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或谓韩王曰》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战国策

《或谓韩王曰》由战国策创作

原文:

或谓韩王曰

先秦-战国策

  或谓韩王曰:“秦王欲出事于梁,而欲攻绛、安邑,韩计将安出矣?秦之欲伐韩,以东窥周室,甚唯寐忘之。今韩不察,因欲与秦,必为山东大祸矣。秦之欲攻梁也,欲得梁以临韩,恐梁之不听也,故欲病之以固交也。王不察,因欲中立,梁必怒于韩之不与己,必折为秦用,韩必举矣。愿王熟虑之也。不如急发重使之赵、梁,约复为兄弟,使山东皆以锐师戍韩、梁之西边,非为此也,山东无以救亡,此万世之计也。秦之欲并天下而王之也,不与古同。事之虽如子之事父,犹将亡之也。行虽如伯夷,犹将亡之也。行虽如桀、纣,犹将亡之也。虽善事之,无益也。不可以为存,适足以自令亟亡也。然则山东非能从亲,合而相坚如一者,必皆亡矣。”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或谓韩王曰:“
      有人对韩王说:“
    秦王欲出事于梁,而欲攻绛、安邑,韩计将安出矣?
    秦王想要征讨魏国,并且想攻打绛、安邑等城,韩国打算采取什么对策?
    秦之欲伐韩,以东窥周室,甚唯寐忘之。
    秦国想攻打韩国,主要是为了图谋周王室,这是他梦寐以求的。
    今韩不察,因欲与秦,必为山东大祸矣。
    如今韩国不明察事实,就贸然想要和秦国结为盟国,必然给崤山以东各诸侯带来灾祸。
    秦之欲攻梁也,欲得梁以临韩,恐梁之不听也,故欲病之以固交也。
    秦攻打魏国,主要是为了经由魏国军临韩国,惟恐魏国不听号令,所以才决定给魏国以沉重的打击,借以巩固秦、魏之间的关系。
    王不察,因欲中立,梁必怒于韩之不与己,必折为秦用,韩必举矣。
    可是君王没有明察事实真相,竟然想要保持中立,魏国必然愤恨韩国不和自己联盟,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顺从秦国驱使,到那时韩国必然会灭亡。
    愿王熟虑之也。
    希望大王慎重考虑啊!
    不如急发重使之赵、梁,约复为兄弟,使山东皆以锐师戍韩、梁之西边,非为此也,山东无以救亡,此万世之计也。
    所以君王不如派人前往赵、魏,和赵、魏两国结为同舟共济的兄弟,使崤山以东各诸侯派精兵镇守韩、魏的西边,假如不采取这种紧急措施,那山东诸侯将无法救亡图存,这是万代不朽的君国大计。
    秦之欲并天下而王之也,不与古同。
    秦国妄想吞并天下诸侯,进而以天子的姿态君临中国,其气概和古时迥然不同。
    事之虽如子之事父,犹将亡之也。
    侍奉秦国虽然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但是父亲最后还是把儿子消灭掉。
    行虽如伯夷,犹将亡之也。
    行为虽然像手足兄弟的伯夷让位叔齐,但是最后两兄弟却都是饿死在首阳山下;
    行虽如桀、纣,犹将亡之也。
    言行虽然像夏桀王和殷纣王,但是仍然被商汤王和周武王灭亡。
    虽善事之,无益也。
    所以说,无论怎样事秦都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不可以为存,适足以自令亟亡也。
    不但不能靠事秦来维护国运,反而会因此而加速国家的灭亡。
    然则山东非能从亲,合而相坚如一者,必皆亡矣。”
    换句话说,崤山以东的各国诸侯如果不结成合纵联盟,使各国诸侯团结一致,最后一定会被秦国所灭。”

战国策相关作品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群臣谏曰:“以百金之地...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
      卫嗣君病。富术谓殷顺且曰:“子听吾言也以说君,勿益损也,君必善子。人生之所...
      卫使客事魏,三年不得见。卫客患之,乃见梧下先生,许之以百金。梧下先生曰:“...
      秦攻卫之蒲,胡衍谓樗里疾曰:“公之伐蒲,以为秦乎?以为魏乎?为魏则善,为秦...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战国策(先秦)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或谓韩王曰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