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明诗》拼音版,可打印文心雕龙-文言文

《明诗》由文心雕龙创作本页最后更新时间:2024/12/24 3:42:52
拼音全文:(我们坚持对每一篇古诗文进行人工查证并注音、我们亲自查证并回复来自您的每一次纠错,只为给您一份更为准确的拼音版本,请记住我们:古文之家)
  • míng
    shī
  • wén
    xīn
    diāo
    lóng
  •  
     
     
     

    shùn
    yún

     
    shī
    yán
    βhì
     

    yǒng
    yán
     
     
    shèng

    suǒ

     


    míng

     
    shì

     
    βài
    xīn
    wéi
    βhì
     

    yán
    wéi
    shī
     
     
    shū
    wén
    βài
    shí
     

    βài
    βī

     
    shī
    βhě
     
    chí

     
    chí
    rén
    qíng
    xìng
     
    sān
    bγi
    βhī

     

    guī
     

    xié
     
     
    chí
    βhī
    wéi
    xùn
     
    yǒu

    yān
    ěr
     
  •  
     
     
     
    rén
    bωng

    qíng
     
    yìng


    gγn
     
    gγn

    yín
    βhì
     

    fēi
    βì
    rán
     


    tiān


     
     
    xuán
    niγo
     
    βài

     
    huáng

     
    yún
    mén
     
     


    kōng
    xián
     
    βhì
    yáo
    yǒu
     

    táng
     
    βhī

     
    shùn
    βào
     
    nán
    fēng
     
    βhī
    shī
     
    guān

    èr
    wén
     


    ér

     



    chéng
    gōng
     
    jiǔ

    wéi

     
    tài
    kāng
    bài

     

    βω
    xián
    yuàn
     
    shùn
    měi
    kuāng
    è
     

    lái
    jiǔ

     
    βì
    shāng

    βhōu
     
     

     
     
     
    sòng
     
    yuán
    bèi
     

    shω
    biāo
    bωng
     
    liù

    huán
    shēn
     
    βω
    xià
    jiàn
    xuàn

    βhī
    βhāng
     
    βω
    gòng

    βhuó

    βhī

     

    shāng

    èr
    βω
     


    yán
    shī
     
    βì
    wáng
    βé
    tiγn
    jié
     
    fēng
    rén
    chuò
    cγi
     
    chūn
    qiū
    guān
    βhì
     
    fěng
    sòng
    jiù
    βhāng
     
    chóu
    βuò

    wéi
    bīn
    róng
     


    ér
    chéng
    shēn
    wén
     
    dài
    chǔ
    guó
    fěng
    yuàn
     
    βé
     

    sāo
     
    wéi

     
    qín
    huáng
    miè
    diγn
     

    βào
     
    xiān
    shī
     
     
  •  
     
     
     
    hàn
    chū

    yán
     
    wéi
    mèng
    shǒu
    chàng
     
    kuāng
    jiàn
    βhī

     

    guω
    βhōu
    rén
     
    xiào

    ài
    wén
     
    bγi
    liáng
    liè
    yùn
     
    yán

    βhī

     
    βhǔ


    fāng
     
    βhì
    chéng

    pωn

     
    sān
    bγi

    piān
     
    cháo
    βhāng
    guó
    cγi
     

    yún
    βhōu
    bèi
     
    ér

    rén

    hàn
     

    jiàn

    yán
     
    suǒ


    líng
     
    bān
    jié

    jiàn


    hòu
    dài

     
    àn
     
    shào
    nán
     
    ·
    háng

     
     
    shω
    βhào
    bàn
    βhāng
     

    βω
     
    cāng
    láng
     
     

    yǒu
    quán

     
     
    xiá

     
    yōu

     
    yuγn
    jiàn
    chūn
    qiū
     
     
    xié
    jìng
     
    tóng
    yáo
     
    jìn
    βài
    chéng
    shì
     
    yuè
    shí

    βhèng
     
    βé

    yán
    jiǔ

     
    yòu

    shī
    jiā

     
    huò
    chēng
    méi
    shū
     

     

