:shén,shèn)
    宿[宿](读音:sù,xiù,xiǔ)
    [且](读音:jū,qiě,zǔ,cú)
    [其](读音:jī,qí)
    [泊](读音:bó,pō)
    [何](读音:hé,hè,hē)
    [可](读音:kè,kě)
    [活](读音:huó,guō)
    [長 ](读音:cháng,zhǎng, )
    [量](读音:liáng,liàng,liɑng)
    [戲](读音:hū,huī,xì,suō,xī)
    [上](读音:shàng,shǎng)
    [食](读音:sì,shí,yì)
    [露](读音:lòu,lù)
    [大](读音:dà,dài,dài)
    [脯](读音:fǔ,pú)
    [散](读音:sàn,sǎn)
    [還](读音:hái,huán,xuán)
    [知](读音:zhī,zhì)
    [薄](读音:bò,bó,báo)
    [觀](读音:guàn,guān)
    [於,于](读音:yú,xū,yū)
    [夫](读音:fú,fū)
    [屏](读音:píng,bīng,bǐng)
    [中](读音:zhòng,zhōng)
    [間](读音:jiàn,jiān,xián)
    [數](读音:shù,shǔ)
    [將](读音:jiàng,jiāng,qiāng)
    [冠](读音:guàn,guān)
    [風](读音:fèng,fěng,fēng,fàng)
    [落](读音:luō,luò,lào,là)
    [被](读音:bèi,pī,bì,pì)
    [石](读音:dàn,shí)
    [能](读音:néng,nài)
    [萬](读音:mò,wàn)
    [奔 ](读音:bèn,bēn,fèn )
    [一](读音:yī)
    [若](读音:rě,ruò)
    [不](读音:bù,fǒu,pǐ)
    [得](读音:de,dé,děi)
    [覺](读音:jiào,jué)
    便[便](读音:biàn,pián)
    [南](读音:nā,nán)
    [有](读音:yòu,yǒu)
    [為](读音:wéi,wèi)
    [信 ](读音:xìn, )
    [從](读音:cóng,zòng)
    [過](读音:guò,guō)
    [穀,谷](读音:gǔ,yù,lù)
    [家,傢](读音:gū,jiā,jie)
    [相](读音:xiàng,xiāng)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打印版文档下载
    袁枚作品推荐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