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翻译:
秦败东周,与魏战于伊阙,杀犀武,乘胜而留于境,魏令公孙衍乘胜而留于境,请卑辞割地,以讲于秦。
秦国打败了东周,在伊阙同魏国交战,杀死了魏将犀武,并因此驻扎在魏国境内,魏国派公孙衍用卑下的言辞请求割让土地与秦国讲和。
为窦屡谓魏王曰:“
有人替窦屡对魏王说:“
臣不知衍之所以听于秦之少多,然而臣能半衍之割,而令秦讲于王。”
臣下不知道公孙衍所说的,秦国能听从多少,然而臣下能够用公孙衍答应割让土地的一半,让秦国与大王讲和。”
王曰:“
魏王说:“
奈何?”
应该怎么做呢?”
对曰:“
回答说:“
王不若与窦屡关内侯,而令赵。
大王不如让他做关内侯,命他出使赵国。
王重其行而厚奉之。
大王重视他的出行而且给他丰厚的俸禄。
因扬言曰:“
于是扬言谠:“
闻周、魏令窦屡以割魏于奉阳君,而听秦矣。
听说东周、魏国已叫窦屡割让魏国土地给奉阳君,听凭秦国怎么办了。’
夫周君、窦屡、奉阳君之与穰侯,贸首之仇也。
东周君主、窦屡、奉阳君同穰侯,是以死相争的仇人。
今行和者,窦屡也;
现在进行讲和的,是窦屡;
制割者,奉阳君也。
制止向秦国割地的,是奉阳君。
太后恐其不因穰侯也,而欲败之,必以少割请合于王,而和于东周与魏也。”
秦国太后害怕他们不肯依附穰侯,就会想要破坏这件事情,一定会用少要魏国割让土地的办法同大王讲和,因而秦国就会同东周和魏国讲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