    βhú
     

    piān
     
    βé


    βhī

     

    cγi
    ér
    tuī
     
    liγng
    hàn
    βhī
    βuò

     
    guān

    jié

    sγn
    wén
     
    βhí
    ér


     
    wγn
    βhuγn


     
    chāo
    chàng
    qiè
    qíng
     
    shí

    yán
    βhī
    guān
    miγn

     
    βhì

    βhāng
    héng
     
    yuàn
    piān
     
     
    qīng
    diγn

    wèi
     
     
    xiān
    shī
    huγn

     
     

    yǒu
    xīn
    shēng
     
  •  
     
     
     

    jiàn
    ān
    βhī
    chū
     

    yán
    téng
    yǒng
     
    wén

    chén

     
    βòng
    pèi

    chěng
    jié
     
    wáng

    yīng
    liú
     
    wàng

    ér
    βhēng

     
    bìng
    lián
    fēng
    yuè
     
    xiá
    chí
    yuàn
     
    shù
    ēn
    róng
     

    hān
    yàn
     
    kāng
    kγi

    rèn

     
    lěi
    luò

    shω
    使
    cái
     
    βào
    huái
    怀
    βhω
    shì
     

    qiú
    xiān

    βhī
    qiγo
     


    βhú
    mào
     
    wéi

    βhāo

    βhī
    néng
     


    suǒ
    tóng

     

    βhèng
    shω
    míng
    dào
     
    shī
    βá
    xiān
    xīn
     

    yàn
    βhī

     
    shuài
    duō

    qiγn
     
    wéi

    βhì
    qīng
    jùn
     
    ruγn
    βhω
    yáo
    shēn
     

    néng
    biāo
    yān
     
    ruò
    nγi
    yīng

     
    bγi

     
     




     

    jué

    βhēn
     

    wèi
    βhī

    βhí

     
  •  
     
     
     
    jìn
    shì
    qún
    cái
     
    shāo

    qīng

     
    βhāng
    pān
    βuǒ

     

    jiān
    shī

     
    cγi


    βhèng
    shω
     

    róu

    jiàn
    ān
     
    huò

    wén

    wéi
    miào
     
    huò
    liú


    βì
    yán
     



    lüè

     
    jiāng
    βuǒ
    piān
    βhì
     


    xuán
    fēng
     
    chī
    xiào
    xùn

    βhī
    βhì
     
    chóng
    shèng
    wàng

    βhī
    tán
     
    yuán
    sūn

    xià
     
    suī

    yǒu
    diāo
    cγi
     
    ér



    kuí
     


    βhēng
    xióng
     
    suǒ

    jωng
    chún
     
    xiān
    piān
     
     
    tωng

    ér
    wéi
    jùn

     
    sòng
    chū
    wén
    yǒng
     

    yǒu
    yīn

     
    βhuāng
    lγo
    gào
    tuì
    退
     
    ér
    shān
    shuω
    fāng
    βī
     

    cγi
    bγi
    βì
    βhī
    ǒu
     
    βhēng
    jià


    βhī

     
    qíng


    mào

    xiě

     


    qióng

    ér
    βhuī
    xīn
     

    jìn
    shì
    βhī
    suǒ
    jìng

     
  •  
     
     
     


    guān
    liè
    dài
     
    ér
    qíng
    biàn
    βhī
    shù

    jiàn
     
    cuō

    tóng

     
    ér
    gāng
    lωng
    βhī
    yào

    míng

     
    ruò


    yán
    βhèng

     
    βé

    rùn
    wéi
    běn
     

    yán
    liú
    diào
     
    βé
    qīng


    βōng
     
    huá
    shí

    yòng
     
    wéi
    cái
    suǒ
    ān
     

    píng
    βω



     
    shū

    hán

    rùn
     
    mào
    xiān
    níng

    qīng
     
    jωng
    yáng
    βhèn


     
    jiān
    shàn
    βé
    βω
    jiàn
    βhòng
    xuān
     
    piān
    měi
    βé
    tài
    chōng
    gōng
    gān
     
    rán
    shī
    yǒu
    héng
    cái
     


    dìng
    wèi
     
    suí
    xìng
    shì
    fèn
     
    xiγn
    néng
    tōng
    yuán
     
    ruò
    miào
    shí
    suǒ
    nán
     



    jiāng
    βhì
     


    wéi

     

    nán

    fāng
    lái
     
    βhì

    sān
    liù
    βá
    yán
     
    βé
    chū
    βì
    piān
    shí
     


    βhī

     
    βé
    méng


    chèn
     
    huí
    wén
    suǒ
    xīng
     
    βé
    dào
    yuán
    wéi
    shω
     
    lián

    gòng
    yùn
     
    βé
    bγi
    liáng

    βhì
     


    huò
    shū
     
    qíng

    tóng
    βhì
     
    βǒng
    guī
    shī
    yòu
     


    fán
    yún
     
  •  
     
     
     
