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翻译:
三国攻秦,入函谷。
齐、韩、魏三国联合攻打秦国,侵入函谷关。
秦王谓楼缓曰:“
秦昭王对相国楼缓说:“
三国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东而讲。”
三国的兵力很强大,我想割让河东以求和解。”
对曰:“
楼缓回答说:“
割河东,大费也;
割让河东损失太大;
免于国患,大利也。
再说避免祸患又是国家根本利益所在。
此父兄之任也。
这是父兄交给的责任。
王何不召公子池而问焉?”
大王为什么不召见公子他来商量一下呢?”
王召公子池而问焉,对曰:“
于是秦王召见公子他询问此事,公子他回答说:“
讲亦悔,不讲亦悔。”
割地讲和要后悔,不割地讲和也要后悔。”
王曰:“
秦王说:“
何也?”
这是为什么呢?”
对曰:“
公子他回答说:“
王割河东而讲,三国虽去,王必曰:
大王割让河东讲和,齐、韩、魏三国虽然收兵离去,但大王必定要说:
‘惜矣!
‘可惜我的土地了!
三国且去,吾特以三城从之。
三国即将退兵的时候,我们偏偏拿出三座城池送给他们。’
此讲之悔也。’
这是讲和后的悔恨。
王不讲,三国入函谷,咸阳必危,王又曰:
如果大王不割地讲和,三国的军队攻破函谷关,咸阳必定危险了,大王又会说:
‘惜矣!
‘真后悔!
吾爱三城而不讲。
我们因为爱惜三座城池而不去讲和。’
此又不讲之悔也。”
这是不讲和后的悔恨。”
王曰:“
秦王说:“
钧吾悔也,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而悔也。
既然讲和与不讲和都同样是悔恨,我宁可因为失去三城而悔恨,也不愿意让咸阳遭到危险而悔恨。
寡人决讲矣。”
我决定割地讲和了。”
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之兵乃退。
终于让公子他用三座城和齐、韩、魏三国讲和,这样三国的军队才退去。