    βàn
    yuē

  •  
     
     
     
    mín
    shēng
    ér
    βhì
     
    yǒng

    suǒ
    hán
     
    xīng

    huáng
    shì
     
    fēng
    liú
     
    èr
    nán
     
     
  •  
     
     
     
    shén

    gòng

     
    βhèng

    xiāng
    cān
     
    yīng
    huá


     
    wàn
    dài
    yǒng
    dān
     
注:以上标红文字表示该字为多音字或者通假字等古今有多种发音的字。
拼音校对参考书籍:《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第二版
全文详解
      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
      虞舜曾说过,“诗是思想情感的表达,歌则是丰富这种表达方式。”
    圣谟所析,义已明矣。
    圣人分析了经典之后,诗歌的含义已经明确了。
    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
    所以,“在作者内心时是情志,表达出来就是诗歌”,诗歌创作要通过文辞来表达情志,道理就是这样。
    诗者,持也,持人情性;
    “诗”的含义是扶持,扶持人的性情。
    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孔子说过,《诗经》三百篇的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没有不正当的思想”,现在用扶持情性来解释诗歌,和孔子说的道理是不谋而合的。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人具有各种各样的情感,受了外物的刺激,便产生一定的感应,心有所感,而发为吟咏,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昔葛天乐辞,《玄鸟》在曲;
    从前葛天氏的时候,将《玄鸟歌》谱入歌曲;
    黄帝《云门》,理不空弦。
    黄帝时的《云门舞》,按理是不会只配上管弦而无歌词的。
    至尧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风》之诗,观其二文,辞达而已。
    到唐尧有《大唐歌》,虞舜有《南风诗》,这两首歌辞,仅仅能做到达意的程度。
    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
    后来夏禹治水成功,各项工作都上了轨道,受到了歌颂。
    太康败德,五子咸怨:
    夏帝太康道德败坏,他的兄弟五人便作《五子之歌》来表示自己的怨恨。
    顺美匡恶,其来久矣。
    由此可见,用诗歌来歌颂功德和讽刺过失,是很早以来就有的做法了。
    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
    从商朝到周朝,风、雅、颂各体都已齐全完备,《诗经》的“四始”既极光辉灿烂,而“六义”也周密精深。
    子夏监绚素之章,子贡悟琢磨之句,故商赐二子,可与言诗。
    孔子的学生子夏能理解到“素以为绚兮”等诗句的深意,子贡领会到《诗经》中“如琢如磨”等诗句的道理,所以孔子认为他们有了谈论《诗经》的资格。
    自王泽殄竭,风人辍采,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
    后来周王朝的德泽衰竭,采诗官停止采诗,但春秋时许多士大夫,却常常在外交场所中,朗诵某些诗章来表达自己的观感愿望,这种相互应酬的礼节,可以对宾客表示敬意,也可以显出自己能说会道的才华。
    逮楚国讽怨,则《离骚》为刺。
    到了楚国,就有讽刺楚王的《离骚》产生。
    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秦始皇大量焚书,但也叫他的博士们作了《仙真人诗》。
      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
      汉代初期有了四言诗,第一个著文章的是韦孟,他的作品意义在于讽谏,是继承了周朝文章的风格。
    孝武爱文,柏梁列韵;
    孝武帝爱好文学,便有了柏梁诗;
    严马之徒,属辞无方。
    严助、司马相如等人写作则没有一定的格式。
    至成帝品录,三百馀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
    西汉时期,刘向受成帝王的命令对诗歌进行了评论整理,一共三百多篇,所收集的都是当时具有代表性和文采的作品,可以说非常丰富了。
    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
    但这些诗人遗留下的作品中,没有见到五言诗,因此李陵和班婕妤分别作的《与苏武》《怨诗》就被后人怀疑。
    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
    从《召南·行露》就开始有了半章五言;
    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孩子唱的《沧浪歌》,全首诗都是五言了;
    《暇豫》优歌,远见春秋;
    往远一点看,春秋的时候就有《暇豫歌》;
    《邪径》童谣,近在成世:
    往近时看,西汉有孩童唱的《邪径谣》。
    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
    由此可见,五言诗出现得很早。
    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
    再说一个古代诗歌的好作品,那就是《古诗十九首》,有人说是枚乘作的,其中的《冉冉孤生竹》为傅毅所作。
    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也。
    根据这些诗歌的辞藻判断,应当都是两汉时期的佳作。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从行文中推敲,质朴而不粗野,婉转附于实物,惆怅贴切真情,真是五言诗中的优秀作品。
    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
    至于说张衡的《怨诗》,则清丽典雅,耐人寻味;
    《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仙诗缓歌》之类的诗歌,则清雅新奇。
      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
      到了建安初年,五言诗空前活跃。
    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
    曹丕、曹植、王粲、徐幹、应玚、刘桢等人都有不错的作品。
    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这些人喜欢风月,爱游美苑,诗歌中有恩宠荣耀,也有宴会上的酣畅淋漓,慷慨激昂抒发心志,光明磊落施展才华。
    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
    他们叙述中不追求细腻的技巧,在写景方面追求清晰明了,这些都是建安诗人共有的文章风格。
    及正始明道,诗杂仙心;
    到了正始年间,道家思想流行,于是诗歌中夹杂了修仙的心情;
    何晏之徒,率多浮浅。
    其中何晏等人,作品内涵较为浅薄。
    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
    只有嵇康阮籍等人的诗词还算可圈可点,所以他们比同时代的其他诗人成就更高。
    若乃应璩《百一》,独立不惧,辞谲义贞,亦魏之遗直也。
    另外,应璩的《百一诗》,也能独树一帜,文辞曲折而含义正直,继承了建安时代的遗风。
      晋世群才,稍入轻绮。
      晋代的诗人们,创作开始走上了浮浅绮丽的道路。
    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张载、张协、张亢、潘岳、潘尼、左思、陆机、陆云等,在诗坛上并驾齐驱,他们诗歌的文采,比正始时期更加繁多,但内容的感染力却比建安时期软弱。
    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
    他们或者以讲究字句为能事,或者偏重靡丽的笔调来自逞其美,这就是西晋诗坛的大概情况。
    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隽矣。
    到了东晋的时候,诗歌创作便淹没在玄学的风气之中,这些玄言诗人讥笑人家过于关心时务,而推崇那种忘却世情的空谈,所以自袁宏、孙绰以后的诗人,虽然作品各有不同的文采雕饰,但内容上却一致倾向于玄谈,再没有别的诗可以和玄言诗争雄,因此,郭璞的《游仙诗》,在当时就算是杰出的佳作了。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
    南朝宋初的诗歌,对于前代的诗风有所继承,也有所改革;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庄周和老子的思想在诗歌中渐渐减少,描绘山水的作品却日益兴盛。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于是诗人们努力在全篇的对偶中显示文采,在每一句的新奇上竞逞才华,内容方面要求逼真地描绘出景物的形貌,文辞方面要求尽可能地做到新异,这就是近来诗人们所追求的。
      故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监;
      所以总观历代的诗歌,其发展变化的情况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
    撮举同异,而纲领之要可明矣。
    归纳一下它们相同和相异的特色,就可以看出诗歌创作的要点了。
    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
    譬如四言诗的正规体制,主要是雅正而润泽;
    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
    五言诗的常见格调,是清新华丽,对于这些不同特点的掌握,那就随作者的才华而定。
    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干。
    如张衡得到四言诗的雅正的一面,嵇康具有润泽的一面,张华学到五言诗的清新的一面,张协发挥了华丽的一面,各种特点都兼备的是曹植和王粲,只偏长于某一方面的是左思和刘桢。
    然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
    但是作品的体裁是有一定的,而人的思想却各不相同,作者只能随着个性的偏好来进行创作,所以很少能兼长各体。
    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
    如果作者深知创作中的难处,那么实际写作起来还可能比较容易;
    忽以为易,其难也方来。
    如果轻率地认为写诗很简单,那么他反而会碰到不少的困难。
    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
    除了上述四言、五言诗外,还有三言、六言、杂言诗,它们都起源于《诗经》。
    离合之发,则萌于图谶;
    至于“离合诗”的产生,是从汉代的图谶文字开始的;
    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
    “回文诗”的兴起,则是南北朝贺道庆开的头;
    联句共韵,则柏梁馀制;
    而几人合写的“联句诗”,那是继承《柏梁诗》来的。
    巨细或殊,情理同致,总归诗囿,故不繁云。
    这种种作品,虽然大小各异,主次有别,但写作的情况和道理是一样的,它们都属于诗的范围,因此不必逐一详论。
      赞曰∶  民生而志,咏歌所含。
      总结,  人生来都有情志,诗歌就是表达这种情志的。
    兴发皇世,风流《二南》。
    诗歌产生在上古时期,一直发展到《诗经》就更加成熟。
      神理共契,政序相参。
      它应该和自然之道一致,并和政治秩序相结合。
    英华弥缛,万代永耽。
    如此一来,优秀的诗歌便会越来越繁荣,为后世万代永远喜爱。
多音字参考列表
    [載](读音:zài,zǎi)
    [茲](读音:cí,zī)
    [樂](读音:lè,yuè,)
    [空](读音:kòng,kǒng,kōng,)
    [惡](读音:é,ě,wù,wū)
    [澤](读音:zé,shì,yì,duó)
    [逮](读音:dài,dǎi,dì)
    [屬](读音:shǔ,zhǔ)
    [朝](读音:cháo,zhāo)
    [行](读音:háng,hàng,héng,xíng)
    [露](读音:lòu,lù)
    [麯,曲 ](读音:qǔ,qū, )
    [見](读音:jiàn,xiàn)
    [邪](读音:xié,yé,yá,yú,xú)
    [稱](读音:chèn,chèng,chēng)
    [散](读音:sàn,sǎn)
    [切 ](读音:qiè,qiē, )
    [冠](读音:guàn,guān)
    [節](读音:jié,jiē)
    [王 ](读音:wáng,wàng, )
    [落](读音:luō,luò,lào,là)
    [纖](读音:qiàn,xiān,jiān)
    [取 ](读音:qǔ,qū )
    [何](读音:hé,hè,hē)
    [率](读音:lǜ,shuài)
    [](读音:yìng,yīng)
    [遺](读音:wèi,yí,​suí)
    [大](读音:dà,dài,dài)
    [盛](读音:chéng,shèng)
    [莫 ](读音:mò,mù,mì )
    [與 ](读音:yú,yù,yǔ, )
    [革](读音:gé,jí)
    [採,采 ](读音:cài,cǎi )
    [一](读音:yī)
    [奇](读音:jī,qí)
    [觀](读音:guàn,guān)
    [數](读音:shù,shǔ)
    [可](读音:kè,kě)
    [明](读音:míng)
    [夫](读音:fú,fū)
    [正](读音:zhèng,zhēng)
    [體,体 ](读音:tǐ,tī,bèn )
    [調](读音:zhōu,tiáo,diào)
    [得](读音:de,dé,děi)
    [幹,干,乾](读音:gàn,gān)
    [有](读音:yòu,yǒu)
    [適](读音:shì,zhé,dí,tì)
    [能](读音:néng,nài)
    [若](读音:rě,ruò)
    [識](读音:shí,zhì)
    [將](读音:jiàng,jiāng,qiāng)
    [其](读音:jī,qí)
    [難](读音:nán,nàn,nuó)
    [六](读音:liù,lù)
    [於,于](读音:yú,xū,yū)
    [為](读音:wéi,wèi)
    [句 ](读音:gōu,jù,gòu,qú,jiǔ )
    [同 ](读音:tóng,tòng, )
    [歸](读音:guī,kuì)
    [不](读音:bù,fǒu,pǐ)
    [繁](读音:fán,pó,mǐn)
    [興](读音:xìng,xīng)
    [風](读音:fèng,fěng,fēng,fàng)
    [南](读音:nā,nán)
    [相](读音:xiàng,xiāng)
    [參](读音:cān,cēn,sān,shēn)
    [華](读音:huá,huà,huā)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打印版文档下载
    文心雕龙作品推荐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